纯温度型热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4532发布日期:2020-11-03 23:4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纯温度型热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纯温度型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热保护器是常用的电器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电路的安全性,现有的热保护器设计中,电流均是通过双金属片,利用双金属片温度改变产生形变的特性达到高温断开电路的目的,这种热保护器,通电电流越大,对应电流的增大需要热保护器的弹簧片的厚度越大,因此,热保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也对应增大。由此可见,现有的热保护器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1、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大,成本较高,且由于厚度较大在受热变形时动作相对缓慢,灵敏度相对较低;

2、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大,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温度型热保护器,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纯温度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一端设置有动触点的弹簧片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所述底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状态下防止双金属片连通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双金属片与所述弹簧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绝缘纸,第二绝缘层为绝缘膜。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双金属片和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双金属片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所述双金属片的边缘与所述定位槽之间有间距;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焊接凸台,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

上述纯温度型热保护器通电电流不会直接作用在双金属片上,因此,通电电流越大,对应电流的增大需要热保护器的弹簧片的厚度几乎不会增大,因此,热保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对应增大。由此可见,现有的热保护器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成本较低,且由于厚度较小在受热变形时动作相对迅速,灵敏度相对较高;

2、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小。

本申请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纯温度型热保护器,包括外壳、一端设置有动触点的弹簧片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所述外壳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状态下防止双金属片连通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双金属片与所述弹簧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绝缘纸,第二绝缘层为绝缘膜。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双金属片和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双金属片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底板;所述双金属片的边缘与所述定位槽之间有间距;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焊接凸台,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

上述纯温度型热保护器通电电流不会直接作用在双金属片上,因此,通电电流越大,对应电流的增大需要热保护器的弹簧片的厚度几乎不会增大,因此,热保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对应增大。由此可见,现有的热保护器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成本较低,且由于厚度较小在受热变形时动作相对迅速,灵敏度相对较高;

2、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小。

3、将凸台设置在底板上,将双金属片设置在外壳上,在生产时,双金属片的固定和弹簧片的焊接不会相互影响,且弹簧片焊接过程可以在外壳外部焊接,焊接完毕后再与固定有热敏电阻的外壳装配,尤其适用于大电流热保护器的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纯温度型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纯温度型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纯温度型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纯温度型热保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动触点1、弹簧片2、凸出部2-1、绝缘膜3、双金属片4、外壳5、焊接凸台5-1、绝缘纸6、底板7、定位槽7-1、定位柱7-2、凸台7-3、静触点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温度型热保护器,参见图1,包括外壳5、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的弹簧片2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绝缘纸6;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作为一种固定方式,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焊接凸台5-1,以便于焊接弹簧片并将弹簧片撑起给动触点和静触点断预留空间,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8;所述底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4;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为绝缘膜3,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状态下防止双金属片连通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路,优选的,将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双金属片与所述弹簧片之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槽7-1,所述双金属片和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定位槽可以设置成图中所示的台阶型的定位槽以使得绝缘膜能够更好地遮挡双金属片,防止双金属片与弹簧片接触。作为一种变形,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底板和双金属片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金属片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外壳;所述双金属片的边缘与所述定位槽之间有间距;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设置间距使得双金属片受热膨胀时瞬间不受弹簧片的压力限,制膨胀到与凸出部接触时有一定的动能,使得热保护器反应更快。

上述纯温度型热保护器通电电流不会直接作用在双金属片上,因此,通电电流越大,对应电流的增大需要热保护器的弹簧片的厚度几乎不会增大,因此,热保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对应增大。由此可见,现有的热保护器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成本较低,且由于厚度较小在受热变形时动作相对迅速,灵敏度相对较高;

2、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小。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双金属片的安装方式不同,制作的产品厚度相对于实施例1的厚度稍厚,以下为实施例2的具体结构,参见图2,包括外壳5、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的弹簧片2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绝缘纸6;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作为一种固定方式,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焊接凸台5-1,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8;所述底板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4;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为绝缘膜3,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状态下防止双金属片连通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路,优选的,将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双金属片与所述弹簧片之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台7-3,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定位柱7-2,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作为一种变形,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底板和双金属片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设置间距使得双金属片受热膨胀时瞬间不受弹簧片的压力限制膨胀到与凸出部接触时有一定的动能,使得热保护器反应更快。

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双金属片、静触点和弹簧片的安装位置不同,以下为实施例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3,包括外壳5、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的弹簧片2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绝缘纸6;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作为一种固定方式,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焊接凸台5-1,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8;所述外壳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4;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为绝缘膜3,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状态下防止双金属片连通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路,优选的,将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双金属片与所述弹簧片之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定位槽7-1,所述双金属片和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定位槽可以设置成图中所示的台阶型的定位槽以使得绝缘膜能够更好地遮挡双金属片,防止双金属片与弹簧片接触。作为一种变形,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外壳和双金属片之间。

上述纯温度型热保护器通电电流不会直接作用在双金属片上,因此,通电电流越大,对应电流的增大需要热保护器的弹簧片的厚度几乎不会增大,因此,热保护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对应增大。由此可见,现有的热保护器至少存在以下优点:

1、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成本较低,且由于厚度较小在受热变形时动作相对迅速,灵敏度相对较高;

2、对于大电流热保护器,需要的弹簧片厚度较小,热保护器整体厚度较小。

3、将凸台设置在底板上,将双金属片设置在外壳上,在生产时,双金属片的固定和弹簧片的焊接不会相互影响,且弹簧片焊接过程可以在外壳外部焊接,焊接完毕后再与固定有热敏电阻的外壳装配,尤其适用于大电流热保护器的自动化生产。

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双金属片、静触点和弹簧片的安装位置不同,以下为实施例4的具体结构,参见图4,包括外壳5、一端设置有动触点1的弹簧片2和固定于外壳底部的底板7,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绝缘纸6;所述弹簧片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作为一种固定方式,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焊接凸台5-1,所述双金属片未设置动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焊接凸台焊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8;所述外壳与所述弹簧片之间固定有双金属片4;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为绝缘膜3,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的状态下防止双金属片连通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电路,优选的,将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双金属片与所述弹簧片之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凸台7-3,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定位柱7-2,所述双金属片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簧片上对应所述双金属片的位置设置有凸出部(2-1),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弹簧片靠近所述双金属片的一侧。作为一种变形,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外壳和双金属片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凸出部抵在所述双金属片上或者与所述双金属片有间距,设置间距使得双金属片受热膨胀时瞬间不受弹簧片的压力限制膨胀到一定凸出部接触时有一定的动能,使得热保护器反应更快。该实施例将相对于实施例2,将凸台设置在底板上,将双金属片设置在外壳上,在生产时,双金属片的固定和弹簧片的焊接不会相互影响,且弹簧片焊接过程可以在外壳外部焊接,焊接完毕后再与固定有热敏电阻的外壳装配,尤其适用于大电流热保护器的自动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等词语只是用于名称的区分,不是对技术术语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