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低噪声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2973发布日期:2020-10-23 13:3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低噪声按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改进型低噪声按键。



背景技术:

机械键盘是一种键盘的类型,从结构来说,机械键盘的每一颗按键都是一个单独的开关来控制闭合,这个开关也被称为“轴”,依照微动开关的分类,机械键盘可分为茶轴、青轴、白轴、黑轴以及红轴。正是由于每一个按键都由一个独立的微动组成,因此按键段落感较强。现如今,机械键盘已经被广大的电脑爱好者所接受,特别是游戏发烧友,对机械键盘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了,因为机械键盘在操作性能和寿命方面表现十分出色。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机械按键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发出所需的敲击声外还存在其他噪音,比如轴芯下移撞击底座底面的噪声、轴芯回弹撞击上壳体内顶面的噪声,该两种噪声在实际使用中影响正常敲击声的发出,降低了使用质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低噪声按键,软胶块随轴体上下移动并替代轴体完成撞击动作,同时利用缓冲孔赋予软胶块上下两侧面弹性缓冲的能力,极大的消除了轴体上下移动时出现的撞击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低噪声按键,包括底座、装设于底座上侧面的上壳体和装设于底座穿出上壳体的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轴体、一端抵接轴体另一端抵接底座内底面的弹性件以及设置于轴体侧面的软胶块,该软胶块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侧面均设置有缓冲孔,当轴体下移软胶块的下侧面撞击底座内底面时,软胶块的下侧面向内移动靠近软胶块下端部侧面的缓冲孔,当轴体上移软胶块的上侧面撞击上壳体的内顶面时,软胶块的上侧面向内移动靠近软胶块上端部侧面的缓冲孔。

优选的,所述缓冲孔为从软胶块侧面向内延伸的通孔或盲孔。

优选的,所述软胶块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侧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孔。

优选的,所述轴体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距离凸起的卡接块,软胶块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槽,软胶块通过卡接槽抵紧卡接块固定于轴体侧面。

优选的,所述软胶块上端部侧面的缓冲孔与软胶块上侧面之间的竖直间隔距离为0.2至0.8毫米,所述软胶块下端部侧面的缓冲孔与软胶块下侧面之间的竖直间隔距离为0.2至0.8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改进型低噪声按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轴体手压下移因弹性件复位上移,完成一次按压输入,该过程中轴体下移时会撞击到底座的内底面发出噪声,轴体上移时会撞击上壳体的内顶面再次发出噪声,该两处噪声会影响按键正常发出的敲击声,造成使用质感降低。通过在轴体两侧面分别装设一个软胶块,且软胶块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侧面均开设有缓冲孔,软胶块随轴体上下移动并替代轴体完成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软胶块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会受压向内移动缓冲孔出现形变,正因缓冲孔的形变给予了软胶块上侧面和下侧面向内移动的空间,缓冲孔让软胶块上侧面和下侧面具有弹性缓冲能力,在撞击过程中弹性缓冲极大的消除了轴体上下移动时出现的撞击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按压组件和上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轴体和软胶块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软胶块下侧面撞击时缓冲孔弹性变形吸收撞击力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软胶块上侧面撞击时缓冲孔弹性变形吸收撞击力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改进型低噪声按键,包括底座1、装设于底座1上侧面的上壳体2和装设于底座1穿出上壳体2的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轴体3、一端抵接轴体3另一端抵接底座1内底面的弹性件4以及设置于轴体3侧面的软胶块5,该软胶块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侧面均设置有缓冲孔51,当轴体3下移软胶块5的下侧面撞击底座1内底面时,软胶块5的下侧面向内移动靠近软胶块5下端部侧面的缓冲孔51,当轴体3上移软胶块5的上侧面撞击上壳体2的内顶面时,软胶块5的上侧面向内移动靠近软胶块5上端部侧面的缓冲孔51。

本实施例的改进型低噪声按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轴体3手压下移因弹性件4复位上移,完成一次按压输入,该过程中轴体3下移时会撞击到底座1的内底面发出噪声,轴体3上移时会撞击上壳体2的内顶面再次发出噪声,该两处噪声会影响按键正常发出的敲击声,造成使用质感降低。通过在轴体3两侧面分别装设一个软胶块5,且软胶块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侧面均开设有缓冲孔51,软胶块5随轴体3上下移动并替代轴体3完成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软胶块5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会受压向内移动缓冲孔51出现形变,正因缓冲孔51的形变给予了软胶块5上侧面和下侧面向内移动的空间,缓冲孔51让软胶块5上侧面和下侧面具有弹性缓冲能力,在撞击过程中弹性缓冲极大的消除了轴体3上下移动时出现的撞击噪音。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孔51为从软胶块5侧面向内延伸的通孔。采用通孔的设计所达到的弹性缓冲效果最佳。盲孔附图并未显示,但盲孔同样能达到近似的弹性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块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侧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孔51。软胶块5上端部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孔51,软胶块5下端部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缓冲孔51,采用多个缓冲的设计也可达到弹性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体3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距离凸起的卡接块31,软胶块5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内凹的卡接槽52,软胶块5通过卡接槽52抵紧卡接块31固定于轴体3侧面。软胶块5与轴体3侧面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固定,组装简易稳定性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块5上端部侧面的缓冲孔51与软胶块5上侧面之间的竖直间隔距离为0.2至0.8毫米,所述软胶块5下端部侧面的缓冲孔51与软胶块5下侧面之间的竖直间隔距离为0.2至0.8毫米。该间隔距离范围申请人通过多次试验得出,该范围的间隔距离设置所达弹性缓冲效果都较佳。间隔距离均优选0.4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