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式罗氏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3250发布日期:2020-10-13 08: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式罗氏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罗氏线圈,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开口式罗氏线圈。



背景技术:

雷电流是一个单极性非周期的脉冲波形,通常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上升到幅值,然后相对缓慢的下降。对于单极性脉冲雷电流的波形,主要通过三个参数来表示,即雷电流幅值、波头时间和半幅值时间。波头时间是指雷电流从零上升到幅值的时间,又称为波前时间。半幅值时间是指从最大幅值下降到最大幅值一半幅值的时间。

在供电线路中,雷击是使供电线路发生跳闸的最常见原因。而罗氏线圈是一个缠绕在非铁磁性材料上的环形线圈,且由于其不含铁磁性材料,无磁饱和的现象,因而可测量数安培到数百千安的电流。因罗氏线圈具有测量范围宽、稳定可靠、无接触检测等特点,因此,罗氏线圈常被用于检测雷击故障的供电线路。传统的罗氏线圈为了保证开口处连接的可靠性,采用的是螺栓连接固定的方式。但在检测时,旋动螺栓所占用的时间远远多于检测所需的时间;并且在检测人员忘记带工具的情况下,还难以单纯的通过手去旋动螺栓,导致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口式罗氏线圈,可快速的在供电线路上拆装罗氏线圈,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于:一种开口式罗氏线圈,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一侧铰接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卡接连接;所述上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上线圈组件,所述下壳体的内腔中安装有下线圈组件,所述上线圈组件通过插接式的导电卡接头与下线圈组件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卡接头为香蕉接头;所述香蕉接头的公头与上线圈组件中的线圈连接,所述香蕉接头的母头与下线圈组件中的线圈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线圈组件包括上雷电流检测线圈和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所述上雷电流检测线圈与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之间设有一隔离间隙,所述上雷电流检测线圈的两端和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香蕉接头的公头;

所述下线圈组件包括下雷电流检测线圈和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所述下雷电流检测线圈与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之间也设有一隔离间隙,所述下雷电流检测线圈的两端和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香蕉接头的母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线圈组件还包括浇注在上壳体内的环氧树脂,所述上雷电流检测线圈和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包裹在环氧树脂中;

所述下线圈组件还包括浇注在下壳体内的环氧树脂,所述下雷电流检测线圈和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包裹在环氧树脂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安装在上壳体侧壁上的挡片以及安装在下壳体侧壁上的扣板,所述扣板与挡片卡接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扣板和挡片均位于由两个壳体所围成的圆环的中间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由硬质绝缘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罗氏线圈开口一侧的上壳体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操作柄,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操作柄;所述第一操作柄的长度大于第二操作柄的长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罗氏线圈包括分体式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两个壳体的两侧通过铰接和卡接的方式连接,实现了罗氏线圈的开口,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在使用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其操作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对供电线路的检测效率。此外,安装在壳体中的上下两个线圈通过插接式的导电卡接头连接,实现了罗氏线圈的电气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罗氏线圈连接的可靠性和接触性;且插接式的导电卡接头便于拆装,大大的提高了罗氏线圈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壳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下壳体、3-上雷电流检测线圈、4-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5-下雷电流检测线圈、6-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7-挡片、8-扣板、9-第一操作柄、10-第二操作柄、11-环氧树脂、12-操作孔、13-公头、14-母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口式罗氏线圈,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一侧铰接连接,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卡接连接。本实施例的上下壳体通过卡扣卡接连接的方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在使用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其操作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对供电线路的检测效率。

具体的,卡扣包括安装在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挡片7以及安装在下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扣板8,扣板8与挡片7卡接连接,实现了上下壳体的卡接连接。

优选的,扣板8和挡片7均位于由两个壳体所围成的圆环的中间位置。即两个壳体的卡接点设置在圆环上的中间位置,以使连接点靠近上下检测线圈的连接位置,有利于提高上下检测线圈连接的稳定程度。

罗氏线圈开口一侧的上壳体1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操作柄9,下壳体2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操作柄10。第一操作柄9的长度大于第二操作柄10的长度。在使用时,只需将手置于第一操作柄9凸出部分的下方,然后用力上提第一操作柄9,即可使上下壳体分离,大大的提高了罗氏线圈拆卸的便捷性。

优选的,第一操作柄9相对于第二操作柄10的凸出部分上设有一贯穿第一操作柄9的操作孔12。该操作孔12为一预留的孔,可以是螺栓纹孔,也可以是通孔。在拆卸罗氏线圈时,检测人员可将相应的工具安装在操作孔12中,直接提升即可,进一步提高了对罗氏线圈拆卸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由硬质绝缘材料制成,实现了罗氏线圈的刚性开口,避免了使用软性的罗氏线圈检测时,罗氏线圈容易出现变形而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壳体可以由pe塑料或abs树脂制成。

上壳体1的内腔中安装有上线圈组件,下壳体2的内腔中安装有下线圈组件,上线圈组件通过插接式的导电卡接头与下线圈组件卡接连接。

罗氏线圈在使用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确保上下检测线圈始终稳定可靠的进行接触连接。但传统的罗氏线圈采用的有直插式连接、螺栓连接、bnc接头连接等。这些连接方式要么存在这连接不可靠的问题,要么存在这难以拆装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上下线圈的连接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插接式卡接的连接方式。通过插接式的导电卡接头实现上下线圈组件的电气连接,且连接可靠,不会轻易的出现松动、掉落的现象,此外还拆装方便,提升了罗氏线圈拆装的效率。

具体的,导电卡接头为香蕉接头。香蕉接头的公头13与上线圈组件中的线圈连接,且香蕉接头的公头13凸出于上壳体1的端面。香蕉接头的母头14与下线圈组件中的线圈连接,且香蕉接头的母头14的端面与下壳体2的端面齐平,香蕉接头的公头13插接在香蕉接头的母头14中。上下两个线圈通过香蕉接头的连接,不仅实现了罗氏线圈的线圈之间的电气连接,且香蕉接头的连接可靠、接触性好、便于拆装,及时在扣板8失效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的分离,大大的提高了罗氏线圈的实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上线圈组件包括上雷电流检测线圈3和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4,上雷电流检测线圈3与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4之间设有一隔离间隙,上雷电流检测线圈3的两端和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4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香蕉接头的公头13。下线圈组件包括下雷电流检测线圈5和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6,下雷电流检测线圈5与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6之间也设有一隔离间隙,下雷电流检测线圈5的两端和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6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香蕉接头的母头14。上雷电流检测线圈3与下雷电流检测线圈5连接,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4与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6连接。

即本实施例的罗氏线圈的壳体中设置有两个线圈。其中,雷电流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供电线路中的雷电流;线路电流检测线圈用于检测供电线路中的线路电流,实现了可同时检测供电线路中的雷电流和线路电流,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而两组检测线圈之间的隔离间隙则保证了线圈之间的距离,降低其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的现象,以使两个线圈可独立稳定的进行工作,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度。

优选的,上线圈组件还包括浇注在上壳体1内且包裹着上雷电流检测线圈3和上线路电流检测线圈4的环氧树脂11。下线圈组件还包括浇注在下壳体2内且包裹着下雷电流检测线圈5和下线路电流检测线圈6的环氧树脂11。在壳体内浇注环氧树脂11可对两个检测线圈进行固定定位,避免在检测过程中线圈出现摇晃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及结果的精确度。此外,在两个壳体的内腔中浇注环氧树脂也提高了壳体的刚性,使罗氏线圈方便的套设在供电线路的外围。

本实施例的雷电流检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架体和缠绕在第一线圈架体上的第一铜导线。线路电流检测线圈包括镀锡导体、第二线圈架体和第二铜导线,镀锡导体安装在第二线圈架体的内腔中,第二铜导线缠绕在第二线圈架体上。其中,第一线圈架体和第二线圈架体均为罗氏线圈骨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