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一二次融合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与低压断路器,高低压界线划分比较模糊,一般将3kv以上的称为高压电器,柱上断路器是指电杆上安装和操作的断路器,一二次融合断路器。
当进行使用时,由于内部需要合理安装相应结构体,因此需要合理布局相应线体以及对断路组件进行安装固定,现有技术断路器难以高效配合进行引线操作,同时对组件的安装固定效果一般,配合使用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该装置包括分线口、连线口、主体盒、接线螺丝、安装凹口、拉闸把、防护盖和顶罩,所述分线口位于连线口侧端,所述接线螺丝底端竖直安装于连线口上,所述安装凹口位于顶罩下方,所述拉闸把嵌入安装于顶罩上,所述顶罩顶端贴合安装有防护盖,所述主体盒上螺纹连接有接线螺丝,所述主体盒包括壳体、固件内盒、内隔板、架线组件、安装架、底件、水平支杆、垫穿板、内置空腔、托轮、位移板、拉簧、引杆和凹槽,所述壳体内部装设有固件内盒,所述固件内盒底端插接固定于内隔板上,所述内隔板位于架线组件上方,所述架线组件底端紧固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底件上水平安装有水平支杆,所述水平支杆两侧嵌套有垫穿板,所述内置空腔与分线口内部相贯通,所述内置空腔预制设于壳体内部,所述托轮转动安装于位移板顶端,所述位移板水平贯穿有引杆,所述引杆上嵌入安装有拉簧,所述拉簧侧端与位移板弹性抵接,所述位移板沿凹槽水平滑动。
优选的,所述固件内盒包括六边块、u形固件架、调节板、固件槽、对接件和滑槽,所述六边块嵌入安装于u形固件架侧端,所述调节板沿滑槽滑动,所述固件槽与u形固件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对接件背侧锁固安装于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位于顶罩下方。
优选的,所述架线组件包括柱杆、弧形架线杆、外定杆、弹簧、限制板和穿线环,所述柱杆紧固安装于弧形架线杆上,所述弧形架线杆与外定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定杆右侧水平架构安装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左侧嵌入安装有弹簧,所述限制板内侧夹定安装有穿线环,所述穿线环设于拉闸把下方。
优选的,所述分线口内的结构与连线口相同,并且主体盒对侧设置有与分线口、连线口相同结构的接线口。
优选的,所述接线螺丝设置数量大于两个,并且底端连接安装有固线铜片。
优选的,所述安装凹口为倒梯形结构,并且安装凹口上架构安装有底件。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底端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块,所述对接件为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定杆内侧弹性安装有穿线环,并且穿线环位于柱杆上方。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弹簧钢制成,弹性势能大。
优选的,所述穿线环为橡胶制成,延展性好、弹性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通过优化设置了架线组件,内部根据引线选择合适的穿线环,便于对引线进行内部线体布局,且侧端的弹簧等弹性配合组件对穿线环起到较好的保持安装效果,使得线体能够适配调节安装,高效配合进行引线操作,使用效果好。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通过优化设置了固件内盒,调节板采用滑动调节式,在固件槽上可简易放置相应的零部件,再配合壳体顶端结构实现嵌套固定,对组件的安装固定效果好,配合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件内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架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分线口-1、连线口-2、主体盒-3、接线螺丝-4、安装凹口-5、拉闸把-6、防护盖-7、顶罩-8、壳体-301、固件内盒-302、内隔板-303、架线组件-304、安装架-305、底件-306、水平支杆-307、垫穿板-308、内置空腔-309、托轮-310、位移板-311、拉簧-312、引杆-313、凹槽-314、六边块-3021、u形固件架-3022、调节板-3023、固件槽-3024、对接件-3025、滑槽-3026、柱杆-3041、弧形架线杆-3042、外定杆-3043、弹簧-3044、限制板-3045、穿线环-30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包括分线口1、连线口2、主体盒3、接线螺丝4、安装凹口5、拉闸把6、防护盖7和顶罩8,分线口1位于连线口2侧端,接线螺丝4底端竖直安装于连线口2上,安装凹口5位于顶罩8下方,拉闸把6嵌入安装于顶罩8上,顶罩8顶端贴合安装有防护盖7,主体盒3上螺纹连接有接线螺丝4,主体盒3包括壳体301、固件内盒302、内隔板303、架线组件304、安装架305、底件306、水平支杆307、垫穿板308、内置空腔309、托轮310、位移板311、拉簧312、引杆313和凹槽314,壳体301内部装设有固件内盒302,固件内盒302底端插接固定于内隔板303上,内隔板303位于架线组件304上方,架线组件304底端紧固安装于安装架305上,底件306上水平安装有水平支杆307,水平支杆307两侧嵌套有垫穿板308,内置空腔309与分线口1内部相贯通,内置空腔309预制设于壳体301内部,托轮310转动安装于位移板311顶端,便于托轮310在安装架305底面上稳定移动,位移板311水平贯穿有引杆313,引杆313上嵌入安装有拉簧312,拉簧312侧端与位移板311弹性抵接,位移板311沿凹槽314水平滑动,便于位移板311在凹槽314上稳定移动、移动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固件内盒302包括六边块3021、u形固件架3022、调节板3023、固件槽3024、对接件3025和滑槽3026,所述六边块3021嵌入安装于u形固件架3022侧端,所述调节板3023沿滑槽3026滑动,所述固件槽3024与u形固件架30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对接件3025背侧锁固安装于调节板3023上,所述调节板3023位于顶罩8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架线组件304包括柱杆3041、弧形架线杆3042、外定杆3043、弹簧3044、限制板3045和穿线环3046,所述柱杆3041紧固安装于弧形架线杆3042上,所述弧形架线杆3042与外定杆304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定杆3043右侧水平架构安装有限制板3045,所述限制板3045左侧嵌入安装有弹簧3044,所述限制板3045内侧夹定安装有穿线环3046,所述穿线环3046设于拉闸把6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口1内的结构与连线口2相同,并且主体盒3对侧设置有与分线口1、连线口2相同结构的接线口,有利于配合连接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螺丝4设置数量大于两个,并且底端连接安装有固线铜片,便于导线接入后使之处于连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凹口5为倒梯形结构,并且安装凹口5上架构安装有底件306,便于配合相应外置结构块进行匹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3023底端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块,所述对接件3025为l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定杆3043内侧弹性安装有穿线环3046,并且穿线环3046位于柱杆3041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3044为弹簧钢制成,弹性势能大。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环3046为橡胶制成,延展性好、弹性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使用时,将导线引入分线口1、连线口2等接线口内,同时,拧动接线螺丝4使得接线螺丝4下移,控制位移固线铜片挤压接触导线实现相应线体的连接安装;
第二,主体盒3内部设置有内置空腔309进行布局安装相应零件结构,在壳体301底端内部设置有托轮310、位移板311配合辅助安装架305上架线组件304架设线体位置的调节,线体沿弧形架线杆3042引入穿线环3046架空,使得不同线体间相隔,布局清晰;
第三,在固件槽3024上可简易放置相应的零部件,调节板3023简易贴合零部件,并利用底端滑动结构进行配合使用,配合安装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新型的一二次融合断路器,通过优化设置了架线组件304,内部根据引线选择合适的穿线环3046,便于对引线进行内部线体布局,且侧端的弹簧3044等弹性配合组件对穿线环3046起到较好的保持安装效果,使得线体能够适配调节安装,高效配合进行引线操作,使用效果好;通过优化设置了固件内盒302,调节板3023采用滑动调节式,在固件槽3024上可简易放置相应的零部件,再配合壳体301顶端结构实现嵌套固定,对组件的安装固定效果好,配合使用效果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