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8062发布日期:2020-12-01 11:4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确保压盖安全工作同时具有很好的操作手感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连接器用来连接电路板(pcb)和柔性印制电路板(fpc),以实现机械上和电气上的连接作用。如今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主要应用于lcd及led液晶显示、扫描仪、数码相机、游戏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影院等电子设备。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可实现薄型化,其主要包括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纵长形的基座、一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基座上的压盖、以及多个位于该基座中的导电端子。

在现有技术中,该压盖通常设置有圆柱状或凸轮状的转轴,但是无论是圆柱状或凸轮状,均无法保证该转轴能够稳定地保持在特定的位置,从而也就无法使得该压盖保持其特定的工作状态。

详细来讲,由于该转轴采用了圆弧设计,当该压盖处于被掀开或闭合状态时,该转轴与固定端子之间形成点接触的配合状态,二者之间会出现滑动现象,从而无法固定该压盖的位置。此外,由于该压盖的底面一端采用了直角设计,这就更无法控制该压盖的掀开位置,导致该压盖的操作手感很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能够确保压盖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同时压盖还具有很好的操作手感,从而提升该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一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基座上的压盖、以及一排固定在该基座中的导电端子。该基座形成有一排平行布置的端子槽道、以及一形成于该基座上方的组装空间,每一端子槽道的前端均暴露于该组装空间内。每个导电端子均固定于相对应的端子槽道中,该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于该端子槽道中的竖直部、一自该竖直部向前沿着该端子槽道延伸的上臂、一自该竖直部向前沿着该端子槽道延伸的下臂、以及一自该竖直部向后延伸的焊接尾端;其中该上臂具有一朝向该下臂的凹槽;该下臂具有一朝向该上臂的接触部;该上臂与该下臂的前端均暴露于该基座的组装空间内。该压盖具有一排形成于该压盖的底面上的转体,以对应地进入每一导电端子的上臂的凹槽。每一转体具有一与该压盖顶面平行的第一平整面、以及一与该第一平整面相邻并且相对于该第一平整面倾斜设置的第二平整面。

当该压盖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第一平整面与该凹槽的顶面形成直线配合状态;当向上转动该压盖时使得该压盖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二平整面与该凹槽的顶面形成直线配合状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转体还具有至少一圆弧表面,用以连接该第一平整面与该第二平整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压盖的底面的后端位置还形成有一锥度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压盖呈纵长板状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上臂与该下臂之间形成有一间隔,该凹槽朝向该间隔;该接触部朝向该间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接触部是一个向上的凸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柔性电路板连接器还包括有两个对称安装在该基座两端的焊接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通过改变该压盖的转体结构,在该转体上设置两个平整面,分别对应该盖体的两个卡止位置,能够防止出现该压盖在需要保持掀开时却自动闭合而在扣合后却又自动掀开的情况,确保该压盖在掀开及闭合状态均能够与导电端子的凹槽形成直线段配合或称平面接触状态,从而避免该压盖回弹。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增加该压盖的扣合手感,避免该盖体被过度操作,从而保护该柔性电路板连接器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在打开压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在拆解后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剖面图,主要展现出压盖在扣合之后与导电端子的结构配合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剖面图,主要展现出压盖在被向上翻开或掀起之后与导电端子的结构配合关系图。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基座10

端子槽道12组装空间14

导电端子20竖直部22

上臂24凹槽240

下臂26接触部260

焊接尾端28间隔29

压盖30转体32

第一平整面321第二平整面322

圆弧表面323锥度结构34

焊接片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至少包括有一纵长形扁平基座10、一排固定在该基座10中的导电端子20、以及一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基座10上的压盖30。在本实施例中,该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还包括有两个对称安装在该基座10两端的焊接片40。

如图2、图3所示,该基座10形成一排平行布置的端子槽道12、以及一形成于该基座10上方的组装空间14,其中每一端子槽道12均从该基座10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并且每一端子槽道12的前端均暴露于该组装空间14内。

如图2、图3所示,每个导电端子20均固定于相对应的端子槽道12中。

如图4、图5所示,该导电端子20具有一片状的竖直部22、一自该竖直部22向前延伸的上臂24、一自该竖直部22向前延伸的下臂26、以及一自该竖直部22向后延伸的焊接尾端28,在该上臂24与该下臂26之间形成有一间隔29,以供一fpc插入其中。其中该上臂24具有一凹槽240,该凹槽240位于该上臂24的前端处并形成于该上臂24的底面上,从而面对该下臂26或者是说朝向该间隔29。该下臂26具有一凸起的接触部260,该接触部260位于该下臂26的前端处并形成于该下臂26的顶面上,从而面向该上臂24或者是说朝向该间隔29。

如图4、图5所示,当该导电端子20通过安装的方式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10中时,该导电端子20的竖直部22固定于该基座10的端子槽道12中,该上臂24与该下臂26均沿着该端子槽道12向前水平延伸,且该上臂24与该下臂26的前端均暴露于该基座10的组装空间14内。其中该上臂24用来准备与该压盖30相连,而该下臂26则准备与所述fpc相连。该焊接尾端28自该基座10的后表面伸出,以准备焊接至一外部电路板上。

如图1所示,该压盖30呈纵长板状结构。

如图3、图4、图5所示,该压盖30具有一转轴。在本实施例中,该转轴是一排形成于该压盖30的底面上的转体32。更具体地讲,该转轴是由若干个直线排列于该压盖30的底面上的转体32,以对应每一导电端子20的上臂24,尤其是对应每一导电端子20的上臂24的凹槽240。换句话讲,这一排转体32就成为该压盖30的转轴。

如图4、图5所示,每一转体32大致呈方块状结构或者说大致呈直线段结构,而非现有技术的圆柱或凸轮结构,该转体32均具有一第一平整面321以及一第二平整面322,该第一平整面321与该压盖30的顶面相平行;该第二平整面322与该第一平整面321相邻而设,并且该第二平整面322相对于该第一平整面321倾斜设置的第二平整面3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平整面321与该第二平整面322相交成锐角。当然,该转体32还具有至少一圆弧表面323,用以连接该第一平整面321与该第二平整面322,从而使得该压盖30能够顺利地完成转动。

如图4所示,当该压盖30安装至该基座10上时,该转体32进入该导电端子20的凹槽240中,并且该第一平整面321与该凹槽240的顶面形成直线配合状态,从而确保该压盖30能够稳稳地处于闭合状态,防止稍有不慎而导致该压盖30被掀开。

如图5所示,当向上转动该压盖30时,该转体32在该凹槽240中转动,该第二平整面322就会被带着向上转动至该凹槽240的顶面位置,使得二者形成直线配合状态,从而确保该压盖30能够停留在开启状态,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该压盖30自动闭合的情况。

此外,如图5所示,该压盖30的底面后端位置还形成有一锥度结构34,当该压盖30转动时,该锥度结构34能够与该fpc形成接触。例如,当插入该fpc之后,转动该压盖30,该锥度结构34则会与该fpc接触,例如会压在该fpc上,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压盖30的操作手感。该锥度结构34与该压盖30掀开的角度呈补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通过改变该压盖30的转体32结构,能够防止因为该导电端子20的上臂24施加的反作用力而致使该压盖30在掀开及闭合状态时出现回弹现象,从而提高该柔性电路板连接器1的使用安全性。此外,通过在该转体32上设置两个平整面321、322,分别对应该压盖30的两个卡止位置,并且还设置有该锥度结构34,这样可以大幅度增加该压盖30的扣合手感。例如,在操作时使用者会听到“哒哒”的提示音,可以进一步防止该压盖30被过度操作,例如过度掀开,而导致该压盖30或该导电端子20结构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