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8331发布日期:2020-11-25 14:4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集束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多个端口,并且能够将多个连接器集成在一起进行安装,这大大节约了连接器的安装时间和成本。基于此,集束连接器组件也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5g产品中。

图1a示出一种现有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分解图。该集束连接器组件从左至右包括一个带有外螺纹的前壳体2’、五个带有电缆4’的连接器5’、一个挡片100和一个带有内螺纹的后壳体3’。在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安装状态下,五个连接器5’分别抵靠在前壳体2’的五个对应的通孔11’内。挡片100被夹紧在前壳体2’和后壳体3’之间,并且挡片100以左端面同时压靠到五个连接器5’的后端面以对各连接器5’进行锁紧,并且挡片100以其右端面支承在后壳体3’内。

图1b示出另一种现有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分解图。相比于图1a所示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其缺少挡片100,而是五个连接器5”的后端面的侧边直接支承在后壳体3”内。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1”中,要么利用一个共同的挡片100、要么直接利用一个后壳体3”同时沿轴向锁紧多个连接器5’、5”。这会是不利的,因为在安装状态下各个连接器5’、5”的后端面基于相应部件的制造公差而未能处于同一平面内,从而所述挡片100或者后壳体3”无法确保将所有连接器5’、5”都可靠地沿轴向锁紧,而是一些连接器5’、5”在轴向上仍可以滑移。连接器5’、5”的这种即使轻微的轴向滑移也会不利地影响整个连接器组件1’、1”的性能。

此外,在图1a所示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中,五条电缆4’同时被沿径向封闭的挡片100约束住。如果一个端口处的连接器5’或电缆4’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个集束连接器组件1’。

最后,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1”中,由于所有连接器5’、5”同时被一个共同的挡片100或者后壳体3”固定,因此各个端口的连接器5’、5”的轴向锁紧是不可被单独调整的。因此一旦集束连接器组件1’、1”被安装完成,整个集束连接器组件1’、1”的时域性能也已经确定,并且不能被再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借助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集束连接器组件包括:

多个带有电缆的连接器;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构造成将各连接器集成在一起;

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能够将各个连接器彼此独立地沿轴向锁紧在前壳体中;和

后壳体,所述后壳体能够连接至前壳体,以固定锁紧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多个锁紧套筒和带有相应多个通孔的锁紧盘,所述通孔分别用于容纳相应的锁紧套筒,其中,通过该锁紧盘与各锁紧套筒的配合作用,各连接器能够被彼此独立地沿轴向锁紧在前壳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盘的每个通孔包括带有内螺纹的孔区段,并且每个锁紧套筒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螺纹区段,所述内螺纹能够与所述外螺纹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锁紧套筒还包括抓持区段,该抓持区段在安装状态下能够被手指或者工具从集束连接器组件外部抓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锁紧套筒的抓持区段的外径小于锁紧盘的相应的带有内螺纹的孔区段的内径,从而每个锁紧套筒的抓持区段能够自由穿过锁紧盘的相应的带有内螺纹的孔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锁紧套筒还包括抵靠区段,该抵靠区段用于抵靠相应的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锁紧套筒的螺纹区段处于抵靠区段和抓持区段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锁紧套筒的抵靠区段包括可套装在相应的连接器的部分环周面上的环周壁和从该环周壁的靠近螺纹区段的端部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肩形成用于抵靠连接器的后端面的第一凸肩面和朝向螺纹区段的第二凸肩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盘的每个通孔还包括无螺纹的孔区段,在所述无螺纹的孔区段与所述带有内螺纹的区段之间形成阶梯部,该阶梯部的阶梯面能够抵靠相应的锁紧套筒的凸肩的第二凸肩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部分环周面的直径等于相应的锁紧套筒的抵靠区段的环周壁内径,并且所述连接器的其余环周面的直径等于相应的锁紧套筒的抵靠区段的环周壁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盘的每个通孔设有侧向的从锁紧盘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的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宽度小于电缆的宽度,并且锁紧盘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电缆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盘整体上具有圆盘形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阶梯部,该阶梯部的阶梯面朝向连接器并能够被连接器的前端面抵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具有环周面,该环周面包括用于抓持的第一环周面区段和用于与后壳体连接的第二环周面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整体上具有中空筒状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包括用于与前壳体连接的连接区段、邻接于该连接区段的用于容纳锁紧盘的容纳区段和邻接于该容纳区段的用于对锁紧盘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的连接区段可以具有内螺纹,后壳体能够以该内螺纹螺纹连接在前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的容纳区段是其连接区段的延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的容纳区段的轴向长度基本上等于锁紧盘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后壳体的限位区段与容纳区段之间形成阶梯部,该阶梯部的阶梯面形成用于对锁紧盘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后壳体的限位区段上沿周向设有抓持部,以供抓持后壳体并将其旋紧到前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多个锁紧套筒,所述锁紧套筒在安装状态下部分地从后壳体的限位区段伸出到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安装上述集束连接器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多个锁紧套筒和带有相应多个通孔的锁紧盘,每个锁紧套筒分别配设给一个连接器并且分别螺纹连接在锁紧盘的一个通孔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锁紧套筒和锁紧盘的通孔套装在连接器的电缆上,并且锁紧套筒处于连接器和锁紧盘之间,并且将锁紧套筒旋入锁紧盘的对应通孔中,直至完全旋紧;

将连接器插入前壳体中,并将锁紧盘朝向连接器移动,直到锁紧套筒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器上;

将后壳体套装在电缆上并连接到前壳体上,从而锁紧盘被前壳体和后壳体沿轴向和径向夹紧;和

逐个转动锁紧套筒,在锁紧套筒与锁紧盘的通孔之间的所述螺纹连接使锁紧套筒的转动运动转变为朝向连接器的直线移动,从而锁紧套筒将对应的连接器彼此于独立地沿轴向锁紧在前壳体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下面列出的附图阅读相应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将会明白相应实施例以及各种另外的实施例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其中:

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1b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2a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b示出图2a中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3a示出图2a和图2b中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的立体图,其中仅示出一个连接器,

图3b示出图3a中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剖开的分解的立体图,

图3c示出图3a中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剖开的分解的主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盘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组件的不同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a至图6f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的不同安装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中的用辞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

说明书使用的单数形式“一”、“所述”和“该”除非清楚指明,均包含复数形式。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包括”、“包含”和“含有”表示存在所声称的特征,但并不排斥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x和y之间”和“在大约x和y之间”应当解释为包括x和y。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在大约x和y之间”的意思是“在大约x和大约y之间”,并且本说明书使用的用辞“从大约x至y”的意思是“从大约x至大约y”。

在说明书中,称一个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等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附接至另一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联接至另一元件或接触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对照的是,称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附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或“直接接触”另一元件时,将不存在中间元件。在说明书中,一个特征布置成与另一特征“相邻”,可以指一个特征具有与相邻特征重叠的部分或者位于相邻特征上方或下方的部分。

在说明书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空间关系用辞可以说明一个特征与另一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关系用辞除了包含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的装置倒转时,原先描述为在其它特征“下方”的特征,此时可以描述为在其它特征的“上方”。装置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此时将相应地解释相对空间关系。

借助图2a和图2b概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一个实施例。在此,图2a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在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b示出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分解状态下的立体图。由图2a和图2b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该集束连接器组件1可以包括前壳体2、后壳体3以及被固定在它们之间的多个(图中示出为5个作为示例)带有电缆4的连接器5。在该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安装状态下,连接器5可以分别插入并抵靠在前壳体2的对应的通孔11中。本实用新型的该集束连接器组件1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各连接器5分别进行轴向锁紧的锁紧组件6,锁紧组件6包括锁紧套筒20和锁紧盘28,这在下面还会详细描述。

在图中,基于前壳体2和后壳体3的圆柱体形状,该集束连接器组件1可以整体上呈圆柱体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集束连接器组件1还可以整体上呈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或其它形状,并且前壳体2和后壳体3因此相应可以具有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或其它形状。

图3a至图3c分别示出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分解的立体图、分解剖开立体图以及分解剖开主视图。为清楚起见,仅示出一个连接器5及其电缆4。下面结合图3a至图3c从前至后详细描述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

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前壳体2呈大致实心筒体的形状。前壳体2可以包括前端面7(即图中的左端面)、后端面8(即图中的右端面)、以及在前端面7和后端面8之间延伸的环周壁。该环周壁包括靠近前端面7的第一环周面区段9和靠近后端面8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0。前壳体2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0可以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可以与下面还要描述的后壳体3的内螺纹啮合。前壳体2的第一环周面区段9可以不设有外螺纹。前壳体2的第一环周面区段9可以在安装时供手指抓持,因此,第一环周面区段9可以被粗糙化以便于牢靠抓持。

前壳体2可以具有多个(图中为5个)通孔11,多个通孔11均在前端面7和后端面8之间延伸,并且平行于前壳体2的纵轴线。每个通孔11可以分别容纳一个连接器5。各通孔11可以围绕前壳体2的纵轴线环形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2可以具有四个、八个或者其它数量的通孔11,这取决于要容纳的连接器5数量。这些通孔11可以成排布置、环绕布置或者蜂窝状布置。参照图3b和图3c,每个通孔11可以包括靠近前壳体2前端面7的第一孔区段12和靠近前壳体2后端面8的第二孔区段13。第一孔区段12的内径可以小于第二孔区段13的内径,从而两个孔区段12、13的过渡部可以形成阶梯部14,该阶梯部14可以具有朝向前壳体2后端面8的阶梯面。

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每个连接器5可以包括前端面15(即图中的左端面)、后端面16(即图中的右端面)、以及在前端面15和后端面16之间延伸的环周壁。每个连接器5的环周壁包括靠近其前端面15的第一环周面区段17和靠近其后端面16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8。每个连接器5的第一环周面区段17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环周面区段18的直径,从而它们之间的过渡部可以形成阶梯部19,该阶梯部19可以具有朝向连接器5后端面16的阶梯面。每个连接器5还可以包括位于中央的通孔,以供插入电缆4。

在连接器5安装在前壳体2的通孔11中的状态下,连接器5的前端面15可以抵靠在前壳体2的通孔11的阶梯面上,并且连接器5的第一环周面区段17可以被前壳体2的通孔11的第二孔区段13的环周面沿径向限位。

如上所述,锁紧组件6用于锁紧连接器5。锁紧组件6的锁紧套筒20大致呈中空筒体的形状。每个锁紧套筒20从左至右可以包括用于抵靠在相应连接器5上的抵靠区段21、带有外螺纹的螺纹区段22和用于被手指或者工具抓持的抓持区段23。

每个锁紧套筒20的抵靠区段21可以包括平行于电缆4纵向方向的环周壁24和从该环周壁24的靠近螺纹区段22的端部径向向内延伸的凸肩25。该凸肩25可以形成朝向相应连接器5的第一凸肩面26和朝向螺纹区段22的第二凸肩面27。抵靠区段21的环周壁24的内径可以等于相应连接器5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8的直径,从而每个锁紧套筒20的抵靠区段21可以套装在相应连接器5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8上。抵靠区段21的环周壁24的轴向长度可以等于相应连接器5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8的轴向长度,从而抵靠区段21的环周壁24的前端面(即左端面)可以抵靠在相应连接器5的阶梯面19上、并且同时连接器5的后端面16可以抵靠在抵靠区段21的第一凸肩面26上,这能确保轴向锁紧力从每个锁紧套筒20到相应连接器5上的最佳传递。抵靠区段21的环周壁24的外径可以等于相应连接器5的第一环周面区段17的直径,从而抵靠区段21的环周壁24可以随着相应连接器5至少部分地插入前壳体2的相应通孔11的第二孔区段13中,由此增加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紧凑性。

锁紧套筒20的螺纹区段22可以邻接于抵靠区段21的凸肩25。每个螺纹区段22可以具有比抵靠区段21小的外径并且可以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于与后续还要详细说明的锁紧盘28的内螺纹啮合。

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可以邻接于螺纹区段22。抓持区段23可以具有多面体(例如六面体)的形状,以便于手指或者工具对其进行抓持以进行转动。每个抓持区段23可以具有足够的轴向长度。在集束连接器组件1安装完成之后,抓持区段23可以从后壳体3底部露出足够的长度以供抓持(参照图6f)。每个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可以具有小于螺纹区段22的直径,以使抓持区段23可以无干涉地穿过锁紧盘28的相应通孔。

参照图3a至图3c和图4,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锁紧盘28整体上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形的形状。该锁紧盘28可以具有多个通孔29,这些通孔29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与前壳体2的通孔11一致。锁紧盘28的每个通孔29可以分别容纳一个锁紧套筒20。

锁紧盘28的每个通孔29可以包括靠近相应连接器5的无螺纹的第一孔区段30和远离相应连接器5的带有内螺纹的第二孔区段31。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盘28的整个通孔29可以设有内螺纹。第一孔区段30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孔区段31的内径,从而在两个孔区段30、31之间形成阶梯部32,该阶梯部32的阶梯面可以朝向相应连接器5。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基于其小的外径而可以自由穿过锁紧盘28的整个通孔29。锁紧套筒20的螺纹区段22可以自由穿过锁紧盘28的第一孔区段30并且旋入锁紧盘28的第二孔区段31中。锁紧套筒20的抵靠区段21的外径可以等于锁紧盘28的第一孔区段30的内径,从而锁紧套筒20的抵靠区段21可以部分地容纳在锁紧盘28的第一孔区段30中并且可以以其第二凸肩面27抵靠在锁紧盘28的通孔29的阶梯面上。

参照图4,锁紧盘28的通孔29可以是在其径向不封闭的,即在锁紧盘28的周向边缘上可以具有从锁紧盘28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的缺口或开口33。该缺口33的宽度可以小于电缆4的直径,从而防止通孔29中的电缆4意外地从缺口33侧向移出。此时锁紧盘28可以具有一定弹性,以便可以将电缆4从侧向压入锁紧盘28的通孔29中或从中拉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缺口33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大于电缆4的直径,此时不要求锁紧盘28具有弹性。通孔29的缺口33的设置是有利的,因为不必将锁紧盘28从电缆4的尾端41出发套装在电缆4上,而是可以将电缆4的任一部位从锁紧盘28的侧向压入其通孔29内或者从侧向拉出。首先,这对于需要将多个电缆4装入一个锁紧盘28内的情况而言能够大幅简化安装。另外,当其中一个连接器5或电缆4损坏时,可以方便地仅将该损坏的连接器5及其电缆4拆卸,而不是需要更换整个集束连接器组件1。

在安装状态下,锁紧盘28的朝向前壳体2的前端面可以抵靠在前壳体2的后端面8上,并且锁紧盘28的通孔29可以与前壳体2的通孔11对齐。

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后壳体3整体上可以具有大致中空筒状的形状。后壳体3具有围绕其中心通孔的环周壁。后壳体3从左到右可以包括用于与前壳体2连接的连接区段34、邻接于该连接区段34的用于容纳锁紧盘28的容纳区段35和邻接于该容纳区段35的用于对锁紧盘进行轴向限位28的限位区段36。

后壳体3的连接区段34可以具有位于环周壁的内表面上的内螺纹,该内螺纹可以用于与前壳体2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0上的外螺纹啮合。后壳体3可以以该内螺纹螺纹连接在前壳体2上。

后壳体3的容纳区段35可以是其连接区段34的延续部,因此也具有螺纹,或者也可以是没有螺纹的单独的区段。然而期望的是,该容纳区段35可以对锁紧盘28进行径向限位。后壳体3的容纳区段35的内径可以等于锁紧盘28的外径。后壳体3的容纳区段35的轴向长度可以基本上等于锁紧盘28的厚度。

后壳体3的限位区段36可以是从环周壁径向向内突出的凸缘,该凸缘的内径可以小于容纳区段35的内径,从而这两个区段之间的过渡部可以形成阶梯部37,该阶梯部37的阶梯面可以朝向锁紧盘28并因此形成用于对锁紧盘28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面。在后壳体3的限位区段36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可以设有抓持部38,借此可以方便地抓持后壳体3并将其旋紧到前壳体2上。抓持部38可以是在限位区段36周向上制出的多个平面部或曲面部。

在后壳体3旋紧到前壳体2上的状态下,锁紧盘28的前端面39可以抵靠在前壳体2的后端面8上,并且锁紧盘28的后端面40可以抵靠在后壳体3的限位区段36的阶梯面上,从而锁紧盘28可以被前壳体2和后壳体3轴向限位。由此,锁紧盘28可以被牢靠地固定在集束连接器组件1内部。此时,后壳体3的环周面可以与前壳体2的第一环周面区段9齐平。

图5a和图5b分别单独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组件6。该锁紧组件6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锁紧盘28和多个分别与之配合作用的锁紧套筒20。为了清楚起见,图中仅示出一个锁紧套筒20。在图5a中,锁紧套筒20即将旋入锁紧盘28,而在图5b中,锁紧套筒20已部分地旋入锁紧盘28中。

可以为每个连接器5分别配设一个自身的锁紧套筒20和锁紧盘28的一个通孔29。通过锁紧盘28和各锁紧套筒20的配合作用,可以分别将各连接器5彼此独立地沿轴向锁紧或者调松。

在此,“彼此独立地”意味着,在将其中一个连接器5进行锁紧或者调松时,其它连接器5的松紧状态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在集束连接器组件的安装状态下,锁紧套筒20与锁紧盘28的通孔29处于螺纹连接。在要进一步锁紧连接器5时,用手指或工具抓持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并将转动锁紧套筒20,使得锁紧套筒20朝向连接器5移动并挤压连接器5,直至连接器5的前端面15锁紧到前壳体2的通孔11的阶梯面上。相反,在要旋松连接器5时,用手指或工具抓持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并将锁紧套筒20沿反方向转动,使得锁紧套筒20远离连接器5移动并松开连接器5。

因此,锁紧盘28和锁紧套筒20的配合作用是指,在锁紧盘28被前壳体2和后壳体3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基于锁紧套筒20与锁紧盘28的通孔29的螺纹连接,锁紧套筒20的转动运动可以被转变为其朝向相应的连接器5的平移移动并以此将连接器5锁紧。

接下来借助图6a至6f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安装步骤。图中以具有5个端口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为例,但该安装方法同样适用于具有4个、8个或其它数量端口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

参照图6a,将一个锁紧套筒20在其抵靠区段21朝向连接器5的情况下从一个电缆4的尾端41套装在该电缆4上。然后,将锁紧盘28的一个通孔29从该电缆4的尾端41套装在该电缆4上,或者将该电缆4通过锁紧盘28的缺口33径向压入锁紧盘28的一个通孔29中。此时,锁紧套筒20处于连接器5和锁紧盘28之间。

参照图6b,将锁紧套筒20旋入锁紧盘28的对应通孔29中,直至完全旋紧,即直至锁紧套筒20的抵靠区段21的凸肩25以其第二凸肩面27抵靠在锁紧盘28的通孔29的阶梯面上。

参照图6c,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5个锁紧套筒20都相应套装在对应的电缆4上并且完全旋紧在锁紧盘28的5个对应的通孔29中。

参照图6d,将5个连接器5分别插入前壳体2的5个对应的通孔11的第二孔区段13中,并将锁紧盘28朝向连接器5移动,使得其内的锁紧套筒20分别抵靠在对应的连接器5上,即,锁紧套筒20的抵靠区段21套装在连接器5的第二环周面上。

参照图6e,将后壳体3从电缆4的尾端41套装在电缆4上并借助其抓持部38以其内螺纹旋紧到前壳体2的第二环周面区段10上,从而锁紧盘28被前壳体2和后壳体3沿轴向和径向夹紧,同时各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从后壳体3的底部暴露于外部环境而能被手指或工具够到。由此,完成了各连接器5在前壳体2通孔11中的预装配和预紧。

参照图6f,分别单独地利用手指或者工具抓持锁紧套筒20的抓持区段23并将其转动。基于锁紧套筒20的外螺纹与锁紧盘28的内螺纹的配合作用,锁紧套筒20的转动运动转变为朝向相应连接器5的直线移动,从而将连接器5独立于彼此地进一步沿轴向锁紧在前壳体2的通孔11内。由此,完成将各连接器5分别单独地沿轴向锁紧在前壳体2中。

由此,连接器5通孔的靠外的区段可以用于与基站天线的连接器(未示出)连接,所述基站天线的连接器从外部插入前壳体2的通孔11中并与连接器1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突出之处在于,首先,每个连接器5可以由为其单独配设的锁紧套筒20进行锁紧,由此能可靠地将各连接器5彼此独立地进行锁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共同的部件进行的统一固定(其受相应部件的制造公差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对各个连接器的锁紧可单独进行,这大幅减小锁紧效果对部件制造公差的敏感性。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而言,一个端口的连接器5或电缆4损坏,其可被便利地单独更换,而不需要更换整个集束连接器组件1,降低维护成本。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组件1中的各连接器5可被单独轴向调整,因此各连接器的电长度也可被单独调整,从而以此能够将整个集束连接器组件1的时域性能调整到最佳。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质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变。因此,所有变化和改变均包含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