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孔拉带及具有该带孔拉带的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667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孔拉带及具有该带孔拉带的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孔拉带及具有该带孔拉带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通常包括板端连接器和线缆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板端连接器按很小的间隙阵列排布时,相连两个板端连接器的间隙很小,或者按压区域有其他零部件挡住时,线缆连接器很难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产品解锁,影响产品的可操作性。现有线缆连接器的拉带在使用时只能捏住其表面进行拉动动作,存在打滑问题,不能很好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用户体验感差。并且现有线缆连接器的拉带与线缆连接器的卡扣件为固定锁死连接,不便于生产安装,增加成本,并不具备调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孔拉带及具有该带孔拉带的线缆连接器,带孔拉带可避免与所连接物的锁死性固定连接,更便于生产安装,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并通过手指或工具伸入的方式进行产品解锁,解决打滑问题,用户体验更佳。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孔拉带,包括用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和拉部,拉部至少由双层结构组成,相邻的双层结构之间具有间隙,拉部上开设有可供手指或工具伸入的通孔,连接部的一端与拉部相连,连接部的另一端向远离拉部的方向延伸,并弯折后返回延伸至间隙内。

优选地,通孔处设置有防滑结构,手指或工具可伸入防滑结构。

优选地,防滑结构为防滑圈,防滑圈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防滑圈通过卡槽固定在拉部的通孔处。

优选地,通孔周围的拉部上设有胶层,胶层与卡槽的侧壁黏结。

优选地,防滑圈的材质为硅胶、橡胶、软塑料、或eva。

优选地,防滑结构为由拉部自身沿通孔周围向外侧凸出的结构。

优选地,防滑结构为固定在通孔周围的凸出结构。

优选地,通孔和防滑圈内圈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

优选地,当通孔和防滑圈内圈的形状为圆形时,通孔和防滑圈内圈的内径为5-30mm,当通孔和防滑圈内圈为椭圆形时,通孔和防滑圈内圈的短轴为5-30mm,当通孔和防滑圈内圈为正多边形时,通孔和防滑圈内圈的内切圆直径为5-30mm。

优选地,防滑结构的内侧壁倒角。

优选地,拉部为由一块拉板对折而成的双层结构。

优选地,连接部与拉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间隙内涂覆有用于将对折的拉板粘合在一起的胶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线缆连接器本体和卡扣件,卡扣件设置在线缆连接器本体上,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带孔拉带,带孔拉带通过连接部与卡扣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带孔拉带可避免与所连接物的锁死性固定连接,更便于生产安装,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2、通过手指或工具伸入的方式进行产品解锁,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并且通过防滑结构的设置,能更好进行解锁,更有效解决打滑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3、防滑圈不仅提高手指或工具伸入的受力面,便于解锁,而且可避免手指或工具与通孔内壁的硬性接触造成的手指疼痛等不适或工具和拉部损伤,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4、防滑圈的卡槽的设置,对拉部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拉部张开,进一步避免连接部从线缆连接器的卡扣件掉落。

5、胶层的设置提高拉部与防滑圈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6、倒角设计能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孔拉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孔拉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孔拉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防滑圈除外)。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滑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线缆连接器和带孔拉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连接部,2-拉部,3-通孔,4-防滑结构,5-卡扣件,6-卡槽,7-胶层,8-间隙,9-线缆连接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带孔拉带,包括用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1和拉部2,拉部2由双层结构组成,具体的,拉部2为由一块拉板对折而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具有间隙8,连接部1的一端与拉部2固定连接,其中,连接部和拉部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固定连接,连接部1的另一端向远离拉部2的方向延伸,并弯折后返回延伸至间隙8内,拉部2上开设有可供手指或工具伸入的通孔3。通过手指或工具伸入通孔3进行拉动动作,避免仅对拉部2表面捏合进行拉动存在的打滑问题,使得用户体验更佳。

其中,通孔3的形状为圆形,可避免造成刮伤,更便于手指或工具伸入,通孔3的内径为5-30mm。

带孔拉带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非金属。间隙8之间可施胶,将对折的拉板粘合在一起,延伸至间隙8内的连接部被固定在对折的拉板之间,特别是当带孔拉带材质为柔软的非金属材质时,如塑胶材料。当带孔拉带的材质为硬质金属时,间隙8之间可不施胶,双层结构的拉部2可对延伸至间隙8内的弹片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连接部1从线缆连接器的卡扣件10掉落。

进一步的,连接部1与拉部2一体成型,提高带孔拉带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线缆连接器本体9和卡扣件10,卡扣件10设置在线缆连接器本体9上,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带孔拉带,带孔拉带通过连接部1与卡扣件10相连。具体的,连接部1的一端穿过卡扣件10上的通孔后折弯返回至间隙8内。通过该种方式与卡扣件10连接,避免与卡扣件10的锁死性固定连接,更便于生产安装,降低成本,使得本带孔拉带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本带孔拉带的具体安装方式为:将连接部穿过卡扣件的通孔,弯折返回至拉板处,然后对折拉板形成双层结构,根据材质可选择在间隙内施胶或不施胶。

根据线缆连接器规格的不同,带孔拉带的规格也不同,通孔的规格不同。通孔的不同大小对应不同解锁操作方式,以下列举三种解锁操作方式:

1、当通孔的大小足以让一根手指可完全伸入时,即通孔的内径为5-30mm,对应正常人小拇指到大拇指宽度范围。通过单根手指伸入通孔后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2、当通孔的大小仅可以让部分手指伸入时,通过两根手指捏合在通孔处后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3、当通孔小到无法通过手指直接解锁操作时,可采用细长状工具伸入通孔后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其中,用户体验感最佳的操作方式为上述第一种方式,即当通孔的内径为5-30mm时,用户手指可完全伸入防滑圈内圈,具有最佳用户体验感。

实施例二:

如图3至5所示,本实施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通孔3处设置有防滑结构4,手指或工具可伸入防滑结构4。通过防滑结构的设置,能更好进行解锁,更有效解决打滑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的,防滑结构4为防滑圈,防滑圈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6,防滑圈通过卡槽6固定在拉部2的通孔3处。通孔3周围的拉部2上设有胶层7,胶层7与卡槽6的侧壁黏结,具体的,胶层7设置在拉部2上下两外侧壁上。提高拉部2与防滑圈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卡槽6对拉部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拉部2张开,进一步避免连接部1从线缆连接器的卡扣件10掉落。本实施例的防滑圈材质为硅胶。软质的防滑圈不仅提高手指或工具伸入的受力面,便于解锁,而且可避免手指或工具与通孔内壁的硬性接触造成的手指疼痛等不适或工具和拉部损伤,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其中,通孔3和防滑圈内圈的形状均为圆形,可避免造成刮伤,更便于手指或工具伸入,通孔和防滑圈内圈的内径为5-30mm。

进一步的,防滑结构4的内侧壁倒角,能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线缆连接器本体9和卡扣件10,卡扣件10设置在线缆连接器本体9上,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带孔拉带,带孔拉带通过连接部1与卡扣件10相连。具体的,连接部1的一端穿过卡扣件10上的通孔后折弯返回至间隙8内。通过该种方式与卡扣件10连接,避免与卡扣件10的锁死性固定连接,更便于生产安装,降低成本,使得本带孔拉带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本带孔拉带的具体安装方式为:将连接部穿过卡扣件的通孔,弯折返回至拉板处,然后对折拉板形成双层结构,根据材质可选择在间隙内施胶或不施胶。

根据线缆连接器规格的不同,带孔拉带的规格也不同,通孔的规格不同,因此防滑圈的规格也不同,对应的防滑圈内圈大小也不同。防滑圈内圈的不同大小对应不同解锁操作方式,以下列举三种解锁操作方式:

1、当防滑圈内圈大小足以让一根手指可完全伸入时,即防滑圈内圈的内径为5-30mm,对应正常人小拇指到大拇指宽度范围。通过单根手指伸入防滑圈内圈后拉动防滑圈,进而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2、当防滑圈内圈的大小仅可以让部分手指伸入时,通过两根手指捏合在防滑圈内圈处后拉动防滑圈,进而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3、当防滑圈内圈小到无法通过手指直接解锁操作时,可采用细长状工具伸入防滑圈内圈后拉动防滑圈,进而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其中,用户体验感最佳的操作方式为上述第一种方式,即当防滑圈内圈的内径为5-30mm时,用户手指可完全伸入防滑圈内圈,具有最佳用户体验感。

实施例三:

如图9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带孔拉带,包括用于与线缆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1和拉部2,拉部2由双层结构组成,具体的,拉部2为由一块拉板对折而成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具有间隙8,连接部1的一端与拉部2固定连接,其中,连接部和拉部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固定连接,连接部1的另一端向远离拉部2的方向延伸,并弯折后返回延伸至间隙8内,拉部2上开设有可供手指或工具伸入的通孔3。通过手指或工具伸入通孔3进行拉动动作,避免仅对拉部2表面捏合进行拉动存在的打滑问题,使得用户体验更佳。通孔3处设置有防滑结构4,手指或工具可伸入防滑结构4。通过防滑结构的设置,能更好进行解锁,更有效解决打滑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防滑结构4为由拉部自身沿通孔周围向外侧凸出的结构,凸出的厚度为拉部自身厚度的2-5倍。通过拉部自身在受力区域增厚提高手指或工具受力面,进而提高防滑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其中,通孔3的形状为圆形,可避免造成刮伤,更便于手指或工具伸入,通孔3的内径为5-30mm。

进一步的,防滑结构4的内侧壁倒角,能更好提高用户体验。

带孔拉带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非金属。间隙8之间可施胶,将对折的拉板粘合在一起,延伸至间隙8内的连接部被固定在对折的拉板之间,特别是当带孔拉带材质为柔软的非金属材质时,如塑胶材料。当带孔拉带的材质为硬质金属时,间隙8之间可不施胶,双层结构的拉部2可对延伸至间隙8内的弹片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连接部1从线缆连接器的卡扣件10掉落。

进一步的,连接部1与拉部2一体成型,提高带孔拉带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线缆连接器本体9和卡扣件10,卡扣件10设置在线缆连接器本体9上,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带孔拉带,带孔拉带通过连接部1与卡扣件10相连,拉部2与连接部1的至少一端连接。具体的,连接部1的一端穿过卡扣件10上的通孔后折弯返回至间隙8内。通过该种方式与卡扣件10连接,避免与卡扣件10的锁死性固定连接,更便于生产安装,降低成本,使得本带孔拉带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本带孔拉带的具体安装方式为:将连接部穿过卡扣件的通孔,弯折返回至拉板处,然后对折拉板形成双层结构,根据材质可选择在间隙内施胶或不施胶。

根据线缆连接器规格的不同,带孔拉带的规格也不同,通孔的规格不同,因此凸出的防滑结构4的规格也不同。通孔3的不同大小对应不同解锁操作方式,以下列举三种解锁操作方式:

1、当通孔的大小足以让一根手指可完全伸入时,即通孔的内径为5-30mm,对应正常人小拇指到大拇指宽度范围。通过单根手指伸入通孔后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2、当通孔的大小仅可以让部分手指伸入时,通过两根手指捏合在防滑结构内侧和通孔处后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3、当通孔小到无法通过手指直接解锁操作时,可采用细长状工具伸入通孔后拉动拉部2,通过连接部1将线缆连接器从板端连接器拔出进行解锁。

其中,用户体验感最佳的操作方式为上述第一种方式,即当通孔的内径为5-30mm时,用户手指可完全伸入通孔,具有最佳用户体验感。

实施例四: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防滑结构为固定在通孔周围的凸出结构。非拉部自身凸出的防滑结构可采用其它软质材料,如硅胶、橡胶、软塑料、或eva等,本实施例为硅胶,能更好提高用户体验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