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0194发布日期:2021-02-23 16:3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的优点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汽车“换电模式”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研究方向,所谓换电,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或者集中充电、物流调配、换电服务于一体。目前,现有的快换式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包连接结构为机械锁紧结构,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拆装才能完成快换动力电池包的安装,此方式存在动力电池包不便于拆装且劳动强度大,导致换电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以可便于动力电池包的灵活更换及连接可靠。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包括:具有供电插口的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可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且于所述壳体本体上构造有可插装动力电池包的若干个腔体;所述动力电池包呈长方体状,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对应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于各所述腔体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负极端和正极端;
[0006]
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上设有继电器及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的供能装置,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设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所在的侧面上,因所述动力电池包插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常开触点可闭合,而构成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负极端的连通,及所述负极柱与所述正极端的连通。
[0007]
进一步的,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继电器及所述供能装置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供能装置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两个输入接线端连接。
[0008]
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槽的敞口处设有可开启的封盖。
[0009]
进一步的,于所述动力电池包上设有提手。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本体呈框架式结构,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均呈外凸的柱状。
[0012]
进一步的,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设有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对应的侧面上构造有导向凹槽,所述常开触点设于所述导向凹槽的根部。
[0013]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导向凹槽,于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导向凸柱,因所述动力电
池包插装于所述壳体本体,所述导向凸柱沿所述导向凹槽滑动,且所述导向凸柱的上表面顶紧所述常开触点,而构成所述常开触点的闭合。
[0014]
进一步的,于所述导向凹槽的根部设有容纳槽,于所述容纳槽的根部设有所述继电器输出回路的抵接端,于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抵接端之间设有弹性件,因所述常开触点沿所述容纳槽的移动,所述弹性件压缩变形而可构成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抵接端的连接;并因所述弹性件的复位而可构成所述常开触点与所述抵接端的断开。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0017]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的继电器及常开触点的闭合,可使得动力电池包在插装于腔体的过程中,虽然正极柱与负极端已连接,负极柱与正极端已连接,但是由于常开触点未闭合,从而使得连接的电路处于未连通状态,以可保证插装及拆卸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当插装到位后,使得常开触点闭合,此时连接的电路连通,以可实现各动力电池包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不仅便于动力电池包的快换,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电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0018]
(2)设置的安装槽,以便于为继电器及供能装置提供安装基础。
[0019]
(3)设置封盖,以可对敞口进行封挡,从而可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安装槽,同时可对继电器及供能装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0]
(4)通过设置的提手,以便于手持操作动力电池包,从而便于动力电池包的插装及快换。
[0021]
(5)设置的减重孔,以有利于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0022]
(6)通过设置的导向凹槽及导向凸柱的配合,以可对动力电池包插装时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另外,通过导向凸柱的上表面于设置在导向凹槽根部的常开触点抵接,可使得常开触点闭合,从实现电路的导通连接。
[0023]
(7)通过弹性件弹性变形及复位,以有利于实现常开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从而可快速实现电路的连接及断开,也即是便于实现动力电池包的快换及电连接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4]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俯视图;
[0030]
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壳体本体,11-连接板,111-长条孔,12-供电插口,13-正极端,14-负极端,15-导向凸柱,16-减重孔;
[0033]
2-动力电池包,21-提手,22-正极柱,23-负极柱,24-导向凹槽,241-常开触点,242-弹簧,243-抵接端,244-端盖,25-安装槽,26-继电器,27-供能装置, 29-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7]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该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主要包括具有供电插口12的壳体本体1和动力电池包2,其中,由图1结合图2所示,壳体本体 1呈框架式长方体结构,其具有可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具体的,于壳体本体1 的相对两侧上设有外翻设置的连接板11,该连接板11可搭接于车架上,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与车架连接一体。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螺接方式连接,而连接部具体为形成连接板11上的长条孔111,从而有利于壳体本体1于车架的连接。另外,于壳体本体1上构造有若干个腔体,以可供动力电池包2的插装连接。
[0038]
为便于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于壳体本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16。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2呈长方体状,由图1、图2并结合图3至图 5所示,于动力电池包2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对应于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于各腔体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负极端14和正极端 13。其中,壳体本体1上采用现有技术,将线路埋设于壳体本体1内部,并将负极端14和正极端13外露以便于与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连接,此结构为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中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均呈外凸的柱状,对应的的负极端14和正极端13呈凹陷的柱状,以可使得正极柱22与负极端14及负极柱23与正极端13更好的连接。
[0039]
如图3和图4所示,于动力电池包2上设有继电器26及与继电器26连接的供能装置27,继电器26的常开触点241分设于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所在的侧面上,因动力电池包2插装于腔体内,常开触点241可闭合,而可使得正极柱22与负极端14的连通,及负极柱23与正极端13的连通。
[0040]
在此需说明的是,供能装置27可采用干电池或是充电电池,以便于为继电器26提供电能,从而便于常开触点241的闭合,另外继电器26的型号可根据动力电池包的设计需要进行适当的规格型号的选择。此外继电器26的线路连接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即供能装置27与继电器26的两个输入接线端连接,以构成控制回路,继电器26的两个输出接线端与动力电池包2的正极柱 22和负极柱23连接,以构成工作回路。
[0041]
为便于继电器26及供能装置27提供安装基础,于动力电池包2上设有安装槽25,继
电器26及供能装置27设于安装槽25内,其中供能装置2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继电器26的两个输入接线端连接。为防止灰尘进入安装槽25,于安装槽25的敞口处设有可开启的封盖29,同时可对继电器26及供能装置27 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便于手持操作动力电池包2,于动力电池包2上设有提手21,从而便于动力电池包2的插装及快换。
[0042]
本实施例中,于动力电池包2的设有正极柱22和负极柱23对应的侧面上,构造有导向凹槽24,常开触点241设于导向凹槽24的根部。对应于导向凹槽 24,于壳体本体1上设有导向凸柱15,因动力电池包2插装于壳体本体1,导向凸柱15沿导向凹槽24滑动,且导向凸柱15的上表面顶紧常开触点241,而构成常开触点241的闭合。通过设置的导向凹槽24及导向凸柱15的配合,以可对动力电池包2插装时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另外,通过导向凸柱15的上表面于设置在导向凹槽24根部的常开触点241抵接,可使得常开触点241闭合,从实现电路的导通连接。
[0043]
具体的,结合图5和图6所示。于导向凹槽24的根部设有容纳槽,于容纳槽的根部设有继电器26输出线路的抵接端243,而常开触点241通过端盖244 封装于容纳槽内,且常开触点241可沿容纳槽移动,于常开触点241与抵接端 243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紧容纳槽的底部及常开触点241,因常开触点241沿容纳槽的移动,弹性件压缩并弹性变形而可构成常开触点241 与抵接端243的连接;并因弹性件的复位而可构成常开触点241与抵接端243 的断开,从而可快速实现电路的连接及断开,也即是便于实现动力电池包2的快换及电连接的安全可靠。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优选为弹簧242,弹簧242与常开触点241的抵接处做绝缘处理,另外端盖244的材质优选为绝缘材质。
[0044]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继电器26及常开触点241的闭合,可使得动力电池包2在插装于腔体的过程中,虽然正极柱22与负极端14已连接,负极柱23 与正极端13已连接,但是由于常开触点241未闭合,从而使得连接的电路处于未连通状态,以可保证插装及拆卸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当插装到位后,使得常开触点241闭合,此时连接的电路连通,从而可实现各动力电池包2的电连接。
[0045]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换电电动车动力电池电连接结构,不仅便于动力电池包2的快换,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电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并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