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4720发布日期:2021-04-06 12:3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mifi有时也被称为个人热点,其由于能够使得小型局域网的设置过程简单,在包括户外办公、户外娱乐和室内上网等应用场景中使用到。同时,其相较于手机热点具有更大的优势。如电量续航能力远远优于一般智能手机,其信号稳定性也远远高于常规智能设备,同时mifi设作为专业的上网设备,其上网速度也远远优于普通智能设备。而如何提高mifi设备的性能,在mifi设备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其如何通过天线设计实现mifi设备性能的提高已经作为改善mifi设备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部分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包括:主集天线、分集天线和wifi天线,以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mifi设备的pcb板的第一侧面,所述主集天线辐射面朝外的贴合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并与所述pcb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pcb板的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对面,所述分集天线辐射面朝外的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架表面并与所述pcb板相连接;

所述wifi天线辐射面朝外的固定于所述pcb板的第三侧面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

其中,所述主集天线采用耦合馈点结构,所述分集天线为loop结构天线,所述wifi天线为pifa结构天线。

优选地,

所述主集天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馈点和第二馈点,连接所述第一馈点、沿第二方向延伸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字形折弯的第一主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馈点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主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主集连接部末端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四主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主集连接部并在所述第一主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三主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主集连接部并在所述第三主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主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并在所述第三主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六主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六主集连接部并在所述第三主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主集连接部;和/或

所述分集天线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三馈点、第四馈点和第五馈点,与所述第三馈点和所述第五馈点对应连接并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集连接部和第三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馈点并沿所述第四反向延伸后折弯连接所述第三分集连接部的第二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四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并呈u字形折弯的第五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五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字形折弯的第六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五分集连接部和所述第六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呈多次u字形折弯后连接所述第七分集连接部的第八分集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呈v字形折弯的第九分集连接部。

优选地,

所述第三主集连接部在其延伸末端宽度变窄,且该延伸末端与所述第一主集连接部的u字形折弯末端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开隙;和/或

所述第二主集连接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三主集连接部正相对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和/或

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且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主集连接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主集连接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

优选地,

所述第七主集连接部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之间的距离;或

所述第七主集连接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距离后沿所述第二方向折弯后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七主集连接部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之间的距离,并所述第七主集连接部远离所述第四主集连接部的一侧的外围边缘位置设有若干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端的距离大于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端的距离;和/或

所述第七主集连接部在对齐所述第二延伸部时沿所述第二方向折弯。

优选地,所述第四馈点与所述第三馈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四馈点与所述第五馈点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

所述第七分集连接部包括第四延伸部、第五延伸部和第六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五分集连接部和所述第六分集连接部并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延伸部连接所述第四延伸部的延伸末端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连接所述第八分集连接部,所述第六延伸部在所述第六延伸部与所述第六分集连接部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连接所述第八分集连接部,所述第五分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六分集连接部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狭缝;和/或

所述第九分集连接部包括第七延伸部、第八延伸部和第九延伸部,所述第七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分集连接部并与所述第四分集连接部呈v字形延伸,所述第八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七延伸部的延伸末端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九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七延伸部的延伸末端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八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九延伸部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八延伸部的末端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开隙,所述第一分集连接部与所述第六分集连接部的末端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开隙;

其中,所述第二开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开隙的宽度,或

所述第二开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开隙的宽度,且所述第二分集连接部还设有连接其折弯部并呈u字形折弯以半包围所述第九延伸部的第十延伸部。

优选地,

所述wifi天线包括:沿第五方向排列的第六馈点和第七馈点,连接所述第六馈点并沿第六方向延伸的第一wifi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七馈点并沿所述第六方向延伸的第二wifi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wifi连接部和所述第二wifi连接部并在所述第一wifi连接部的一侧沿所述第五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一距离后呈u字形折弯的第三wifi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wifi连接部的u字形折弯末端并呈弧形折弯的第四wifi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wifi连接部并沿所述第六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五wifi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四wifi连接部的弧度为180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mimi设备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主集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主集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分集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主集天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wifi天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mifi设备的天线系统一实施例中,包括:主集天线100、分集天线200和wifi天线300,以及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11固定于mifi设备的pcb板10的第一侧面,主集天线100辐射面朝外的贴合于第一支架11的表面并与pcb板10相连接;第二支架12固定于pcb板10的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为第一侧面的相对面,分集天线200辐射面朝外的贴合于第二支架12表面并与pcb板10相连接;wifi天线300辐射面朝外的固定于pcb板10的第三侧面的靠近第一侧面的一端,且wifi天线300的辐射面与第三侧面平行并朝外设置;其中,主集天线100采用耦合馈点结构,分集天线200为loop结构天线,wifi天线300为pifa结构天线。即,以主视图看,主集天线100在pcb板10的右端的侧面上,分集天线200在pcb板10的左端的侧面上,wifi天线300在pcb板10的下端的侧面上,主集天线100、分集天心啊和wifi天线300的辐射面均相对与该pcb板10外朝外,同时主集天线100和分集天线200分别可以通过贴合在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与pcb板10形成固定关系,同时主集天线100和分集天线200与pcb板10上的工作电路电性连接,形成信号传输路径。同时wifi天线300可以直接固定于pcb板10上,并与pcb板10形成电性连接,形成对应信号的传输路径。其通过主集天线100、分集天线200和wifi天线300的上述设置,有利于提升天线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以提供优质的上网服务。其中主集天线100采用耦合馈点形式设计,分集天线200采用loop天线形式实现,wifi天线300采用pifa天线形式事项,其工作频率范围可以为2400-2500mhz频段。

如图2和图3所示,主集天线10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馈点101和第二馈点102,连接第一馈点101、沿第二方向延伸后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字形折弯的第一主集连接部111,连接第二馈点102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主集连接部112,连接第二主集连接部112末端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四主集连接部114,连接第二主集连接部112并在第一主集连接部111与第四主集连接部114之间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三主集连接部113,连接第二主集连接部112并在第三主集连接部113与第四主集连接部114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五主集连接部115,连接第四主集连接部114并在第三主集连接部113与第四主集连接部114之间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六主集连接部116,连接第六主集连接部116并在第三主集连接部113与第四主集连接部114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主集连接部117。即,用于连接pcb板10的工作电路的第一馈点101和第二馈点102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一主集连接部111和第二主集连接部112分别连接第一馈点101和第二馈点102后延伸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可以为与第一方向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方向。其中第一主集连接部111呈u字形折弯,其u字形折弯开口朝向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第三主集连接部113和第四主集连接部114分别在第二主集连接部112中间位置和末端位置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第五主集连接部115在第三主集连接部113和第四主集连接部114之间靠近第四主集连接部114的位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六主集连接部116在第四主集连接部114的延伸末端沿着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其第六主集连接部116在第三主集连接部113与第四主集连接部114之间延伸,第七主集连接部117与第六主集连接部116相对设置,即其在第六主集连接部116的起始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馈点101为电馈点,第二馈点102为地馈点,在第二馈电增加切换开关,用来匹配700-960mhz的工作频段。

可选的,第三主集连接部113在其延伸末端宽度变窄,且该延伸末端与第一主集连接部111的u字形折弯末端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开隙;即,第三主集连接部113的延伸末端的宽度小于其延伸起始端的宽度,第三主集连接部113的末端与第一主集连接部111的折弯末端形成第一开隙121,该第一开隙121的宽度小于第三主集连接部113与第四主集连接部114的中间的距离。

可选的,第二主集连接部112还设有与第三主集连接部113正相对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1121,即,第二主集连接部112在延伸过程中,其宽度增加在与第三主集连接部113正相对的位置形成凸起1121,该凸起1121为沿着第一方向向外呈近似三角形形状的突出部,在凸起1121的最外端形成一个尖角。

可选的,第四主集连接部114包括第一延伸部1141、第二延伸部1142和第三延伸部1143,第一延伸部1141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且其第一端连接第二主集连接部112、第二端连接第六主集连接部116,第二延伸部1142连接第一延伸部1141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1143连接第一延伸部1141的第二端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1141和第三延伸部1143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延伸部1142的宽度。第四主集连接部114的第一延伸部1141、第二延伸部1142和第三衍射部组成一个反f字形状,其中第二延伸部1142和第三延伸为平行设置。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七主集连接部117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延伸部1142与第三延伸部1143之间的距离;即,第七主集连接部117的长度较短,其在第一方向延伸过程中,延伸位置为超过第二延伸部1142与第一延伸部1141的连接位置。

可选的,如图3所示,第七主集连接部117在沿第一方向延伸一距离后沿第二方向折弯后继续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七主集连接部117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延伸部1142与第三延伸部1143之间的距离,并第七主集连接部117远离第四主集连接部114的一侧的外围边缘位置设有若干通孔131。即,第七主集连接部117的长度可以适当增长,其可以通过在延伸过程中折弯的方式进行延长。其折弯末端与第二延伸部1142与第一延伸部1141连接位置的最外端近似对齐,同时在第七主集连接部117远离第四主集连接部114的一侧外围的pi材质上设置若干通孔,该通孔沿第七主集连接部117的延伸方向排列。

可选的,第二延伸部1142与第一延伸部1141的第一端的距离大于其与第一延伸部1141的第二端的距离;即第二延伸部1142在第一延伸部1141连接时,将第一延伸部1141分为不等长的两部分,其中靠近第三延伸部1143的那一部分长度小于远离第三延伸部1143的那部分。

可选的,第七主集连接部117在对齐第二延伸部1142时沿第二方向折弯。第七主集连接部117进行折弯延长时,其折弯位置可以正对第二延伸部1142,其可以对齐第二延伸部1142的中间位置进行折弯。

如图3和图4所示,分集天线200包括:沿第三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三馈点201、第四馈点202和第五馈点203,与第三馈点201和第五馈点203对应连接并沿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集连接部211和第三分集连接部213,连接第四馈点202并沿第四反向延伸后折弯连接第三分集连接部213的第二分集连接部212,连接第二分集连接部212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四分集连接部214,连接第四分集连接部214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并呈u字形折弯的第五分集连接部215,连接第五分集连接部215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呈u字形折弯的第六分集连接部216,连接第五分集连接部215和第六分集连接部216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分集连接部217,连接第三分集连接部213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呈多次u字形折弯后连接第七分集连接部217的第八分集连接部218,连接第一分集连接部211并沿第四方向延伸的、呈v字形折弯的第九分集连接部219。即,用来连接pcb板10电路的第三馈点201、第四馈点202和第五馈点203沿第三方向排列,第一分集连接部211、第二分集连接部212和第三分集连接部213沿第四方向延伸,第四方向可以为与第三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第四分集连接部214在延伸中,其宽度可以逐渐增加,并在延伸末端沿第二方向折弯后连接第五分集连接部215。第五分集连接部215呈u字形折弯,其一端连接第四分集连接部214,另一端连接第七分集连接部217,并且其u字形折弯开口方向朝上第一方向,第六分集连接部216也为u字形折弯,其一端连接第五分集连接部215,另一端朝向第五分集连接部215的延伸方向延伸,既可以理解第五分集连接部215和第六分集连接部216为开口正相对的两个u字形折弯。第八分集连接部218连接第三分集连接部213,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在延伸过程中呈多次u字形折弯,并在折弯的最末端连接第七分集连接部217,其中第八分集连接部218的多次u字形折弯可以包括其在连接第三分集连接部213后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一端距离后沿第二方向延伸,延伸末端后折弯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继续延伸,该延伸末端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折弯延伸,在该延伸末端折弯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最后沿第二方向折弯延伸连接第七分集连接部217。以形成两相邻且开口方向相反的u字形折弯。

可选的,第四馈点202与第三馈点20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四馈点202与第五馈点203之间的间距。其中,第三馈点201和第五馈点203为地馈点,第四馈点202为电馈点。其可以在第三馈点201上增加切换开关,以匹配700-960mhz的工作频段。第四馈点202与第三馈点201的间距小于其与第五馈点203的距离。

可选的,第七分集连接部217包括第四延伸部2171、第五延伸部2172和第六延伸部2173,第四延伸部2171连接第五分集连接部215和第六分集连接部216并沿第四方向延伸,第五延伸部2172连接第四延伸部2171的延伸末端并沿第一方向延伸至连接第八分集连接部218,第六延伸部2173在第六延伸部2173与第六分集连接部216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至连接第八分集连接部218,第五分集连接部215与第六分集连接部216之间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狭缝2174;其中第七分集连接部217中,第四延伸部2171沿第四方向延伸,并在延伸过程中呈s字形折弯,第五延伸部2172与第六延伸部2173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并在延伸末端连接第八分集连接部218的折弯末端。其中狭缝2174为封闭缝隙,其宽度大于第六延伸部2173小于第五延伸部2172。

可选的,第九分集连接部219包括第七延伸部2191、第八延伸部2192和第九延伸部2193,第七延伸部2191连接第一分集连接部211并与第四分集连接部214呈v字形延伸,第八延伸部2192连接第七延伸部2191的延伸末端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第九延伸部2193连接第七延伸部2191的延伸末端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八延伸部2192的长度大于第九延伸部2193的长度。第七延伸部2191与第八延伸部2192呈v字形,该v字形夹角为锐角,第九延伸部2193与第八延伸部2192正对并反向延伸。第七延伸部2191与第四分集连接部214呈v字形,该v字形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第一分集连接部211与第八延伸部2192的末端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开隙231,第一分集连接部211与第六分集连接部216的末端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开隙232;其中,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隙231的宽度大于第三开隙232的宽度,在如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开隙231的宽度小于第三开隙232的宽度,且第二分集连接部212还设有连接其折弯部并呈u字形折弯以半包围第九延伸部2193的第十延伸部2121。

如图6所示,wifi天线300包括:沿第五方向排列的第六馈点301和第七馈点302,连接第六馈点301并沿第六方向延伸的第一wifi连接部311,连接第七馈点并沿第六方向延伸的第二wifi连接部312,连接第一wifi连接部311和第二wifi连接部312并在第一wifi连接部311的一侧沿第五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一距离后呈u字形折弯的第三wifi连接部313,连接第三wifi连接部313的u字形折弯末端并呈弧形折弯的第四wifi连接部314,连接第四wifi连接部314并沿第六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第五wifi连接部315。用来连接pcb板10的第六馈点301和第七馈点302按照第五方向排列,第一wifi连接部311和第二wifi连接部312沿第六方向延伸,其中第六方向与第五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第三wifi连接部313俩呢及第一wifi连接部311和第二wifi连接部312并且沿第五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即可以理解第三wifi连接部313的延伸起始点连接第二wifi连接部312的延伸末端,其在沿着第五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过程中连接第一wifi连接部311的延伸末端。第三wifi连接部313在延伸末端呈u字形折弯,其折弯开口方向朝向第六方向,第四wifi连接部314呈弧形折弯,第四wifi连接部314的弧度为180度,且其开口朝向第六方向。该弧形折弯也近似为底部为圆弧的u字形折弯,并在折弯末端沿第六方向的反方向折弯,其中第四wifi连接部314的开口也是沿第六方向,同时第四wifi连接部314的折弯深度小于第三wifi连接部313的折弯深度。

其中,主集天线100和分集天线200的不同实施例可以根据pcb板10的mifi设备的外壳材质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