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片式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3987发布日期:2021-03-26 20:3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片式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新型片式电容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贴片式电容包括电容本体和基座,从电容本体的正负极引出两个引线,而这两个引线固定设置在电容本体下方的基座上,基座用于支撑电容本体,由于采用了基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少,生产成本低的新型片式电容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片式电容器,包括电容本体,所述电容本体的正负极分别引出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平行部件和第一引线折弯部件,所述第二引线包括第二引线平行部件和第二引线折弯部件,所述第一引线平行部件沿所述电容本体的长度方向线性伸展形成,所述第二引线平行部件沿所述电容本体的长度方向线性伸展形成,所述第一引线折弯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引线平行部件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段、以及沿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二引线折弯部件包括沿所述第二引线平行部件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三折弯段、以及沿所述第三折弯段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四折弯段。
5.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片式电容器,其中,所以第一引线平行部件和第二引线平行部件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
6.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折弯段与第一引线平行部件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三折弯段与第二引线平行部件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三折弯段与所述第一折弯段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
7.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折弯段与第一折弯段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四折弯段与第三折弯段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四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
8.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折弯段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电容本体,所述第一引线一体成型呈z字型。
9.优选的是,所述的新型片式电容器,其中,所述第四折弯段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电容本体,所述第二引线一体成型呈z字型。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达到了以下明显的技术效果:
11.本案的新型片式电容器通过在第一引线平行部件的末端设置的第一引线折弯部件,以及在第二引线平行部件的末端设置的第二引线折弯部件,电容本体的正负极分别通过第一引线折弯部件、第二引线折弯部件焊接使用在pcb板子上,且第一引线折弯部件、第二引线折弯部件分别经过两次折弯后平行、平整,从而焊接更牢固;本案取消了传统的电容
器中必要的基座,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少,生产成本低。
1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模腔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新型片式电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16.如图1所示,本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片式电容器,包括电容本体10,所述电容本体10的正负极分别引出第一引线20和第二引线30,所述第一引线20包括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和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所述第二引线30包括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和第二引线折弯部件32,所述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沿所述电容本体10的长度方向线性伸展形成,所述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沿所述电容本体10的长度方向线性伸展形成,所述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包括沿所述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一折弯段211、以及沿所述第一折弯段211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二折弯段212,所述第二引线折弯部件32包括沿所述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三折弯段311、以及沿所述第三折弯段311的末端折弯形成的第四折弯段312。所述第一折弯段211的末端是指所述第一折弯段211远离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的一端,所述第三折弯段311的末端是指所述第三折弯段311远离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的一端。
17.本案的新型片式电容器通过在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的末端设置的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以及在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的末端设置的第二引线折弯部件32,电容本体10的正负极分别通过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第二引线折弯部件32焊接使用在pcb板子上,且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第二引线折弯部件32分别经过两次折弯后平行、平整,从而焊接更牢固;本案取消了传统的电容器中必要的基座,结构简单,制作工艺少,生产成本低。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的末端是指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远离电容本体10的一端。第二引线平行部件21的末端是指第二引线平行部件21远离电容本体10的一端。
18.所以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和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整齐美观、便于第一引线折弯部件22、第二引线折弯部件32的折弯和焊接。
19.所述第一折弯段211与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三折弯段311与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三折弯段311与所述第一折弯段211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大致呈90
°
是指89
°
至91
°
的范围内,不超过该范围,第一折弯段
211与第一引线平行部件2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三折弯段311与第二引线平行部件3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是为了便于折弯和焊接。
20.所述第二折弯段212与第一折弯段2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四折弯段312与第三折弯段3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四折弯段312与所述第二折弯段212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同样的,大致呈90
°
是指89
°
至91
°
的范围内,不超过该范围,第二折弯段212与第一折弯段2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所述第四折弯段312与第三折弯段3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
°
是为了便于折弯和焊接。
21.所述第二折弯段212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电容本体10,所述第一引线20一体成型呈z字型。所述第四折弯段312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电容本体10,所述第二引线30一体成型呈z字型。z字型的折弯方式成本低,制作工艺少,而且满足技术要求。
22.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远离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2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远离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