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4257发布日期:2020-12-29 09:5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结构与环境压力带来的影响,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研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能量转化效率高和能源来源多样化等优点,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源为动力电池,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在动力电池的工作过程中,其内部剧烈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温度发生急剧变化,而电池温度的变化又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放电容量和充放电效率等性能,进而影响整车的操作性能;因此,动力电池往往需要通过散热机构对其进行散热,但现有散热机构的散热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散热效率慢,散热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散热盖,所述底座为一块矩形安装板,其板体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安装骨架上,且其板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其板体的边角处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散热盖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合而成,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均为矩形壳体结构,且外壳体的尺寸大于内壳体的尺寸,且外壳体的内表面与内壳体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腔,且内壳体的下表面一体铸造成型有安装板,且其板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位置与螺栓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固定焊接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且外壳体的前端开设有进气管道和进水管道,且其后端开设有排气管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通过输水管与蓄水箱中的水泵出水端相连接,且进气管道位于外壳体的内侧端设置有雾化喷头,且其雾化喷头的设置方向朝向进气管道的内侧端,且进气管道与排气管道均为一截圆管,且其管体的端部均设置有防尘网,且进气管道的管道口中设置有排风扇,且其管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为进气管道的外端流向其内侧端。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在内壳体的外表面共均匀设置有多组,且其板体与板体之间留有间隙,且其板体与内壳体之间为一体铸造成型。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板体中开设有冷却水循环槽,所述冷却水循环槽为迂回设置的腔体结构,且其腔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其另一端为出液口,且其进液口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相连接,且出液口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底座的板体之中开设冷却水循环槽,并通过在其槽口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且将进液口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相连接,并将出液口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端相连接,从而通过水冷的方式对底座上的蓄电池进行散热;

2.并通过设置由内壳体和外壳体组合而成的散热盖,并在外壳体的前端开设有进气管道和进水管道,且在其后端开设有排气管道,并在进气管道中设置排风扇,且在进水管道的内侧端设置雾化喷头,从而有效提高散热盖内部的热量散发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半剖视图。

图中:底座1、散热盖2、内壳体3、外壳体4、蓄电池5、螺栓孔6、冷却水循环槽7、进液口8、出液口9、散热板10、进气管道11、排风扇12、进水管道13、排气管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水冷散热机构,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散热盖2,底座1为一块矩形安装板,其板体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的安装骨架上,且其板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5,且其板体的边角处设置有螺栓孔6,散热盖2由内壳体3和外壳体4组合而成,内壳体3与外壳体4均为矩形壳体结构,且外壳体4的尺寸大于内壳体3的尺寸,且外壳体4的内表面与内壳体3的外表面之间留有空腔,且内壳体3的下表面一体铸造成型有安装板,且其板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位置与螺栓孔6的位置相对应,且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外壳体4的下表面固定焊接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且外壳体4的前端开设有进气管道11和进水管道13,且其后端开设有排气管道14。

进一步地,进水管道13的一端通过输水管与蓄水箱中的水泵出水端相连接,且进气管道11位于外壳体4的内侧端设置有雾化喷头,且其雾化喷头的设置方向朝向进气管道11的内侧端,且进气管道11与排气管道14均为一截圆管,且其管体的端部均设置有防尘网,且进气管道11的管道口中设置有排风扇12,且其管道中空气的流动方向为进气管道11的外端流向其内侧端;

进一步地,内壳体3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板10,散热板10在内壳体3的外表面共均匀设置有多组,且其板体与板体之间留有间隙,且其板体与内壳体3之间为一体铸造成型,通过设置由内壳体3和外壳体4组合而成的散热盖2,并在外壳体4的前端开设有进气管道11和进水管道13,且在其后端开设有排气管道14,并在进气管道11中设置排风扇12,且在进水管道13的内侧端设置雾化喷头,从而有效提高散热盖2内部的热量散发速度;

进一步地,底座1的板体中开设有冷却水循环槽7,冷却水循环槽7为迂回设置的腔体结构,且其腔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口8,其另一端为出液口9,且其进液口8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相连接,且出液口9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端相连接,通过在底座1的板体之中开设冷却水循环槽7,并通过在其槽口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液口8和出液口9,且将进液口8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出水端相连接,并将出液口9通过输水管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端相连接,从而通过水冷的方式对底座1上的蓄电池5进行散热;

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当新能源汽车上底座1上所安装的蓄电池5在工作过程的时候而出现产热的时候,其外壳体4前端进气管道11中的排风扇12会进行工作,从而增加内壳体3和外壳体4之间腔体中的空气流通速率,并且进水管道13中会进行供水,并通过雾化喷头对水体进行雾化,以增加内壳体3和外壳体4之间腔体的空气湿度,从而增加空气流动所能带走的热量值,并且内壳体3外表面的散热板10可以有效增加内壳体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换热效率,并且底板1中的冷却水循环槽7会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不断的进行供水,从而通过冷却水循环槽7中的水体流动来带走底座1板体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蓄电池5进行降温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