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合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7095发布日期:2021-02-27 13:5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5G合路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5g合路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5g合路器。


背景技术:

[0002]
合路器的作用多种多样,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24545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用智能穿戴设备,其包括:包括天线组件,如图1所示,天线组件包括:gnss处理装置1,gnss处理装置1包括第一频段接收单元 11、第二频段接收单元12、处理单元13和存储单元14,处理单元13电连接于第一频段接收单元11、第二频段接收单元12以及存储单元14;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合路器21,第一合路器21具有输入端in、第一输出端o1和第二输出端o2;第一滤波器31,第一滤波器31 串联于第一频段接收单元11和第一合路器21的第一输出端o1之间;第二滤波器32,第二滤波器32串联于第二频段接收单元12和第一合路器 21的第二输出端o2之间的;低噪声放大器4,低噪声放大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于第一合路器21的输入端in,无线传输射频处理装置2;第二合路器22,第二合路器22具有输入端in、第一输出端o1和第二输出端o2,第二合路器22的第一输出端o1电连接于低噪声放大器4的输入端,第二合路器22的第二输出端o2电连接于无线传输射频处理装置2;天线5,天线5电连接于第二合路器22的输入端in。
[0003]
具体地,在天线组件中,天线5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低噪声放大器 4对天线5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第一合路器21用于使信号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信号通过第一滤波器31的滤波作用后被gnss处理装置1 的第一频段接收单元11接收,另外一路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32的滤波作用后被gnss处理装置1的第二频段接收单元12接收,gnss处理装置1 分别通过两个不同频段的接收单元接收信号,通过天线5所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定位结果,以实现卫星定位功能。
[0004]
又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28356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蓝牙设备射频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其包括:蓝牙综测仪100、频谱分析仪 200、矢量信号发生器300、模拟信号发生器400和射频开关箱500;其中,射频开关箱500射频开关箱内部包含环形器、合路器、单向器、滤波器等无源器件,射频开关和射频连接电缆等部件是整套射频测试系统的测试链路控制单元。射频开关箱实现上行控制信号与下行控制信号的分离,对被测件(待测设备)进行有效且针对性的测试。下面对该射频开关箱内部的器件的作用进行介绍。环形器:作用是将链路中的信号进行上下行分离,有效地进行各项测试。合路器:作用是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合路,保证干扰项目的测试。单向器:作用是保证经过的信号单方向传输,避免逆向烧毁仪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频率上的选择过滤,保证相关项目的测试准确性。射频开关:用于选取射频箱内的相应链路。
[0005]
再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35335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馈线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如图3所,其包括:监控中心平台3、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包括若干的信源设备100、馈线、天线、功分器、耦合器ⅰ、合路器ⅰ等,信源设备100、合路器ⅰ、耦合器ⅰ、功分器、天线之间均通过馈线连接。以上所述的信源设备100处,通过新增外接合路器ⅱ400,
该外接合路器ⅱ400一方面与室内分布系统的馈线相连接,另外一方面通过其设置有监测中继2,通过监测中继2与监控中心平台3之间信号连接。该监测中继2包括蓝牙模块ⅱ20、通信模块21。蓝牙模块
ⅱꢀ
20分别与通信模块21、外接合路器ⅱ400相连接。该监控中心平台3包括监控管理模块31、数据库模块32和网络接入模块33;数据库模块32分别与监控管理模块31和网络接入模块33相连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通过外接的电源设备提供电源。以上所述的通信模块21包括wifi、2g、 3g、4g等无线通信网络或有线通信方式,并以上述的通信方式与网络接入模块33实现数据交换。
[0006]
异频合路器是合路器的一种,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不同频段的信号功率合成,比如cdma和gsm功率合成,cdma/gsm与dcs功率合成。
[0007]
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09425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异频合路器,如图4所示,其包括:两路谐振电路,每路采用梳状线结构的带通滤波器,一路频段为800mhz-960mhz,另一路频段为1710mhz
-ꢀ
2500mhz,分别对应gsm&cdma以及dcs&wcdma&wlan,借助交指型滤波器原理,将滤波器的所有电容加在同一边,谐振器的长度取决于加载电容的大小,这里取1/8波长,此时在和处就有衰减极点。
[0008]
上述异频合路器可以满足不同频率信号功率合成的要求,但无法实现通直流的功能。
[0009]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频合路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异频合路器无法实现通直流功能的问题。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
一种5g合路器,包括合路器本体,所述合路器本体开设有腔体,并连接有合路连接器及多个分集连接器,所述合路连接器连接有耦合通电片,所述耦合通电片连接有电缆,并通过电缆连接至多个分集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耦合通电片下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0013]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合路连接器与分集连接器之间可以通过耦合通电片及电缆实现通直流的功能,支撑柱的设置则可以防止电流流动至合路器的壳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5g合路器无法实现通直流功能的问题。
[0014]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耦合通电片靠近分集连接器一端上端面贴合有介质隔膜,所述介质隔膜的上端面贴合有耦合片,所述耦合片与多个分集连接器中的一个相连接。
[0015]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通过介质隔膜与耦合片,可以使信号通过耦合通电片将信号通过耦合的方式传输至耦合片,而后通过耦合片传输至分集连接器;同时不影响电流的传输,丰富5g合路器功能的同时,提高5g 合路器的结构紧凑性。
[0016]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耦合通电片连接有第一空芯电感,所述第一空芯电感连接有第一pcb板,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电缆相连接。
[0017]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空芯电感对交流电流与阻碍作用,因此空芯电感的设置可以保证直流电流在合路连接器与分集连接器之间的流动。
[0018]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芯电感。
[0019]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二空芯电感的设置可以保证不会有或只有少量交流电流会流入第一pcb板,可以有效防止第一pcb板被损坏。
[0020]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电缆靠近分集连接器一端连接有第二 pcb板,所述第二pcb板连接有第三空芯电感,所述第三空芯电感与所述分集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第二pcb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空芯电感。
[0021]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三空芯电感可以保证不会有或只有少量交流电流会流入第二pcb板,有效防止第一pcb板被损坏,第四空芯电感则可以减少第二pcb板上交流电流的流动,进一步提高了第二pcb板的使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0022]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耦合通电片向一侧延伸有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撑柱的外缘,且翅片的上端面贴合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0023]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翅片的设置可以在耦合通电片长度不做变化的同时,增加耦合通电片的支撑点,提高耦合通电片的支撑稳定性;而限位柱的设置,则可以防止耦合通电片在振动的时候脱出支撑柱或者造成信号传播稳定性不足。
[0024]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多个信号传输通道,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耦合通电片之间设置有隔断墙,所述隔断墙的两端与合路器本体的外壳之间分别预留有第一过板槽及第二过板槽,所述耦合通电片的一端穿过第一过板槽连接于合路连接器,所述耦合片的一端穿过第二过板槽连接于分集连接器。
[0025]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介质隔膜和耦合片的设置,可以使信号通过耦合通电片将信号通过耦合的方式传输至耦合片,而后通过耦合片传输至分集连接器;同时不影响电流的传输,丰富5g合路器功能的同时,提高5g 合路器的结构紧凑性。而隔断墙的设置则可以保证信号在耦合通电片、耦合片上的传输以及信号在信号传输通道内的传输互不干扰,第一过板槽及第二过板槽的是则可以保证耦合通电片及耦合片可以设置较宽的片体连接于合路连接器及分集连接器,提高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0026]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信号隔断窗口,所述信号隔断窗口中收容有飞杆,所述飞杆用于抑制零点。
[0027]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飞杆的设置可以有效抑制零点,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使信号按照预定的路径从合路连接器传输至分集连接器,或者从分集连接器传输至合路连接器。
[0028]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信号隔断窗口中还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下端端口为喇叭口,且开口槽连通有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的直径大于开口槽宽度的最小处,所述飞杆的中部容置在所述收容孔内。
[0029]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喇叭口直径最大处大于飞杆直径的情况下,飞杆可以顺利进入喇叭口,而后沿着喇叭口的斜面被压入开口槽的本体,使开口槽两侧的座体分别向两侧张开,使飞杆进入收容孔,并且待飞杆进入收容孔后,开口槽两侧的座体将复位以夹紧飞杆,可有效防止5g合路器振动时飞杆晃动,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0030]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座的两侧皆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信号隔断窗口适配定位槽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飞杆的外缘设置有两个限位环,两个限位环之间的间距
等于支撑座的宽度,且两个限位环皆与支撑座相贴合。
[0031]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定位槽和定位凸起的设置提高了支撑座的固定可靠性,同时定位凸起被信号隔断窗口所限位,从而保证飞杆始终被开口槽两侧的座体夹紧,不会因为5g合路器振动,导致飞杆因自重加振动从收容孔脱落,进一步提高了飞杆的稳定性及信号传播的稳定性;而两个限位环的设置则可以保证飞杆进入收容孔后不会前后左右的移动,配合开口槽、定位槽及定位凸起的设置,实现了对飞杆的多方向限位。
[0032]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孔连接有穿过5g合路器盖板的螺钉。
[0033]
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螺钉及螺纹孔的设置可以防止支撑座上窜,配合支撑座、支撑座下端的开口槽、支撑座中部的收容孔、开口槽及收容孔直径的设置、定位槽、定位凸起、两个限位环及两个限位环之间间距的设置,实现了对飞杆的全方位限位,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振动、晃动等) 皆不会因为飞杆不稳定而导致信号传输受到影响。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5g合路器,包括:合路器本体,所述合路器本体开设有腔体,并连接有合路连接器及多个分集连接器,所述合路连接器连接有耦合通电片,所述耦合通电片连接有电缆,并通过电缆连接至多个分集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耦合通电片下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 5g合路器中,合路连接器与分集连接器之间可以通过耦合通电片及电缆实现通直流的功能,支撑柱的设置则可以防止电流流动至合路器的壳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异频合路器无法实现通直流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现有技术中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现有技术中蓝牙设备射频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现有技术中基于馈线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现有技术中5g合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直流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是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41]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分集连接器与第二pcb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42]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合路连接器与第一分集连接器之间信号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隐藏了盖板的5g合路器的主视图。
[0044]
图10本实用新型所用合路器本体的主视图。
[0045]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信号隔断窗口、飞杆及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用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用支撑座及飞杆装配状态下的剖面图。
[0048]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5g合路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
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5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5g合路器,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实现通直流的功能,即直流电流可以在合路连接器与分集连接器之间流动,为了实现该功能,如图5所示,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合路连接器110、耦合通电片310、第一空芯电感410、第一pcb板420、电缆430、第二pcb 板440、第三空芯电感450及第二分集连接器220,众所周知的是,空芯电感的作用在于阻碍交流电流的流动,具有保护pcb板及耦合通电片310的作用;但可以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已公开方案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对空芯电感的设置进行适应性调整及规格选择,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充分公开,且保护范围不应仅限于使用空芯电感的技术方案。
[0051]
在直流电流流入第二分集连接器220的情况下,直流电流将通过第三空芯电感450与第二分集连接器220及第二pcb板440的电性连接流动至第二 pcb板,而后通过电缆430流动至第一pcb板420,而后通过第一空芯电感 410与第一pcb板420及耦合通电片310的电性连接流动至耦合通电片310,最后流动至合路连接器110,进而实现通直流功能;反之,直流电流从合路连接器110流动至分集连接器220的情况亦然,不再赘述。
[005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5g合路器中,合路连接器与分集连接器之间可以通过耦合通电片及电缆实现通直流的功能,支撑柱的设置则可以防止电流流动至合路器的壳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异频合路器无法实现通直流功能的问题。
[0053]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pcb板42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空芯电感(分别以 421及422标示),第二空芯电感的设置可以保证不会有或只有少量交流电流会流入第一pcb板420,可以有效防止第一pcb板420被损坏。同理,如图7所示,第二pcb板440上设置有两个第四空芯电感(分别以441及442标示),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0054]
作为本实用新型地优选实施例,所述耦合通电片310的下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20,所述支撑柱320用于支撑耦合通电片310,并使其与5g合路器的本体隔绝开来,防止直流电流流动至5g合路器,因此,支撑柱320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比如ptfe(聚四氟乙烯)。
[0055]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合路器本体开设有支撑槽521,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柱320下端容置在所述支撑槽521。
[0056]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通电片310的上端面贴合有限位柱330,限位柱 330的设置,则可以防止耦合通电片在振动的时候脱出支撑柱310或者造成信号传播稳定性不足。具体地,限位柱330的上端面与盖板的下端面相贴合,在5g合路器组装完成后,限位柱330将被盖板压紧,而耦合通电片310 则被支撑柱320与限位柱330夹紧,即使5g合路器振动,耦合通电片310也不会受到影响。
[0057]
如图6所示,所述耦合通电片310靠近分集连接器一端上端面贴合有介质隔膜340,所述介质隔膜340的上端面贴合有耦合片350,所述耦合片350 与多个分集连接器中的一个相连接。通过介质隔膜340与耦合片350,可以使信号通过耦合通电片310将信号通过耦合的方式传输至耦合片350,而后通过耦合片350传输至分集连接器;同时不影响电流的传输,丰富5g合路器功能的同时,提高5g合路器的结构紧凑性。
[0058]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8所示,所述耦合通电片310面向合路连接器110 一端延伸有第一折弯部311,所述第一折弯部311延伸有第二折弯部312,第二折弯部312与所述合路连
接器110相连接;所述耦合片350面向第一分集连接器210一端延伸有第三折弯部351,所述第三折弯部351延伸有第四折弯部352,所述第四折弯部352与所述第一分集连接器210相连接。
[0059]
如图9所示,所述腔体内还设置有多个信号传输通道(本实施例中从左到右分别以双点线、点线、单点线标示三个信号传输通道的信号传输路径),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与耦合通电片310之间设置有隔断墙510,所述隔断墙510的两端与合路器本体的外壳之间分别预留有第一过板槽511及第二过板槽512,如图10所示,所述耦合通电片310的一端穿过第一过板槽511 连接于合路连接器110,所述耦合片350的一端穿过第二过板槽512连接于分集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一分集连接器210)。
[0060]
介质隔膜340和耦合片350的设置,可以使信号通过耦合通电片310将信号通过耦合的方式传输至耦合片350,而后通过耦合片350传输至分集连接器;同时不影响电流的传输,丰富5g合路器功能的同时,提高5g合路器的结构紧凑性。而隔断墙510的设置则可以保证信号在耦合通电片310、耦合片350上的传输以及信号在信号传输通道内的传输互不干扰,第一过板槽511及第二过板槽512的是则可以保证耦合通电片310及耦合片350可以设置较宽的片体连接于合路连接器及分集连接器,提高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006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耦合通电片310向一侧延伸有多个翅片 315,所述翅片315开设有通孔(未图示),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撑柱 320的外缘,且每个翅片315的上端面贴合至少一个限位柱330。翅片315的设置可以在耦合通电片310长度不做变化的同时,增加耦合通电片310的支撑点,提高耦合通电片310的支撑稳定性;而限位柱330的设置,则可以防止耦合通电片310在振动的时候脱出支撑柱或者造成信号传播稳定性不足。
[0062]
如图11所示,多个信号传输通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信号隔断窗口 630,所述信号隔断窗口630中收容有飞杆620,所述飞杆620用于抑制零点。飞杆620的设置可以有效抑制零点,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使信号按照预定的路径从合路连接器110传输至分集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分集连接器210),或者从分集连接器传输至合路连接器110。
[0063]
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信号隔断窗口630中还设置有支撑座610,支撑座610的设置可以提高飞杆620的设置稳定性。
[0064]
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座610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槽611,所述开口槽 611的下端端口为喇叭口611a,喇叭口611a的意思是开口槽611的下端开口处的宽度下宽上窄,以便于飞杆620进入开口槽611。在进行飞杆620与支撑座610的连接时,优选首先将支撑座610翻转过来,使喇叭口611a朝上,而后将飞杆620的中部收容在喇叭口611a内,而后用力将飞杆620下压,直至飞杆620穿过开口槽611进入收容孔612。
[0065]
较佳地是,所述收容孔612的直径大于开口槽611宽度的最小处,所述飞杆620的中部容置在所述收容孔612内。由于飞杆620进入收容孔612是用力压入的,因此设置收容孔612的直径大于开口槽611宽度的最小处,可以保证飞杆620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被支撑座610夹紧。
[0066]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610的两侧皆开设有定位槽613,如图12所示,所述信号隔断窗口630适配定位槽613设置有定位凸起(未标示)。定位槽 613和定位凸起的设置提高了支撑座610的固定可靠性,同时定位凸起被信号隔断窗口630所限位,从而保证飞杆620始终被开口槽611两侧的座体夹紧,不会因为5g合路器振动,导致飞杆620因自重加振动从收容孔
612脱落,进一步提高了飞杆620的稳定性及信号传播的稳定性。
[0067]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槽613呈条形,与之适配的定位凸起亦呈条形,在进行装配时,将飞杆620装入收容孔612后翻转支撑座610,而后将定位槽613对准定位凸起,下压支撑座610,直至无法移动即可,安装极为方便,且飞杆620的稳定性亦有保证。
[0068]
较佳地是,所述飞杆620的外缘设置有两个限位环621,两个限位环 621之间的间距等于支撑座610的宽度,且两个限位环621皆与支撑座610相贴合。两个限位环621的设置则可以保证飞杆进入收容孔614后不会前后左右的移动,配合开口槽611、定位槽613及定位凸起的设置,实现了对飞杆 620的多方向限位。
[0069]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610的上端开设有螺纹孔614,通过螺纹孔614 连接有穿过5g合路器盖板的螺钉。螺钉及螺纹孔614的设置可以防止支撑座610上窜,配合支撑座610、支撑座610下端的开口槽611、支撑座610中部的收容孔614、开口槽611及收容孔614直径的设置、定位槽613、定位凸起、两个限位环621及两个限位环621之间间距的设置,实现了对飞杆620 的全方位限位,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振动、晃动等)皆不会因为飞杆 620不稳定而导致信号传输受到影响。
[0070]
图9所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5g合路器除耦合通电板310外,还设置有三个信号传输通道,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的信号传输路径分别以双点线、点线及单点线表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及第三信号传输通道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分别为2400mhz~2485mhz、2515mhz~2675mhz及 2320mhz~2370mhz,而耦合通电板310、介质隔膜340及耦合片350这一通道所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为889mhz~954mhz和1(710)mhz~2025mhz,即耦合通电板310、介质隔膜340及耦合片350集成有两种不同的信号频率范围,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5g合路器具体为五频三端口的5g合路器,提高了5g合路器的空间利用率,该5g合路器具体适用信号类型有多种,具体为gsm&dcs&td f&td a&td e/nr/ble。
[0071]
由上述数值可以看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所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既大于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又大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所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之所以这样排布,是为了使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与第三信号传输通道所适用的信号频率范围间隔开来,以保证信号只会通过预设好的信号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减少信号串至临近信号传输通道的概率。
[0072]
如图14所示,第一信号传输通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谐振腔,每个第一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一谐振柱,多个第一谐振柱根据信号传输的主次分为第一谐振柱a(710)(被双点线所串联的第一谐振柱即为第一谐振柱a (710))及第二谐振柱b(720)(未被双点线所串联的第一谐振柱即为第一谐振柱b(720))。
[0073]
在信号从合路连接器110传输至第二分集连接器220时,信号将从靠近合路连接器110一侧的第一谐振柱依次耦合传输至靠近第二分集连接器220 一侧的第一谐振柱a(此处特指图14中被标示的(710)),而后大部分信号从图14中被标示的第一谐振柱a(710)传输至第一抽头730,并通过第一抽头730传输至第二分集连接器220,少部分信号则从图14中被标示的第一谐振柱a(710)传输至第一谐振柱b(720),而后通过第一谐振柱b (720)与第一抽头730的耦合将该部分信号传输至第一抽头730,而后通过第一抽头730传输至第二分集连
接器220。
[0074]
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谐振腔,每个第二谐振腔内设置有一个第二谐振柱,多个第二谐振柱根据信号传输的主次分为第二谐振柱 a(810)(被点线所串联的第二谐振柱即为第二谐振柱a(810))及第二谐振柱b(820)(未被点线所串联的第二谐振柱即为第二谐振柱b (820))。
[0075]
在信号从合路连接器110传输至第三分集连接器230时,信号将从靠近合路连接器110一侧的第二谐振柱依次耦合传输至靠近第三分集连接器230 一侧的第二谐振柱a(此处特指图14中被标示的(810)),而后大部分信号从图14中被标示的第二谐振柱a(810)传输至第二抽头830,并通过第二抽头830传输至第三分集连接器230,少部分信号则从图14中被标示的第二谐振柱a(810)传输至第二谐振柱b(820),而后通过第一谐振柱b (820)与第二抽头830的耦合将该部分信号传输至第二抽头830,而后通过第二抽头830传输至第三分集连接器230。所述信号传输通道内设置有多个耦合筋,所述耦合筋设置在相邻谐振柱之间,用于加强谐振柱之间的耦合性能。
[0076]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