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4030发布日期:2021-02-23 14:1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激光器。


背景技术:

[0002]
激光器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器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军事、工业和通信等各种技术领域;现有常用的激光器包括激光头、激光外壳、供电接头和设于激光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其中,激光头一端连接于激光外壳的前端内,控制电路板与激光头一端连接,供电接头连接于激光外壳的尾端;当激光器长时间工作时,激光头与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处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排出不顺畅,使热量堆积,会减少产品的使用寿命;
[0003]
现有的激光器通常采用增添冷却装置和在激光管外壁开设散热孔的这两种方式来解决散热问题,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前者存在冷却散热效率低且易出现冷却液泄露等诸多问题,其中,冷却液泄露进入到激光器内部,易造成电子器件短路,影响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后者由于散热孔与激光器内部是连通的,在平时不使用的过程中,激光器暴露在空气中,使得灰尘或者其他杂质通过散热孔进入到激光器内部,致使内部的控制电路板和激光头蒙尘,灰尘会影响激光管的散热,造成散热效率差,更甚者会造成激光笔内部电路的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器,具有散热效率高且散热、防尘效果好的优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激光器,包括激光管和一端连于所述激光管一端内的激光头,所述激光管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激光头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激光头的连接处连接有导热筒,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导热筒内;所述导热筒上端的外侧面对称开设有一组通孔,所述导热筒的外侧面沿导热筒周向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所述通孔的一组挡板,所述挡板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出气孔,所述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导热筒顶端开设有与所述气囊的进气端连接的出气口;所述激光管上端的外侧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激光管的外侧面沿激光管周向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所述散热孔的一组防护板,同侧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挡板之间连接有导热杆,所述激光管的外侧面开设有供所述导热杆穿过并沿所述激光管周向滑移的通槽。
[0007]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制冷面紧贴于所述导热筒的外侧面,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紧贴于所述激光管的内侧面。
[0008]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制冷片之间设置有防止所述挡板滑移至所述制冷片处的挡块,所述挡块连接于所述导热筒的外侧面。
[0009]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热筒、所述挡板和所述导热杆均采用铝材质制成。
[0010]
进一步设置:所述一组防护板包括沿所述激光管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和第
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靠近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垫,所述第二弧形板开设有供所述密封垫放置的让位槽。
[0011]
进一步设置;所述激光管的外周面连接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三者的厚度均相同。
[0012]
进一步设置:同侧的所述挡板与所述防护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导热杆,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导热杆之间,所述导热杆两侧沿所述导热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导流板。
[001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筒、导热杆和防护板,将电路板与激光头的连接处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防护板和激光管上后,与激光管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初步自动散热的作用;通过气囊、挡板、通孔、出气孔和出气口,导热筒内形成的热气储存于气囊内使气囊膨胀,气囊推动一组挡板分别朝远离气囊的相背两方向移动直至出气孔与通孔相通,导热筒内的热气依次经通孔和出气孔排出,起到解除了挡板遮挡通孔的功能,并将导热筒内热气排出的作用;通过导热杆、挡板、防护板和通槽,在气囊推动挡板移动时,带动导热杆和防护板一起沿激光管周向朝远离气囊的方向滑移,起到打开散热孔的作用;通过散热孔,将从导热筒排出的热气排至激光管外,实现二次自动散热的作用;另外,通过手动将一组防护板之间分别朝远离气囊的相背两方向推,实现手动二次散热的作用;在不散热时,通过挡板和防护板的遮挡功能,避免因灰尘或者其他杂质通过散热孔和通孔进入到激光器内而影响整体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整体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防尘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6]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7]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8]
图中:1、激光管;2、激光头;3、电路板;4、导热筒;5、通孔;6、挡板;7、出气孔;8、气囊;9、出气口;10、散热孔;11、导热杆;12、通槽;13、防护板;14、制冷片;15、挡块;16、第一弧形板;17、第二弧形板;18、密封垫;19、让位槽;20、隔热套;21、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和“下”指的是附图2中的方向,词语“底端”和“顶端”指的是附图1中朝向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导热筒4、导热杆11和防护板13,将电路板3与激光头2的连接处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防护板13和激光管1上后,再与激光管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初步自动散热的作用;通过气囊8和出气口9,起到将另一部分热量在导热筒4内形成的热气储存的作用;通过气囊8、挡板6、通孔5和出气孔7,气囊8膨胀将一组挡板6分别朝远离气囊8的相背两方向移动直至出气孔7与通孔5相通,导热筒4内的热气依次经通孔5和出气孔7排出,起到解除了挡板6遮挡通孔5的功能,并将导热筒4内的热气排出的作用;同时,通过导热杆11、挡板6、防护板13和通槽12,在气囊8推动挡板6移动时,挡板6带动导热杆11和防护板13一起沿激光管1周向朝远离气囊8的方向滑移,起到打开散热孔10的作
用;通过散热孔10,将从导热筒4排出的热气经散热孔10排出至激光管1外,实现二次自动散热的作用;另外,通过手动将一组防护板13之间分别朝远离气囊8的相背两方向推,实现手动二次散热的作用;
[0021]
在不散热时,通过挡板6和防护板13分别对通孔5和散热孔10进行遮挡,避免因灰尘或者其他杂质通过散热孔10进入到激光器而影响激光器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整体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防尘效果好。
[0022]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激光器,包括激光管1和一端连于激光管1一端内的激光头2,激光管1内设置有电路板3,电路板3与激光头2一端连接,电路板3与激光头2的连接处连接有导热筒4,电路板3位于导热筒4内;导热筒4上端的外侧面对称开设有一组通孔5,导热筒4的外侧面沿导热筒4周向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通孔5的一组挡板6,挡板6开设有与通孔5相通的出气孔7,挡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8,导热筒4顶端开设有与气囊8的进气端连接的出气口9;激光管1上端的外侧面开设有散热孔10,激光管1的外侧面沿激光管1周向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散热孔10的一组防护板13,同侧防护板13与挡板6之间连接有导热杆11,激光管1的外侧面开设有供导热杆11穿过并沿激光管1周向滑移的通槽12。
[0023]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需要散热时,电路板3与激光头2之间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筒4上,部分热量通过导热杆11传导至防护板13和激光管1上,激光管1、防护板13上的热量再与激光管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初步自动散热的作用;另一部分热量在导热筒4形成热气,热气先通过开设于导热筒4外侧面的出气口9进入固定连接于挡板6之间的气囊8内,然后,通过气囊8膨胀,将沿导热筒4周向滑移连接于导热筒4外侧面的一组挡板6朝远离气囊8的方向移动,直至挡板6上的出气孔7与通孔5相通时,导热筒4内的热气依次通过通孔5和出气孔7排出,避免了因导热筒4内部分为排出热量而使电路板3和激光头2因过热而损坏短路;之后,由于同侧防护板13与挡板6之间连接有导热杆11,在气囊8膨胀推动挡板6移动时,通过挡板6带动导热杆11于通槽12内朝远离气囊8的方向沿激光管1周向滑移,导热杆11带动防护板13一起沿激光管1周向朝远离气囊8的方向滑移至挡板6停止运动,此时,阻挡板6远离开设于激光管1上端外侧面的散热孔10,散热孔10露出,排出导热筒4的热气通过散热孔10排出至激光管1外,进而实现二次自动散热的作用;
[0024]
最后,当激光管1壁的温度冷却后,通过手动将一组防护板13朝相对的方向合紧;另外,也可以通过手推动防护板13,使一组防护板13之间朝相背的两方向移动,实现手动二次散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不散热时,挡板6和防护板13是分别对通孔5和散热孔10进行遮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激光器因灰尘或者其他杂质通过散热孔10进入到激光器内部,致使内部的控制电路板3和激光头2蒙尘,而会影响激光器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的问题,整体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防尘效果好。
[0025]
进一步的:挡板6远离气囊8的一侧设置有制冷片14,制冷片14的制冷面紧贴于导热筒4的外侧面,制冷片14的散热面紧贴于激光管1的内侧面。
[0026]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激光管1与导热筒4之间紧贴制冷片14,将导热筒4上的热量通过制冷片14传导至激光管1侧壁,热量再通过激光管1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的作用。
[0027]
进一步的:挡板6与制冷片14之间设置有防止挡板6滑移至制冷片14处的挡块15,挡块15连接于导热筒4的外侧面。
[0028]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散热过程中,通过设置于挡板6与制冷片14之间的挡块15,在气囊8撑开并推动其两侧挡板6朝远离气囊8的方向移动时,避免因重力作用,挡板6滑移距离过大使出气孔7与通孔5再次错位,挡板6将通孔5遮挡,而影响整体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同时,防止挡板6滑移至与制冷片14相撞而影响挡板6和制冷片14的使用寿命,从而影响制冷片14和导热筒4的散热效率,进而实现保证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的作用。
[0029]
进一步的:导热筒4、挡板6和导热杆11均采用铝材质制成。
[0030]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导热筒4、挡板6和导热杆11均采用铝材质制成,利用铝材导热性好和不易生锈的特点,起到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利用铝材成本低且质地轻的特点,起到便于气囊8带动挡板6沿导热筒4的周向往复移动而保证气囊8不受损的作用。
[0031]
进一步的:一组防护板13包括沿激光管1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第一弧形板16靠近第二弧形板17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垫18,第二弧形板17开设有供密封垫18放置的让位槽19。
[0032]
从上述描述可知,将一组防护板13设置为由沿激光管1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组成,使一组防护板13更贴合于激光管1的外侧面,减少灰尘从防护板13与激光管1之间的间隙经散热孔10进入激光器内,进而提高整体的防尘效果;在激光器不散热时,第一弧形板16与第二弧形板17贴合,通过密封垫18置于让位槽19内,避免灰尘或液体从第一弧形板16与第二弧形板17之间的间隙进入激光管1内,进一步提高整体的防尘效果的作用。
[0033]
进一步的:激光管1的外周面连接有隔热套20,隔热套20、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三者的厚度均相同。
[0034]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激光管1外周连接隔热套20,在激光器内部的热量通过导热筒4、导热杆11和出气孔7往激光管1侧壁传递散热的同时,操作人员能手持激光管1继续工作,起到保护操作人员,保证激光器工作散热同步进行的作用;另外,将隔热套20、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三者的厚度设为相同,起到保证美观作用。
[0035]
进一步的:同侧的挡板6与防护板13之间设置有一组导热杆11,出气孔7位于导热杆11之间,导热杆11两侧沿导热筒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导流板21。
[0036]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同侧的挡板6和防护板13之间设置的导热杆11和导流板21,便于从通孔5、出气孔7散发的热气定向、高效地朝散热孔10方向流出,进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的作用。
[0037]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为:
[0038]
一种激光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激光管1和一端连于激光管1一端内的激光头2,激光管1内设置有电路板3,电路板3与激光头2一端连接,电路板3与激光头2的连接处连接有导热筒4,电路板3位于导热筒4内;
[0039]
如图2和图4所示,导热筒4上端的外侧面对称开设有一组通孔5,导热筒4的外侧面沿导热筒4周向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通孔5的一组挡板6,挡板6开设有与通孔5相通的出气孔7;挡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8,导热筒4顶端开设有与气囊8的进气端连接的出气口9;
[0040]
如图2和图3所示,激光管1上端的外侧面开设有散热孔10,激光管1的外侧面沿激光管1周向滑移连接有用于遮挡散热孔10的一组防护板13;激光管1的外侧面开设有供导热
杆11穿过并沿激光管1周向滑移的通槽12;导热筒4、挡板6和导热杆11均采用铝材质制成;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激光管1的外周面连接有隔热套20,隔热套20、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三者的厚度均相同;同侧的挡板6与防护板13之间设置有一组导热杆11,出气孔7位于导热杆11之间,导热杆11两侧沿导热筒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导流板21。
[0042]
如图2所示,挡板6远离气囊8的一侧设置有制冷片14,制冷片14的制冷面紧贴于导热筒4的外侧面,制冷片14的散热面紧贴于激光管1的内侧面;挡板6与制冷片14之间设置有防止挡板6滑移至制冷片14处的挡块15,挡块15连接于导热筒4的外侧面。
[0043]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组防护板13包括沿激光管1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板16和第二弧形板17;第一弧形板16靠近第二弧形板17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垫18,第二弧形板17开设有供密封垫18放置的让位槽19。
[004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整体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防尘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导热筒4、导热杆11和防护板13,将电路板3与激光头2的连接处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防护板13和激光管1上后,与激光管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初步自动散热的作用;通过气囊8、挡板6、通孔5、出气孔7和出气口9,导热筒4内形成的热气储存于气囊8内使气囊8膨胀,气囊8推动一组挡板6分别朝远离气囊8的相背两方向移动直至出气孔7与通孔5相通,导热筒4内的热气依次经通孔5和出气孔7排出,起到解除了挡板6遮挡通孔5的功能,并将导热筒4内热气排出的作用;通过导热杆11、挡板6、防护板13和通槽12,在气囊8推动挡板6移动时,带动导热杆11和防护板13一起沿激光管1周向朝远离气囊8的方向滑移,起到打开散热孔10的作用;通过散热孔10,将从导热筒4排出的热气排至激光管1外,实现二次自动散热的作用;另外,通过手动将一组防护板13之间分别朝远离气囊8的相背两方向推,实现手动二次散热的作用;在不散热时,通过挡板6和防护板13的遮挡功能,避免因灰尘或者其他杂质通过散热孔10和通孔5进入到激光器内而影响整体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00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