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缩电缆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6731发布日期:2021-03-16 22:4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缩电缆指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包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缩电缆指套。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cn200620128437.4公开了一种低压冷缩指套,通过螺旋支撑管对冷缩硅橡胶指套的管身及指管分别进行撑开,从而实现管身与指管内部形成更大的包裹空间供需要包塑的电缆穿入,之后通过拉动螺旋支撑管位于冷缩硅橡胶指套外侧的端头而使得螺旋支撑管沿自身上的螺旋线拉开而解除对冷缩硅橡胶指套的撑开作用力,使得冷缩硅橡胶指套自动收缩包覆于电缆外周实现包塑而将电缆与外界隔离,杜绝潮气,确保运行安全。

现有冷缩电缆指套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电缆指套在非使用状态下无法确定周边受力状况,因此,若电缆指套径向受压,将会破坏螺旋支撑管上的螺旋线,当螺旋线破坏到一定程度后,螺旋支撑管将会自动崩开而导致冷缩硅橡胶指套提前收缩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长条状的螺旋支撑条通过螺旋的方式形成柱形而对管身及指管进行撑开且通过第一定位插条插设对应的第二定位插槽、第二定位插条插设对应第一定位插槽实现在电缆指套径向受压时宽度一端进行径向支撑而另一端可形变脱出并在解除受压时复位的一种冷缩电缆指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管身及若干指管,各所述指管设置于管身的轴向一侧,所述管身与各指管内设置有用于撑开对应管身或者指管的螺旋支撑条,且各螺旋支撑条的长度方向沿对应的管身或者指管的轴向螺旋延伸设置,各所述螺旋支撑条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沿对应螺旋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插条及第一定位插槽,各所述螺旋支撑条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沿对应螺旋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插条及第二定位插槽,且第一定位插槽沿对应管身或者指管的径向朝内侧设置有供对应第二定位插条插入的第一侧壁开口,第二定位插槽沿对应管身或者指管的径向朝外侧设置有供对应第一定位插条插入的第二侧壁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管身与指管内均设置有螺旋支撑条而实现分别支撑管身及指管,从而分部位进行拆除螺旋支撑条而保证冷缩包塑的有效性;2.螺旋支撑条采用螺旋弯曲的方式形成柱状并通过径向朝外的复位作用力将指管及管身有效的朝外顶起而保证支撑的有效性;3.第一定位插条与第二定位插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定位插条与第一定位插槽的插设配合不但实现了螺旋支撑条在螺旋状态中产生轴向的作用力进行轴向限位而防止螺旋支撑条轴向崩开,且在螺旋支撑条受到径向压力时,螺旋支撑条只会在受压周围的第一定位插槽与第二定位插条分离产生一条分离线,且在解除径向压力后,第一定位插槽与第二定位插条复位插设不会造成螺旋支撑条的破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螺旋支撑条包括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长条部及第二长条部,各所述第一定位插条与第一定位插槽设置于对应的第一长条部,各所述第二定位插条与第二定位插槽设置于对应的第二长条部,各所述第一长条部设置有朝向对应第二长条部的第一连接面,各所述第二长条部设置有贴合对应第一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且各第一连接面与对应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粘接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的粘接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支撑条采用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长条部与第二长条部通过中心对称的方式实现拼接,并通过采用粘接层将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固定实现安装,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的简洁,且第一定位插条与第二定位插条参数相同,第一定位插槽与第二定位插槽参数相同,设置参数更少保证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第一连接面与对应第二连接面的相向方向沿对应螺旋支撑条的厚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相向方向沿厚度方向,因此,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设置于螺旋支撑条的长宽对应面上,使得拼接面积最大化而保证连接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身轴向背离各指管侧设置有电缆穿入口,各所述指管轴向背离管身侧设置有电缆穿出口,各所述螺旋支撑条位于对应管身或者指管内设置有牵引段,各所述牵引段设置有与对应螺旋支撑条连接的连接端以及穿出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的牵引端,各所述连接端位于对应螺旋支撑条沿对应管身或者指管的轴向背离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牵引段的设置,使得通过牵引端在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外侧拉动,而使得螺旋支撑条沿着长度方向螺旋拉出,从而逐渐解除对管身或者指管的周向限位而实现收束完成电缆包塑;2.连接端设置于对应螺旋支撑条沿对应管身或者指管的轴向背离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侧,使得在牵引段的牵动下,螺旋支撑条从管身或者指管内部逐渐朝向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脱出,从而实现管身以及指管从内朝外逐渐收束,可实现更加有效的包塑,防止收束的电缆指套对螺旋支撑条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第一定位插槽设置于对应螺旋支撑条沿宽度方向远离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插槽的第一侧壁开口径向朝内,从而对应从第一定位插槽内脱出的第二定位插条沿径向朝内侧脱出,因此,第一定位插槽位于宽度远离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侧,且螺旋支撑条也是从该侧逐渐朝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脱离,使得脱离不受管身与指管的橡胶收缩作用力影响,更加的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螺旋支撑条位于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侧沿螺旋方向延伸设置有延伸螺旋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螺旋段的设置,使得螺旋支撑条配合延伸螺旋段完全穿出对应电缆穿入口或者电缆穿出口,保证在电缆穿入口及电缆穿出口撑开管身或者指管,使得电缆进出更加的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第一定位插条间隙设置于对应第二定位插槽内,各所述第二定位插条间隙设置于对应第一定位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插条与第二定位插槽的间隙配合以及第二定位插条与第一定位插槽的间隙配合,保证第一定位插条脱离第二定位插槽后、第二定位插条脱离第一定位插槽后的复位可更加顺畅的回位,防止脱扣无法完全复位而影响连接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缩电缆指套,包括由硅橡胶材质制成的管身1及三道指管2,其中,管身1与各指管2呈轴向沿竖向的圆柱状,且各指管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管身1的轴向上侧,并通过周向等间距排列的方式设置,另外,管身1的下端设置有供电缆穿入的电缆穿入口11,各指管2的上侧设置有供电缆穿出的电缆穿出口21,另外,管身1与各指管2内周设置有用于撑开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的螺旋支撑条3,且各螺旋支撑条3的长度方向沿竖向螺旋延伸设置,实现通过螺旋而形成呈柱状用于撑开管身1或者指管2,其中,各螺栓支撑条的厚度方向沿着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的径向设置,而各螺旋支撑条3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沿对应螺旋支撑条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插条311及第一定位插槽312,而各螺旋支撑条3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有沿对应螺旋支撑条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插条321及第二定位插槽322,且第一定位插槽312沿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的径向朝内侧设置有供对应第二定位插条321插入的第一侧壁开口3121,第二定位插槽322沿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的径向朝外侧设置有供对应第一定位插条311插入的第二侧壁开口3221,因此,便可通过第一定位插条311插设对应第二定位插槽322、第二定位插条321插设对应第一定位插槽312完成螺旋上下两侧的连接,该连接不但实现了螺旋支撑条3在螺旋状态中产生轴向的限位作用进行轴向限位而防止螺旋支撑条3轴向崩开,且在螺旋支撑条3受到径向压力时,螺旋支撑条3只会在受压周围的第一定位插槽312与第二定位插条321分离产生一条分离线,且在解除径向压力后,第一定位插槽312与第二定位插条321复位插设不会造成螺旋支撑条3的破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插条311朝向第二定位插槽322侧呈缩口设置,第二定位插条321朝向第一定位插槽312侧呈缩口设置,使得复位插设更加的精准。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一定位插条311间隙设置于对应第二定位插槽322内,且各第二定位插条321间隙设置于对应第一定位插槽312内,使得第一定位插条311脱离第二定位插槽322后、第二定位插条321脱离第一定位插槽312后的复位可更加顺畅的回位,防止沿径向受压脱扣无法完全复位而影响连接结构。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螺旋支撑条3包括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长条部31及第二长条部32,各且第一定位插条311与第一定位插槽312设置于对应的第一长条部31,各第二定位插条321与第二定位插槽322设置于对应的第二长条部32,另外,各第一长条部31设置有朝向对应第二长条部32的第一连接面313,各第二长条部32设置有贴合对应第一连接面313的第二连接面323,且各第一连接面313与对应第二连接面323之间设置有粘接第一连接面313与第二连接面323的粘接层33(粘接层33可采用强力胶水等),因此,螺旋支撑条3采用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长条部31与第二长条部32通过中心对称的方式实现拼接,并通过采用粘接层33将第一连接面313与第二连接面323固定实现安装,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的简洁,且第一定位插条311与第二定位插条321参数相同,第一定位插槽312与第二定位插槽322参数相同,设置参数更少保证成品率。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一连接面313与对应第二连接面323的相向方向沿对应螺旋支撑条3的厚度方向,使得第一连接面313与第二连接面323设置于螺旋支撑条3的长宽对应面上,使得拼接面积最大化而保证连接的有效性。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各螺旋支撑条3位于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内设置有牵引段34,其中,各牵引段34设置有与对应螺旋支撑条3连接的连接端341以及穿出对应电缆穿入口11或者电缆穿出口21的牵引端342,且管身1对应的连接端341与管身1对应的螺旋支撑条3最上端连接设置,各指管2对应的连接端341与指管2对应的螺旋支撑条3最下端连接设置,因此,牵引段34的设置,使得通过牵引端342在电缆穿入口11或者电缆穿出口21外侧拉动,而使得螺旋支撑条3沿着长度方向螺旋拉出,从而逐渐解除对管身1或者指管2的周向限位而实现收束完成电缆包塑,此外,连接端341设置于对应螺旋支撑条3沿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的轴向背离对应电缆穿入口11或者电缆穿出口21侧,使得在牵引段34的牵动下,螺旋支撑条3从管身1或者指管2内部逐渐朝向对应电缆穿入口11或者电缆穿出口21脱出,从而实现管身1以及指管2从内朝外逐渐收束,可实现更加有效的包塑,防止收束的电缆指套对螺旋支撑条3产生影响。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牵引段34为对应螺旋支撑条3的延伸,两者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牵引段34的形成更加的便捷而简化结构。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管身1对应的第一定位插槽312位于对应第二定位插槽322沿对应螺旋支撑条3宽度方向的上侧,而各指管2对应的第一定位插槽312位于对应第二定位插槽322沿对应螺旋支撑条3宽度方向的下侧,使得牵引段34牵引拉伸时,螺旋支撑条3从对应管身1或者指管2的内侧脱出,保证脱离不受管身1与指管2的橡胶收缩作用力影响,更加的顺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管身1上的螺旋支撑条3下端朝下穿出电缆穿入口11延伸设置有延伸螺旋段35,且各指管2上的螺旋支撑条3上端朝上穿出电缆穿出口21延伸设置有延伸螺旋段35,使得螺旋支撑条3配合延伸螺旋段35完全穿出对应电缆穿入口11或者电缆穿出口21,保证在电缆穿入口11及电缆穿出口21撑开管身1或者指管2,使得电缆进出更加的顺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延伸螺旋段35为对应螺旋支撑条3的延伸,两者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延伸螺旋段35的形成更加的便捷而简化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管身1内的螺旋支撑条3上端采用热熔的方式而实现该端固定,管身1对应的延伸螺旋段35的下端采用热熔管的方式而实现该端固定,因此,在非使用状态下通过热熔的部位保证螺旋支撑条3成型的稳定性,而在使用时,通过牵引段34扯动破坏上端热熔部位而实现牵引,同理,各指管2内的螺旋支撑条3下端采用热熔的方式而实现该端固定,指管2对应的延伸螺旋段35的上端采用热熔管的方式而实现该端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