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转换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2325发布日期:2021-05-19 02:5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接口转换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口转换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公司都有例会,例会对于视频传输、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使得越来越多的连接端口集成在一个连接器上,但是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口的连接器所需的插拔力度很大,不方便用户拔出,使得用户的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口转换设备及电子设备。
4.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转换设备,该接口转换设备包括:第一接口组件,包括第一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
5.助力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助力件于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本体枢接,所述助力件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
6.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接口插接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助力件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抵触于所述插接凹槽内的抵触凸起产生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接口滑出插接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8.具体地,所述助力件还具有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形成滑动通道,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接口插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的情况下,所述助力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抵触凸起滑入所述滑动通道并使得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抵触于所述抵触凸起产生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一接口滑入插接凹槽,并使得所述抵触凸起卡接于所述滑动通道内。
9.具体地,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之间形成有联通于所述滑动通道的通道开口,所述滑动通道背离所述通道开口的一端形成有卡接位,在所述第一本体插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的情况下,所述助力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抵触凸起由所述通道开口滑入所述滑动通道,并卡接于所述卡接位。
10.具体地,所述助力件包括助力凸轮和推扭部,所述助力凸轮的所述第一位置枢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助力凸轮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推扭部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助力凸轮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11.具体地,所述推扭部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的任意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距离。
12.具体地,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助力件;
13.所述第一本体还具有第四侧面,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相邻,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接口插接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内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暴露于第一电子设备外;
14.所述接口转接设备还包括: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所述推动杆用于沿所述第四侧面活动,所述推动杆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助力件的所述推扭部,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助力件的所述推扭部。
15.具体地,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推动杆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旋入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形成整体外观面。
16.具体地,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相互联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联通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开口暴露于所述第四侧面,在所述推动杆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情况下,所述推动杆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邻。
17.具体地,还包括: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助力件的所述第一位置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助力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18.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接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接口转换设备的第一本体的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凹槽的槽底设置有与所述接口转换设备的第一接口相适配的插接部,所述插接凹槽的槽壁设置有抵触凸起。
19.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及电子设备,在第一本体插接于插接凹槽内的情况下,使得助力件沿第二方向旋转,由于第一部分的边缘与第一位置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因此,抵触凸起与第一部分的边缘的干涉逐渐增大,继而使得抵触凸起施加给助力件的作用力逐渐增大,而后,第一本体的第一接口能够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滑出插接凹槽,无需用户用力插拔第一本体,以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20.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转换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35.第一接口组件1,第一本体11,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12,第三侧面113,第四侧面114,第一接口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
36.助力件2,助力凸轮21,第一部分211,第一位置212,推扭部22,第二部分23,第二边缘231,滑动通道24,通道开口25;
37.推动杆3;
38.第二接口组件4,第二接口41;
39.连接组件5;
40.第二本体6,插接凹槽61,插接部62,抵触凸起63。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本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提出的电子装置、接口转换设备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4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转换设备,如图1至图12所示,该接口转换设备包括:第一接口组件1,包括第一本体11和至少一个第一接口12,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具有相邻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所述第一接口1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111;助力件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112,所述助力件2于第一位置212与所述第一本体11枢接,所述助力件2具有第一部分211,所述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接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61内的情况下,所述助力件2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211的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抵触于所述插接凹槽61内的抵触凸起63产生旋转,从而所述抵触凸起63与所述第一位置212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滑出插接凹槽6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43.其中,第一接口1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以包括电源接口、网线接口、多媒体接口、通用串行接口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第一接口12还可以为其他接口,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其中,如图13所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6上设置有插接凹槽61,当第一接口组件1的第一本体11插接于插接凹槽61内时,第一接口12插接于插接凹槽61槽底上的插接部62,此时,第一侧面111正对插接凹槽61的槽底,第二侧面112正对插接凹槽61的槽壁。如图1至图4所示,助力件2的第一位置212与第一本体11的第二侧面112枢接,具体地,助力件2的第一位置212可以设置一转轴,转轴与助力件2转动链接,而助力件2固定连接于第一本体11,或者转轴与助力件2固定连接,而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本体11。在第一本体11插接于插接凹槽61内的情况下,如图1至图4所示,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由于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此时,如图2所示,助力件2沿第二方向旋转,使得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与抵触凸起6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而使得抵触凸起63抵触在第一部分211的边缘,如图3和图4所示,继续沿第二方向旋转助力件2,能够使得第一部分211绕抵触凸起63旋转,抵触凸起63与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之间干涉逐渐增大。当抵触凸起63抵触在第一部分211的边缘,抵触凸起63能够给第一部分211施加一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为第一反作用力,如图2所示,箭头c所指的方向为第一反作用力的方向,当干涉逐渐增大,抵触凸起63施加给第一部分211的第一反作用力逐渐增大,在第一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一接口12能够与插接凹槽61脱离,继而第一接口12能够滑出插接凹槽61,第一接口12滑出凹槽时,第一本体11沿箭头c所指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口转换设备,在插拔第一本体11时,只需转动助力件便可以使得第一接口12与插接凹槽61脱离,无需用户用力插拔第一本体11,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44.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45.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助力件2还具有第二部分23,所述第二部分23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二部分23具有第二边缘231,所述第二边缘231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边缘形成滑动通道24,所述第二边缘231与所述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本体11的所述第一接口12插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61的情况下,所述助力件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抵触凸起63滑入所述滑动通道24并使得所述第二边缘2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抵触于所述抵触凸起63产生旋转,从而所述抵触凸起63与所述第一位置212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一接口12滑入插接凹槽61,并使得所述抵触凸起63卡接于所述滑动通道24内。
46.其中,第二部分2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部分211相连接,第二端向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部分23的第二边缘231与第一边缘的部分形成滑动通道24,如图4所示,第一接口12插入插接凹槽61时,第一本体11沿箭头d所指的方向移动,在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入插接凹槽61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旋转助力件2,使得抵触凸起63滑入滑动通道24内,继续旋转助力件2,由于第二边缘231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方向上逐渐增大,进而能够使得抵触凸起63与第二边缘23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而后抵触凸起63抵触在第二边缘231上,此时,抵触凸起63通过第二边缘231对助力件2施加一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为第二反作用力,如图6所示,第二反作用力的方向与箭头d所指的方向相同。如图7所示,继续旋转助力件2,第二边缘231与抵触凸起63之间的干涉增大,进而使得第二反作用力增大,第一本体11和第一接口12在第二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滑入插接凹槽61内,在滑入过程中通过向第一方向转动助力件2,第二反作用力能够为用户提供助力,进而能够帮助用户省力。此外,抵触凸起63能够卡接在滑动通道24内,避免第一本体11与插接凹槽61脱离。
47.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第二边缘2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边缘,另一端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之间形成有联通于所述滑动通道24的通道开口25,所述滑动通道24背离所述通道开口25的一端形成有卡接位,在所述第一本体11插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61的情况下,所述助力件2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使得所述抵触凸起63由所述通道开口25滑入所述滑动通道24,并卡接于所述卡接位。
48.其中,第二边缘231由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第二边缘231位于第一端的一端与第一边缘相连接,第二边缘231的另一端与第一边缘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进而形成通道开口25,滑动通道24背离通道开口25的一端封闭,未设置有开口,以此形成有卡接位,当第一本体11滑入滑动通道24后,抵触凸起63能够卡接在卡接位。具体地,在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入插接凹槽61的过程中,应避免第二部背离第二边缘231的一侧抵触于抵触凸起63,因此在插入过程中,助力件2可以保持如图5所示状态,此时,抵触凸起63与第二部分23的第二端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第三方向与第一本体11插入和拔出方向垂直,如图5所示,箭头e所指的方向为第三方向。随着第一本体11进入到插接凹槽61中,通道开口25与抵触凸起6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通道开口25运动至与抵触凸起63相对应的位置,使得推扭部22沿第一方向旋转,如图6和图7所示,抵触凸起63逐渐与第二边缘231相抵触,并使得而知之间的抵触干涉增大,抵触凸起63施加给第二边缘231的第二反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1滑入插接凹槽61内,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推扭部22,如图1所示,能够使得卡接凸起卡接在滑动通道24的卡接位上。
49.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助力件2包括助力凸轮21和推扭部22,所述助力凸轮21的所述第一位置212枢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1,所述助力凸轮21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推扭部22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助力凸轮21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50.其中,助力凸轮21上形成有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3和推扭部22均与助力凸轮21相连接,在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接于插接凹槽61内时,推扭部22能够外露,方便用户对推扭部22施力。其中,推扭部22的转动方向与助力凸轮21、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3的转动方向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转动推扭部22以使得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3向第一方向或第二部分23旋转。其中,助力凸轮21的第一部分211的边缘包括起始端和终点端,在第一方向上,起始端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大于终点端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第二部分23的第一端连接于起始端,而推扭部22连接于终点端,且推扭部22沿着背离第一侧面111的方向延伸至突出于第一本体11,当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接于插接凹槽61内,推扭部22能够突出于第四侧面,以方便用户操作。
51.具体地,所述推扭部22与所述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边缘的任意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212之间距离。
52.其中,如图2所示,当用户推动推扭部22沿第二方向旋转,使得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与抵触凸起63相抵触时,助力件2能够形成第一杠杆,推扭部22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动力臂l11,第一部分211的边缘与抵触凸起63相抵触的位置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阻力臂l12,其中,第一动力臂l11大于第一阻力臂l12,因此助力件2在第一本体11滑出插接凹槽61时能够形成省力杠杆,即用户施加给推扭部22的第一作用力小于第一反作用力。
53.此外,如图6所示,当用户推动推扭部22沿第一方向旋转,使得第二部分23的第二边缘231与抵触凸起63相抵触时,助力件2能够形成第二杠杆,推扭部22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动力臂l21,第二边缘231与抵触凸起63相抵触的位置与第一位置2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阻力臂l22,其中,第二动力臂l21大于第二阻力臂l22,因此,助力件2在第一本体11插入插接凹槽61时,能够形成省力杠杆,即用户施加给推扭部22的第二作用力小于第
二反作用力,进而能够帮助用户省力。
54.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1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面112相背设置的第三侧面113,所述第二侧面112与所述第三侧面113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助力件2;所述第一本体11还具有第四侧面114,所述第四侧面114与所述第二侧面112、所述第三侧面113相邻,如图11所示,在所述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接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61内的情况下,所述第四侧面114暴露于第一电子设备外;如图所述接口转接设备还包括:推动杆3,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114,所述推动杆3用于沿所述第四侧面114活动,所述推动杆3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助力件2的所述推扭部22,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助力件2的所述推扭部22。
55.其中,如图9所示,第二侧面112与第三侧面113相背设置,且各设置有一个助力件2,两个助力件2的推扭部22通过推动杆3相连接,对应的,如图13所示,插接凹槽61包括相对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抵触凸起63,分别用于与两个助力件2配合使用。当用户对推动杆3施力,能够带动两个助力件2运动,因此,能够使得助力件2受到双倍的第一反作用力或双倍的第二反作用力,进而使得用户在插拔第一本体11的过程中更加省力。当第一本体11的第一接口12插接于插接凹槽61内的插接部62时,推动杆3暴露在第一电子设备外,进而方便用户对推动杆3施力。
56.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第四侧面114设置有第一凹槽13,所述推动杆3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旋入所述第一凹槽13,并与所述第一本体11形成整体外观面。
57.其中,在第一本体11插入插接凹槽61的过程中,沿第一方向旋转推动杆3,不仅能够使得抵触凸起63抵触于第二边缘231,并且在抵触凸起63卡在卡接位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推动杆3滑入到第一凹槽13内,此时,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推动杆3能够与第一本体11的第四侧面形成整体的外观面。当需要使得助力件2沿第二方向旋转时,使得推动杆3由第一凹槽13移出。
58.具体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四侧面114设置有第二凹槽14,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14与所述第一凹槽13相邻,其中,所述第二凹槽14具有相互联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凹槽14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联通于所述第一凹槽13,所述第二开口暴露于所述第四侧面114,在所述推动杆3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的情况下,所述推动杆3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邻。
59.其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凹槽14与第一凹槽13相连,当需要使得推动杆3向第二方向旋转时,用户的手指可以塞入第二凹槽14内,将推动杆3从第一凹槽13中推出,并向着第二方向旋转。
60.具体地,还包括: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1,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助力件2的所述第一位置212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助力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旋转。
61.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电机等结构,电机设置于第一本体11内,其转轴连接于助力件2的第一位置212,因此,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助力件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旋转,以此实现第一本体11自动插入或滑出插接凹槽61,进一步的为用户提供便利。
62.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接口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接口12为不同类型,多个所述第一接口12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61内对应的多个插接部62电
连接;如图10所示,所述接口转换设备还包括:第二接口组件4,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口12适配的多个第二接口41,所述第二接口41能够与多个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插接部62电连接,以使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多个第二电子设备实现相应功能;连接组件5,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口12数量适配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12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41电连接;其中,如果多个不同类型的第一接口12中任一第一接口12与第一电子设备上对应的插接部62处于物理连接而电连接的状态,多个不同类型的第一接口12中其它第一接口12至少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上对应的插接部62处于物理连接的状态。
63.其中,接口转换设备能够用于连接第一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设备,第一接口组件1采用一体化设计,多个第一接口12均设置在第一侧面111。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插接凹槽6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插接部62,且与多个第一接口12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接口12中任一第一接口插接于对应的插接部62上并处于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状态时,其他第一接口12至少与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插接部62处于物理连接状态。如图8所示,第一接口组件1中的多个第一接口12能够同时插拔,相较于单独一个接口插接于电子设备上,该第一接口组件1的插接过程简便,可以一次性插接多个接口,且多个第一接口12互相制约,插接牢固,不容易被误拔或自行脱落进一步的,一体化设计的第一接口组件1更加整洁、美观,有益于提高所处环境的整洁度,用户体验较好。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一体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投影仪、打印机及会议机等电子设备。多个第一接口12的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多个第一接口12中可以包括电源接口、网线接口、多媒体接口、通用串行接口等。当第一接口12为公头接口时,则插接部62可以为母头接口。
64.第二接口组件4上的第二接口41可以与第一接口12一一对应,也可以使得一个第一接口12对应多个第二接口41,第一接口12与第二接口41可以为同类型接口,例如,当第一接口12为电源接口的公头接口时,该第二接口41可为电源接口的母头接口。该第二接口41与第一接口12也可为不同类型的接口,例如,当第一接口12为通用串行接口时,该第二接口41也可为多媒体接口。具体地,插接部62可以为typea母头,对应的第一接口12为typea公头,而第二接口41为typea母头、typec公头、lightning公头等手机充电接头,其中,手机等设备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于typea母头,也可以使得typec公头或lightning公头直接连接于用户的手机。和/或,插接部62为某品牌笔记本电脑专用方形电源母头,对应的第一接口12为某品牌笔记本电脑专用方形电源公头,而第二接口41为其他品牌电脑的圆形电源公头;和/或插接部62为dp母头,对应的第一接口12为dp公头,而第二接口41可以为hdmi母头、vga母头以及dvi母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二接口41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第二电子设备可为例如台式电脑的主机、笔记本电脑、输入输出设备、网关设备或供电设备等,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65.连接组件5中的连接线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口12,另一端连接于至少一个与第一接口12相对应的第二接口41,该连接线可以为电源线、数据线等,可以根据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41的类型进行配置,连接线可以进行电能传输,也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66.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接口转换设备与多个第二电子设备连接,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相第一电子设备供电、二者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实现网络连接等。
67.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3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本体6,
所述第二本体6上设置有用于插接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接口转换设备的第一本体11的插接凹槽61,所述插接凹槽61的槽底设置有与所述接口转换设备的第一接口12相适配的插接部62,所述插接凹槽61的槽壁设置有抵触凸起63。其中,该电子设备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抵触凸起63与助力件2配合以使得第一本体11滑入或滑出插接凹槽61。
68.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