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4596发布日期:2021-06-08 18:0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属于扭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半剥线束扭线机是一种扭线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方便线束与连接头的连接,通常需要对线束进行半剥处理,在通过扭线轮与扭线块之间的转动将线束进行进行扭线操作,将线束扭成一股,虽然半剥线束扭线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但在小规模的使用中比较方便。
3.现有的半剥线束扭线机,其扭线轮与扭线块之间的距离通常为固定,只能维持一个适量的距离,无法根据线束的直径大小做出相对应的调节,或者虽然可以调节,但是调节不方便,且调节后的稳定不好,在生产过程中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4.因此,急需要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在进行扭线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调节扭线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扭线操作过程中扭线轮与扭线块之间的距离不方便调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通过在扭线块下端设置调节装置,可以方便调节扭线轮与扭线块的距离,方便将不同直径大小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旋转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侧固定连接有扭线轮,所述旋转轴的另一侧与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线轮下方设有扭线块,所述扭线块顶部呈圆弧型且与扭线轮相配合,所述扭线块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内部设有调节装置,所述支撑柱设有两组,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扭线块的底部,所述两组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
8.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柱和螺纹套筒,所述调节柱位于支撑柱的下方,所述调节柱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调节柱且与调节柱腔室上下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靠近调节柱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调节柱且端面与手动转盘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螺纹杆位于调节柱上端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与调节柱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筒底部靠近调节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调节柱侧壁上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移动块与移动滑槽滑动连接。
10.进一步,所述螺纹套筒顶部与扭线块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扭线块顶部为弧形结构,且扭线块与扭线轮相对应,所述扭线块与扭线轮相对应的一面设置倾斜的防滑纹。
12.进一步,所述螺纹杆贯穿调节柱且螺纹杆底部通过轴承与调节柱底部内侧壁连
接。
13.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在扭线块下端设置调节装置,可以方便调节扭线轮与扭线块的距离,方便将不同直径大小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手动转盘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此时带动螺纹套筒上下移动,且螺纹套筒底端连接的移动块在移动滑槽内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螺纹套筒移动的平稳度,进而调整扭线块与扭线轮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柱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支撑板;3、旋转轴;4、扭线轮;5、扭线块;6、支撑柱;61、调节柱;62、螺纹杆;63、第一锥齿轮;64、第二锥齿轮;65、转动杆;66、手动转盘;67、螺纹套筒;68、移动块;69、移动滑槽;7、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2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阅图1

2,一种半剥线束扭线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旋转连接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一侧固定连接有扭线轮4,所述旋转轴3的另一侧与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扭线轮4下方设有扭线块5,所述扭线块5顶部呈圆弧型且与扭线轮4相配合,所述扭线块5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内部设有调节装置,所述支撑柱6设有两组,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扭线块5的底部,所述两组支撑柱6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7,通过调节两组支撑柱的高度,调整扭线块5与扭线轮4之间的距离,此时伸缩杆7伸缩上下移动保证扭线轮4的平稳度,通过调节后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且下方设置两组支撑柱6和伸缩杆7,能够保证扭线过程中扭线块5的平稳性,提高扭线的效率和质量。
22.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柱61和螺纹套筒67,所述调节柱61位于支撑柱6的下方,所述调节柱61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2,所述螺纹杆62贯穿调节柱61且与调节柱61腔室上下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62靠近调节柱6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3,所述第一锥齿轮63与第二锥齿轮6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6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5,所述转动杆65贯穿调节柱61且端面与手动转盘66固定连接。
23.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62位于调节柱61上端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67,所述螺纹套筒67与调节柱61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筒67底部靠近调节柱6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8,所述调节柱61侧壁上开设有移动滑槽69,所述移动块68与移动滑槽69滑动
连接。
24.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套筒67顶部与扭线块5固定连接。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线块5顶部为弧形结构,且扭线块5与扭线轮4相对应,所述扭线块5与扭线轮4相对应的一面设置倾斜的防滑纹。增加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力,提升扭线效果。
26.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62贯穿调节柱61且螺纹杆62底部通过轴承与调节柱底部内侧壁连接。
2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当线束直径大于扭线块5与扭线轮4之间的距离时,通过转动手动转盘66带动转动杆65转动,转动杆65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63转动,第一锥齿轮63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64转动,第二锥齿轮64转动带动螺纹杆62转动,此时带动螺纹套筒67上下移动,且螺纹套筒67底端连接的移动块68在移动滑槽69内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螺纹套筒67移动的平稳度,进而调整扭线块5与扭线轮4之间的距离,以满足线束直径较大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当线束直径小于扭线块5与扭线轮4之间的距离时,此时不需要对扭线块5进行调整,调整过程方便容易操作,且平稳度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