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开关防松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压力开关防松结构的压力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油路的压力开关包括外壳和过滤组件,高压油通过过滤组件的过滤后,作用于顶杆,从而使微动开关组件发生作用。外壳和过滤组件一般通过螺纹胶进行连接。在长时间的使用过后,螺纹胶容易失效;当高压油对压力开关作用时,高压油垂直过滤组件的端面而来,高压油接触到过滤组件的端面后,对其产生轴向作用力,导致其沿螺纹进行圆周方向的旋转和沿轴向上的窜动,由此导致螺纹胶脱落固态杂质,对油路形成污染。并且,脱落的固态杂质容易引起油路堵塞,过滤组件产生窜动,不利于过滤组件发挥其过滤功效。因此,需要定期更换螺纹胶;但是,在清理时,需要对零件的涂胶部分进行高温加热,温度大概400℃,并且还会使用专用胶液清理剂进行清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会对压力开关中的非金属零件造成永久性损伤。
因此,如何防止过滤组件松动、减少压力开关损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开关防松结构,该防松结构能够避免过滤组件沿外壳的轴向窜动,更好的发挥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减少油路堵塞及压力开关损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压力开关防松结构的压力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力开关防松结构,包括筒状的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的过滤组件;所述外壳靠近第一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过滤组件设有与所述外壳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外壳和所述过滤组件之间设有用以沿轴向止挡所述过滤组件的轴向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轴向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周部的限位凸台和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用以止挡所述限位凸台的第一台阶面。
可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过滤壳和进油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过滤壳末端的滤网,所述进油件开设沿轴向贯通、以供高压油流过并推动压力开关的下顶杆运动的进油孔。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台设于所述进油件的周部。
可选地,所述过滤壳抵靠于所述进油件的末端,所述过滤壳和所述进油件均开设与所述外壳配合的外螺纹。
可选地,所述过滤壳和所述进油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过滤壳之间设有周向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周向限位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相对所述外壳的内壁沿径向外凹的卡接口,以及设于所述过滤壳靠近进油口的一端、用以压铆入所述卡接口的薄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力开关,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力开关防松结构。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下顶杆、上顶杆和微动开关,所述下顶杆的压力腔对准所述进油孔设置,所述上顶杆用以在所述下顶杆带动下驱动所述微动开关切换,所述外壳的第二端设有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插座。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防松结构包括外壳和过滤组件,外壳和过滤组件通过内螺纹及外螺纹配合固定,同时借助轴向限位部对过滤组件进行止挡。由于轴向限位部的止挡作用,即使高压油从外壳的进油端进入并作用于过滤组件的端面,也不会推动过滤组件旋转进给,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组件的轴向窜动,确保了过滤效果。通过轴向限位部的设置,杜绝了螺纹胶的使用,避免了油路堵塞及更换螺纹胶时损伤压力开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包括上述压力开关防松结构,因而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1-外壳、2-过滤壳、3-弹簧、4-锁紧螺母、5-微动开关、6-进油件、61进油孔、7-第二密封圈、8-动密封保护环、9-下顶杆、10-第三密封圈、11-受压板、12-挡圈、13-膜片、14-上顶杆、15-螺套、16-螺钉、17-第四密封圈、18-导线、19-固定座、20-第五密封圈、21-插座、22-第一密封圈、23-卡接口、24-薄壁、25-第一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防松结构包括外壳1和过滤组件,外壳1和过滤组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固定,且外壳1和过滤组件设有轴向限位部。高压油从外壳1的进油端进入外壳1内并作用于过滤组件的端面时,轴向限位部对过滤组件产生止挡限位,避免高压油推动过滤组件旋转进给,从而有效避免了过滤组件的轴向窜动,确保了过滤效果。轴向限位部的设置替代螺纹胶的固定,避免了油路堵塞及更换螺纹胶时损伤压力开关。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防松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压力开关防松结构的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压力开关防松结构包括筒状的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腔、用来过滤高压油的过滤组件。外壳1的第一端作为进油端,靠近外壳1的第一端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过滤组件的周部设有和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轴向限位部具体采用设置在过滤组件外周的限位凸台,和设于外壳1内壁、用来止挡限位凸台的第一台阶面25。当过滤组件和外壳1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装配到位后,过滤组件的限位凸台与外壳1内壁的第一台阶面25恰好紧密贴合,高压油作用于过滤组件的端面对过滤组件产生轴向推力时,第一台阶面25对限位凸台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平衡该轴向推力,避免过滤组件产生轴向窜动,也无需在内螺纹和外螺纹之间设置螺纹胶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具体包括圆筒状的过滤壳2、固定在过滤壳2内且远离进油端处的滤网、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与过滤壳2相抵的进油件6。进油件6开设有轴向贯通的进油孔61,高压油从外壳1的进油端进入外壳1内部,经滤网过滤后穿过进油孔61流向下顶杆9,推动下顶杆9沿外壳1的轴向运动,通过受压板11、上顶杆14克服弹簧3及膜片13的弹力推动微动开关5进行切换;当外部的高压油阀门关闭,作用于下顶杆9的压力消失,下顶杆9在弹簧3和膜片1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上顶杆14和微动开关5也实现复位。
一般而言,可以将外螺纹仅开设在过滤壳2的外周,通过过滤壳2压紧进油件6。为避免过滤组件发生轴向窜动,还可以在过滤壳2和进油件6的外周均开设与外壳1配合的外螺纹。过滤壳2和进油件6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开的组件;当过滤壳2和进油件6分开时,能够降低加工难度,且避免螺纹设置过长在扭入过滤组件过程中造成卡滞。
作为可选地,限位凸台设置在进油件6与外壳1的第一端相背离的一端。进油件6整体呈一端封闭的圆筒壳状,封闭端开设轴贯通的进油孔61,高压油从圆筒壳体的敞口端进入并通过进油孔61驱动下顶杆9运动。圆筒壳体的封闭端形成限位凸台,当进油件6装配到位后,限位凸台与开设在外壳1的第一台阶面25配合,然后装入过滤壳2,过滤壳2装配到位时,过滤壳2恰好与进油件6贴紧。此外,限位凸台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在过滤壳2与外壳1的进油端相邻的一端,第一台阶面25的位置与限位凸台的位置对应。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过滤壳2和外壳1之间还设有周向限位部,如图1和图3所示,周向限位部具体采用开设在外壳1的卡接口23和设置在过滤壳2靠近进油口一端的薄壁24,卡接口23沿外壳1的径向相对其内壁外凹,在过滤壳2相对外壳1装设到位后,可以通过对薄壁24压铆入卡接口23,借助薄壁24及外壳1的塑性形变将过滤壳2相对外壳1实现周向固定。由于过滤壳2和外壳1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当高压油作用于过滤壳2的端面推动过滤壳2时,过滤壳2需要相对外壳1发生周向转动才能实现沿轴向的窜动。通过设置周向限位部对过滤壳2和外壳1沿周向相对固定时,借助限制过滤壳2的周向运动实现对轴向窜动的进一步控制。
上述卡接口23可采用对称设置,薄壁24与卡接口23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周向限位部不仅可以通过薄壁24配合卡接口23,还可在外壳1和过滤壳2之间设置定位键进行周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力开关,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压力开关防松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下顶杆9、上顶杆14、微动开关5和设置在外壳1体的第二端的插座21。压力开关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左端为进油端,高压油通过进油端进入外壳1、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经进油件6的进油孔61流向下顶杆9的压力腔,推动下顶杆9沿外壳1的轴向进给,下顶杆9作用于受压板11克服膜片13的弹力,将动力传递给上顶杆14,上顶杆14克服弹簧3的弹力通过杠杆机构触发微动开关5进行切换,微动开关5通过导线18连接设置在外壳1第二端的插座21完成电路及对应阀门的切换控制。
外壳1的第一端的外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2,下顶杆9压力腔的周部套设第二密封圈7和动密封保护环8,避免经过进油孔61进入下顶杆9压力腔的高压油在下顶杆9沿轴向运动的过程中进入外壳1第二端用来装设微动开关5的腔体内。下顶杆9伸入外壳1第二端腔体处也即下顶杆9的右端设有第三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7、动密封保护环8和第三密封圈10同时起到下顶杆9运动过程中隔离高压油的作用,避免高压油进入用来设置微动开关5的腔体。第三密封圈10的两侧对称设置受压板11,下顶杆9的凸肩抵触一对受压板11,下顶杆9的末端抵触上顶杆14。下顶杆9挤压受压板11分两个力,一个作用于弹簧3,一个作用于膜片13。其中,膜片13的一端与受压板11接触,另一端通过外壳1内的挡圈12等固定件固定。
弹簧3通过螺套15压在受压板11上,螺套15借助螺钉16及锁紧螺母4相对外壳1固定,上顶杆14一端抵触下顶杆9,另一端穿过弹簧3及螺套15抵压在杠杆机构的一端,杠杆机构的另一端与微动开关5的切换触点相抵,通过下顶杆9克服膜片13及弹簧3的弹力作用于上顶杆14带动微动开关5实现切换,当用来控制高压油朝流向过滤组件阀门或油路关闭时,下顶杆9不再受到高压油的推力,在弹簧3和膜片13的复位弹力作用下,下顶杆9朝向外壳1的第一端运动,同时,上顶杆14施加于杠杆机构的推力撤除,杠杆机构通过支点的扭簧或微动开关5触点的复位弹力复位。
插座21通过固定座19固定在外壳1的第二端,固定座19插装在外壳1的第二端,固定座19与外壳1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圈17,插座21与固定座19、外壳1同轴装设,插座21与固定座19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20。压力开关的其它部分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信息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开关及其防松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