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检验功能的端子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7838发布日期:2021-04-27 19:2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具备检验功能的端子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检验功能的端子排。


背景技术:

2.电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直接促使电能成为必不可少的能源,进而导致了近十几年来电网的体积和规模日益增大。体积和规模的扩大直接导致了电力设备数量的爆发式增多。
3.端子排作为电力设备之间的连接枢纽显得十分重要,其起到了信号(电压、电流)传输的作用。有了端子排,使得接线美观,维护方便。特别是在远距离线之间的联接时可以使得连线牢靠,技术施工和后期维护便利的作用。
4.在端子排带给电力设备接线、检修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一些固有缺陷也逐渐暴露。端子排通常被安装在设备两侧,高度通常为2 m左右。由于其放置于屏柜两侧,空间位置窄,这就导致了其存在接线不牢固导致外接线未与端子排连通的情况,这将给电力设备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5.随着电力设备的数量急剧增大,人力资源的日益紧缺这就造成了设备与人力之间的矛盾,导致设备存在带风险运行的可能性直线增大。因此,急需对现有端子排和接线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以满足降低风险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备检验功能的端子排。
7.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具备检验功能的端子排,包括端子排本体,所述端子排本体上端面于每个接线插孔正上方开设有检测沉孔,检测沉孔上端盖设有端子标号盖板,检测沉孔下端经竖向孔连通与其对应的接线插孔,竖向孔内穿设有检测辅助导电杆,辅助导电杆是设置有弹簧,弹簧下端抵靠端子排本体,上端抵靠辅助导电杆。
8.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辅助导电杆上端设置有导电压板部,导电压板部位于检测沉孔内,弹簧上端抵靠导电压板部下侧面。
9.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孔为上部大下部小的阶梯孔,弹簧位于竖向孔上部,其下端抵靠竖向孔的阶梯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孔内部下端螺接有支撑套,弹簧位于竖向孔上部,其下端抵靠支撑套上端。
11.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插孔输入端设置有外大内小的锥形限位面,锥形限位面小端的直径不大于导线外部绝缘皮层的直径,且大于导线内部金属接线的直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在端子标号盖板下方的穿孔设计实现了无法对端子排与外接线判断是否连接的难题,可适用于任意变电站任意间隔和设备,经济性高。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

端子排本体;2

接线端子;3

端子紧固螺丝;4

接线插孔;5

检测沉孔;6

端子标号盖板;7

竖向孔;8

检测辅助导电杆;9

弹簧;10

导电压板部;11

导线;12

绝缘皮层;13

金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所示,一种具备检验功能的端子排,包括端子排本体1,所述端子排本体上端面于每个接线插孔4正上方开设有检测沉孔5,检测沉孔上端盖设有端子标号盖板6,检测沉孔下端经竖向孔7连通与其对应的接线插孔,竖向孔内穿设有检测辅助导电杆8,辅助导电杆是设置有弹簧9,弹簧下端抵靠端子排本体,上端抵靠辅助导电杆,弹簧不受力时,辅助导电杆下端位于接线插孔上方。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辅助导电杆上端设置有导电压板部10,导电压板部位于检测沉孔内,弹簧上端抵靠导电压板部下侧面。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孔为上部大下部小的阶梯孔,弹簧位于竖向孔上部,其下端抵靠竖向孔的阶梯面。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孔内部下端螺接有支撑套,弹簧位于竖向孔上部,其下端抵靠支撑套上端。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插孔输入端设置有外大内小的锥形限位面,锥形限位面小端的直径不大于导线11外部绝缘皮层12的直径,且大于导线内部金属接线13的直径,该设计使得导线接入时,其外部绝缘皮层不会接入穿孔中,有效避免了误检测的出现。
22.检测时,拆下端子排两侧对应配合的两个接线插孔上方的端子标号盖板,将万用表笔伸入检测沉孔,利用万用表笔检测端下压检测辅助导电杆,使检测辅助导电杆下移,检测辅助导电杆下端与裸露的导线相接触,进行检测,当外接导线未与端子排可靠连接时,万用表笔的蜂鸣器将不会动作,通过万用表蜂鸣档功能来判断外接线是否与端子排相连,本设计仅在检修时会将端子标号盖板卸下,在非检修时期,印有端子标号的端子标号盖板覆盖住检测沉孔,可有效避免误碰带电导线的危险,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此设计可有效避免非检修时,外部带电的可能性。
23.本专利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2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