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0827发布日期:2021-06-15 20:2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夹。



背景技术:

变压器线夹在工作时会出现发热异常的现象,需要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的温度监测,在相关技术中,温度传感器会配置相应的电源,当电源耗尽,不能及时更换时,温度传感器会停止工作,失去对变压器线夹的温度检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夹,旨在解决用于监测变压器线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供电稳定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线夹,所述变压器线夹包括:

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设有供输电线缆穿设的线缆连接孔;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线夹本体的发热温度;及

电磁感应发电模块,所述电磁感应发电模块包括导磁金属环和线圈,所述导磁金属环套设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外侧,以环绕所述线缆连接孔的外周设置,所述导磁金属环贯穿所述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壁邻近所述线缆连接孔的位置;或,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线缆连接孔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壁邻近所述线缆连接孔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温度传感器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电磁感应发电模块还包括所述盒体,所述盒体套设于部分所述导磁金属环,所述线圈容纳于所述盒体内。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盒体面向所述线夹本体一侧。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盒体内。

可选地,所述导磁金属环套设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线夹本体具有连接端,所述线缆连接孔开设于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凹设有台阶,所述导磁金属环部分限位于所述台阶。

可选地,所述变压器线夹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壁,所述导磁金属环套设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导磁金属环由第一铁芯段和第二铁芯段组成,所述第一铁芯段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铁芯段的两端分别相卡扣连接以形成所述导磁金属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电磁感应发电模块通过电磁互感原理从输电线缆中获取电能为温度传感器供电,只要输电线缆输电工作,就能为温度传感器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电能,效保证温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线夹,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变压器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温度传感器4以及电磁感应发电模块2,线夹本体设有供输电线缆穿设的线缆连接孔11,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线夹本体的发热温度,电磁感应发电模块2包括导磁金属环21和线圈22,导磁金属环21套设于线夹本体的外侧,以环绕线缆连接孔11的外周设置,导磁金属环21贯穿线圈22,线圈22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通过这样,电磁感应发电模块2通过电磁互感原理从输电线缆中获取电能为温度传感器4供电,只要输电线缆输电工作,就能为温度传感器4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电能,有效保证温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工作,具体地,当穿设于线缆连接孔11内的输电线缆通电时,由于导磁金属环21环绕线缆连接孔11的外周设置,使得输电线缆穿设于导磁金属环21的内圈,输电线缆流通的为交流电,会在导磁金属环21产生流动的磁通,而套设在导磁金属环21的线圈22由于流动的磁通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也即电压),进而与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形成的回路上形成电流,使温度传感器4持续工作,如此,当输电线缆通电,则温度传感器4也会同步启动工作,只要输电线缆持续通电,温度传感器4也会持续工作,避免了电源耗尽,温度传感器停止工作而导致缺失对变压器线夹进行温度监测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线夹本体的外壁邻近线缆连接孔11的位置;线缆连接孔11内的输电线缆被压紧的部分发热较为严重,温度传感器4能有效监测该部分的发热情况,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温度传感器4位于线夹本体的外侧,便于工作人员对温度传感器4进行维修和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线夹本体的外壁邻近线缆连接孔11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温度传感器4容纳于凹槽内,将温度传感器4隐藏于凹槽内,有效避免温度传感器4被外部撞击而损坏的情况,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通过例如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线缆连接孔11的内壁,温度传感器4更接近输电线缆的发热部分,能更准确实现监测,更及时的作出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发电模块2还包括盒体23,盒体23套设于部分导磁金属环21,线圈22容纳于盒体23内,盒体23能对线圈22进行限位,避免线圈22在导磁金属环21上滑动,同时,盒体23对线圈22起到保护的作用,将线圈22与外界隔离开来,有效防止灰尘颗粒附着于线圈22从而腐蚀线圈22的问题,延长了线圈22的使用寿命,也有效避免线圈22在野外日晒雨淋而损坏的问题,提高了电磁感应发电模块2供电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可拆卸地连接于盒体23面向线夹本体一侧,具体地,温度传感器4通过例如螺钉等紧固件或者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盒体23面向线夹本体一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设于盒体23内,即线圈22和温度传感器4集成于盒体23内。在本实施例中,导磁金属环21套设于线夹本体的外壁,具体地,盒体23也位于线夹本体的外壁,盒体23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于线夹本体的外壁,以使得电磁感应发电模块2能稳固地安装于线夹本体上,结构可靠性更高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附图2所示,线夹本体具有连接端12,线缆连接孔11开设于连接端12,连接端12凹设有台阶121,导磁金属环21部分限位于台阶121,通过台阶121对导磁金属环21的限位作用,使得导磁金属环21于连接端12的套装更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附图3所示,变压器线夹还包括外壳,外壳包覆于线夹本体的外壁,导磁金属环21套设于外壳的外壁,具体地,盒体23也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扣结构固定连接于外壳的外壁。

在一实施例中,导磁金属环21由第一铁芯段和第二铁芯段组成,第一铁芯段的两端和第二铁芯段的两端分别相卡扣连接以形成导磁金属环21,通过这样,极大地便于导磁金属环21、盒体23以及线夹本体之间的安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磁金属环21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盒体2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边沿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相对设置,以围合形成连通容纳腔的开口,导磁金属环21部分穿设于容纳腔和开口,线圈22位于容纳腔内。

具体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扣合连接,第一壳体的凹设有母扣,第二壳体凸设有公扣,通过母扣和公扣的扣合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通过这样,便于导磁金属环21和线圈与盒体23的安装,可便于盒体23的拆卸。

具体地,盒体23还包括密封胶圈,密封胶圈设于开口处,即密封胶圈填充于导磁金属环21与开口之间的间隙,保证了盒体23的密封性,避免雨水渗入至盒体23内对线圈22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线夹本体包括变压器连接部3和线缆夹持部1,变压器连接部3和线缆夹持部1由导电的金属材料一体成型,线缆夹持部1远离变压器连接部3的一端即为上述的连接端12,导磁金属环套设于线缆夹持部1上;变压器连接部3上开设有变压器安装孔,变压器安装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的两端分别朝远离变压器安装孔的方向延伸有夹紧凸缘,两夹紧凸缘相对设置,两夹紧凸缘上连接有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夹紧两夹紧凸缘可使变压器安装孔的孔径收缩从而夹紧穿设于变压器安装孔内变压器的端子从而实现与变压器的连接,具体地,锁紧螺栓穿过其中一个夹紧凸缘,且锁紧螺栓的端帽抵接于该夹紧凸缘,锁紧螺栓的另一端抵接于另一个夹紧凸缘,通过旋紧锁紧螺栓可使两个夹紧凸缘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夹紧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夹持部1设置有压线件,压线件包括两压紧螺栓,线缆夹持部1开设有两个相并排间隔设置的压线通孔,两压线通孔均与线缆连接孔11相连通且分别与线缆连接孔11相垂直设置,两压线通孔内均形成有与两压紧螺栓相适配的内螺纹,两压紧螺栓分别穿设于两压线通孔以伸入至线缆连接孔11内对输电线缆进行压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