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2239发布日期:2021-06-22 15:4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调式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是根据温度控制电器元件的通断的装置,广泛用于电饭锅、电烤箱、电烤盘等家电和生活用品中,通过温控器能够使人们通过调节温控器物理结构实现保温等功能,并能够提供多种保持的温度需求。市面上常见的温控器都是通过核心部件,即设置在导热片上的双金属片变形来完成弹跳动作,其结构包括位于上方的双金属片和位于下方的导热片,双金属片具有贴合去和配合区,贴合区与导热片相贴合并且具有与导热片一致的外轮廓,配合区伸出贴合区并与瓷米固定连接,该结构存在双金属片弯曲灵敏度不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积累足够热量变形等缺点。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055783u提供了一种控温精确的可调式温控器,包括位于上方的双金属片和位于下方的导热片,双金属片具有贴合区和配合区,贴合区与导热片相贴合并且具有与导热片一致的外轮廓,配合区伸出贴合区并与瓷米固定连接,双金属片和导热片上均设有贯通的通孔,两通孔呈纵向对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双金属片的弯曲线性表现。

但是上述可调式温控器具有以下缺点:

通过设置在双金属片贴合区的导热片与整机热源直接接触,导热片与热源的接触面积小,导热片吸热效率低,导热速度慢,大大降低了双金属片的反应速度,可能造成整机首冲温度高等问题,影响整机运行。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可调式温控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导热片的导热效率和双金属片的反应速度,提高温控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可调温控器的导热片导热效率低、双金属片反应速度慢、影响整机运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可调式温控器,包括通过铆钉依次固定的调节组件、感温动作组件和导热板,所述感温动作组件包括瓷米、第一磁环、第一接线片、动触片、第二磁环、静触片、第二接线片、第三磁环和感温片,

所述导热板包括连接部和导热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铆钉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铆钉固定在所述感温片的固定端的底面上;所述导热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上,所述导热部向下弯折设置,用于与整机的热源接触。

在本方案中,所述导热板由铝板一体成型。

在本方案中,所述导热部上设有用于与整机固定的固定孔。

在本方案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面板,其顶面上设有贯穿的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面板的固定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铆钉固定的铆固孔,所述面板的自由端设有限位柱;

转轴,包括轴帽以及设置在所述轴帽下端的螺纹杆,所述轴帽的顶面上设有贯穿所述轴帽和所述螺纹杆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紧螺丝;

瓷米,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调紧螺丝的底面和所述动触片的顶面相抵;

旋转拨片,其顶面上设有贯穿的轴帽孔,所述旋转拨片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限位柱相适配。

在本方案中,所述静触片的底面上设有热温度补偿装置,包括:

热补偿电阻丝,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片和所述静触片连接;

云母片,套设在铆钉上,设置在所述热补偿电阻丝与静触片之间。

在本方案中所述静触片的自由端设有电阻丝连接部,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一侧;

所述热补偿电阻丝包括触片连接部、接线片连接部和水平连接部,所述水平连接部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倾斜部分别与所述触片连接部和所述接线片连接部连接,所述触片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接线片的自由端向下弯折设置,与水平线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接线片的自由端向下弯折设置,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接线片与所述第二接线片的轴线夹角为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温控器,包括通过铆钉依次固定的调节组件、感温动作组件和导热板,导热板包括通过铆钉与感温片固定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一侧的导热部,导热部向下弯折设置,扩大了导热板与整机热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导热片的吸热效率,提高了双金属片的反应速度,避免整机首冲温度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可调式温控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可调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可调式温控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热补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铆钉,2调节组件,3感温动作组件,4导热片,21面板,22转轴,23瓷米,24旋转拨片,211转轴孔,212铆固孔,213限位柱,221轴帽,222螺纹杆,223螺纹孔,224调紧螺丝,241螺帽孔,242把手,31第一磁环,32第一接线片,33动触片,34第二磁环,35静触片,36第二接线片,37第三磁环,38感温片,39热补偿组件,391热补偿电阻丝,392云母片,41连接部,42导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温控器,包括通过铆钉固定的调节组件、感温动作组件和导热片,感温动作组件包括第一磁环、第一接线片、动触片第二磁环、静触片、第二接线片、第三磁环和感温片,导热板包括与感温片的固定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和沿连接部的一侧向下弯折设置的导热部,导热部与整机热源接触,能迅速将热量传递到感温片,提高了感温片的反应速度和温控器的工作效率,避免整机首冲温度高等问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温控器包括通过铆钉1固定的调节组件2、感温动作组件3和导热片4。

调节组件2包括面板21、转轴22、瓷米23和旋转拨片24,面板21的顶面上设有旋转轴孔211,旋转轴孔211的内壁上设有螺纹;面板21的固定端设有与铆钉1相适配的铆固孔212,面板21的自由端设有限位柱213。

转轴22包括轴帽221和设置在轴帽221下端的螺纹杆222,轴帽221的顶面上设有贯穿轴帽221和螺纹杆22的螺纹孔223,螺纹孔223内设有调紧螺丝224。瓷米23设置在转轴22的下方,其两端分别与调紧螺丝223的底面和感温动作组件3的顶面相抵。

旋转拨片24的顶面上设有贯穿的螺帽孔241,旋转拨片24的一侧设有把手242,把手242的两侧设有缺口,缺口与限位柱213相互适配,限位柱213对把手242起限位作用。旋转拨片24通过螺帽孔241套设在轴帽221上,并通过旋转拨片24的旋转带动转轴22上下移动。

感温动作组件3包括依次套设在铆钉1上的第一磁环31、第一接线片32、动触片33、第二磁环34、静触片35、第二接线片36、第三磁环37和感温片38。第一接线片32的自由端向下弯折设置,与水平线的夹角为90°,第二接线片33的自由端向下弯折设置,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第一接线片32和第二接线片33的轴线夹角为60°,方便将可调温控器接入整个温度控制电路中。动触片33和静触片35相对的端面上设有银触点。动触片33与感温片38的自由端通过瓷柱连接。

如图4所示,静触片34的底面上还设有热补偿组件39,包括热补偿电阻丝391和云母片392。热补偿电阻丝391包括触片连接部,触片连接部、接线片连接部和水平连接部,水平连接部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倾斜部分别与触片连接部和接线片连接部连接,静触片34的自由端设有电阻丝连接部,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一水平部,第一倾斜部向下倾斜设置,第一水平部设置在第一倾斜部的一侧,触片连接部与第一水平部连接,增大了热补偿电阻丝391的长度,提高热补偿组件39的工作效率。云母片392套设在铆钉1上,设置在热补偿电阻丝391与静触片34之间,起绝缘作用,防止静触片34的固定端发生短路。

导热板4包括连接部41和导热部42,连接部41上设有铆钉孔41,连接部41通过铆钉1固定在感温片38的固定端的底面上;导热部42设置在连接部41的侧面上,导热部42向下弯折设置,用于与整机的热源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工作过程)如下:

在温控器正常工作时,调节调紧螺丝224的高度,使动触片33和静触片34上的银触点保持互联状态,温控器通过第一接线片32和第二接线片36接入电路。导热部42接触整机的热源,可以迅速地将整机热源的热量通过连接部41传递给感温片38。当温度超过工作温度的范围时,感温片38变形时,动触片33和静触片35的银触点断开,温控器停止工作。

电流通过热补偿电阻丝391时,热补偿电阻丝391与静触片34和第一接线片32以及第二接线片36构成回路,热补偿电阻丝391发热可以对感温片38进行热补偿,避免感温片38与热源温度异步变化,提高了可调温控器的反应速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可调式温控器,包括通过铆钉依次固定的调节组件、感温动作组件和导热板,导热板包括通过铆钉与感温片固定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一侧的导热部,导热部向下弯折设置,扩大了导热板与整机热源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导热片的吸热效率,提高了双金属片的反应速度,避免整机首冲温度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