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4684发布日期:2021-06-11 19:3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电池上都会引出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用于与外界载体的连接,以实现供电或充电功能。

在具体生产作业过程中,呈裸露状态的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相连时,会产生短路现象,导致电池作废甚至引起安全问题,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现有行业中采用的办法是在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都套设上套管。

套管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连接时引起的短路问题,但在后续生产作业过程中,却需要人工将套管进行后推并露出正极导线、负极导线,以及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的角度分开,以满足后续的工作对接,该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效果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应用于电池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整形,所述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均套设有套管;

所述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的转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上料检测机构、导线整形机构、导线分叉机构、推套管机构和下料检测机构;

所述转盘机构上设有定位夹具。

可选的,所述上料检测机构包括上料定位单元,上料定位单元的一侧设有上料检测单元和上料取料单元,上料定位单元自动对待作业电池进行定位,上料取料单元取走上料定位单元上的待作业电池,并移动至上料检测单元位置对待作业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有不良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导线整形机构包括整形移动单元,所述整形移动单元上设有导线整形单元,导线整形单元在整形移动单元的作用下移动到设定位置,对待作业电池进行导线整形,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推动至同一位置,以满足后续作业需求。

可选的,所述导线整形单元包括导线整形安装架,所述导线整形安装架上设有上推动组件、下推动组件、左推动组件、右推动组件以及后推动组件;

所述上推动组件与下推动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左推动组件与右推动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后推动组件与定位夹具相对设置,通过上推动组件、下推动组件、左推动组件和右推动组件对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行定位,并由后推动组件往前推,将套设在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推动到同一位置。

可选的,所述导线分叉机构包括分叉移动单元,所述分叉移动单元上设有导线分叉单元,导线分叉单元在分叉移动单元的作用下移动至设定位置,并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分开与定型。

可选的,所述导线分叉单元包括导线分叉安装架,所述导线分叉安装架上设有上驱动组件和下驱动组件,所述上驱动组件与下驱动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上驱动组件的下端连接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下端连接有三角块;

所述下驱动组件的上端连接有上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上设有与三角块对应的凹槽,三角块在上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分开,并借助下压块和上支撑块对两根导线的分叉角度进行定型。

可选的,所述推套管机构包括推套管移动单元,所述推套管移动单元上设有套管推动单元,套管推动单元在推套管移动单元的作用下移动到设定位置,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向后推,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来。

可选的,所述套管推动单元包括套管推动安装架,所述套管推动安装架上设有左夹持推动组件和右夹持推动组件,左夹持推动组件和右夹持推动组件分别夹持住正极导线、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并将套管往后推,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来。

可选的,所述左夹持推动组件包括左推动气缸和与左推动气缸连接的左夹持气缸;

所述右夹持推动组件包括右推动气缸和与右推动气缸连接的右夹持气缸,左夹持气缸用于夹持住正极导线上的套管,并在左推动气缸的作用下将套管往后推,右夹持气缸用于夹持住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并在右推动气缸的作用下将套管往后推,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来,实现自动化作业效果。

可选的,所述下料检测机构包括下料检测单元和设于下料检测单元一侧的下料取料单元,下料检测单元对作业完成后的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不良现象,并由下料取料单元将电池取放至下一作业工序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能够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行整形、分开以及推动套管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露出,实现自动化作业效果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上料过程和下料过程均设置有检测程序,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线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线分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推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架;2为转盘机构;3为上料检测机构;31为上料定位单元;32为上料检测单元;33为上料取料单元;4为导线整形机构;41为整形移动单元;42为导线整形单元;421为导线整形安装架;422为上推动组件;423为下推动组件;424为左推动组件;425为右推动组件;426为后推动组件;5为导线分叉机构;51为分叉移动单元;52为导线分叉单元;521为导线分叉安装架;522为上驱动组件;523为下驱动组件;524为下压块;525为三角块;526为上支撑块;6为推套管机构;61为推套管移动单元;62为套管推动单元;621为套管推动安装架;622为左夹持推动组件;623为右夹持推动组件;7为下料检测机构;71为下料检测单元;72为下料取料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应用于电池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整形,所述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均套设有套管;所述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的转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上料检测机构、导线整形机构、导线分叉机构、推套管机构和下料检测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设有定位夹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能够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行整形、分开以及推动套管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露出,实现自动化作业效果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上料过程和下料过程均设置有检测程序,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应用于电池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的整形,由于裸露状态下的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连接时容易产生短路现象,因此,在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上均套设有套管,本案主要是针对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进行自动化作业。

该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上设有转盘机构2,转盘机构按照设定的转动频率和转动角度进行转动,转盘机构的转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用于对待作业电池进行上料与检测的上料检测机构3、用于将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上的套管整形至同一位置的导线整形机构4、用于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角度分开的导线分叉机构5、用于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进行推动以露出正极导线、负极导线的推套管机构6以及对完成作业的电池进行检测和下料的下料检测机构7,实现全自动化的作业过程。

转盘机构上设置有定位夹具,用于对待作业电池进行定位以及随转盘机构进行转动,可以理解的,转盘机构上对应上料检测机构、导线整形机构、导线分叉机构、推套管机构和下料检测机构处均设置有定位夹具,实现各个机构的同时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将待作业电池放置到上料检测机构位置,由上料检测机构对待作业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不良现象,如无不良现象且满足生产作业要求,则上料检测机构自动将待作业电池放置到转盘机构上的定位夹具,接着转盘机构转动,将待作业电池带动至导线整形机构位置,导线整形机构将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上的套管整形至同一位置后,转盘机构继续转动,将待作业电池带动至导线分叉机构,导线分叉机构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角度分开,并使其定型,接着转盘机构继续转动,将待作业电池带动至推套管机构,推套管机构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进行推动以露出正极导线、负极导线,最后下料检测机构对作业完成的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符合下一作业需求,在实现自动化作业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检测机构3包括上料定位单元31,上料定位单元的一侧设有上料检测单元32和上料取料单元33,上料定位单元自动对待作业电池进行定位,上料取料单元取走上料定位单元上的待作业电池,并移动至上料检测单元位置对待作业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有不良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

上料定位单元可以包括定位平台和分别设于定位平台相对侧的定位气缸,以完成对待作业电池的定位,上料取料单元可以采用四轴机械手,以满足不同角度和方向的作业需求,上料检测单元可以采用视觉检测模块,通过相机、镜头和光源的相互配合,自动完成对待作业电池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线整形机构4包括整形移动单元41,整形移动单元上设有导线整形单元42,导线整形单元在整形移动单元的作用下移动到设定位置,对待作业电池进行导线整形,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推动至同一位置,以满足后续作业需求。

具体的,导线整形单元42包括导线整形安装架421,导线整形安装架上设有上推动组件424、下推动组件423、左推动组件424、右推动组件425以及后推动组件426;上推动组件与下推动组件相对设置,左推动组件与右推动组件相对设置;后推动组件与定位夹具相对设置,通过上推动组件、下推动组件、左推动组件和右推动组件对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行定位,并由后推动组件往前推,将套设在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推动到同一位置。

首先,左推动组件与右推动组件先作业,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推动至一起,接着上推动组件与下推动组件动作,对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行夹持,最后,后推动组件作业,将套设在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往前推,并推动至同一位置,以便于后续作业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线分叉机构5包括分叉移动单元51,分叉移动单元上设有导线分叉单元52,导线分叉单元在分叉移动单元的作用下移动至设定位置,并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分开与定型。

具体的,导线分叉单元52包括导线分叉安装架521,导线分叉安装架上设有上驱动组件522和下驱动组件523,上驱动组件与下驱动组件相对设置;上驱动组件的下端连接有下压块524,下压块的下端连接有三角块525;下驱动组件的上端连接有上支撑块526,上支撑块上设有与三角块对应的凹槽,三角块在上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分开,并借助下压块和上支撑块对两根导线的分叉角度进行定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套管机构6包括推套管移动单元61,推套管移动单元上设有套管推动单元62,套管推动单元在推套管移动单元的作用下移动到设定位置,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向后推,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来。

具体的,套管推动单元62包括套管推动安装架621,套管推动安装架上设有左夹持推动组件622和右夹持推动组件623,左夹持推动组件和右夹持推动组件分别夹持住正极导线、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并将套管往后推,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来。

左夹持推动组件包括左推动气缸和与左推动气缸连接的左夹持气缸;右夹持推动组件包括右推动气缸和与右推动气缸连接的右夹持气缸,左夹持气缸用于夹持住正极导线上的套管,并在左推动气缸的作用下将套管往后推,右夹持气缸用于夹持住负极导线上的套管,并在右推动气缸的作用下将套管往后推,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来,实现自动化作业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检测机构7包括下料检测单元71和设于下料检测单元一侧的下料取料单元72,下料检测单元对作业完成后的电池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不良现象,并由下料取料单元将电池取放至下一作业工序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穿戴设备电池的导线整形设备,能够将套设有套管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进行整形、分开以及推动套管使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露出,实现自动化作业效果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上料过程和下料过程均设置有检测程序,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之间的不同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组合实施,实施例仅仅只是为了说明特定结构的可实施方式,并不是作为方案实施的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