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复合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6874发布日期:2021-05-04 10:2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电复合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缆布放时,退出甩在地上,极易扭转、造成绞断等;特别是内部具有光纤时,由于光纤最怕弯曲和扭转,故易使光纤断裂。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因此,光通信与电传输放在同一缆中时,不便于随放随用;相反采用管道、架空等方式来固定,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光电复合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部件、第一光传输部件、第二光传输部件、第一电传输部件、第二电传输部件,第一光传输部件由多个第一光通信部件及位于第一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一松套管构成,第二光传输部件由多个第二光通信部件及位于第二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二松套管构成,第一电传输部件由第一导体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二电传输部件由第二导体及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由第一保护部件、第二保护部件、第三保护部件、第四保护部件构成,保护部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都是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相拼接形成部分重叠,第一保护部件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保护部件内部具有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不相通;第三保护部件是由两个大于半圆柱体的形状结合而成的,第三保护部件的左上端与第一保护部件的左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的右上端与第二保护部件的右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三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的横截面为桃子形状;第四保护部件位于第三容置腔内,第三保护部件下端中央具有向上凸出的凸尖,第四保护部件的一端与第一保护部件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保护部件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第一保护部件、第二保护部件三者之间围成第四容置腔,第四保护部件向第三保护部件的底部方向弯曲;第一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二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及第二电传输部件都位于第三容置腔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相平行放置,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被第四保护部件及第三保护部件下端中央的凸尖所隔开。

一种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部件、第一光传输部件、第二光传输部件、第一电传输部件、第二电传输部件,第一光传输部件由第一光通信部件及位于第一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一松套管构成,第二光传输部件由第二光通信部件及位于第二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二松套管构成,第一电传输部件由第一导体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二电传输部件由第二导体及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由第一保护部件、第二保护部件、第三保护部件、第四保护部件构成,保护部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都是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相拼接形成部分重叠,第一保护部件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保护部件内部具有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不相通;第三保护部件是由两个大于半圆柱体的形状结合而成的,第三保护部件的左上端与第一保护部件的左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的右上端与第二保护部件的右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的内部具有第三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的横截面为桃子形状;第四保护部件位于第三容置腔内,第三保护部件下端中央具有向上凸出的凸尖,第四保护部件的一端与第一保护部件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保护部件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第一保护部件、第二保护部件三者之间围成第四容置腔,第四保护部件向第三保护部件的底部方向弯曲;第一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二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及第二电传输部件都位于第三容置腔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相平行放置,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被第四保护部件及第三保护部件下端中央的凸尖所隔开;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重叠的下端具有凹槽,第四保护部件的上表面具有凹陷槽,凹槽和凹陷槽都与第四容置腔相连通,凹槽与凹陷槽形成圆柱形的第五容置腔。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通信部件是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om1或om2或om3或om4。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通信部件是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om1或om2或om3或om4。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松套管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松套管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固定方便、施工后稳定可靠、散热效果优、光信号传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实例1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使用的保护部件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实例2中使用的保护部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保护部件、11—第一保护部件、12—第二保护部件、13—第三保护部件、14—第四保护部件、110—第一容置腔、120—第二容置腔、130—第三容置腔、140—第四容置腔、21—第一光通信部件、22—第一松套管、31—第二光通信部件、32—第二松套管、41—第一导体、42—第一绝缘层、51—第二导体、52—第二绝缘层、141—第五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4,一种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部件1、第一光传输部件、第二光传输部件、第一电传输部件、第二电传输部件,第一光传输部件由多个第一光通信部件21及位于第一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一松套管22构成,第二光传输部件由多个第二光通信部件31及位于第二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二松套管32构成,第一电传输部件由第一导体41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42构成,第二电传输部件由第二导体51及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5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1由第一保护部件11、第二保护部件12、第三保护部件13、第四保护部件14构成,保护部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保护部件11与第二保护部件12都是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一保护部件11与第二保护部件12相拼接形成部分重叠,第一保护部件11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110,第二保护部件12内部具有第二容置腔120,第一容置腔110与第二容置腔120不相通;第三保护部件13是由两个大于半圆柱体的形状结合而成的,第三保护部件13的左上端与第一保护部件11的左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13的右上端与第二保护部件12的右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13的内部具有第三容置腔130,第三容置腔130的横截面为桃子形状;第四保护部件14位于第三容置腔130内,第三保护部件13下端中央具有向上凸出的凸尖,第四保护部件14的一端与第一保护部件11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14的另一端与第二保护部件12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14、第一保护部件11、第二保护部件12三者之间围成第四容置腔140,第四保护部件14向第三保护部件13的底部方向弯曲;第一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一容置腔110内,第二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二容置腔120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及第二电传输部件都位于第三容置腔130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相平行放置,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被第四保护部件14及第三保护部件13下端中央的凸尖所隔开。

实施实例2

请见图5,并参考图1至图4,一种光电复合缆,具有保护部件1、第一光传输部件、第二光传输部件、第一电传输部件、第二电传输部件,第一光传输部件由第一光通信部件21及位于第一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一松套管22构成,第二光传输部件由第二光通信部件31及位于第二光通信部件之外的第二松套管32构成,第一电传输部件由第一导体41及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42构成,第二电传输部件由第二导体51及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5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1由第一保护部件11、第二保护部件12、第三保护部件13、第四保护部件14构成,保护部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保护部件11与第二保护部件12都是圆柱体的一部分,第一保护部件11与第二保护部件12相拼接形成部分重叠,第一保护部件11内部具有第一容置腔110,第二保护部件12内部具有第二容置腔120,第一容置腔110与第二容置腔120不相通;第三保护部件13是由两个大于半圆柱体的形状结合而成的,第三保护部件13的左上端与第一保护部件11的左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13的右上端与第二保护部件12的右下部相结合,第三保护部件13的内部具有第三容置腔130,第三容置腔130的横截面为桃子形状;第四保护部件14位于第三容置腔130内,第三保护部件13下端中央具有向上凸出的凸尖,第四保护部件14的一端与第一保护部件11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14的另一端与第二保护部件12的左下部相结合,第四保护部件14、第一保护部件11、第二保护部件12三者之间围成第四容置腔140,第四保护部件14向第三保护部件13的底部方向弯曲;第一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一容置腔110内,第二光传输部件位于第二容置腔120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及第二电传输部件都位于第三容置腔130内,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相平行放置,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被第四保护部件14及第三保护部件13下端中央的凸尖所隔开;第一保护部件11与第二保护部件12重叠的下端具有凹槽,第四保护部件14的上表面具有凹陷槽,凹槽和凹陷槽都与第四容置腔140相连通,凹槽与凹陷槽形成圆柱形的第五容置腔141。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保护部件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通信部件是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om1或om2或om3或om4。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通信部件是光导纤维,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或om1或om2或om3或om4。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松套管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松套管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上述所述的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本申请中,保护部件具有上小、下大的结构,且保护部件的下面是第三保护部件,且第三保护部件呈现桃子形状,故第三保护部件放在水平面上时,保护部件与底面两线接触,故放置稳定、可靠、不易倾倒。

本申请中,第一电传输部件、第二电传输部件内部都具有金属,故重量大于第一光传输部件、第二光传输部件的重量,且第一电传输部件、第二电传输部件平行地设置于第三容置腔内,故保护部件极难倾倒,故保护部件放置稳定、可靠。

本申请中,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被第四保护部件及第三保护部件下端中央的凸尖所隔开,这样使电传输部件的散热效果更有效地提高;而且由于第一电传输部件和第二电传输部件与第一光传输部件、第二光传输部件相隔开,故电发热对于光导纤维的温度性能影响极小,不仅提高了载电流、传输电流的能力,而且保证了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本申请中,还可以用在架空敷设场合,具体地,将钢丝或钢绞线等承力部件穿过第四容置腔,即实现了固定或定位,不需要另外的夹具等,故施工更方便;由于下部的重量大于上部的重量,故保证了在穿过了承力部件后,本申请不会翻转,使产品结构更稳定、更可靠;敷设后位置自动固定,不会随意翻转、扭转。

本申请实施实例2中,第五容置腔为圆柱形孔,故圆柱形的钢丝或钢绞线可卡合在凹槽与凹陷槽内,使保护部件不打转,即更加稳定、可靠。

本申请中,保护部件的上部的最大宽度小于下部的最大宽度,保护部件的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相水平放置,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优选一样大,第三保护部件的最下端的宽度大于过第一、第二保护部件连接叠部中央水平部分的宽度。

本申请中光电复合缆从盘具上放出后,在地面上不会打扭,不会损坏光纤及电缆芯;在架空敷设时也不会打扭,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固定方便、施工后稳定可靠、散热效果优、光信号传输稳定。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