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1844发布日期:2021-07-30 13:3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电连接器被广泛运用于通信领域中,它是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常用的一类连接器。通常地,应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高速电连接器中,一般包含有相互插接的一对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由于受到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等因素影响,现有的高速电连接器中存在屏蔽效果欠佳的问题,导致信号之间发生串扰较为严重,影响到了数据传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屏蔽效果差,抗串扰能力弱,影响数据传输质量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母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母端连接组件,各所述母端连接组件均包括母端屏蔽壳、及设置于所述母端屏蔽壳的母端信号端子;以及

公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公端连接组件,所述公端连接组件与所述母端连接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公端连接组件均包括公端屏蔽壳、及设置于所述公端屏蔽壳的公端信号端子,所述公端屏蔽壳与所述母端屏蔽壳嵌套连接并配合构成全向闭合结构,所述公端信号端子与所述母端信号端子电性接触并被包封于所述全向闭合结构内。

上述方案的电连接器使用时,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对插连接,其中母端连接器包括的至少两个母端连接组件,一一对应的与公端连接器包括的至少两个公端连接组件插接并保证电性连接良好。具体而言,各公端连接组件的公端屏蔽壳与对应的母端连接组件的母端屏蔽壳对应嵌套连接,与此同时安装于母端屏蔽壳内的母端信号端子与安装于公端屏蔽壳内的公端信号端子接触良好,实现信号高速传输。正由于公端屏蔽壳与母端屏蔽壳是相互嵌套的且配合构成了全向闭合结构,使得母端信号端子与公端信号端子接触部位处于完全封闭的屏蔽壳结构内部,形成极佳的屏蔽效果,如此便可获得类似于准同轴传输的效果,即实现大部分能量闭合传输,可大幅减少能量损耗,减轻相邻对插的母端连接组件与公端连接组件之间的信号串扰,获得优质的信号传输质量。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信号端子设置为弹性信号端子,所述公端信号端子设置为刚性信号端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屏蔽壳设有至少两个弹性触点,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触点分布于所述公端屏蔽壳的相对和/或相邻的侧面上,各所述弹性触点分别与所述母端屏蔽壳的相对应的内壁弹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连接组件还包括母端安装件,所述母端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母端安装件上,所述母端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母端屏蔽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屏蔽壳包括第一屏蔽半壳和第二屏蔽半壳,所述第一屏蔽半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半壳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母端安装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屏蔽半壳以及所述第二屏蔽半壳相对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凸体,所述第一定位凸体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母端连接座,所述母端连接座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数量与所述母端连接组件的数量适配,所述母端连接组件一一对应的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端连接组件还包括公端安装件,所述公端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公端安装件上,所述公端安装件设置于所述公端屏蔽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屏蔽壳包括第三屏蔽半壳和第四屏蔽半壳,所述第三屏蔽半壳和所述第四屏蔽半壳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公端安装件分别与所述第三屏蔽半壳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半壳相对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第二定位凸体,所述第二定位凸体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端安装件位于公母互配区域内的部位开设有镂空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公端连接座,所述公端连接座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数量与所述公端连接组件的数量适配,所述公端连接组件一一对应的插置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母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母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母端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母端信号端子与母端安装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母端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母端屏蔽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公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公端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公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公端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公端信号端子与公端安装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对插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横向断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连接器;10、母端连接器;11、母端连接组件;111、母端屏蔽壳;111a、第一屏蔽半壳;111b、第二屏蔽半壳;111c、第一定位孔;112、母端信号端子;113、母端安装件;113a、第一定位凸体;12、母端连接座;121、第一插槽;122、定位凸台;20、公端连接器;21、公端连接组件;211、公端屏蔽壳;211a、弹性触点;211b、第三屏蔽半壳;211c、第四屏蔽半壳;211d、第二定位孔;212、公端信号端子;213、公端安装件;213a、第二定位凸体;213b、镂空槽;22、公端连接座;221、第二插槽;222、定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应用于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或者高端存储设备中,用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并具备极佳的信号传输质量。

通常地,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成对使用的两个连接器单元构成,也即电连接器100包括母端连接器10以及公端连接器20。通过母端连接器10与公端连接器20对插连接,可实现通信信号在两台不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5,以及图8至图11,所述母端连接器10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母端连接组件11,各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1均包括母端屏蔽壳111、及设置于所述母端屏蔽壳111的母端信号端子112;所述公端连接器20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公端连接组件21,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1与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1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1均包括公端屏蔽壳211、及设置于所述公端屏蔽壳211的公端信号端子212,所述公端屏蔽壳211与所述母端屏蔽壳111嵌套连接并配合构成全向闭合结构,所述公端信号端子212与所述母端信号端子112电性接触并被包封于所述全向闭合结构内。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9,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端连接器10还包括母端连接座12,所述母端连接座12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插槽121,所述第一插槽121的数量与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1的数量适配,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1一一对应的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槽121内。所述公端连接器20还包括公端连接座22,所述公端连接座22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插槽221,所述第二插槽221的数量与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1的数量适配,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1一一对应的插置于所述第二插槽221内。

母端连接组件11插接在第一插槽121内能够实现稳固安装。同理,公端连接组件21插接在第二插槽221内,也能够实现稳固安装。且这种插接安装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制造难度低,装拆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为避免母端连接组件11从第一插槽121内松脱掉出,公端连接组件21从第二插槽221内松脱掉出,母端屏蔽壳111与第一插槽121采用仿形且尺寸适配设计,公端屏蔽壳211与第二插槽221也采用仿形且尺寸适配设计,如此借助壳体外壁与槽壁的紧配合,可达到安装可靠的效果。

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插槽121和第二插槽221的槽壁设有卡体或者卡位,相应的在母端屏蔽壳111和公端屏蔽壳211的外壁设置卡位或卡体,通过卡体与卡位卡扣连接,也能够达到母端连接组件11和公端连接组件21牢靠安装的目的。

母端连接座12和公端连接座22优选采用塑胶一体注塑成型,两者均包括载板和设置在载板上的载盒构成。载盒远离载板的侧面敞口设置,并向内凹设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分别形成有第一插槽121和第二插槽221。为了达到高速传输信号的目的,母端连接座12和公端连接座22上分别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插槽121和多个第二插槽221。相适配地,母端连接组件11和公端连接组件21也均设置有多个,并与对应的第一插槽121和对应的第二长槽插接。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8和图9,安装时,母端连接座12与公端连接座22对位插接固定。为了保证对插精度及插装后的连接强度,母端连接座12的载盒的外壁凸设有多个定位凸台122,相适配地公端连接座22的载盒开设有与定位凸台122位置对应且数量适配的多个定位缺口222,定位凸台122能够插接入定位缺口222。

进一步地,母端连接座12的载板和公端连接座22的载板上还分别开设有阵列的通孔。母端信号端子112设有母端信号引脚,母端信号引脚从对应的通孔内穿出。公端信号端子212设有公端信号引脚,公端信号引脚从对应的通孔内穿出。如此方便电连接器100与外部其它通信设备进行电缆连接。

本实施例中,母端屏蔽壳111和公端屏蔽壳211均形成为矩形筒体,公端屏蔽壳211的外形尺寸略小于母端屏蔽壳111的内腔尺寸,从而在对插连接时公端屏蔽壳211的部分能够插接嵌套入母端屏蔽壳111内,以便形成全向闭合结构。有必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全向屏蔽结构,是指母端屏蔽壳111与公端屏蔽壳211嵌套连接后不存在配合缝隙,传输信号无法从壳体内部向外部逸散,因而无法对相邻的传输信号造成干扰。

请继续参阅图13,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电连接器100使用时,母端连接器10与公端连接器20对插连接,其中母端连接器10包括的至少两个母端连接组件11,一一对应的与公端连接器20包括的至少两个公端连接组件21插接并保证电性连接良好。具体而言,各公端连接组件21的公端屏蔽壳211与对应的母端连接组件11的母端屏蔽壳111对应嵌套连接,与此同时安装于母端屏蔽壳111内的母端信号端子112与安装于公端屏蔽壳211内的公端信号端子212接触良好,实现信号高速传输。正由于公端屏蔽壳211与母端屏蔽壳111是相互嵌套的且配合构成了全向闭合结构,使得母端信号端子112与公端信号端子212接触部位处于完全封闭的屏蔽壳结构内部,形成极佳的屏蔽效果,如此便可获得类似于准同轴传输的效果,即实现大部分能量闭合传输,可大幅减少能量损耗,减轻相邻对插的母端连接组件11与公端连接组件21之间的信号串扰,获得优质的信号传输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母端连接组件11中,母端信号端子112包括两个,两个母端信号端子112成对使用。同理,每一个工单连接组件中,公端信号端子212也包括两个,两个公端信号端子212成对使用。因而在母端连接组件11与对应的公端连接组件21对插连接后,母端信号端子112与公端信号端子212一一对应接触良好,从而有助于提升信号传输可靠性。且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端信号端子112设置为弹性信号端子,所述公端信号端子212设置为刚性信号端子。如此具备一定弹性的母端信号端子112能够确保与刚性的具备较强贴靠能力的公端信号端子212有效可靠接触,始终保证信号传输可靠。

请继续参阅图10,图13和图14,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屏蔽壳211设有至少两个弹性触点211a,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触点211a分布于所述公端屏蔽壳211的相对和/或相邻的侧面上,各所述弹性触点211a分别与所述母端屏蔽壳111的相对应的内壁弹性抵接。例如,本实施例中,弹性触点211a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弹性触点211a布置在公端屏蔽壳211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剩余两个弹性触点211a并排设置在公端屏蔽壳211的宽度方向的其中同一个侧面上,也即四个弹性触点211a呈三个侧面布置。当公端连接组件21与母端连接组件11插接时,四个弹性触点211a分别弹性压接在母端屏蔽壳111的三个内侧壁上,此时借助弹性触点211a的弹性压力,可进一步保证公端屏蔽壳211与母端屏蔽壳111连接牢固,不易发生松脱而影响信号正常传输。此外,处于三个方向上的弹性触点211a对母端屏蔽壳111形成半包围屏蔽接触,这样能够保证在公母互配区域内的信号被四面包围的屏蔽壳聚合能量而达到优质传输信号质量,并使相邻近的传输信号被最大化屏蔽隔离。

当然了,有必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触点211a的数量及其布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案,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作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母端连接组件11还包括母端安装件113,所述母端信号端子112设置于所述母端安装件113上,所述母端安装件113设置于所述母端屏蔽壳111内。其中,母端安装件113设置为塑胶件,设计制造成本低,并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母端安装件113上开设有两个竖向贯穿的通孔,母端信号端子112直接插接在对应的通孔内,安装方式简单,且安装稳固。

请继续参阅图4,图6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母端屏蔽壳111包括第一屏蔽半壳111a和第二屏蔽半壳111b,所述第一屏蔽半壳111a和所述第二屏蔽半壳111b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11c,所述母端安装件113分别与所述第一屏蔽半壳111a以及所述第二屏蔽半壳111b相对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凸体113a,所述第一定位凸体113a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11c内。

第一屏蔽半壳111a和第二屏蔽半壳111b均设置为类u型的金属壳体,连接时采用激光点焊或者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其它方式固定为一体,因而第一屏蔽半壳111a与第二屏蔽半壳111b的连接结构强度与稳定性高,同时屏蔽效果佳。借助第一定位孔111c与第一定位凸体113a插接固定,可保证母端安装件113更加牢靠的安装固定在母端屏蔽壳111内部,进而就能够确保母端信号端子112安装可靠。

请继续参阅图11和图12,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公端连接组件21还包括公端安装件213,所述公端信号端子212设置于所述公端安装件213上,所述公端安装件213设置于所述公端屏蔽壳211内。其中,公端安装件213设置为塑胶件,设计制造成本低,并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公端安装件213上开设有两个竖向贯穿的通孔,公端信号端子212直接插接在对应的通孔内,安装方式简单,且安装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屏蔽壳211包括第三屏蔽半壳211b和第四屏蔽半壳211c,所述第三屏蔽半壳211b和所述第四屏蔽半壳211c均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11d,所述公端安装件213分别与所述第三屏蔽半壳211b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半壳211c相对的两侧面上均设有第二定位凸体213a,所述第二定位凸体213a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211d内。

第三屏蔽半壳211b和第四屏蔽半壳211c均设置为类u型的金属壳体,连接时采用激光点焊或者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其它方式固定为一体,因而具备极佳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屏蔽效果佳。此外,借助第二定位孔211d与第二定位凸体213a插接固定,可保证公端安装件213更加牢固的安装在公端屏蔽壳211内部,进而就能够确保公端信号端子212安装可靠,对插连接时,公端信号端子212不会因为受到母端信号端子112的摩擦阻力而发生移动进而影响连接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安装件213位于公母互配区域内的部位开设有镂空槽213b。该镂空槽213b形成于母端信号端子112与公端信号端子212接触区域内,这个接触区域会形成公母互配区域,公母互配区域的阻抗偏低成容性。通过设置镂空槽213b,可以有效减少该区域内的介质填充物,从而达到控制阻抗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