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连接装置及光伏组件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9466发布日期:2021-08-06 13: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连接装置及光伏组件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组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连接装置及光伏组件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制作完成后,投入使用前,通常需要对光伏组件的功率、耐压、绝缘等各个性能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上临时安装裸露的铜块。将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直接按压在铜块上,以实现检测装置和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电连接。

但是,铜块上容易积累灰尘等异物,当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直接按压在铜块上时,测量端与铜块之间的电接触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导致接线盒与检测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性能较差,影响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连接装置及光伏组件检测系统,以提高光伏组件电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连接装置。该测试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检测装置与光伏组件。该测试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包括两个第一电极,第二连接头包括两个第二电极。每个第一电极具有与相应第二电极接触的第一接触面,每个第二电极具有与相应第一电极接触的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与重力方向具有夹角,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90°。当测试连接装置连接检测装置与光伏组件时,每个第一电极的第一接触面与相应第二电极的第二接触面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极具有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电极具有的第二接触面均与重力方向具有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90°的夹角。当夹角为0°时,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与重力方向平行。该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处于竖直状态,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直接掉落。当夹角大于0°小于90°时,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沿着接触面滑落。基于此,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不容易堆积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留存的异物。当每个第一电极的第一接触面与相应第二电极的第二接触面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上异物较少,可以实现较好的电接触。

与此同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会产生相对的滑动摩擦,进而对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的氧化物产生切削作用。此时,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的氧化物,使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具有较好的电接触性能。由此可见,本发明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以具有较好的电接触性能,从而提高测试连接装置所连接的检测装置与光伏组件的电连接性能,提高光伏组件电性能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当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的氧化物较少时,可以延长测试连接装置的保养周期,降低成本。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夹角的角度为40°~60°。此时,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的异物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滑落。并且,当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相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从而对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的氧化物产生较大的切削作用,更好的去除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上的氧化物。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为平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为绕重力方向延伸的弧面。此时,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可以实现较好的电接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基座,两个第一电极均设在第一绝缘基座上。一方面,两个第一电极设在第一绝缘基座上,可以利用第一绝缘基座固定两个第一电极的相对位置以及两个第一电极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便于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在一起的操作。另一方面,将两个第一电极设在独立的第一绝缘基座上,可以根据测试工作的需要,移动第一绝缘基座的位置,进而灵活的调节两个第一电极的位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每个第一电极通过弹性连接件设在第一绝缘基座上。当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也就是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弹性连接件可以为第一电极提供缓冲作用,避免第一电极发生碰撞损伤。并且,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接触之后,弹性连接件具有较大的弹力,压迫第一电极靠近第二电极,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较好的贴合在一起,确保电接触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基座。两个第二电极均设在第二绝缘基座上。与上述第一绝缘基座类似,第二绝缘基座不仅可以固定两个第二电极的相对位置及与重力方向的夹角,而且方便两个第二电极调节位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每个第二电极通过弹性连接件设在第二绝缘基座上。该弹性连接件可以为第二电极提供缓冲作用,避免第二电极发生碰撞损伤,并为第二电极提供弹性支撑力,确保较好的电接触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电缆和两个第二电缆。每个第一电缆与相应第一电极电连接;每个第二电缆与相应第二电极电连接。此时,测试连接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电缆连接检测装置,通过第二电缆连接光伏组件。当需要更换光伏组件或检测装置时,仅需要更换电缆的连接位置即可,从而提高了测试连接装置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头动力连接。此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头移动,使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不仅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存在的触电风险,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检测系统。该光伏组件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测试连接装置。

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光伏组件检测系统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测试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中,10-第一连接头,11-第一电极,111-第一接触面,12-第一绝缘基座,13-第一电缆,20-第二连接头,21-第二电极,211-第二接触面,22-第二绝缘基座,23-第二电缆,30-弹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其中,为了清楚明白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应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近年来,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光伏组件的品质与成本要求越来越高。此时,光伏组件的出场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光伏组件产品,成为各个厂家的关注点。

目前,行业内对光伏组件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为:在光伏组件上临时安装裸露式铜块,该铜块与光伏组件临时连接。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直接采用按压的方式接触连接到铜块上。在对光伏组件进行绝缘性能、耐压性能、功率性能等性能检测时,检测装置向光伏组件输出电流,以检测其电性能。在此过程中,检测装置作为电流的输出端,光伏组件作为电流的输入端。

但是,上述将检测装置的测量端按压在铜块上的连接方式存在很大弊端。首先,这种铜块临时连接的方式,铜块表面容易积累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按压接触时,铜块上的异物容易导致电接触不良,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其次,裸露的铜块,容易氧化,在铜块表面形成氧化物,严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并且,裸露的铜块需要定期的保养,以去除铜块表面的氧化物,增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检测系统。该光伏组件检测系统,可以用于检测光伏组件的绝缘性能、耐压性能、功率性能等。

上述光伏组件检测系统包括测试连接装置。当然,光伏组件检测系统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时,测试连接装置连接检测装置和光伏组件,以实现光伏组件和检测装置之间较好的电连接,确保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应用于上述光伏组件检测系统的测试连接装置。该测试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检测装置与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测试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头10和第二连接头20。第一连接头10包括两个第一电极11,第二连接头20包括两个第二电极21。每个第一电极11具有与相应第二电极21接触的第一接触面111;每个第二电极21具有与相应第一电极11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11。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均与重力方向具有夹角,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90°。例如,夹角可以为0°、10°、20°、30°、40°、50°、70°、80°或88°等。当测试连接装置连接检测装置与光伏组件时,每个第一电极11的第一接触面111与相应第二电极21的第二接触面211接触。

具体实施时,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头10的每个第一电极11与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的相应电极连接。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头20的每个第二电极21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的相应电极电连接。对光伏组件进行性能检测时,将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将每个第一电极11的第一接触面111与相应第二电极21的第二接触面211接触。此时,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实现电接触,通过第一连接头10和第二连接头20,光伏组件和检测装置实现电连接。随后,可以通电检测。应理解,也可以是,第一连接头10与光伏组件连接,第二连接头20与检测装置连接。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第一连接头10与检测装置连接,第二连接头20与光伏组件连接进行阐述。

当需要更换检测对象时,断开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二连接头20与完成检测工序的光伏组件的连接,并将该第二连接头20与待检测的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电连接在一起。当需要更换检测装置时,断开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头10与上一个检测装置,并将该第一连接头10与拟使用的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电连接在一起。

在实际应用中,同一检测装置对多个光伏组件进行检测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头10与检测装置的测量端安装在一起,将第二连接头20与光伏组件电连接,检测过程中,更换第二连接头20所连接的光伏组件即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极11具有的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电极21具有的第二接触面211均与重力方向具有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90°的夹角。当夹角为0°时,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均与重力方向平行。该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处于竖直状态,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直接掉落。当夹角大于0°小于90°时,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均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沿着接触面滑落。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不容易堆积灰尘、杂质颗粒等异物,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留存的异物。当每个第一电极11的第一接触面111与相应第二电极21的第二接触面211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上异物较少,因此可以实现较好的电接触。与此同时,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接触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之间会产生相对的滑动摩擦,进而对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的氧化物产生切削作用。此时,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的氧化物,使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211具有较好的电接触性能。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测试连接装置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可以具有较好的电接触性能,从而提高测试连接装置所连接的检测装置与光伏组件的电连接性能,提高光伏组件电性能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当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的氧化物较少时,可以延长测试连接装置的保养周期,降低成本。

上述第一连接头10所包括的两个第一电极11可以有多种固定方式。示例性的,两个第一电极11可以设在检测装置的测量端。两个第一电极11也可以设在绝缘的支撑件上。此时,两个第一电极11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夹角,可以通过支撑件来固定。两个第一电极11也可以设在第一绝缘基座12上。此时,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绝缘基座12。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绝缘基座12固定两个第一电极11的相对位置以及两个第一电极11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便于连接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连接在一起的操作。另一方面,将两个第一电极11设在独立的第一绝缘基座12上,可以根据测试工作的需要,移动第一绝缘基座12的位置,进而灵活的调节两个第一电极11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绝缘基座12可以为框架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的支持座。如图1所示,第一绝缘基座12可以为横截面为梯形的实心支撑座。两个第一电极11均设在该实心支撑座的表面,两个第一电极11呈倒“八”字状分布。应理解,根据第一电极11的与重力方向的夹角角度,以及第一电极11的轮廓形状,第一绝缘基座12可以设计为多种不同的结构和形状。

如图1所示,当两个第一电极11设在第一绝缘基座12上时,两个第一电极11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绝缘基座12的表面。当然,两个第一电极11也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30设在第一绝缘基座12上。当两个第一电极11通过弹性连接件30设在第一绝缘基座12上时,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弹性连接件30。该弹性连接件30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弹片等。一方面,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接触时,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弹性连接件30可以为第一电极11提供缓冲作用,避免第一电极11发生碰撞损伤。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相接触之后,弹性连接件30具有较大的弹力,压迫第一电极11靠近第二电极21,使得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21较好的贴合在一起,确保电接触性能。

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电缆13。每个第一电缆13与相应第一电极11电连接。此时,每个第一电极11通过相应的第一电缆13与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电连接。当需要更换检测装置时,仅需要更换第一电缆13的连接位置即可,从而提高了测试连接装置的灵活性。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电极11也可以直接与检测装置的测量端电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驱动第一连接头10,使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连接在一起,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连接头10动力连接。此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连接头10移动,向第二连接头20靠近,使第一连接头10所包括的两个第一电极11与第二连接头20所包括的两个第二电极21相接触。驱动装置驱动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存在的触电风险,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示例性的,该驱动装置可以为气动伸缩装置,也可以为电动伸缩装置,且不仅限于此。

上述第二连接头20所包括的两个第二电极21可以有多种固定方式。示例性的,两个第二电极21可以临时设在光伏组件的接线盒上,也可以设在第二绝缘基座22上。当两个第二电极21设在第二绝缘基座22上,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基座22。与上述第一绝缘基座12类似,第二绝缘基座22不仅可以固定两个第二电极21的相对位置及与重力方向的夹角,而且方便两个第二电极21调节位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绝缘基座22可以为多个支撑板构成的框架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还可以为实心的基座。例如,第二绝缘基座22可以为敞口的空心立方体结构。两个第二电极21设在空心立方体中。

当两个第二电极21设在第二绝缘基座22上时,两个第二电极21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二绝缘基座22上,也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30设在第二绝缘基座22上。当每个第二电极21通过弹性连接件30设在第二绝缘基座22上时,该弹性连接件30可以为第二电极21提供缓冲作用,避免第二电极21发生碰撞损伤,并为第二电极21提供弹性支撑力,确保较好的电接触性能。应理解,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二连接头20的位置,便于第二连接头20与第一连接头10快速且准确的连接,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将第二绝缘基座22固定在光伏组件上。

如图1所示,以敞口的空心立方体结构的第二绝缘基座22为例,每个第二电极21可以通过两个弹簧与第二绝缘基座22的内侧底部连接。

上述测试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二电缆23。每个第二电缆23与相应第二电极21电连接。此时,每个第二电极21通过相应的第二电缆23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电连接。当需要更换光伏组件时,仅需要更换第二电缆23的连接位置即可,从而提高了测试连接装置的灵活性。应理解,两个第二电极21也可以直接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电连接。

上述第一电极11所具有的第一接触面111与重力方向的夹角角度,与第二电极21所具有的第二接触面211与重力方向的夹角角度相等。此时,当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211相接触时,可以完全贴合。需要说明的是,与重力方向具有夹角,也就是相对重力方向倾斜。两个第一接触面111的倾斜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应的,两个第二接触面211的倾斜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使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连接在一起时,便于接触且紧密贴合,可以限定两个第一接触面111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个第二接触面211的倾斜方向相反。例如,两个第一接触面111成倒“八”字分布,两个第二接触面211也成倒“八”字分布。

上述夹角的角度可以为40°~60°。例如,该夹角的角度可以为40°、43°、47°、50°、55°、58°或60°等。此时,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接触面111上的异物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滑落,而且可以使第一接触面111与第二接触面211相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从而对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的氧化物产生较大的切削作用,更好的去除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上的氧化物。

上述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可以均为平面。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也可以均为绕重力方向延伸的弧面。此时,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211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较好的电接触。

示例性的,第一电极11的轮廓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一接触面111为倾斜的平面。两个第一接触面111成倒“八”字型设置在第一绝缘基座12上。此时第一绝缘基座12的轮廓形状为倒梯形。第二电极21可以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块状电极,第二接触面211为倾斜的平面,两个第二电极2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接触面211也成倒“八”字型分布。当第一连接头10与第二连接头20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头10插到第二连接头20形成的凹陷处,使得每个第一接触面111与相应第二接触面211接触。

上述两个第一电极11和两个第二电极21的材质可以为铜、银等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两个第一电极11中,其中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两个第二电极21,其中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