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5695发布日期:2021-07-06 19:5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


背景技术:

2.出于对电线、电缆、光缆等线材捆扎收束的需要,需要在将线材盘绕成圆形线圈后对其进行捆扎,防止线圈松散。目前大多数圆形线圈绕线机上设置有能够将扎带自动穿设在盘绕好的线圈上并扭结的捆扎机构,与绕线机的绕线机构和线圈转移机构配合使用。这类圆形线圈绕扎机其捆扎机构大多采用两组对应设置的夹持下爪组件来承托扎带,并通过线圈转移机构将绕线机构盘绕好的线圈对应放置在两组夹持下爪组件上,使两组夹持下爪通过线圈的内孔将两根扎带对应插入并包覆在线圈两侧,然后再通过两组对应设置的扎带打结组件分别将两根包覆在线圈上的扎带两端部扭结在一起以将线圈捆扎收束。这类圆形线圈绕扎机的捆扎机构其夹持下爪组件和扎带打结组件皆相对设有两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相对设置的两组夹持下爪组件只能对盘绕后内孔直径较大的线圈进行夹持并穿设扎带,若线圈盘绕后内孔的直径较小,两组夹持下爪就不能同时经线圈的内孔将扎带穿设并包覆到线圈上,不能适用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的捆扎,适用性差。
3.因此,需要对现有圆形线圈绕扎机的捆扎机构进行改进,以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适用于捆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的、结构较简单的捆扎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圆形线圈绕扎机的捆扎机构设计不合理,结构复杂、不能捆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适用性差、且生产成本高等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能够用于捆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的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
5.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包括有设于绕扎机工作台板上的上扎带组件和扎带打结组件。所述捆扎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所述上扎带组件传送出的扎带整形成l型,并将整形后扎带的竖直一边穿插贴靠在线圈内孔上、将扎带的水平一边贴靠在线圈底部上的扎带整形组件,用于将穿插贴靠在线圈内孔上的扎带竖直一边向扎带水平一边推倒以将扎带包覆在线圈上的扎带推倒组件。所述的扎带整形组件对应设于所述上扎带组件的一侧,所述的扎带推倒组件与扎带打结组件对应分设于扎带整形组件及上扎带组件上方的两侧。扎带整形组件包括有纵向相对的条状结构的整形块a和整形块b,驱动所述整形块a或整形块b摆动以使二者上表面形成一字型或l型的整形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整形驱动装置并带动整形块a和整形块b移动的整形组件驱动机构。所述的整形块a与整形块b通过整形驱动装置铰链式连接。
7.所述的整形驱动装置为第一气动夹,所述第一气动夹的两个夹臂在竖直平面内上
下摆动开合,所述的整形块a或整形块b纵向固定在第一气动夹的位于上部的夹臂上,剩余的另一整形块纵向固定在第一气动夹缸体的上端面上。第一气动夹闭合时整形块a与整形块b纵向对应,二者的上表面形成一字型,第一气动夹张开时整形块a与整形块b垂直对应,二者的上表面形成l型。
8.所述的整形组件驱动机构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整形驱动装置并带动整形块a和整形块b竖直移动的第一竖直驱动气缸,以及用于驱动整形驱动装置并带动整形块a和整形块b水平移动的的第一水平驱动气缸,所述的整形驱动装置水平纵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第一水平驱动气缸的缸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第一竖直驱动气缸的缸体竖直固定连接于绕扎机的工作台板上。
9.所述第一竖直气缸的活塞杆顶端部弹性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驱动气缸上。
10.所述的扎带整形组件还包括有用于将扎带抵压在所述整形块a或整形块b上以便于将扎带整形成l型的扎带抵压机构。
11.所述的扎带抵压机构包括有竖直设于所述整形驱动装置一侧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端部位置上固定连接有一第二气动夹,所述第二气动夹的两个夹臂在竖直平面内横向摆动开合,第二气动夹朝向整形驱动装置一侧的夹臂上固定连接有一可摆动至整形块a或整形块b上以抵压扎带的抵压板。
12.所述的扎带推倒组件包括有用于推倒扎带竖直一边的推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推杆移动的推杆驱动机构,所述推杆的首端设有用于活动卡位扎带竖直一边的卡槽。
13.所述的扎带打结组件包括有用于夹持并扭结扎带两端以将线圈捆扎的打结夹,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打结夹移动的打结夹驱动机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扎带整形组件的整形块a和整形块b来承托经上扎带组件传递出的扎带,然后通过扎带整形组件的整形驱动装置驱使整形块a或整形块b摆动以将扎带整形成l型。扎带整形成l型后,其竖直一边在整形组件驱动机构的驱使下,被整形块a及整形块b带动由下向上穿插并贴靠在被绕扎机的线圈转移机构所夹持的线圈内孔上,并使扎带的水平一边贴靠在线圈的底部。然后扎带推倒组件将穿插贴靠在线圈内孔上的l型扎带竖直一边向扎带的水平一边推倒,以将扎带经内孔包覆在线圈上。然后再通过对应设于扎带推倒组件一侧的扎带打结组件将包覆在线圈上的扎带两端部夹持住并扭结,以将线圈的一侧用扎带捆扎好。而后,线圈转移机构将一侧捆扎完成的线圈水平转动180
°
,再通过上述步骤将扎带捆扎在线圈的另一侧,完成对线圈的捆扎收束。本实用新型在线圈捆扎的全过程中无需人工手动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且提高了线圈捆扎收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线圈捆扎收束的成本。
15.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铰链式连接在整形驱动装置上的条状结构整形块a和整形块b来对扎带进行整形处理,使整形后的l型扎带竖直一边更容易从下向上穿插到盘绕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内孔上,使本实用新型既可以适用于捆扎内孔直径较大的线圈,也可以适用于捆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1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扎带整形组件、扎带推倒组件及扎带打结组件皆分别只设有一组,相较于现有圆形线圈绕扎机的捆扎机构其两组相对设置的夹持下爪组件和扎带打结组件,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捆扎机构的功能组件数量,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成本。同时,较少功能组件的数量也可有效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在圆形线圈绕扎机上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捆扎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扎带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扎带整形组件整体结构前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竖直驱动气缸和第一滑块间的弹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竖直驱动气缸和第一滑块间弹性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扎带整形组件整体结构右侧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扎带推倒组件及扎带打结组件整体结构前侧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扎带推倒组件及扎带打结组件整体结构后侧示意图。
26.图中:1.机架,11.工作台板,12.承载台板,13.扎带料盘,14.扎带上料槽,2.线圈转移机构,3.捆扎机构,31.上扎带组件,311.第一固定板,312.扎带上料电机,313.第一主动轮,314.第一从动轮,315.扎带上料轮,316.抵压辊轮,317.扎带导向轮,318.刀架,3181.裁断刀,3182.扎带通孔,319.裁断刀驱动气缸,32.扎带整形组件,321.第二固定板,322.整形块a,323.整形块b,324.第一连接件,325.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1.连接件,3252.外沿,3253.连接杆,3254.复位弹簧,326.第一滑轨,327.第一滑块,3271.开槽,3272.滑槽,3273.阻挡部,328.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9.第一气动夹,330.第二连接件,331.第三固定板,332.第二气动夹,333.抵压板,34.扎带推倒组件,341.推杆,3411.卡槽,342.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3.第二滑轨,344.第二滑块,345.固定座,346.固定架,3461.横向调节槽,347.第三连接件,348.第四连接件,35.扎带打结组件,351.打结夹,3511.第四固定板,3512.轴套组件,3513.第三气动夹,3514.旋转驱动电机,3515.第二主动轮,3516.第二从动轮,3517.第二传动皮带,352.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3.第三滑轨,354.第三滑块,355.连接杆,36.固定连接板,361.走线槽, 362.纵向调节槽, 37.支撑架,371.避空位,372.连接杆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28.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线圈绕扎机用捆扎机构,所述的圆形线圈绕扎机包括有机架1,在机架1上水平设有一工作台板11,所述的捆扎机构3横向设于该工作台板11的右侧。在工作台板11的上方设有一承载台板12,在该承载台板12上设有用于将经圆形线圈绕扎机的绕线机构盘绕好的线圈转移至所述捆扎机构3处进行捆扎处理的线圈转移机构2。在工作台板11的下方右侧还设有用于为所述捆扎机构3提供扎带的扎带料盘13,工作台板11上对应开设有用于扎带穿过的扎带上料槽14。
29.具体的,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捆扎机构3包括有用于传送并裁切扎带的上扎带组件31,用于将所述上扎带组件31传送出的扎带整形成竖直站立的l型、并将整形后扎带的竖直一边穿插贴靠在线圈内孔上、将扎带的水平一边贴靠在线圈底部上的扎带整形组件32,用于将穿插贴靠在线圈内孔上的扎带竖直一边向扎带水平一边推倒以将扎带包覆在线圈上的扎带推倒组件34,以及用于将包覆在线圈上的扎带两端扭结在一起以将线圈捆扎收束的扎带打结组件35。
30.本实用新型的扎带整形组件32对应设于上扎带组件31的左侧,扎带整形组件32与上扎带组件31通过一固定连接板36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板11的右侧。扎带推倒组件34与扎带打结组件35通过一支撑架37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工作台板11的右侧。在支撑架37顶面的中部位置上开设有一用于扎带整形组件32带动整形成l型的扎带向上穿插并贴靠在线圈内孔上的避空位371,固定连接板36对应处于该避空位371的下方,扎带推倒组件34和扎带打结组件35对应处于该避空位371的左右两侧。
31.具体的,参照图2及图3所示,上扎带组件31包括有一竖直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接板36右后侧位置上的、可左右纵向调节位置的第一固定板311,在该第一固定板311的中部位置上水平横向螺纹固定有一扎带上料电机312,该扎带上料电机312的转动轴穿过第一固定板311并固定连接有一转动处于第一固定板311背面的第一主动轮313,第一固定板311背面的上部位置上对应转动连接有一与第一主动轮313配合使用的第一从动轮314,该第一从动轮314与第一主动轮313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图中未画出)传动连接。第一从动轮314的转动轴穿过第一固定板311并固定连接有一转动处于第一固定板311正面上部的扎带上料轮315,扎带上料轮315与第一从动轮314同轴联动连接。在扎带上料轮315的上方对应设有一用于将扎带抵压在扎带上料轮315外周上部位置上的抵压辊轮316,该抵压辊轮316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311正面的上部,且其外周下部活动抵压在扎带上料轮315外周的上部。
32.具体的,扎带上料轮315的外周上环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花纹。抵压辊轮316的外周优选的采用橡胶材质制作,使抵压辊轮316的外周可以弹性抵压在扎带上料轮315的外周上,以增加二者间的摩擦力,防止扎带滑脱,有利于扎带的传送。
33.具体的,在扎带上料轮315的右侧转动设有两个用于导向扎带的扎带导向轮317,在固定连接板36右侧还纵向开设有一用于扎带穿过的、防止扎带料盘13上的扎带减少后扎带刮擦固定连接板36的走线槽361,走线槽361对应设于扎带导向轮317的下方。在第一固定板311左侧上部位置上还设有一刀架318,在该刀架318上滑动设有一可竖直上下移动的裁断刀3181,在该裁断刀3181上部的刀刃位置处水平横向设有一左右贯通刀架318本体、并与扎带上料轮315及抵压辊轮316抵接处相对应的扎带通孔3182。在第一固定板311左侧下部位置上还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用于驱动裁断刀3181竖直上下滑移的裁断刀驱动气缸319,该裁断刀驱动气缸319的活塞杆与裁断刀3181的底部固定连接。
34.实际使用时扎带从工作台板11下的扎带料盘13上拉出并经扎带上料槽14绕在扎带导向轮317的外周上,并经抵压辊轮316下部抵压在扎带上料轮315的外周上部。扎带上料轮315在扎带上料电机312的驱动下第一主动轮313、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一从动轮314的带动而逆时针转动,继而在抵压辊轮316的抵压下将扎带经刀架318上的扎带通孔3182传递至扎带整形组件32处。在扎带传送至设定长度后,由裁断刀驱动气缸319驱使裁断刀3181竖直向上移动,将扎带裁断。
35.具体的,参照图2、图4至图7所示,扎带整形组件32包括有用于承托经上扎带组件31从扎带通孔3182处传送出的扎带的、纵向相对的长条状结构的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用于驱动所述整形块b323摆动以使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的上表面形成一字型或l型的整形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整形块a322、整形块b323及整形驱动装置竖直及水平移动的整形组件驱动机构。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通过整形驱动装置铰链式连接。扎
带整形组件32还包括有用于将扎带抵压在整形块a322上以便于整形块b323摆动时二者的上表面可以将扎带整形成竖直站立的l型的扎带抵压机构。
36.具体的,参照图4至图7所示,在固定连接板36左后侧位置上竖直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第二固定板321,整形组件驱动机构包括有通过第一连接件324竖直螺纹固定连接在该第二固定板321正面下部位置上的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在第一连接件324的上部位置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竖直设于第二固定板321正面轴线位置上的第一滑轨326,在第一滑轨326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27,在第一滑块327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纵向向右侧伸缩的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整形驱动装置纵向固定连接在该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的活塞杆上。
37.优选的,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的活塞杆顶端部弹性连接在第一滑块327的底部以使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与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之间实现弹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起到防止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后,整形块a322过分挤压线圈而造成线圈损伤的问题。
38.具体的,参照图5至图6所示,第一滑块327的底部开设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开槽3271,在该开槽3271顶部端面中部位置上设有一竖直向第一滑块327内部延伸的滑槽3272,开槽3271底部开口处的内壁上对应设有阻挡部3273,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的活塞杆顶端部固定连接有一匹配容置于开槽3271内的连接件3251,该连接件3251顶端设有活动搭接在两阻挡部3273上以防止连接件3251脱离开槽3271的外沿3252,连接件3251的轴线位置上设有一上端部活动插入滑槽3272内的连接杆3253,在该连接杆3253上套设有一两端分别抵接在开槽3271顶部端面及外沿3252上部端面上的复位弹簧3254。
39.在复位弹簧325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滑块327与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8的活塞杆首端部弹性连接,常态下连接件3251顶端的外沿3252下端面搭接在开槽3271阻挡部3273的上端面上,连接杆3253的上端部插入滑槽3272内且与滑槽3272顶部端面间容留有一定间距。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竖直气缸325的活塞杆向上伸出以通过第一滑块327带动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竖直向上移动,并通过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带动整形驱动装置及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向上移动,当整形驱动装置向上移动到位后,在复位弹簧3254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整形块a322上表面弹性抵压在由线圈转移机构2所夹持的线圈上,防止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8对整形块a322施加的竖直向上的力过大而造成线圈的损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40.优选的,为了简化扎带整形组件32的结构,便于整形块b323摆动使其与整形块a322之间形成一字型或l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整形驱动装置设置为第一气动夹329。该第一气动夹329通过一角铁式结构的第二连接件330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的活塞杆上。第一气动夹329的两个夹臂上下相对的处于第一气动夹329缸体的左侧,且两个夹臂在竖直纵向平面内摆动开合。整形块a322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动夹329缸体的上端面上,整形块b323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动夹329上部夹臂的外表面上,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通过该第一气动夹329铰链式连接。
41.当第一气动夹329的两个夹臂水平合拢时,整形块b323随第一气动夹329上部夹臂摆动至水平位置,使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纵向相对并抵接,二者形成一字型结构,二者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平面来承托经扎带通孔3182处伸出的扎带。
42.当第一气动夹329的两个夹臂竖直张开时,整形块b323随第一气动夹329上部夹臂
竖直摆动,使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垂直相接形成l型结构,二者的上表面相互垂直,以使抵压在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上表面上的扎带形成竖直站立的l型结构。
43.具体的,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扎带整形组件32的扎带抵压机构包括有竖直横向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接板36中部偏左前侧位置上的第三固定板331,该第三固定板331所在平面与第一气动夹329所在平面垂直相对。在固定连接板36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三固定板331的纵向调节槽362,第三固定板通过螺杆或螺钉经纵向调节槽362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连接板36上。在第三固定板331上部位置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横向朝上设置的、上下位置可调节的第二气动夹332,该第二气动夹332的两个夹臂在竖直横向平面内摆动开合。第二气动夹332靠近第一气动夹329的夹臂上螺纹固定连接有一t型结构的、用于将扎带抵压在整形块a322上表面上的抵压板333。该t型结构的抵压板333竖直一边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气动夹332的夹臂上,其水平一边与整形块a322的上表面相对应。抵压板333水平一边的左侧边缘与整形块a322的左侧边缘处于同一平面内,以保证抵压板333在第二气动夹332的驱动下摆动至整形块a322的上表面上后,整形块b323摆动至竖直位置时扎带可沿整形块b323与整形块a322上表面的交接位置处弯折成l型。
44.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固定连接板36上的纵向调节槽362来左右调节扎带抵压机构的位置,从而将抵压板333的左侧边缘位置处调节至整形块a322左侧边缘位置处,使二者左侧边缘相互对应。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气动夹332位置可进行上下调节,以使抵压板333可水平摆动至整形块a322的上表面上,避免了抵压板333与整形块a322的上表面间出现夹缝而影响对扎带的抵压夹紧,保证在整形块b323摆动后扎带能够被准确地弯折成l型,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抵压板333的结构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抵压板333完全可以采用板式结构或其他形状结构,只要保证能够将扎带抵压在整形块a322上并使扎带沿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的接触面弯折即可。
46.常态下,第一气动夹329的两个夹臂水平闭合,使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纵向相对并形成一字型。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和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的活塞杆收回,使第一气动夹329对应处于上扎带组件31的左侧,且使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的上表面与扎带通孔3182相对应。此时,第二气动夹332的两个夹臂竖直闭合,使抵压板333呈直立状态,抵压板333的水平一边对应处于第一气动夹329上端面整形块a322的前侧。
47.实际使用时,线圈转移机构2夹持盘绕完成好的线圈移动至支撑架37避空位371的上方,并将线圈调整至扎带推倒组件34与扎带打结组件35之间,使线圈的内孔对应处于扎带整形组件32的整形块b323的上方。线圈移动到位后,上扎带组件31将扎带经扎带通孔3182纵向导出到对应处于扎带通孔3182左侧的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的上表面上。扎带导出足够长度后第二气动夹332的两个夹臂水平张开,驱使抵压板333向整形块a322上表面水平摆动,抵压板333摆动至水平位置后其水平一边将扎带抵压夹紧在整形块a322的上表面上。而后裁断刀驱动气缸319驱动裁断刀3181将扎带裁断。扎带裁断后,第一气动夹329的两个夹臂竖直张开,驱使整形块b323摆动至竖直位置,使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垂直相接形成l型结构。在整形块b323及抵压板333的作用下将扎带整形成竖直站立的l型。
48.扎带整形成l型后,第二气动夹332的夹臂竖直合拢,驱使抵压板333脱离整形块
a322的上表面。而后,第一竖直驱动气缸325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将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及第一气动夹329竖直向上推送,使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带着整形成l型的扎带竖直向上穿过支撑架37顶面的避空位371移动至线圈处。
49.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在整形块b323及整形块a322的带动下由下向上竖直穿插到线圈的内孔内,直至l型扎带的水平一边抵靠在线圈的底部。扎带的水平一边抵靠在线圈的底部后,第一水平驱动气缸328的活塞杆向右侧纵向伸出,驱使第一气动夹329水平向右移动,直到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在整形块b323的推动下向右贴靠在线圈的内孔右侧壁面上。贴靠到位后,扎带的水平一边沿线圈内孔的右侧位置处水平向右延伸,扎带的竖直一边沿线圈内孔的右侧壁面竖直向上伸出到线圈上方,以备扎带推倒组件34将扎带的竖直一边向扎带的水平一边推倒,以将扎带经内孔包覆在线圈的右侧。
50.优选的,为了保证整形后的扎带在向上穿插线圈内孔的过程中不会倾倒歪斜,本实用新型的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上可设置磁铁,或者整形块a322与整形块b323皆采用磁性材料制作。
51.具体的,参照图2、图8及图9所示,扎带推倒组件34包括有用于将竖直伸出到线圈内孔上方的l型扎带竖直一边向l型扎带水平一边推倒整形的推杆341,以及用于驱动该推杆341移动的推杆驱动机构。在推杆341右侧的首端部位置上纵向开设有一贯穿推杆右端的、用于活动卡位扎带竖直一边以便于将其推倒整形的卡槽3411。
52.具体的,推杆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第二滑轨343、第二滑块344和固定座345。
53.具体的,支撑架37顶面的避空位371左侧纵向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用于固定连接推杆驱动机构的固定架346,该固定架346底部的两侧对应设有两条用于横向调节固定架346位置的横向调节槽3461,固定架346通过螺杆或螺钉经横向调节槽3461位置可调节的固定连接在避空位371的左侧。固定座345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该固定架346的顶面上。固定座345的顶面为向右侧避空位371处倾斜的斜面,第二滑轨343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固定座345的顶面上,第二滑块34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343上,推杆341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344上并向右侧延伸。固定后,推杆341与固定座345的顶面相平行。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通过第三连接件347(如图9中所示)纵向活动铰接在支撑架37的顶面后侧位置上,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的活塞杆朝左侧伸缩并通过第四连接件348活动连接在第二滑块344上。
54.本实施例中固定架346上设置的横向调节槽3461可方便地对固定架346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调节活动连接于固定架346上的推杆341的位置,使推杆341首端的卡槽3411可精准地卡位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45的顶面设置为向右侧倾斜的斜面,可使推杆341向右下方推倒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使推倒后的扎带竖直一边向扎带的水平一边处抵靠,有利于扎带打结组件35夹持并扭结扎带的两端。
55.常态下,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的活塞杆向左侧纵向伸出,并通过第四连接件348驱动第二滑块344沿第二滑轨343向左侧移动,以通过第二滑块344推动推杆341向左侧回退至初始位置。推杆341回退到位时应保证推杆341右侧的首端部不能阻碍线圈转移机构2移动,同时也不能阻碍第一气动夹329上的整形块b323竖直向上伸出。
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推杆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仅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
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推杆341完全可采用电机并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进行驱动。或者也可将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的活塞杆向右设置,常态下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的活塞杆收回状态下使驱动推杆341回退至初始位置。
57.具体的,参照图2、图8及图9所示,扎带打结组件35包括有用于夹持并扭结包覆于线圈上的扎带两端以将线圈捆扎收束的打结夹351,以及用于驱动该打结夹351移动的打结夹驱动机构。
58.具体的,参照图8及图9所示,打结夹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第三滑轨353和第三滑块354,第三滑轨353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支撑架37顶面避空位371的右侧,第三滑块354滑动连接在第三滑轨353上,打结夹351纵向朝左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三滑块354上,且固定后打结夹351的两个夹爪与推杆341的首端部相对应。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纵向螺纹固定连接在支撑架37的顶面下,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的活塞杆纵向向右侧伸缩。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的活塞杆首端部通过一竖直设置的连接杆355(如图9中所示)与第三滑块354螺纹固定连接。相配合的,支撑架37的顶面右侧对应设有用于连接杆355穿过的连接杆限位槽372,连接杆限位槽372纵向延伸以利于连接杆355随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的活塞杆纵向移动。
59.具体的,打结夹351包括有竖直横向螺纹固定连接于第三滑块354上的第四固定板3511,第四固定板3511上通过轴套组件3512转动连接有一用于夹持扎带两端的第三气动夹3513,该第三气动夹3513转动设于第四固定板3511朝向推杆341的左侧面前端部位置上。第四固定板3511的左侧面后端部位置上对应螺纹固定连接有一纵向设置的、用于驱动第三气动夹3513转动的旋转驱动电机3514,该旋转驱动电机3514的转动轴向右穿过第四固定板3511并同轴联动连接有一第二主动轮3515,第四固定板3511右侧面的前端部对应设有一与第二主动轮3515配合使用的第二从动轮3516,第二从动轮3516通过轴套组件3512与第三气动夹3513同轴联动连接。在第二主动轮3515与第二从动轮3516之间套设有第二传动皮带3517,旋转驱动电机3514通过第二主动轮3515、第二从动轮3516及第二传动皮带3517带动第三气动夹3513旋转。
60.常态下,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的活塞杆向右侧伸出,通过连接杆355带动第三滑块354沿第三滑轨353向右侧移动,以驱使固设于第三滑块354上的打结夹351向右回退至初始位置,以避免第三气动夹3513左侧的夹爪阻碍线圈转移机构2及扎带整形组件32的移动。常态下第三气动夹3513的两个夹爪与扎带推倒组件34的推杆341相对应。
61.实际使用时,扎带整形组件32将整形成l型的扎带对应穿插到线圈的内孔内,并使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穿插贴靠在线圈内孔的右侧壁面上,同时使l型扎带的水平一边贴靠在线圈的底部。然后,扎带推倒组件34的推杆341在第二水平驱动气缸342的驱动下沿第二滑轨343斜向右下方滑移,并通过推杆341首端的卡槽3411卡位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以将其向l型扎带的水平一边推倒整形。由于推杆341是斜向右下方移动,扎带的竖直一边被推倒后会向扎带水平一边贴靠,以将扎带经内孔包覆在线圈上,且相互靠近的扎带两端也有利于第三气动夹3513的两个夹爪夹持,可靠性更高。
62.扎带推倒组件34将扎带包覆在线圈上后,扎带打结组件35的第三气动夹3513在第三水平驱动气缸352的驱动下沿第三滑轨353向左侧纵向移动,直至第三气动夹3513的两个夹爪移动至线圈右侧位置处。然后,第三气动夹3513的两个夹爪将包覆在线圈上的扎带两
端部夹持住,并在旋转驱动电机3514的驱动下旋转,将扎带的两端扭结在一起,以将线圈的右侧捆扎收束。
63.线圈的右侧捆扎好以后,线圈转移机构2带动线圈水平转动180
°
,将未被扎带捆扎的一侧调整到右侧,而后再进行上述动作将扎带捆扎在线圈上。
64.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将线圈的两侧都捆扎收束好,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了线圈捆扎收束的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对简单,各功能组件的数量相对较少,有效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生产制造的成本,且功能组件的减少也有利于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长条状的整形块b323将整形成l型扎带的竖直一边穿插贴靠在线圈的内孔壁面上,所以本实用新型即可以适用于捆扎内孔直径较大的线圈,也可以适用于捆扎内孔直径较小的线圈,相较于现有圆形线圈绕扎机的捆扎机构3,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更高,避免线圈捆扎企业投入更多种类设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6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设置为左侧摆动的结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完全可以将整形块a322和整形块b323设置为右侧摆动,使整形后的扎带向左侧贴靠在线圈内孔的左侧壁面上,并同时将扎带推倒组件34设置在避空位371的右侧,将扎带打结组件35对应设置在避空位371的左侧即可。
66.上述实施例仅仅为了表述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一种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推导总结出其他一些对上扎带组件31、扎带整形组件32、扎带推倒组件34和扎带打结组件35的调整或改动,在此就不进行一一列举。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出的任何修改、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