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2.在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的壳体上设有条码标签,以区分公司的标志,代表产品的唯一性,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粘贴的方式将条码粘接在汇流条上。可以理解的是,常采用人工粘贴的方式,这样的话,由于需要使用工人进行粘贴,在粘贴过程中有可能条码进行抵触污染,从而在条码粘贴过程中条码与壳体之间内产生气泡,降低条码的粘贴寿命,而提高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是将条码粘贴在汇流条上,使得光伏组件在设计时,需要对条码的位置进行预留,避免条码被边框进行遮挡,从而使光伏组件的物料使用得到增加,生产成本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识别度高,发电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组件主体、汇流条和条码,所述汇流条设置在所述组件主体,所述条码设置在所述汇流条上。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在条码设置在汇流条上,使得光伏组件内条码的占用空间得到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部件的数量得到提升,从而让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条码与汇流条结合设置,避免人工粘贴条码时所造成的贴合效果下降。此外,还能节省人工和物料成本,提升光伏组件的市场竞争力。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码通过激光打码于所述汇流条。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设于所述组件主体的边缘处。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和所述条码均呈长条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码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的一端对齐。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码的宽度小于所述汇流条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条码的长度小于所述汇流条长度的二分之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件主体包括壳体,所述汇流条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件主体还包括多个电池片,所述电池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设置有所述汇流条,以使两个所述电池片电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光伏组件100,
19.组件主体110,汇流条120,条码13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1.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包括:组件主体110、汇流条120和条码130。汇流条120设置在组件主体110,条码130设置在汇流条120上。需要说明的是,组件主体110包括电池片,电池片可以为光伏电池片,能够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2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通过在条码130设置在汇流条120上,使得光伏组件100内条码130的占用空间得到降低,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面积得到提升,从而让光伏组件100的发电电量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条码130与汇流条120结合设置,避免人工粘贴条码130时所造成的贴合效果下降。此外,还能节省人工和物料成本,提升光伏组件100的市场竞争力。
2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条码130通过激光打码于汇流条120。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激光打码的形式将条码130印制在汇流条120上,不仅使得条码130的结构稳定性得到提升,用户能够更为简单的识别光伏组件100,而且使得条码130与汇流条120上的印制更为简单,提升光伏组件100的生产效率。
24.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120设于组件主体110的边缘处。这样,通过将汇流条120设置在组件主体110的边缘,使得组件上设计空间得到增加,光伏组件100内的发电部件的数量得到提升,从而让光伏组件100的发电量得到提升。
25.进一步地,汇流条1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组件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右侧且位于组件主体1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这样,将条码130设于组件主体110的边缘,将条码130设置在组件主体110的边缘,使得条码130所占用空间得到降低,从而使组件主体110内的可用空间得到增加,使得组件主体110内可设有的电池片的面积得到增加,组件主体110上用于发电的面积使用率得到提升,提升光伏组件100的发电电量。
26.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100内可以设置有多根汇流条120,组件主体110内可以设置有多个汇流条120以增强对光伏组件100上光伏发电电流的收集效果,从而让光伏组件100的发电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在处于光伏组件100边缘处的一根汇流条120上设置条码130,使得一个光伏组件100上具有一个条码130,从而让光伏组件100具有良好的独一性,且条码130位于光伏组件100的边缘处,条码130的位置较为固定,且较为清晰,提升光伏组件100的辨识度。
27.此外,将汇流条130设置在组件主体110上的一角,能够使得组件主体110的外形得到缩小,不仅可以使得光伏组件100的结构更为紧凑,提升光伏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可以将组件主体110上的结构物料得到节省,降低光伏组件100的生产成本,提升光伏组件的100的市场竞争力。
28.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120和条码130均呈长条状。可以理解的是,汇流条120呈长条状,能够较为方便的连接电池片,提升相邻电池片之间的电连接效率,而且长条状的汇流条120上电流损耗更低,提升光伏组件100的发电效率。此外,将条码130设置成长条状,不仅可以与汇流条120形状相似,便于条码130的设置,而且还会使条码130更为明显,提升光伏组件100的识别度。
29.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条码130的一端与汇流条120的一端对齐。由此,不仅可以便于条码130的设置,提升光伏组件100的生产效率,而且使得条码130的设置位置得到统一,便于光伏组件100的生产统计。
30.进一步地,条码130的宽度小于汇流条120的宽度的二分之一,条码130的长度小于汇流条120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条码130的外形小于汇流条120的外形,从而可以节省条码130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材料,降低光伏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31.在一些实施例中,组件主体110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汇流条120设于壳体的内周壁。可以理解的是,设于壳体内周壁上的汇流条120,能够更为贴近电池片,从而使得电池片之间的电传递更为方便可靠。此外,将汇流条120设于壳体的内周壁上,使得汇流条120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牢固,提升汇流条12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让条码130的使用更为方便可靠。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组件主体110还包括多个电池片(图中未示出),电池片设于壳体内,且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设置有汇流条120,以使两个电池片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池片适用与接收太阳照射后进行发电,壳体适用于提升电池片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让电池片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而将电池片通过汇流条120连接,能够汇集电池片之间的电流,具有良好的汇集作用。
33.进一步地,汇流条120可以电连接多个电池片,使得多个电池片内所光伏发电电流能够得到较快的收集,从而让光伏组件100发电电量得到提升,提升光伏组件100的光伏发电效率。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