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1486发布日期:2021-07-30 13:3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线端子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现有技术使端子插线是需要采取外界工具的;使端子接线操作较为繁琐,需要“拧出螺丝-插线-拧紧螺丝”分步骤操作;传统端子的按键部分不通用,左右区分;在使用过程中,导电件容易从主体内向外突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

主体,其通过底部卡槽卡装到导轨上,并在主体表面位于底部卡槽一侧位置处设有限位部,所述主体表面设有限位点和固定点,并在主体顶部自边侧向中部依次开设有测试孔、按键孔以及连接件放置处,所述主体表面开设有用于将主体表面盖板定位的卡槽;

若干弹簧,其通过固定点卡装到对应的凹槽内;

若干导电件,其可通过限位点卡装到对应的槽体内,且限位点与导电件两侧的限位孔位置对应;

接地铜件,其放置到镂空槽内,该镂空槽位于底部卡槽的内侧,且接地铜件的一侧设有端头,该端头可插装到位于最底部一组导电件中部预设的接地孔内;以及

若干按键,其装配到对应的按键孔内,且按键底端的侧斜切面与对应弹簧的形状吻合,并可与弹簧相抵,所述弹簧装配到导电件两端,且弹簧的一端与导电件表面设置的固定部相抵。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且主体的边侧设有用于放置标记条的放置处,并在主体底端的边角处设置撬角。

优选的,所述测试孔的一端与弹簧表面对应,所述弹簧可与导电件接触,且测试孔用于测出相应导电件是否正常通电。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表面设有三个弯曲点,位于中部一组弯曲点的形状与主体部分形状完全吻合,另外两个弯曲点分别与侧斜切面和固定部位置对应。

优选的,各个所述导电件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组胯接连接孔,且导电件两端预设的限位孔可与限位点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导电件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到主体表面的倒钩,且倒钩的边侧均采用斜坡设计。

优选的,所述按键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且按键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凸出档位,并在按键的两侧分布开设有一号凹槽滑道和二号凹槽滑道,所述一号凹槽滑道和二号凹槽滑道分别与按键孔内的一号键孔和二号键孔,所述一号键孔可与按键一侧中部预设的阶梯卡扣作用,所述二号凹槽滑道与按键孔内的三号键孔形状吻合。

优选的,所述按键中部的底侧位置处设有横向挡板,且横向挡板在按键孔内移动,会被二号键孔挡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无工具情况下直接插线,简单便利;可自由选择是否接地线;可实现上下通电,从而节省空间;本实用新型中的按键部分通用,不分左右;在主体内设计的限位点可使导电件在使用时与主体保持在同一水平平面内,不易掉出;在主体表面添加了加强筋设计,使其更加牢固,不易变形;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连接件的原理,可使产品达到多层结构,例如:三层、四层,甚至更多,从而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件、接地铜件以及按键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1、主体;2、限位部;3、加强筋;4、限位点;5、镂空槽;6、放置处;7、撬角;8、固定点;9、测试孔;10、按键孔;101、一号键孔;102、二号键孔;103、三号键孔;11、连接件放置处;12、底部卡槽;13、卡槽;14、弹簧;15、导电件;151、限位孔;152、接地孔;153、胯接连接孔;154、固定部;155、倒钩;16、接地铜件;161、端头;17、按键;171、十字槽;172、侧斜切面;173、凸出档位;174、一号凹槽滑道;175、阶梯卡扣;176、二号凹槽滑道;177、横向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如图1-9所示,一种多层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

主体1,其通过底部卡槽12卡装到导轨上,并在主体1表面位于底部卡槽12一侧位置处设有限位部2,

该限位部2的作用:使主体1在卡导轨时底部卡槽12不会过度的向外扩展导致变形松动;主体1表面设有限位点4和固定点8,并在主体1顶部自边侧向中部依次开设有测试孔9、按键孔10以及连接件放置处11,主体1表面开设有用于将主体1表面盖板定位的卡槽13;

上述限位点4与导电件15上的限位孔151相吻合,使导电件15固定在塑料材质制作的主体1内,在装配过程中受到由上至下的外力影响也不会导致导电件15向外脱出;连接件放置处11可以放置连接件,联通上下层电流进行导电。

若干弹簧14,其通过固定点8卡装到对应的凹槽内;

若干导电件15,其可通过限位点4卡装到对应的槽体内,且限位点4与导电件15两侧的限位孔151位置对应;

接地铜件16,其放置到镂空槽5内,该镂空槽5位于底部卡槽12的一侧,且接地铜件16的一侧设有端头161,该端头161可插装到位于最底部一组导电件15中部预设的接地孔152内;以及

若干按键17,其装配到对应的按键孔10内,且按键17底端的侧斜切面172与对应弹簧14的形状吻合,并可与弹簧14相抵,弹簧14装配到导电件15两端,且弹簧14的一端与导电件15表面设置的固定部154相抵;

具体的,按键17底端的侧斜切面172作用为:与弹簧14直接接触,与弹簧接触部分,也就是弹簧14的中部弯曲点形状吻合,在按压按键17时,大大减小了弹簧14变形时的阻碍。

如图1所示,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3,且主体1的边侧设有用于放置标记条的放置处6,并在主体1底端的边角处设置撬角7;

上述的加强筋3会使产品更平整,不易变形;放置处6用于放置标记条,可以标记产品数量;上述撬角7的作用:

用工具在此处作用可轻松将气在导轨上取下。

如图3所示,测试孔9的一端与弹簧14表面对应,弹簧14可与导电件15接触,且测试孔9用于测出相应导电件15是否正常通电。

如图3所示,弹簧14的表面设有三个弯曲点,位于中部一组弯曲点的形状与主体1部分形状完全吻合,另外两个弯曲点分别与侧斜切面172和固定部154位置对应。

如图6所示,各个导电件15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组胯接连接孔153,且导电件15两端预设的限位孔151可与限位点4相吻合。

如图6所示,导电件15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到主体1表面的倒钩155,且倒钩155的边侧均采用斜坡设计;

上述限位孔151与放置导电件15的卡槽内凸起的限位点4相吻合,使导电件15固定在主体1内,在装配过程中受到由上至下的外力影响也不会导致导电件15向外脱出;

如图6-9所示,按键17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171,

该处十字槽171的作用:螺丝刀从横、竖两个方向均可按压按键17,同时增加了螺丝刀与按键17的受力;且按键17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凸出档位173,该凸出档位173可防止按键17从按键孔10上方掉出;

并在按键17的两侧分布开设有一号凹槽滑道174和二号凹槽滑道176,一号凹槽滑道174和二号凹槽滑道176分别与按键孔10内的一号键孔101和二号键孔102,一号键孔101可与按键17一侧中部预设的阶梯卡扣175作用,二号凹槽滑道176与按键孔10内的三号键孔103形状吻合;

上述一号凹槽滑道174的作用为:与按键孔10内一号键孔101凸起部分吻合,使按键17在按压过程中更加省力;阶梯卡扣175的作用为:与按键孔10内的二号键为102作用,减少阻力;二号凹槽滑道176的作用我:与按键孔10内的三号键孔103形状吻合,按压按键17更省力。

如图6-8所示,按键17中部的底侧位置处设有横向挡板177,且横向挡板177在按键孔10内移动,会被二号键孔102挡住;

上述横向挡板177的作用为:在按压到一定程度后会被按键孔10内的二号键孔102挡住,防止在按压时按键17过分下移导致无法回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