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辐照加工用的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8951发布日期:2021-07-23 14:3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线缆辐照加工用的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生产中线缆辐照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在生产过程中,有一种交联辐照加工工艺,其使线缆穿过高能粒子束,使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形成交联网状结构,它可以使高分子之间的束缚力大大增强,进而增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及强度等理化指标。

现实生产中,因为生产线的布置,线缆总是会连续分布缠绕在滚筒上,线缆本身易形成不均匀的张力,出现上下弹跳的现象,这种弹跳现象会导致线缆不能均匀地接受的高能粒子束的照射,影响线缆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辐照加工用的线缆固定装置,使其能在线缆接受辐照时使线缆保持稳定,避免弹跳,保证线缆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缆辐照加工用的线缆固定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各自同步转动且用于多道次绕装线缆的滚筒,机架上方设有电子束发生器,电子束发生器下方设有挡板,线缆绕装在滚筒上时,上下两层线缆同时穿过电子束发生器和挡板之间的间隙,所述机架上设有线缆防弹跳机构,包括可滑动的滚轮和调节滚轮位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滚轮固定工位,所述滚轮的下缘位置与上层线缆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线缆在滚筒之间多道次反复绕卷,形成互相靠近的上下两层,且线缆张紧不易松动,电子发生器发出电子束,对上下两层线缆进行照射,使线缆绝缘材料发生交联反应,进而增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及强度等理化指标。通过设有防止线缆张紧而弹跳的滚轮与滑槽,避免线缆接受电子束照射时出现上下弹跳的现象,防止粒子数对线缆照射不均匀,影响辐照交联的效果,且滑槽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滚轮固定工位,可以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方便调整滚轮位置,稳定线缆防止弹跳。该装置专用于电线、电缆的辐照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中的一组为直径相同的前滚筒和后滚筒,另一组为直径相同的上换向滚筒和下换向滚筒,上换向滚筒和下换向滚筒设置在前滚筒和后滚筒之间,前滚筒的上缘位置高于上换向滚筒的下缘位置,下换向滚筒的上缘位置高于后滚筒的下缘位置,使得上层线缆和下层线缆所受牵引力和摩擦力保持一致,避免线缆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出现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后滚筒上缘与上换向滚筒的下缘高度一致,前滚筒的下缘与下换向滚筒的上缘高度一致,通过这样设置使得上下两层线缆均处于水平状态,其运动轨迹与电子束保持垂直状态,有利于辐照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前滚筒的直径大于上换向滚筒的直径,前滚筒和后滚筒为空心筒体结构,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降低相应滚筒的转动惯量,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上换向滚筒和后滚筒之间设有分隔器,分隔器包括若干相互分隔开的穿线孔,线缆绕装在后滚筒上时,逐一穿过对应的穿线孔。分隔器将线缆在对应的滚筒上均匀散开,避免线缆在多道次绕装时发生相互缠绕。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隔离辊,当线缆绕装在滚筒上时,所述隔离辊位于上下两层线缆之间,隔离辊将上层线缆和下层线缆隔离开,避免上下两层线缆之间互相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束发生器的侧面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端铰接在电子束发生器的壳体侧面,喷淋管固定在支架下端,支架侧面还设有驱动支架转动位置的油缸或气缸,喷淋装置下方设有集水槽。电子束照射下,交联反应中的放热会降低绝缘层的弹性,使其软化,通过喷淋装置喷水降温,保证了绝缘层具有足够的弹性,使线缆能保持圆整状态,不容易被压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滚轮固定工位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图1中a部分滚轮固定工位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1中a部分滚轮固定工位的示意图之三。

上图中,1前滚筒,2上换向滚筒,3隔离辊,4电子束发生器,5气缸,6支架,7喷淋管,8分隔器,9后滚筒,10机架,11下换向滚筒,12集水槽,13挡板,14线缆,15穿线孔,16防弹跳机构,17滑槽,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的线缆辐照加工用的线缆固定装置,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安装有各自同步转动且用于多道次绕装线缆14的滚筒,机架10上方设有电子束发生器4,电子束发生器4下方设有挡板13,线缆14绕装在滚筒上时,上下两层线缆14同时穿过电子束发生器4和挡板13之间的间隙,机架10上设有线缆防弹跳机构16,包括可滑动的滚轮18和调节滚轮18位置的滑槽17,滑槽17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滚轮18固定工位,滚轮18的下缘位置与上层线缆14高度一致。

滚筒中的一组为直径相同的前滚筒1和后滚筒9,另一组为直径相同的上换向滚筒2和下换向滚筒11,上换向滚筒2和下换向滚筒11设置在前滚筒1和后滚筒9之间,前滚筒1的上缘位置高于上换向滚筒2的下缘位置,下换向滚筒11的上缘位置高于后滚筒9的下缘位置,使得上层线缆14和下层线缆14所受牵引力和摩擦力保持一致,避免线缆14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出现松动。

后滚筒9上缘与上换向滚筒2的下缘高度一致,前滚筒1的下缘与下换向滚筒11的上缘高度一致,通过这样设置使得上下两层线缆均处于水平状态,其运动轨迹与电子束保持垂直状态,有利于辐照均匀。

前滚筒1的直径大于上换向滚筒2的直径,前滚筒1和后滚筒9为空心筒体结构,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降低相应滚筒的转动惯量,降低能耗。

上换向滚筒2和后滚筒9之间设有分隔器8,分隔器8包括若干相互分隔开的穿线孔15,线缆14绕装在后滚筒9上时,逐一穿过对应的穿线孔15。分隔器8将线缆14在对应的滚筒上均匀散开,避免线缆14在多道次绕装时发生相互缠绕。

机架10上设有隔离辊3,当线缆绕装在滚筒上时,隔离辊3位于上下两层线缆14之间,隔离辊3将上层线缆14和下层线缆14隔离开,避免上下两层线缆14之间互相摩擦。

电子束发生器4的侧面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支架6,支架6上端铰接在电子束发生器4的壳体侧面,喷淋管7固定在支架6下端,支架6侧面还设有驱动支架6转动位置的气缸5,也可以是油缸,喷淋装置下方设有集水槽12。电子束照射下,交联反应中的放热会降低绝缘层的弹性,使其软化,通过喷淋装置喷水降温,保证了绝缘层具有足够的弹性,使线缆能保持圆整状态,不容易被压扁。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线缆14在滚筒之间多道次反复绕卷,形成互相靠近的上下两层,且线缆14张紧不易松动,电子发生器4发出电子束,对上下两层线缆14进行照射,使线缆14绝缘材料发生交联反应,进而增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及强度等理化指标。通过设有防止线缆张紧而弹跳的滚轮18与滑槽17,避免线缆14接受电子束时出现上下弹跳的现象,防止粒子数对线缆14照射不均匀,影响辐照交联的效果,且滑槽17上设有不同高度的滚轮18固定工位,如图2-4所示,当线缆14直径大小不一样时,调整滚轮18的位置,使其下缘与线缆14的高度保持一致,即可以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14,稳定线缆14防止弹跳。该装置专用于电线、电缆的辐照加工。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