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分线且两端剥线的端子铆压浸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2438发布日期:2021-08-20 16:5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分线且两端剥线的端子铆压浸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分线且两端剥线的端子铆压浸锡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的端子铆压已由人工铆压逐步升级至半自动或者全自动铆压,但是现如今半自动或全自动的铆压设备一般使用直线型的流水线进行输送,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即使是半自动或全自动铆压,大多设备对于两端都需要剥线的电源线来说,一个工序走完后还需要人工来更换方向重新加工一次才能将所需电源线两端开线完毕。这样的设计若能改进让其在不占用过多空间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对电源线两端进行加工-浸锡-放料,那就能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分线且两端剥线的端子铆压浸锡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分线且两端剥线的端子铆压浸锡机,包括工作台板、料机、打端机、输线装置、剥线机构、夹持送线装置、浸锡机和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板上设计并成型有多个螺孔、出线孔和槽孔来配合装配;所述工作台板上从左往右分别固设有料机、打端机、剥线机构、夹持送线装置和浸锡机,其中所述料机与打端机的前方设置有可左右平移的输线装置,而所述浸锡机的后方则安装有料架;所述料机安装在增高架上;所述打端机设置在料机右后方,并通过输料架与料机相连接;所述输线装置主要由上输线装置、下输线装置和丝杠组成,所述上输线装置和下输线装置均由皮带、带轮、电极和辅助固定件组成,且通过辅助安装件装配在丝杠上,其中上输线装置配置有调节螺栓控制其与下输线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上输线装置和下输线装置输出的方向设置有一分线刀片;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刀架、刀片、剥线气缸和固定剥线气缸的固定板,所述刀片固设于剥线气缸的活塞上,而带有刀片的剥线气缸安装在固定板上,其中所述固定板位于刀架的上方;所述夹持送线装置包括遮盖板、第一手指气缸、推进气缸、推线凸件以及固定两气缸的固定板和滑轨,所述滑轨共有两组,分前后且相互平行设置,前滑轨上通过固定板安装有第一手指气缸,后滑轨上则安装有推线凸件,所述两组滑轨均由设置在打端机后方的推进气缸带动其往复工作,其中所述遮盖板设计有通槽以在盖置于夹持送线装置上时漏出推线凸件;所述浸锡机设置在工作台板的最左侧,其除了配置有加热且循环搅拌的锡炉外,还配置有取线、浸线、放线用的第二手指气缸;所述浸锡机的右后方设置有用于放置打端且浸锡后的电源线料架;所述工作台板的底部,具体是位于剥线机构的位置处,开设有装配有下料导向板的槽孔;所述工作台板还配置警报提示灯。

优选的,所述剥线机构可并排设置一至三个同时剥线的加工工位。

优选的,所述料机、打端机、输线装置、剥线机构、夹持送线装置均通过控制面板控制、调整。

优选的,所述浸锡机配置有吸烟与散热的风扇。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板上所开设的出线孔均配套有护线盖。

优选的,所述分线刀片配置有气缸作上升或下降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输线装置在剥线机构的刀片下降对电线加压时会作后退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输线装置的输出和输入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元器件,当电线置入或过位时会启动或停止电机以及带轮工作。

优选的,所述打端机、输线装置、剥线机构、夹持送线装置均设置成型呈u型的固线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剥线机构前设置输线装置以实现在分线后能先往左平移进行两脚插的端子打端,然后复位,输线装置向前输送电线的同时分线刀下降,待输线装置输送电线的距离长度符合预设则停止工作,此时电线的尾部应在剥线机构处,进而剥线机构再次下降,后面夹持送线装置对电线进行夹紧并后退,从而实现剥线装置对电线尾部的线套剪切,剪切完尾部后夹持送线装置向右移动到预设或极限位置后浸锡机配置的拇指气缸下降夹持电线的尾部进行浸锡,在浸锡完毕后便向右移动进行放料,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对二插电线头部的分线与打端、尾部的剥线和浸锡,更重要的是只需操作员在输线装置插入电线便可全自动完成整个流程;

2)本实用新型根据电线的出现可通过调整上输线装置的调节螺栓来改变其与下输线装置的距离,以符合实际加工要求;

3)本实用新型的输线装置配置有丝杠进行传动,目的是在头部分线后能更加精确地将线头置于打端机下进行精确的打端,以保证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后方设置的夹持送线装置其除了夹持电线输送到浸锡机旁以外,还配置有推线凸件,目的是避免电线过长时夹持送线装置的第一手指气缸无法夹持电线尾部向前移动,所以便通过一同设置在推进气缸上来实现当夹持送线装置夹持电线尾部向前移动时,后方的推线凸件能于受推动气缸的推动把从输线装置过来的电线头部一同往浸锡机方向推动;

5)所述浸锡机具备搅拌、吸烟和散热功能的,目的是是避免凝固和即时去烟,避免浸锡不均匀导致电线质量参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机在工作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端机在工作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线装置在工作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剥线机构在工作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持送线装置在工作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浸锡机在工作台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底部部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输线装置的局部图;

图11为打端机上呈u型的固线卡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9,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分线且两端剥线的端子铆压浸锡机,包括工作台板(1)、料机(2)、打端机(3)、输线装置(4)、剥线机构(5)、夹持送线装置(6)、浸锡机(7)和料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板(1)上设计并成型有多个螺孔、出线孔和槽孔来配合装配;所述工作台板(1)上从左往右分别固设有料机(2)、打端机(3)、剥线机构(5)、夹持送线装置(6)和浸锡机(7),其中所述料机(2)与打端机(3)的前方设置有可左右平移的输线装置(4),而所述浸锡机(7)的后方则安装有料架(8);所述料机(2)安装在增高架(20)上;所述打端机(3)设置在料机(2)右后方,并通过输料架与料机(2)相连接;所述输线装置(4)主要由上输线装置(41)、下输线装置(40)和丝杠(43)组成,所述上输线装置(41)和下输线装置(40)均由皮带、带轮、电极和辅助固定件组成,且通过辅助安装件装配在丝杠(43)上,其中上输线装置(41)配置有调节螺栓(42)控制其与下输线装置(40)之间的距离;所述上输线装置(41)和下输线装置(40)输出的方向设置有一分线刀片;所述剥线机构(5)包括刀架、刀片、剥线气缸(50)和固定剥线气缸(50)的固定板,所述刀片固设于剥线气缸(50)的活塞上,而带有刀片的剥线气缸(50)安装在固定板上,其中所述固定板位于刀架的上方;所述夹持送线装置(6)包括遮盖板(60)、第一手指气缸(61)、推进气缸(62)、推线凸件(63)以及固定两气缸的固定板和滑轨,所述滑轨共有两组,分前后且相互平行设置,前滑轨上通过固定板安装有第一手指气缸(61),后滑轨上则安装有推线凸件(63),所述两组滑轨均由设置在打端机(3)后方的推进气缸带动其往复工作,其中所述遮盖板(60)设计有通槽以在盖置于夹持送线装置(6)上时漏出推线凸件(63);所述浸锡机(7)设置在工作台板(1)的最左侧,其除了配置有加热且循环搅拌的锡炉(70)外,还配置有取线、浸线、放线用的第二手指气缸(71);所述浸锡机(7)的右后方设置有用于放置打端且浸锡后的电源线料架(8);所述工作台板(1)的底部,具体是位于剥线机构(5)的位置处,开设有装配有下料导向板(51)的槽孔;所述工作台板(1)还配置警报提示灯(10)。

其中,所述剥线机构(5)可并排设置一至三个同时剥线的加工工位。

其中,所述料机(2)、打端机(3)、输线装置(4)、剥线机构(5)、夹持送线装置(6)均通过控制面板控制、调整。

其中,所述浸锡机(7)配置有吸烟与散热的风扇。

其中,所述工作台板(1)上所开设的出线孔均配套有护线盖。

其中,所述分线刀片配置有气缸作上升或下降的动作。

其中,所述输线装置(4)在剥线机构(5)的刀片下降对电线加压时会作后退的动作。

其中,所述输线装置(4)的输出和输入位置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元器件,当电线置入或过位时会启动或停止电机以及带轮工作。

其中,所述打端机(3)、输线装置(4)、剥线机构(5)、夹持送线装置(6)均设置成型呈u型的固线卡口。

本具体实施例以上述方案为例,通过工序流程进行说明。

1)先通过操作面板设置好本次二插电线加工的实际长度,如头部、尾部的剥线长度,与输线装置向前输送电线时的距离长度,以保证电线的尾部在输送停止后是在剥线机构刀片下的距离范围内,符合实际的剥线要求;

2)根据电线的粗细调整输线装置中上输线装置和下输线装置之间的距离,保证不过紧的同时避免间距过大而空运行无法向前输送;

3)操作员在上输线装置的输入处置入电线,红外感应元器件感应输线装置输入处有电线置入便启动电线运行带轮向前输送电线,当电线经过输出处的红外感应元器件和分线刀片时会根据预设的伸出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刹停并停止分线;

4)此时电线的头部有部分为在剥线机构的刀片下,然后剥线机构的气缸下降,分线刀片亦下降,电线会卡死在刀片与刀座之间,接着输线装置后退,电线的头部护套顺利剪下;

5)然后输线装置向左移动,到打端机的前方,到预设的位置是向前移动,经已分好线的电线头部置于打端机内进行二插端子的打端,打端完毕后输线装置复位;

6)此时剥线机构的刀片已复位,输线装置启动电机带动带轮继续往前输送电线,当带轮行径到预设的距离长度后便刹停,电线的尾部便会在剥线机构刀片的下方,但未超过刀片,然后夹持送线装置会夹持电线刚才的中部位置,刀片下降将电线尾部卡死在刀座之间后夹持送线装置会作后退动作,这样电线的尾部护套亦顺利剪下;

7)接着输线装置会受推进气缸推进向右,即浸锡机方向移动,到预设或极限位置是浸锡机配置的第二拇指气缸会夹持住电线的尾部位置,继而下降,目的是将以剥好护套的电线尾部进行浸锡操作,浸锡完毕后上升,往料架方向移动,到达位置时第二拇指气缸放开电线,让其落到料架上,待批量加工完毕后进行整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实现了初始的研发目的,即:可对电线的的两端进行剥线操作,且通过配置分线刀片和红外感应元器件更能实现对头部的分线操作,另外能支持送线、浸锡与放线,且这个过程中考虑到可能加工电线过长会影响夹持送线装置送线,还在夹持送线装置上增配了推线凸件,以推进过长或垂落在后方的电线头部,避免出现卡死而影响加工流程的进行,且在此基础上装配有遮盖板避免出现气缸运行时有吃线的问题存在,更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