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6370发布日期:2021-09-22 22:1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2.bnc(bayonet neill

concelman)连接器是一种常见的rf端子同轴电缆终结器,由插头端和插座端组成,且插头端设有一根插针、一个插头外套,插头外套上设有避空的旋转空槽,插座端的头部设有圆凸台,可以嵌入旋转空槽,从而锁紧插头端和插座端。
3.但是现有的bnc连接器存在松脱、360度旋转动时接触断断续续等不良现象,导致内部连接线接触不良;松脱的现象还包括插座端与插头端连接牢固度不足,由于插接之后两者内部之间的摩擦力不足,轻轻一拔,就将插头端和插座端分开,甚至在非人为操作情况下,也极易导通断断续续接触不良现象。
4.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7.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包括插座端和插头端,所述插座端内部设有带插孔的插芯,所述插头端的内部设有可插入所述插芯的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的插孔内嵌有第一冠簧,所述插座端的插座壳体内侧壁设有第二冠簧,所述插头端的插头壳体套设有弹簧,所述插座壳体端部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凸台,所述插头端的插头外套设有与所述圆凸台适配的旋转空槽,当所述插头端插入所述插座端时,所述插针插入所述第一冠簧内并挤压所述第一冠簧,所述插头壳体插入所述第二冠簧内并挤压所述第二冠簧,所述圆凸台扣住所述旋转空槽。
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的轴心设有用于穿设插座胶芯的通孔,所述插芯固定在所述插座胶芯内,通过所述插座胶芯固定在所述插座壳体内。
9.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壳体内设有第一插头胶芯,所述第一插头胶芯的轴心穿设所述插针,所述第一插头胶芯的端部设有空心槽,所述空心槽的内径与所述插座胶芯的外径相配合。
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内还设有第二插头胶芯,所述第二插头胶芯包裹着所述插针的尾端,且所述第二插头胶芯与所述第一插头胶芯紧密接触连接。
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套的孔径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外径相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外套的末端与所述插头壳体之间设有弹簧容纳槽,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弹簧容纳槽内。
13.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与所述插座壳体的端部接触的一端设有卡环片,所述弹簧与所述插头壳体外凸沿接触的一端设有金属垫圈。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卡环片与所述插座壳体的端部之间设有硅胶圈。
15.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空槽的末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圆凸台的圆孔槽。
16.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外套的开口内壁设有进口槽,所述进口槽的大小与所述圆凸台的大小适配。
1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在插座端增设了第一冠簧和第二冠簧,从而增加了第一冠簧对插芯的挤压力,也增加了第二冠簧对插头壳体的挤压力,于是当插头端插入插座端后,第一冠簧和第二冠簧在插头端和插座端的插拔方向上增加了静态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360度旋转的情况下,插头端与插座端的电气性能稳定接触,提升了bnc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现象;
19.另外,在插头端增设弹簧,可以增加插头端与插座端连接时的结合牢固度,避免出现插头端与插座端连接不良的现象。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插头端与插座端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插头端与插座端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24.图5为插头端与插座端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25.在图中,1、插座端;
26.11、插芯;12、插座胶芯;13、插座壳体;131、圆凸台;
27.2、插头端;
28.21、插针;22、第一插头胶芯;221、空心槽;23、插头壳体;231、旋转空槽;24、插头外套;241、进口槽;25、第二插头胶芯;
29.3、第一冠簧;4、第二冠簧;5、弹簧;51、卡环片;52、金属垫圈;53、硅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2.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33.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34.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电气导通性能稳定的加强型bnc连接器结构,包括插座端1和插头端2,插座端1内部设有带插孔的插芯11,插头端2的内部设有可插入插芯11的插针21,插芯11的插孔内嵌有第一冠簧3,插座端1的插座壳体13内侧壁设有第二冠簧4,插头端2的插头壳体23套设有弹簧5,当插头端2插入插座端1时,插针21插入第一冠簧3内并挤压第一冠簧3,插头壳体23插入第二冠簧4内并挤压第二冠簧4,插座壳体13的端部抵住弹簧5,插座端1外侧壁上的两个对称圆凸台131扣住插头外套24的旋转空槽231。
35.第一冠簧3的弹性片受到插芯11的挤压,增加了第一冠簧3对插芯11的摩擦力;第二冠簧4的弹性片受到插头壳体23的挤压,增加了第二冠簧4对插头壳体23的摩擦力,于是当插头端2插入插座端1后,第一冠簧和第二冠簧在插头端和插座端的插拔方向上增加了静态摩擦力,在使用过程中360度旋转的情况下,插头端与插座端的电气性能稳定接触。
36.如图3所示,插座壳体13的头端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凸台131,插头端2的插头外套24设有与圆凸台131适配的旋转空槽231。旋转空槽231的末端设有用于固定圆凸台131的圆孔槽。插头外套24的开口内壁设有进口槽241,进口槽241的大小与圆凸台131的大小适配。
37.如图2、图5所示,连接插座端1与插头端2时,将插头端2的插针21对准插座端1的插芯11,插入之后,向插座端1的方向推动插头外套24,让圆凸台131从进口槽241进入旋转空槽231,顺着圆凸台131在旋转空槽231内的移动方向旋转插头外套24,由于旋转空槽231是绕着插头外套24的外弧面向插头端延伸,因此旋转插头外套24时,进一步拉近插头端2与插座端1,插座壳体23进一步伸入插头端2内并挤压弹簧5,直到圆凸台131落入旋转空槽231的圆孔槽内,完成连接。
38.连接好插头端与插座端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座壳体13受到一个远离插头端2的力,从而使得插座端1的圆凸台131紧紧地卡在旋转空槽231的圆孔槽内,进一步增加了插头端2和插座端1的连接牢固度,需要产品解锁时,只能将插头外套24往插座端2方向推动,挤压弹簧5,使圆凸台131脱离旋转空槽231,并从进口槽241中拔出,完成解锁bnc连接器。
39.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插座端和插头端自身的结构牢固度也进行了优化,在插座端,插座壳体13的轴心设有用于穿设插座胶芯12的通孔,插芯11通过插座胶芯12固定在插座壳体13内。在插头端,插头壳体23内设有第一插头胶芯22,第一插头胶芯22的轴心穿设插针21,插头壳体23内还设有第二插头胶芯25,第二插头胶芯25包裹着插针21的尾端,且第二插头胶芯25与第一插头胶芯22接触连接。
40.可见,在插座胶芯、第一插头胶芯和第二插头胶芯的作用下,插座端和插头端结构更加紧实、牢固。
41.第一插头胶芯22的端部设有空心槽221,空心槽221的内径与插座胶芯12的外径相配合。插头端2还设有插头外套24,插头外套24的孔径与插座壳体13的外径相配合。
42.如图5所示,当插头端2插入插座端1,插座端1的插座胶芯12插入第一插头胶芯22的空心槽221内;插座端1的插座壳体13插入插头外套24内,并且插座壳体13的端面随着插头端2与插座端1的靠近,抵住插头外套24里面的弹簧5。
43.在本实施例中,插头外套24的末端与插头壳体23之间设有弹簧容纳槽,弹簧5内置于弹簧容纳槽内,且弹簧5与插座壳体13的端部接触的一端设有卡环片51,弹簧5与插头壳体23外凸沿接触的一端设有金属垫圈52。卡环片与金属垫圈确保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相向靠近时稳固地压缩弹簧。
44.卡环片51与插座壳体13的端部之间设有硅胶圈53。硅胶圈53用于防止卡环片与插座壳体之间发生滑动。
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插座端增设了第一冠簧、第二冠簧和弹簧,提升了bnc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现象。
4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