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7562发布日期:2022-08-03 03:4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连接器,已知日本特开2010-170723号公报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具有相互层叠地合体的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在第2连接器壳体一体形成有将第1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收纳室的前端封闭的连接器前壁,在该连接器前壁开口的端子插入口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两连接器壳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时从第1端子的前方脱离,位于将第1端子卡止的第1矛状部的前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07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上述的连接器中,连接器前壁在两连接器壳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时和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时,与端子插入口的相对位置偏离。因此,在连接器前壁的内部不能收纳第1端子。其结果是,有连接器的长度尺寸增大连接器前壁的量的问题。
5.本公开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在前后方向使连接器小型化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是一种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腔;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腔;前罩,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部;以及盖构件,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前罩从上方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所述盖构件将所述前罩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前罩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腔,在所述前腔内收纳有所述第1端子的前端部。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能够在前后方向使连接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8.图1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是图9的i-i线剖视图。图2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盖构件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8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是图15中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示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示出盖构件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盖构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0]
(1)本公开是一种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腔;第1端子,收纳于所述第1腔;前罩,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部;以及盖构件,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前罩从上方装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所述盖构件将所述前罩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前罩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腔,在所述前腔内收纳有所述第1端子的前端部。
[0011]
因为盖构件将前罩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以可抑制前罩向上方脱离。
[0012]
因为第1端子的前端部收纳于前腔内,所以能够缩短连接器壳体的前后长度。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使连接器小型化。
[0013]
(2)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壁设置有在上方开口并且与所述第1腔连通的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在所述盖构件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第1端子止动体部,在所述盖构件组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1端子止动体部进入所述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及所述第1腔内,与收纳于所述第1腔内的所述第1端子卡止。
[0014]
因为利用盖构件能将第1端子卡止,所以不必设置第1端子用的止动体。由此,能够削减连接器的部件数量。
[0015]
(3)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构件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腔,在所述第2腔内收纳有与所述第1端子不同的第2端子。
[0016]
因为在盖构件能收纳第2端子,所以能够在整体上使能收纳于连接器的端子的数量增加。
[0017]
(4)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构件设置有在下方开口并且与所述第2腔连通的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壁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第2端子止动体部,在所述盖构件组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2端子止动体部进入所述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及所述第2腔内,与收纳于所述第2腔内的所述第2端子卡止。
[0018]
因为利用第2端子止动体部能将第2端子卡止,所以不必设置第2端子用的止动体。由此,能够削减连接器的部件数量。
[0019]
(5)优选的是,在所述盖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对方连接器卡合的锁定部。
[0020]
因为在盖构件设置有锁定部,所以能够使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卡合。
[0021]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22]
《实施方式1》一边参照图1至图9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连接器壳体11、收纳于连接器壳体11的第1端子12、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部的前罩13、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上侧的盖构件14、以及收纳于盖构件14的第2端子15。连接器10与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嵌合。在以下记载中,将连接器10的嵌合方向设为前方进行说明。关于上下方向,基于图1中的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的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0023]
[连接器壳体11]如图2所示,连接器壳体11通过绝缘性合成树脂被注射成型而形成。连接器壳体11形成在上下方向扁平的长方体形状。连接器壳体11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腔16。在连接器壳体11中,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第1腔16在左右方向排列成列状,并且如上所述形成的第1腔16的列在上下方向排列形成为多个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层)。各第1腔16在前方及后方开口。在第1腔16内分别收纳有第1端子12(参照图1)。
[0024]
如图1所示,在第1腔16的上壁形成有向斜下前方突出的第1矛状部17。第1矛状部17的前端部与形成于第1端子12的卡止孔18的孔缘部从后方卡止。
[0025]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上壁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与第1腔16连通。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从上方观看形成在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方形。
[0026]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部设置有从左右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延伸的伸出壁20。伸出壁2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连接器壳体11的高度尺寸相同。在伸出壁20的关于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壁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卡合槽21。卡合槽21在下端部具有底部并且在上方开口。如后所述,前罩13的侧部导向肋22从上方进入卡合槽21。
[0027]
在伸出壁20,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有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凹陷的前卡合凹部23。前卡合凹部23与卡合槽21连通。如后所述,在该前卡合凹部23的口缘部从下方卡合前罩13的卡合爪24。
[0028]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部形成有从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导向槽25。如后所述,前罩13的后部导向肋26进入导向槽25。
[0029]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上表面且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的后方位置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第2端子止动体部27。第2端子止动体部27形成于连接器壳体11中靠近左右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如后所述,第2端子止动体部27设置于与形成于盖构件14的第2腔28对应的位置。
[0030]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的左右两侧壁且靠近后端部的位置,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凹陷形成有后卡合凹部29。在后卡合凹部29的上壁形成有向上方贯穿的插入孔30。在后卡合凹部29的侧壁,临时卡止部31和设置于临时卡止部31的下方位置的正式卡止部32在上下方向排列。临时卡止部31及正式卡止部32向连接器壳体11的宽度方向的外方突出地形成。如后所述,临时卡止部31及正式卡止部32嵌入到盖构件14的卡止槽33的内部,与卡止槽33的内壁卡止。
[0031]
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上壁,在靠近后端部的位置且靠近左右两端部的位置形成有插入孔30,插入孔30贯穿连接器壳体11的上壁与后卡合凹部29连通。插入孔30形成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长方形。插入孔30的内部形状形成为能插通后述的盖构件14的卡止片34。
[0032]
[前罩13]如图2所示,前罩13通过绝缘性合成树脂被注射成型而形成。前罩13形成在左右方向细长、在前后方向扁平的板状。如图1所示,关于上下方向,前罩13的高度尺寸形成为与连接器壳体11的高度尺寸相同。前罩13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多个前腔35。前腔35在前罩13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形成于与连接器壳体11的第1腔16对应的位置。前腔35的个数与第1腔16的个数为同数。
[0033]
如图2所示,在前罩13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向外方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侧部导向肋22。侧部导向肋2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成与连接器壳体11的卡合槽2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稍小。侧部导向肋22从前罩13的上端部形成到比前罩13的下端部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在侧部导向肋22且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卡合爪24。该卡合爪24与连接器壳体11的前卡合凹部23的口缘部从下方卡合。由此,前罩13以防止向上方脱离的状态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
[0034]
如图2所示,在前罩13的后表面,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向后方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后部导向肋26。后部导向肋26在前罩13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形成于与连接器壳体11的导向槽25对应的位置。后部导向肋2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成与连接器壳体11的导向槽2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其稍小。
[0035]
如图1所示,在前罩13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前罩13的上表面和连接器壳体1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面,另外,前罩13的前表面和连接器壳体11的前表面成为同一面。
[0036]
[第1端子12]如图1所示,第1端子12从后方插入到第1腔16的内部。第1端子12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形状而构成。第1端子12与电线36的前端部连接。电线36具有芯线37和将芯线37的外周包围的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部38。芯线37通过多根金属细线绞合而构成。第1端子12具有与绝缘包覆部38的电线36的外周压接的绝缘筒39、和与绝缘筒39的前方相连并与芯线37的外周压接的线筒40。
[0037]
在线筒40的前方设置有与未图示的对方端子连接的呈筒状的连接筒部41。在连接筒部41的内部配置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片42。从前方插入到连接筒部41的内部的对方端子被夹在弹性片42与连接筒部41的内壁之间,由此对方端子和第1端子12电连接。
[0038]
连接筒部41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筒状。在连接筒部41的上壁贯穿卡止孔18。第1矛状部17的顶端部从后方卡止于卡止孔18的孔缘部,由此第1端子12以被限制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保持在第1腔16内。
[0039]
形成于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前端部位于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的前罩13的前腔35内。
[0040]
[盖构件14]如图2所示,盖构件14通过绝缘性合成树脂被注射成型而形成。盖构件14形成在上
下方向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盖构件1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成与连接器壳体1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相同、或者即使是不相同的情况也基本上认定为相同的程度的长度尺寸。
[0041]
如图2所示,在盖构件14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2腔28。四个第2腔28在盖构件14的靠近左端部的位置及靠近右端部的位置分别排列形成有各两个。各第2腔28在前方及后方开口。如图1所示,在第2腔28内分别收纳有第2端子15。
[0042]
如图2所示,在盖构件14且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从盖构件14的前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锁臂43。锁臂43的前端部与盖构件14的上壁相连。锁臂43形成为能以前端部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在锁臂43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锁定部44。通过锁定部44与未图示的对方连接器卡止,从而对方连接器和连接器10以嵌合状态被保持。
[0043]
如图1所示,在第2腔28的下壁形成有向斜上前方突出的第2矛状部45。第2矛状部45的前端部与形成于第2端子15的卡止孔46的孔缘部从后方卡止。
[0044]
如图1所示,在盖构件14的下壁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7。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7与第2腔28连通。形成于连接器壳体11的第2端子止动体部27的外形形成为与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7的内部形状相同或者比其稍小。在盖构件14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第2端子止动体部27形成为能插入到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7内。
[0045]
[第1端子止动体部48]如图3所示,在盖构件14的下表面且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7的前方位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第1端子止动体部48。第1端子止动体部4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壁状。第1端子止动体部48的外形设定成与连接器壳体11的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的内部形状相同或者比其稍小。在盖构件14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第1端子止动体部48形成为能插入到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内。
[0046]
[第2端子15]如图1所示,第2端子15从后方插入到第2腔28的内部。第2端子15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规定形状而构成。第2端子15与电线36的前端部连接。第2端子15具有与绝缘包覆部38的外周压接的绝缘筒49、和与绝缘筒49的前方相连并与芯线37的外周压接的线筒50。
[0047]
在线筒50的前方设置有与未图示的对方端子连接的呈筒状的连接筒部51。在连接筒部51的内部配置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片52。从前方插入到连接筒部51的内部的对方端子被夹在弹性片52与连接筒部51的内壁之间,由此对方端子和第2端子15电连接。
[0048]
连接筒部51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筒状。在连接筒部51的下壁贯穿卡止孔46。第2矛状部45的顶端部从后方卡止于卡止孔46的孔缘部,从而第2端子15以被限制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保持在第2腔28内。
[0049]
[卡止片34]如图3所示,在盖构件14的下表面,在靠近后端部的位置且靠近左右两端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片34。卡止片34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扁平的板状。
[0050]
在各卡止片34的关于左右方向的内侧的面,从卡止片34的后端部向前方延伸地形成有卡止槽33。卡止槽33延伸到比卡止片34的前端稍微靠后方的位置。卡止槽33的内部形状形成为能嵌入形成于连接器壳体11的临时卡止部31及正式卡止部32。
[0051]
如图4所示,通过在卡止片34的卡止槽33嵌入临时卡止部31,从而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如图5所示,在盖构件14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14的下表面和连接器壳体11的上表面分离。
[0052]
如图6所示,在盖构件14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14的第1端子止动体部48与从后方插入到第1腔16及前腔35的第1端子12不干涉。另外,在盖构件14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11的第2端子止动体部与从后方插入到第2腔28的第2端子15不干涉。
[0053]
如图7所示,通过在卡止片34的卡止槽33嵌入正式卡止部32,从而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如图8及图9所示,在盖构件14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14的下表面和连接器壳体11的上表面接触。
[0054]
如图1所示,在盖构件14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14的第1端子止动体部48与插入到第1腔16及前腔35的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后端部从后方卡止。另外,在盖构件14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11的第2端子止动体部27与插入到第2腔28的第2端子15的连接筒部51的后端部从后方卡止。
[0055]
[连接器10的组装工序]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在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部组装前罩13。前罩13的侧部导向肋22从上方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1的卡合槽21内,并且前罩13的后部导向肋26从上方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1的导向槽25内。通过侧部导向肋22的卡合爪24与连接器壳体11的前卡合凹部23的口缘部从下方卡合,从而前罩13以防止向上方脱离的状态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通过前罩13的导向槽25与卡合槽21的内壁从前方或者从后方抵接,从而前罩13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在前后方向定位。通过前罩13的后部导向肋26与导向槽25的内壁从左方或者从右方抵接,从而前罩13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在左右方向定位。
[0056]
接着,盖构件14从上方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盖构件14的卡止片34从上方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1的插入孔30内。通过在卡止片34的卡止槽33内嵌入临时卡止部31,从而临时卡止部31与卡止槽33的内壁卡止。由此,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4、图5以及图6)。
[0057]
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1端子12从后方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1的第1腔16内。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1端子止动体部48位于与从后方插入到第1腔16内的第1端子12不干涉的位置。
[0058]
当第1端子12从后方插入到第1腔16内时,则第1矛状部17与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接触而向上方弹性变形。当第1端子12进一步向前方压入时,则第1矛状部17复原变形,与第1端子12的卡止孔18的孔缘部从后方卡止。此时,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前端部进入前罩13的前腔35内。
[0059]
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2端子15从后方插入到盖构件14的第2腔28内。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2端子止动体部27位于与从后方插入到第2腔28内的第2端子15不干涉的位置。
[0060]
当第2端子15从后方插入到第2腔28内时,则第2矛状部45与第2端子15的连接筒部
51接触而向下方弹性变形。当第2端子15进一步向前方压入时,则第2矛状部45复原变形,与第2端子15的卡止孔46的孔缘部从后方卡止。
[0061]
通过盖构件14被向下方按压,从而盖构件14向下方移动。通过盖构件14的卡止片34与连接器壳体11的正式卡止部32从上方抵接,从而卡止片34向左右方向的外方弹性变形。当盖构件14进一步向下方压入时,则卡止片34复原变形,在卡止片34的卡止槽33内嵌入正式卡止部32。由此,正式卡止部32与卡止槽33的内壁卡止,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参照图1、图8以及图9)。
[0062]
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1端子止动体部48进入第1腔16内,配置于比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由此,在第1端子12经由电线36被向后方拉拽时,通过第1端子止动体部48与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后端部从后方卡止,从而进行第1端子12的向后方的防脱。
[0063]
另外,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2端子止动体部27进入第2腔28内,配置于比第2端子15的连接筒部51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由此,在第2端子15经由电线36被向后方拉拽时,通过第2端子止动体部27与第2端子15的连接筒部51的后端部从后方卡止,从而进行第2端子15的向后方的防脱。
[0064]
如图1所示,在盖构件1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1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14的前端部位于前罩13的上方,与前罩13的上表面从上方抵接。前罩13的上表面被盖构件14覆盖。
[0065]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连接器壳体1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腔16;第1端子12,收纳于第1腔16;前罩13,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部;以及盖构件14,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的上表面,前罩13从上方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1,盖构件14将前罩13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前罩13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腔35,在前腔35内收纳有第1端子12的前端部。
[0066]
因为盖构件14将前罩13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以可抑制前罩13向上方脱离。
[0067]
因为第1端子12的前端部收纳于前腔35内,所以能够缩短连接器壳体11的前后长度。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使连接器10小型化。
[0068]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上壁设置有在上方开口并且与第1腔16连通的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在盖构件14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第1端子止动体部48,在盖构件14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第1端子止动体部48进入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19及第1腔16内,与收纳于第1腔16内的第1端子12卡止。
[0069]
因为利用盖构件14能将第1端子12卡止,所以不必设置第1端子12用的止动体。由此,能够削减连接器10的部件数量。
[007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盖构件14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腔28,在第2腔28内收纳有与第1端子12不同的第2端子15。
[0071]
因为在盖构件14能收纳第2端子15,所以能够在整体上使能收纳于连接器10的端子的数量增加。
[0072]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盖构件14设置有在下方开口并且与第2腔28连通的第2端子止
动体插入凹部47,在连接器壳体11的上壁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第2端子止动体部27,在盖构件14组装于连接器壳体11的状态下,第2端子止动体部27进入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7及第2腔28内,与收纳于第2腔28内的第2端子15卡止。
[0073]
因为利用第2端子止动体部27能将第2端子15卡止,所以不必设置第2端子15用的止动体。由此,能够削减连接器10的部件数量。
[0074]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盖构件14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对方连接器卡合的锁定部44。
[0075]
因为在盖构件14设置有锁定部44,所以能够使连接器10和对方连接器卡合。
[0076]
《实施方式2》接着,一边参照图10至图15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6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60具备连接器壳体61、收纳于连接器壳体61的第1端子12、装配于连接器壳体61的前端部的前罩62、以及装配于连接器壳体61的上侧的盖构件63。
[0077]
[连接器壳体61]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壳体61且靠近左右两端部的部分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壳体侧凸部64。在连接器壳体61中,多个第1腔16在左右方向排列成列状,并且第1腔16的列在上下方向排列形成为多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层)。
[0078]
如上所述,在连接器壳体61中,在左右方向排列的第1腔16的列重叠地形成为上层、中层以及下层这三层。在中层及下层的第1腔16的列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左右方向排列有12个第1腔16。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层的列中排列有六个第1腔16。六个第1腔16与形成于连接器壳体61的左端部的壳体侧凸部64及形成于右端部的壳体侧凸部64分别并排地形成有各三个。
[0080]
[前罩62]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罩62形成在左右方向细长、在前后方向扁平的板状。在前罩62的左右两端部且与连接器壳体61的壳体侧凸部64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前罩侧凸部65。在前罩侧凸部65且与形成于连接器壳体61上层的各第1腔1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前腔66。
[0081]
在前罩62中比前罩侧凸部65靠下方的部分,且在与形成于连接器壳体61的第1腔16中形成于中层及下层的第1腔16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前腔66。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前端部位于这些前腔66内。
[0082]
[盖构件63]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构件63形成在上下方向扁平的板状。在盖构件63的左右两端部且与连接器壳体61的壳体侧凸部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向上方突出的盖侧突部67。
[0083]
如图12所示,在盖构件63的下表面且与连接器壳体61的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6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第1端子止动体部69。第1端子止动体部69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壁状。第1端子止动体部69的外形设定成与连接器壳体61的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68的内部形状相同或者比其稍小。在盖构件63组装于连接器壳体61的状态下,第1端子止动体部69形成为能插入到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68内。
[0084]
如图13所示,在盖构件63相对于连接器壳体6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1
端子止动体部69位于与从后方插入到第1腔16内的第1端子12不干涉的位置。
[0085]
如图10所示,在盖构件63相对于连接器壳体6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第1端子止动体部69进入第1腔16内,配置于比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由此,在第1端子12经由电线36被向后方拉拽时,通过第1端子止动体部69与第1端子12的连接筒部41的后端部从后方卡止,从而进行第1端子12的向后方的防脱。
[0086]
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盖构件63相对于连接器壳体61保持于正式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63的前端部位于前罩62的上方,与前罩62的上表面从上方抵接。前罩62的上表面被盖构件63覆盖。
[0087]
关于上述以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88]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盖构件63将前罩62的上表面覆盖,所以可抑制前罩62向上方脱离。
[0089]
因为第1端子12的前端部收纳于前腔66内,所以能够缩短连接器壳体61的前后长度。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使连接器60小型化。
[0090]
《其他实施方式》(1)也可以设为在连接器壳体仅设置一层在左右方向排列成列状的多个腔的构成,另外,也可以设为四层以上的腔的列在上下方向重叠地设置的构成。
[0091]
(2)实施方式1的盖构件14是将第2腔28排列成横向一列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盖构件14也可以设为将第2腔28在上下方向重叠地设置成两层以上的构成。
[0092]
(3)实施方式1及2的盖构件14、63设为将前罩13、62的上表面覆盖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前罩13、6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被盖构件14、63覆盖,并露出其他部分的构成。附图标记说明
[0093]
10、60:连接器11、61:连接器壳体12:第1端子13、62:前罩14、63:盖构件15:第2端子16:第1腔17:第1矛状部18:卡止孔19、68:第1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20:伸出壁21:卡合槽22:侧部导向肋23:前卡合凹部24:卡合爪25:导向槽
26:后部导向肋27:第2端子止动体部28:第2腔29:后卡合凹部30:插入孔31:临时卡止部32:正式卡止部33:卡止槽34:卡止片35、66:前腔36:电线37:芯线38:绝缘包覆部39、49:绝缘筒40、50:线筒41、51:连接筒部42、52:弹性片43:锁臂44:锁定部45:第2矛状部46:卡止孔47:第2端子止动体插入凹部48、69:第1端子止动体部64:壳体侧凸部65:前罩侧凸部67:盖侧突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