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电池能松开地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和具有这种设备的电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6630发布日期:2022-09-14 14:3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电池能松开地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和具有这种设备的电设施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电池可松开地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的设备,其中,该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电接触元件、推动件和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其中,推动件具有针对电池的壁区段的贴靠面,并能抵抗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地相对于接触元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并且其中,至少两个接触元件分别具有第一接触区域以用于与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接触,在从基本位置过渡到接触位置时,推动件逐渐露出该第一接触区域。
2.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电装置和电池容纳装置的电设施,该电设施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电池能被置入到其中并且电池容纳匣具有装配区域,上述类型的设备布置在该装配区域中。


背景技术:

3.电池运行的电设施以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所公知。它们具有的优点是:它们可以与公共能量供应网络无关地运行。它们具有电装置和电池容纳装置。电装置包括耗电器,例如电动马达,并且电池容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可以将电池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以便为电装置供应电能。在许多情况下,电池是能再充电的,并且在需要时可以从电池容纳匣中取出,例如以用于对电池进行再充电。
4.通常,电池容纳装置具有多个电池容纳匣,例如两个电池容纳匣,可以将优选能再充电的电池分别置入到其中。这允许了以多个电池的电能对电装置进行供电。这些电池可以以串联或并联方式电连接。
5.为了在电池与电装置之间建立电连接,通常在每个电池容纳匣中布置有至少两个电接触元件,在将电池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时,这些电接触元件与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相接触。
6.为了方便松开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部以及从电池容纳匣中取出电池,通常在每个电池容纳匣中布置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弹簧元件对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的电池加载弹簧力,并且电池在电池容纳匣中与锁止装置协同作用,借助锁止装置可以将电池锁止在电池容纳匣中。锁止部可以由用户松开,从而使电池在作用于其上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运动到取出位置中。随后,用户可以从电池容纳匣中取出电池。这种设计方案例如由us 2003/0039880 a1已知。在该公开文献所描述的设计方案中,电池容纳匣中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是能自由接近的,从而使得在置入和/或取出电池时存在损坏的风险。
7.由wo 2018/068820 a1已知一种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其中,在电设施的设施壳体上固定有至少两个接触元件并且可以穿过以能运动的方式支承在设施壳体上的推动件的接触穿引部。推动件由弹簧元件加载弹簧力。在电池被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时,电池的壁区段与推动件的贴靠面发生贴靠,从而使得推动件能抵抗起作用的弹簧力地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推动件露出至少两个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域,以用于接触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如果将电池从电池容纳
匣中取出,则推动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运动回到基本位置中,在基本位置中,推动件保护第一接触区域免受机械损伤。
8.由wo 2018/068820 a1已知的设备具有的优点是,实际上不存在损坏弹簧元件的风险。然而,值得期待的是,简化设备在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中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9.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上述类型的设备,使其可以更容易地安装在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中。
10.该任务在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设备中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该设备具有基础件,在其上保持有至少两个接触元件并且与推动件可松开地连接,其中,推动件以能在基本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来回运动的方式支承在基础件上,并且其中,在基础件与推动件之间夹入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并且该设备构成能预先装配的结构单元。
11.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构成结构单元,其可以被组装,即预先装配,并然后在预先装配的状态下可以被安装到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的装配区域中。设备具有基础件,在其上保持有至少两个接触元件。推动件以能在基本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来回运动的方式保持在基础件上并可松开地与基础件连接。在基础件与推动件之间夹入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一方面支撑在基础件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推动件上,并且推动件可以抵抗由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所施加的弹簧力地相对于基础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在从基本位置过渡到接触位置中时,推动件逐渐露出至少两个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域,也就是说第一接触区域至少在推动件的接触位置中是能自由接近的。
12.预先装配的设备随后可以安装、尤其是置入到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的装配区域中,而不需要单独操纵设备的单个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的装配区域的安装是非常简单的。
13.在设备被安装到电池容纳匣的装配区域中之后,可以将电池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其中,电池的壁区段与推动件的贴靠面贴靠,并且推动件被电池加载推力。在推力的影响下,推动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并在此逐渐露出至少两个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域,从而使得第一接触区域可以接触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
14.电设施例如可以设计成园艺设施的形式,或者例如可以设计成清洁设施的形式,尤其设计成高压清洁设施、蒸汽清洁设施或蒸汽喷射设施、地面清洁机、喷雾提取设施、抽吸设施、抽吸和/或清洗机器人、用于硬表面和/或硬地面和/或纺织覆面的清洁机、扫地机、清洁机器人、马达运行的林业或农业设施、电锯、树篱修剪机、割草机的形式,或者例如也设计成园艺泵、树叶抽吸器或吹叶机的形式。
15.有利的是,推动件以能移动方式支承在基础件上。
16.有利地,在基础件和推动件上布置有彼此协同作用的引导元件。此类引导元件尤其允许推动件相对于基础件的直线运动。
1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布置在基础件上的引导元件与布置在推动件上的引导元件嵌接。其中一个彼此协同作用的引导元件例如可以具有引导型廓,并且两个彼此协同作用的引导元件中的另一个例如可以具有容纳引导型廓的引导容纳部。
18.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布置在基础件上的引导元件构成引导通道,布置在推动
件上的引导轨形式的引导元件沉入到该引导通道中。引导通道例如可以具有圆形或u形的横截面或多边形的容纳互补设计的引导轨的横截面。
19.如上所述,推动件具有用于电池的壁区段的贴靠面,从而在电池被置入到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中时,电池可以与推动件的贴靠面贴靠,并且可以由电池对推动件施加推力,在该推力的作用下,推动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有利的是,在贴靠面上布置有接触穿引部,例如贯通缝隙,并且至少两个接触元件至少在推动件的接触位置中穿过接触穿引部并从推动件的贴靠面伸出。在推动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期间,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逐渐从推动件的贴靠面伸出。电池在其当电池被置入到电设施的电池容纳匣中时与推动件的贴靠面贴靠的壁区段中可以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凹部,在其中分别布置有电池的联接元件,从而在推动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时,设备的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域可以沉入到电池的接触凹部中并且可以接触相对应的联接元件。如果从电池容纳匣中取出电池,则取消电池对推动件施加的推力。然后,在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推动件运动回到基本位置中,并且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逐渐再次被推动件容纳并与电池的联接元件分离。
20.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它们相互间隔开地分别保持在基础件的弹簧保持部上。使用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可以减少推动件在基本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运动时倾斜的风险。此外,使用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允许对推动件加载更强的弹簧力。弹簧元件有利地分别借助基础件的弹簧保持部固定在基础件上。
21.优选地,弹簧保持部被设计成栓柱状。
22.弹簧元件优选分别设计为螺旋弹簧,并可以放置在栓柱状的弹簧保持部上。
23.基础件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凹部,分别将接触元件置入到凹部中。
24.有利的是,这些凹部分别具有间隙地容纳接触元件。这允许了接触元件在接触电池的相对应的联接元件时与联接元件对齐地取向。例如,联接元件可以具有两个接触舌,在它们之间容纳了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域。当凹部有间隙地容纳接触元件时,则方便了接触元件与推动件的接触穿引部的对齐的取向。
25.推动件优选具有至少两个接触穿引部,它们分别能被接触元件穿过。有利的是,接触穿引部的形状与接触元件的形状相匹配。接触元件例如可以薄片状地构成,并且接触穿引部可以分别构成互补设计的贯通缝隙。
26.如开头所述那样,推动件可松开地能与基础件连接,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构成能预先装配的结构单元。有利的是,推动件可松开地能与基础件锁定。这便于设备的预先装配。
27.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基础件具有至少一个锁定凸起部,锁定凸起部与推动件的所配属的锁定容纳部协同作用,以构成锁定连接部。在推动件和基础件接合在一起时,基础件的至少一个锁定凸起部可以锁入到推动件的所配属的锁定容纳部中。
28.有利地,在锁定钩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锁定凸起部。
29.有利地,锁定钩与至少两个接触元件平行地取向。
30.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设备具有两个相互间隔开地布置的弹簧元件,并且锁定钩优选居中地布置在两个弹簧元件之间。
31.基础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电设施的连接线路的缆线通道。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的接触元件可以经由连接线路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连接线路的朝向设备的至少一个端部区段可以被基础件的至少一个缆线通道所容纳。
32.有利的是,至少两个接触元件分别具有第二接触区域用于将接触元件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例如,电设施的连接线路可以分别联接到第二接触区域。
33.每个接触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接触区优选构成接触元件的彼此共面取向的面区域。
34.替选地可以设置的是,每个接触元件的第一和第二接触区构成接触元件的相互成角度取向的面区域。面区域相互成角度的取向允许使接触元件的布置特别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实现使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尺寸保持较小。
35.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为了防止不适用于特定电设施的电池借助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被错误地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推动件具有至少一个编码元件,编码元件被设立成与电池的互补设计的编码元件协同作用。如果电池的编码元件与推动件的编码元件相匹配,则推动件的编码元件和电池的编码元件就可以交错嵌接。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则电池就不适合联接该电设施,并且也不确保与电池的联接元件的接触。
36.有利的是,推动件的至少一个编码元件布置在推动件的贴靠面上。
3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中,推动件的编码元件被设计为凸起部或凹陷部。例如可以设置的是,在推动件的贴靠面上布置有凹陷部,将匹配的电池的相对应的凸起部沉入到凹陷部中。
38.本发明还涉及具有电装置和电池容纳装置的电设施,电池容纳装置具有电池能被置入到其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容纳匣并且电池容纳匣具有上述类型的设备布置在其中的装配区域。如已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构成能预先装配的结构单元。在进一步的装配步骤中,该结构单元可以被置入到电池容纳匣的装配区域中。在电池被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时,电池的壁区段与推动件的贴靠面相碰触,从而使得该推动件可以被电池加载推力,该推力抵抗设备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并且在其作用下可以使推动件从基本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中。在接触位置中,至少两个接触元件的第一接触区能自由接近。第一接触元件可以沉入到电池的接触凹部中,并在那里分别与电池的联接元件接触。如果从电池容纳匣中取出电池,则取消作用到推动件上的推力,并使推动件在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运动回到基本位置中。
39.有利的是,上述类型的设备能被夹入到电池容纳匣的装配区域中。
40.尤其可以设置的是,设备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施加压紧力,在该压紧力的作用下,设备可以被夹入到装配区域中。
41.电设施优选被设计成马达运行式的园艺设施、马达运行式的林业设施、马达运行式的农业设施,或设计成马达运行的清洁设施的形式、尤其设计为高压清洁设施、蒸汽清洁设施或蒸汽喷射设施、喷雾提取设施、吸尘器、地面清洁设施、抽吸和/或清洗机器人、地面抛光设施、地毯刷式抽吸器、用于硬表面的清洁机、用于纺织覆面的清洁机、扫地机、清洁机器人、电锯、链锯、割刷机、镰刀、树篱修剪机、割草机或割草机器人。
附图说明
42.下面对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的描述被用于结合附图更详细的解释。其中:
43.图1:示出具有电池容纳装置的电设施的透视图,其中,电池容纳装置的盖是被隐
去的;
44.图2:示出图1的电池容纳装置的俯视图;
45.图3:示出用于将电池与图1的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第一透视图;
46.图4:示出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图1的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第二透视图;
47.图5:根据分解图的形式示出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透视图;
48.图6:示出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推动件的第一透视图;
49.图7:示出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推动件的第二透视图;
50.图8:示出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基础件的第一透视图;
51.图9:示出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的电装置连接起来的设备的基础件的第二透视图;
52.图10:示出沿图2中的线10-10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电池置入到电池容纳匣中并占据卡锁位置;
53.图11:与图10相应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电池占据取出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54.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设施10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电设施10的电装置12连接起来的设备的有利的设计方案。该设备整体上占用附图标记100。
5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设施10设计成高压清洁设施14的形式,其具有泵16,泵具有泵入口18和泵出口2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装置12构成电动马达22和设备控制部24。泵16借助电动马达22驱动,并且设备控制部24控制电动马达22。与泵入口18可以联接有本身已知且因此为了更好的概览而未示出的供应软管,经由供应软管可以向泵16输送需要加压的清洁液。与泵出口20可以联接有为了更好的概览而同样未示出的高压软管,经由高压软管可以从泵16输出经加压的清洁液。
56.高压清洁设施14具有电池容纳装置26,电池容纳装置具有容纳壳体28,容纳壳体包围第一电池容纳匣30和第二电池容纳匣31,它们借助分隔壁29彼此分开。电池容纳匣30、31设计相同。在每个电池容纳匣30、31中都可以置入能再充电的电池,其中,在图中为了更好概览只有一个电池32被置入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容纳壳体28的上侧可以借助盖闭合。盖在附图中是被隐去的。
57.容纳壳体28具有环绕的外壁34以及底壁36和垂直于分隔壁29取向的中间壁38,中间壁在环绕的外壁34的后部的壁区段40与电池容纳匣30、31之间延伸。
58.中间壁38在其朝向底壁36的端部区域中具有两个设计相同的壁凹部42,壁凹部分别配属于电池容纳匣30、31,并且分别露出装配区域46。这在图10和图11中尤其明显。装配区域46设计相同。装配区域沿垂直于底壁36取向的方向从壁凹部42的上边缘45延伸至容纳
壳体28的底壁36且沿平行于底壁36取向的方向从由底壁36突出的第一支撑肋47延伸至由底壁36突出的第二支撑肋51。
59.在后部的壁区段40与中间壁38之间延伸有中间空间48,在中间空间48中以能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支承有两个设计相同的锁定杆。锁定杆借助未在图中示出的锁定弹簧被预紧到其锁定位置中。与第一电池容纳匣30配属的锁定杆50在图10中示出为其锁定位置中,而在图11中示出为其释放位置中。锁定杆具有锁定凸起部52,在锁定位置中,锁定凸起部穿过中间壁38的穿通部54并沉入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而锁定凸起部在图11中所示的释放位置中布置在中间空间48中。以同样方式,与第二电池容纳匣31配属且未在图中示出的锁定杆具有锁定凸起部53,该锁定凸起部在锁定位置中沉入到第二电池容纳匣31中,而在释放位置中布置在中间空间48中。锁定凸起部53在图1中可以看到。
60.能再充电的电池在其朝向中间壁38的后侧56上分别具有凹陷部58,当电池完全置入到各自的电池容纳匣30、31中时,锁定凸起部52或53可以嵌入到凹陷部中。这在图10中尤其明显。
61.用于可松开地将电池与高压清洁设施14的电装置12连接起来的设备100在预先装配状态下可以分别置入到电池容纳隔间30、31的装配区域46中。设备100在图3至图9中被放大示出。它具有基础件102和能相对于基础件102线性运动的推力件104。在基础件102与推动件104之间夹入有两个弹簧元件106、108,弹簧元件一方面支撑在基础件102上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推动件104上。弹簧元件106、108被设计成螺旋弹簧110、112的形式并且分别安置在基础件102的栓柱状的弹簧保持部114或116上。利用其远离各自的弹簧保持部114、116的端部区域,螺旋弹簧110、112沉入到推动件104的容纳套筒118或120中。
62.基础件102具有底座122。四个设计相同的凹部126、128、130和132通到底座122的朝向推动件104的上侧124中,在凹部中分别有间隙地置入有薄片状的电接触元件134、136、138、140,其中,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l形的上区段分别从凹部126、128、130、132伸出,并构成第一接触区域142和第二接触区域144。第一接触区域142朝远离底座122的上侧124的方向向上探伸,而第二接触区域144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接触区域142延伸。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接触区域142、144构成各自的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相互共面取向的面区域。替选地也可以设置的是,两个接触区域142、144构成各自的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相互成角度取向的面元件。
63.基础件102的底座122与基本上平行于接触元件134、136、138、140取向的锁定钩146一体式地连接,锁定钩从底座122的上侧124向上突出,并在其自由端部处构成锁定凸起部148。
64.底座122基本上呈立方体形设计。弹簧保持部114、116分别布置在底座122的窄侧上,而锁定钩146居中地定位在弹簧保持部114、116之间。
65.推动件104在底座122的窄侧的区域中与弹簧保持部114、116错开地分别具有引导元件150、152,引导元件构成引导通道154或156。引导通道154、156与弹簧保持部114、116和接触元件134、136、138、140平行地延伸。
66.底座122在其远离引导通道154、156的后侧158上承载有两个缆线覆盖部160、162,缆线覆盖部与后侧158共同地分别限界出缆线通道164、166。缆线通道164、166被用作用于图中为实现更好概览而未示出的电连接线路的引导部,电连接线路可以分别联接到接触元
件134、136、138、140的第二接触区域144,以便将接触元件134、136、138、140与高压清洁设施14的电装置12电连接起来。
67.推动件104具有以挡板方式设计的端壁168,端壁经由垂直于端壁168且与底座122的上侧124平行取向的第一阶梯170过渡成平行于端壁168取向且朝远离底座122的方向向上延伸的后壁172。第一阶梯170构成推动件104的贴靠面174。在置入到各自的电池容纳匣30、31中时,电池的与贴靠面174相配属的壁区段178可以与推动件104贴靠面174相贴靠,并向推动件104加载推力,该推力抵抗由螺旋弹簧110、112所施加的弹簧力。这将在下文中详细解释。
68.在贴靠面174上布置有形式为凹陷部176的编码元件175。编码元件175与电池的互补设计的编码元件形状锁合地协同作用。为此,电设施10的电池在其壁区段178上分别具有与凹陷部176互补设计的凸起部,在电池被置入到各自的电池容纳匣30、31中时,该凸起部沉入到设备100的凹陷部176中。
69.在贴靠面174的区域中,推动件104具有四个接触穿引部180、182、184、186,这些接触穿引部被设计成缝隙状,并且这些接触穿引部可以分别被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穿过。
70.经由第二阶梯188与从贴靠面174突出的后壁172的自由端部联接有凸缘190,在凸缘的下侧上布置有容纳套筒118、120。在容纳套筒118、120之间,凸缘190在其后侧191上承载有基本上呈v形的锁定弓形件192,该锁定弓形件限界出锁定凹部194。这从图7中尤其明显。
71.在端壁168的后侧195上相互间隔开地且分别与容纳套筒118、120相邻地布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取向的引导元件196、198,它们分别被设计成引导轨200、202的形式,并且分别沉入到基础件102的引导通道154或156中,并且由各自的引导通道154、156引导。
72.为了装配设备100,接触元件134、136、138、140如已述那样可以分别有间隙地置入到凹部126、128、130、132中。螺旋弹簧110、112可以被安置到栓柱状的弹簧保持部114、116上。随后,推动件104可以装配在基础件102上,其中,螺旋弹簧110、112的远离基础件102的端部区域被容纳套筒118、120容纳,并且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以其自由端部分别穿过所配属的接触穿引部180、182、184、186,并且锁定钩146的锁定凸起部148嵌入到锁定凹部194中,其中,锁定钩从后面嵌接锁定凹部194的锁定边缘204。
73.在基础件102和推动件104接合在一起时,螺旋弹簧110、112被稍微压紧,从而使得基础件102和推动件104被压离彼此,并且使得推动件104相对于基础件102占据基本位置,在基本位置中,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仅从贴靠面174略微伸出,并且在基本位置中,锁定钩146的锁定凸起部148贴靠在锁定凹部194的锁定边缘204上。图3和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该基本位置中的推动件。
74.推动件104可以抵抗由螺旋弹簧110、112施加的弹簧力地朝基础件102的方向运动。这导致,螺旋弹簧110、112被进一步压紧,并且使得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逐渐从贴靠面174伸出。推动件104朝基础件102的方向的运动可以继续进行直到推动件104的容纳套筒118、120与基础件102的止挡面206、208相贴靠。栓柱状的弹簧保持部114、116朝向推动件104的方向从止挡面206、208向上突出。在该状态下,推动件104占据其接触位置,在该接触位置中,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几乎完全从贴
靠面174伸出。图10示出了处于接触位置中的推动件104。
75.设备100构成能预先装配的结构单元,在预先装配的状态下,设备可以整体地置入到电池容纳匣30、31的装配区域46中。在设备100安装到装配区域46中时,不需要单独处理设备100的各个结构元件。因此,将设备100置入到装配区域46、47中被设计成非常简单。设备100在此可以在推动件104的基本位置中被夹入在壁凹部42、44的上边缘45与容纳壳体28的底壁36之间,其中,上边缘45贴靠在推动件104的第二阶梯188上,并且弹簧元件106、108通过如下方式施加压紧力,即,使得推动件104和基础件102在置入到装配区域46中时略微被挤压在一起。
76.在设备100完成例如安装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的装配区域46中之后,电池32可以被置入到第一电池容纳匣30中。在此,电池32可以沿着中间壁38滑动,直到电池32的壁区段178与推动件104的贴靠面174相贴靠。在电池32被进一步导入到电池容纳匣30中时,电池32就对推动件104施加推力,该推力与螺旋弹簧110、112的弹簧力相反地指向,从而使推动件104从其基本位置运动到其接触位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从贴靠面174伸出。在此,第一接触区域142可以分别沉入到电池32的布置在壁区段178中的接触凹部210中并且接触电池32的电联接元件212。这允许电池32经由设备100并经由图中未示出的高压清洁设施14的连接线路与高压清洁设施的电装置12进行电连接。
77.如果电池32在电池容纳匣30中达到其最终位置,则布置在锁定杆50上的锁定凸起部52沉入到电池32的所配属的凹陷部58,从而使该电池被锁止在电池容纳匣30中。
78.如果要再次从电池容纳匣30中取出电池32,则用户可以将锁定杆50从其锁止位置运动到其释放位置,从而使锁定凸起部52释放电池32的凹陷部58。这导致,电池32从推动件104上抬起,从而使得电池与电池容纳匣30的底壁36出现间距。在该取出位置中,电池32的凹陷部58与中间壁38的穿通部54错开布置,使得锁定凸起部52不会再沉入到凹陷部58中,并因此防止电池32自动地重新锁止在电池容纳匣30中。随后,用户可以从电池容纳匣30中取出电池,而完全不会受到阻碍。在此,施加到推动件104上的推力被取消,并且推动件104在由螺旋弹簧110、112施加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转移到其基本位置中,在基本位置中,推动件104保护接触元件134、136、138、140的第一接触区域142免受外部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