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插针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引脚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插针机是为各类线圈、变压器的绝缘骨架插入引脚而提供的装置,也可称之为引脚插入装置。引脚插入装置里面不需要plc控制,只一个电动机的提供动力,通过电机带动主轴旋转,而主轴上的凸轮则可以使装在插针模具上的cp线上下移动从而将cp线插入电子元器件的骨架中,并将cp线剪断,从而形成引脚。组装难度不大、维修难度不高、操作也很简单、工作效率高、又能实现全自动化,所以插针机对于电子行业来说非常实用。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34908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插针机,一种插针机,也可称之为一种引脚插入装置,包括机架、给料机构及插针机构;其中还包括通过一滑轨与插针机构的下模装置相连接的拨弯整型机构,该滑轨上端设有一抓料手;拨弯整型机构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固定在插针机的机架基座上,在座体上设有电子阀,该电子阀分别与座体上的整型气缸及拨动气缸相连,整型气缸位于座体的顶部,其下端设有连接座,该连接座活动置于座体的内部,并与固定座相连接,固定座两端各设有拨动气缸,两边拨动气缸相连各有一把拨弯刀与滑轨导轨平行,在拨弯刀的后端,固定座之下设有整型座;插针机构设有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与拨弯整型机构的电子阀进行电路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缺陷:该引脚插入装置是通过切刀模与下模配合,将cp线插到电子元器件的线圈中,并对cp线完成剪切工作,在传送cp线和插入cp线的过程中,cp线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导致安装于线圈上的引脚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小引脚的形变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引脚插入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引脚插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引脚插入装置,包括工作台、安装座、卷线机构、拉线机构、第
一夹紧机构、入料机构、第二夹紧机构、升降机构、和剪线机构;
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卷线机构、所述拉线机构和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卷线机构用于卷绕cp线、所述拉线机构用于向下拉动cp线、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用于夹紧cp线;
所述入料机构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入料机构用于传送线圈;
所述升降机构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将cp线插入线圈内;
所述剪线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剪线机构用于剪断cp线;
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块、第四驱动件和夹紧件,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四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紧件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入料机构的方向滑移,所述夹紧件用于夹紧线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料机构将线圈输送至线圈的底端,第四驱动件驱动夹紧件朝向靠近线圈的方向滑移,以使夹紧件夹紧线圈,从而实现对线圈的固定,升降机构驱动cp线向下运动,以使cp线的底端插设于线圈内;夹紧机构将cp线的中部夹紧,夹紧机构和线圈对cp线有拉力作用,从而将cp线拉直;剪线机构将cp线剪断,从而将引脚插入到线圈上,相比于背景技术,减小了引脚的形变量。
可选的,所述拉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主动辊、从动辊、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第二驱动件;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主动辊的两端
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旋转;所述主动辊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穿设于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辊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穿设于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用于夹持cp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辊和从动辊对cp线有夹持作用,第二驱动件驱动主动辊旋转,主动辊带动主动轴旋转,主动轴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旋转,从动轴带动从动辊旋转,主动辊与从动辊带动cp线向下滑移,从而将cp线向下传送。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块、两个弹簧、摇杆、旋转件和第一驱动件;
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架、第一承载块和两个导向杆,所述第一承载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两个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一承载块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导向杆均穿过所述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两个所述导向杆滑移配合,两个所述弹簧的底端均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一承载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线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块上表面;
所述摇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另一端抵接于所
述升降块的上表面;
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三旋转轴和凸轮,所述第三旋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第
一承载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底端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旋转轴旋转;所述凸轮包括旋转块和凸块,所述旋转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旋转轴上,所述凸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块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除第一夹紧机构对cp线的夹紧作用,通过主动辊与从动辊将cp线夹紧,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三旋转轴旋转,第三旋转轴带动旋转块旋转,第三旋转块带动凸块旋转,以使凸块旋转至摇杆的上表面,凸块将摇杆向下挤压,以使摇杆绕支撑架旋转,摇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带动升降块向下滑移,升降块带动两个第一支撑块向下滑移,两个第一支撑块带动主动辊和从动辊向下滑移,主动辊和从动辊带动cp线向下滑移,从而将cp线插入到线圈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夹紧块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夹紧块滑移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紧块朝向靠近滑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传送cp线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紧块朝向远离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移,以使cp线在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传送;当需要剪断cp线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紧块朝向靠近第二夹紧块的方向滑移,以使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将cp线夹紧,便于剪线机构将cp线剪断。
可选的,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三支撑块,两个第五驱动件和两个切刀,两个第三支撑块均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块对称分布于所述入料机构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五驱动件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支撑块的上表面,两个所述第五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切刀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五驱动件分别驱动两个切刀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以使两个切刀将cp线剪断从而形成引脚,具有省力作用。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架和第二承载块,所述第二承载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承载块的下表面,所述固定部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与所述第二承载块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将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承载块的下表面,从而将第二支撑块固定于第二承载块的下表面,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第二支撑块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第四驱动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紧件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入料机构的方向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气缸驱动夹紧件朝向靠近或远离入料机构的方向滑移,相比于人工手动驱动夹紧件滑移,更加省时省力。
可选的,所述夹紧件为用于夹紧线圈的气动夹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动夹爪夹紧线圈,从而对线圈有固作用,便于引脚插入装置将cp线插入线圈内;当剪线机构剪断cp线后,第二气缸驱动气动夹爪沿水平方向滑移,气动夹爪带动骨架沿水平方向滑移,从而将骨架从入料机构传送至下一个机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远离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驱动主动辊旋转,相比于人工手动旋转主动辊,更加省时省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入料机构将线圈输送至线圈的底端,第四驱动件驱动夹紧件朝向靠近线圈的方向滑移,以使夹紧件夹紧线圈,从而实现对线圈的固定,升降机构驱动cp线向下运动,以使cp线的底端插设于线圈内;夹紧机构将cp线的中部夹紧,夹紧机构和线圈对cp线有拉力作用,从而将cp线拉直;剪线机构将cp线剪断,从而将引脚插入到线圈上,相比于背景技术,减小了引脚的形变量;
2.cp线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穿过,主动辊和从动辊对cp线有夹持作用,从而对cp线有固定作用;第二驱动件驱动主动辊旋转,主动辊与cp线之间的摩擦力带动cp线向下传送;
3.当需要传送cp线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紧块朝向远离第一夹紧块的方向滑移,以使cp线在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传送;当需要剪断cp线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紧块朝向靠近第二夹紧块的方向滑移,以使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将cp线夹紧,便于剪线机构将cp线剪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引脚插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工作台与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滑移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块、弹簧和升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凸台;111、第一斜面;112、第二斜面;12、承载架;121、第二固定块;122、第三承载块;2、安装座;21、支撑架;211、第一固定块;212、第一支撑杆;2121、第二旋转轴;213、连接杆;22、第一承载块;221、承载部;222、承载杆;2221、承载孔;223、第二螺杆;224、螺母;23、第二承载块;231、第四导线孔;24、导向杆;241、滑移筒;2411、驱动环;242、支撑部;3、卷线机构;31、第二支撑杆;311、固定筒;3111、固定环;32、安装块;321、定位环;322、紧固件;3221、第一螺杆;3222、旋钮;323、第一旋转轴;33、卷线筒;4、导线机构;41、第三支撑杆;42、导线盒;421、安装槽;422、导线杆;423、第一导线孔;424、第二导线孔;5、升降机构;51、升降块;511、受力杆;512、受力块;513、受力螺栓;514、第三导线孔;52、旋转件;521、第三旋转轴;522、凸轮;5221、旋转块;5222、凸块;52221、圆角;53、第一电机;54、摇杆;55、弹簧;551、第一挂钩;552、第二挂钩;6、拉线机构;61、第一支撑块;62、主动辊;621、主动轴;63、从动辊;631、从动轴;64、主动齿轮;65、从动齿轮;66、第二电机;7、第一夹紧机构;71、第一夹紧块;72、第二夹紧块;73、第一气缸;8、入料机构;81、振动盘;811、料斗;8111、容置腔;8112、螺旋导轨;812、支撑脚;82、第一导轨;821、第一滑移槽;9、出料机构;91、第二导轨;911、第二滑移槽;92、收料桶;10、第二夹紧机构;101、第二支撑块;1011、固定部;102、第二气缸;1021、连接块;103、气动夹爪;13、剪线机构;131、第三支撑块;132、第三气缸;133、切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引脚插入装置。参照图1,引脚插入装置包括工作台1、安装座2、卷线机构3、导线机构4、升降机构5、拉线机构6、第一夹紧机构7、入料机构8、第二夹紧机构10、剪线机构13和出料机构9。安装座2固定于工作台1上,卷线机构3、导线机构4、升降迥鼓、第一夹紧机构7和第二夹紧机构10由上到下依次安装于安装座2上。拉线机构6安装于升降机构5上,升降机构5用于驱动拉线机构6沿上下两个方向实现来回滑移。入料机构8机构、剪线机构13和出料机构9均安装于工作台1上,且入料机构8和出料机构9分别位于安装座2的两侧,剪线机构13位于安装座2的下方。
继续参照图1,卷绕在卷线机构3上的cp线的自由端由上到下依次穿过导线机构4、拉线机构6、第一夹紧机构7、剪线机构13。同时入料机构8用于将线圈传送至剪线机构13的下方,以使cp线的底端与线圈对齐;通过第二夹紧机构10夹紧线圈,通过升降机构5驱动拉线机构6向下滑移,拉线机构6带动cp线向下滑移,以使cp线的底端插入线圈内,夹紧机构和线圈对cp线有拉力作用,从而将cp线拉直;然后通过第一夹紧机构7夹紧cp线的中部,通过剪线机构13将cp线剪断,从而将引脚插入到线圈上。
参照图2,工作台1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工作台1上一体成型有凸台11,凸台11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凸台11的截面为类三角形,以使凸台11的表面形成第一斜面111和第二斜面112,第一斜面111和第二斜面112在凸台11的顶部相交。
继续参照图2,安装座2包括支撑架21、第一承载块22和两个导向杆24,支撑架21固定于第一斜面111上,支撑架21位于第一斜面111的一侧,第一承载块22固定于支撑架21上。具体的,支撑架21包括第一固定块211、两个第一支撑杆212和连接杆213,第一固定块211、第一支撑杆212和连接杆213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一支撑杆212均垂直于第一固定块211,两个第一支撑杆212的底端均与第一固定块21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均与连接杆213的下表面一体成型。第一固定块211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一斜面111的上表面,第一固定块211上穿设有两个螺栓,两个螺栓均与凸台11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固定块211固定于第一斜面111上。
继续参照图2,第一承载块22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一承载块22的下表面抵接于连接杆213的上表面,第一承载块22靠近凸台11的侧壁与连接杆213的侧壁齐平。第一承载块22上穿设有两个螺栓,两个螺栓均与连接杆213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承载块22固定于连接杆213的上表面。
继续参照图2,两个导向杆24的形状均为圆柱体。两个导向杆24均与第一斜面111相互垂直,两个导向杆24的底端均与第一斜面111的上表面焊接,两个导向杆24的顶端均穿设于第一承载块22,两个导向杆24的顶端均与第一承载块22焊接。
参照图1和图3,卷线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杆31、安装块32和卷线筒33。第二支撑杆31的底端与第一承载块22的上表面焊接,安装块32固定于第二支撑杆31的顶端,卷线筒33转动设置于安装块32上,卷线筒33用于卷绕cp线。
继续参照图1和图3,参照图3,为了增加第二支撑杆31的底端与第一承载块2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第二支撑杆31的底端套设有固定筒311,固定筒311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固定环3111,固定筒311的下表面与固定环3111的下表面齐平,固定筒311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一斜面111上。固定环3111上穿设有四个螺栓,四个螺栓沿固定环3111呈周向均匀分布,四个螺栓均与第一承载块22螺纹配合,从而将固定筒311固定于第一承载块22上。
参照图3,为了增加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安装块32的便捷性,安装块32朝向第二支撑杆31的侧壁焊接有两个定位环321,两个定位环321的轴线重合。第二支撑杆31的顶端依次穿设于两个定位环321,定位环321上设置有两个紧固件322,两个紧固件322分别将两个定位环321固定于第二支撑杆31上。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22包括第一螺杆3221和旋钮3222,第一螺杆3221与定位环321螺纹配合,第一螺杆3221的端部抵接于第二支撑杆31的表面。旋钮3222可以为蝶形螺母224,旋钮3222焊接于第一螺杆3221远离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钮3222来旋转第一螺杆3221,具有省力作用。
继续参照图3,为了增加工作人员更换卷线筒33的便捷性,安装块32背离第二支撑杆31的侧壁焊接有第一旋转轴323,卷线筒33套设于第一旋转轴323上,卷线筒33与第一旋转轴323转动连接。
参照图1和图4,导线机构4包括第三支撑杆41和导线盒42,第三支撑杆41的底端与第一承载块22的上表面焊接,第三支撑杆41的顶端与导线盒42的下表面焊接。导线盒42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导线杆422,三个导线杆422的形状均为圆柱体。每个导线杆42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421两个相对的侧壁焊接,三个导线杆422沿导线盒4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导线盒42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引cp线的第一导线孔423,第一导线孔423的底端与安装槽421相连通。导线盒42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引cp线的第二导线孔424,第二导线孔424的顶端与安装槽421相连通。
参照图1和图5,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块51、旋转件52、第一驱动件、摇杆54和两个弹簧55。两个导向杆24上均套设有滑移筒241,两个滑移筒241分别与两个导向杆24滑移配合,两个滑移筒241的外侧壁均一体成型有驱动环2411,驱动环2411的上表面与滑移筒241的顶端齐平。两个滑移筒241均穿设于升降块51,两个滑移筒241均与升降块51固定连接,且两个驱动环2411的下表面均抵接于升降块51的上表面。
参照图1和图6,第一承载块22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两个承载部221,两个承载部22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每个承载部221上均穿设有承载杆222,两个承载杆222的底端分别伸出于两个承载部221的下表面,两个承载杆222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二螺杆223。两个第二螺杆223上螺纹配合有螺母224,两个螺母224的下表面分别抵接于两个承载部221的上表面。两个承载杆222底端的侧壁开设有承载孔2221,两个弹簧55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与第一斜面111,两个弹簧55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挂钩551,两个第一挂钩551分别穿过两个承载孔2221。两个弹簧55的底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二挂钩552,升降块5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螺纹配合有两个受力螺栓513,两个第二挂钩552分别套设于两个受力螺栓513上,两个弹簧55对升降块51有向上的拉力作用。
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杆212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二旋转轴2121,第二旋转轴2121穿设于摇杆54靠近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摇杆54与第二旋转轴2121转动连接。
参照图1和图6,升降块51的上表面焊接有受力杆511,受力杆511的顶端焊接有受力块512,受力杆511和受力块51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摇杆54远离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抵接于受力块512的上表面。
参照图1和图7,旋转件52包括第三旋转轴521和凸轮522,第三旋转垂直与第一斜面111,第三选轴的底端穿设于凸台11,第三旋转轴521的底端与凸台11转动连接;第三旋转轴521的顶端穿设于第一承载块22,第三旋转轴521的顶端与第一承载块22转动连接。凸轮522包括旋转块5221和凸块5222,旋转块5221的形状为圆柱体,旋转块5221一体成型于第三旋转轴521的表面,且旋转块5221与第三旋转轴521同轴。凸块5222一体成型与旋转块5221的下表面。
继续参照图1和图7,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53,第一电机53安装于第一承载块22的上表面,第一电机53的输出轴与第三旋转轴521的顶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第一电机53驱动第三旋转轴521旋转,第三旋转轴521带动凸轮522旋转,当凸块5222旋转至摇杆54的上表面时,凸块5222向下压合摇杆54,使摇杆54绕第二旋转轴2121向下滑移,摇杆54的底端带动受力块512向下滑移,从而带动升降块51向下滑移;当旋转块5221的下表面抵接于摇杆54的上表面时,弹簧55的弹力拉动升降块51向上滑移,以使升降块51滑移至初始位置。
参照图7,为了便于凸块5222旋转至摇杆54的上表面,凸块5222两个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圆角52221,圆角52221减小了凸块5222的侧壁与摇杆5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凸块5222与摇杆54之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1和图6,拉线机构6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61、主动辊62、从动辊63、主动齿轮64、从动齿轮65和第二驱动件。两个第一支撑块6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一支撑块61均焊接于升降块51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支撑块61相互平行。主动辊6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支撑块61,主动辊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块61转动连接;从动辊6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支撑块61,从动辊6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块61转动连接。主动辊62与从动辊63相互平行,主动辊62与从动辊63之间设置有用于夹紧cp线的间隙。主动辊6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主动轴621,主动轴621远离主动辊62的一端穿设于主动齿轮64;从动辊6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从动轴631,从动轴631远离从动辊63的一端穿设于从动齿轮65,主动齿轮64与从动齿轮65相互啮合。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电机66,第二电机66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块61上,第二电机66的输出轴与主动辊62远离主动轴621的一端固定连接。升降块5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cp线的第三导线孔514,第三导线孔514位于两个第一支撑块61之间,第三导线孔514位于主动辊62和从动辊63的下方。主动辊62和从动辊63对cp线有夹持作用。如此设置,第二电机66带动主动辊62旋转,主动辊62带动主动轴621旋转,主动轴621带动主动齿轮64旋转,主动齿轮64带动从动齿轮65旋转,从动齿轮65带动从动轴631旋转,从动轴631带动从动辊63旋转,主动辊62与从动辊63对cp线有夹持作用,主动辊62与cp线之间的摩擦力带动cp线向下运动。
参照图1和图2,安装座2还包括第二承载块23,第二承载块23位于第一承载块22的下方,两个导向杆24均穿过第二承载块23,两个导向杆24均与第二承载块23焊接。两个导向杆24的外侧壁均一体成型有支撑部242,两个支撑部242的顶端均抵接于第二承载块23的下表面,从而实现对第二承载块23的稳定支撑。
参照图1和图8,第一夹紧机构7包括第一夹紧块71、第二夹紧块72和第三驱动件,第一夹紧块71和第二夹紧块72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一夹紧块71焊接于第二承载块23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为第一气缸73,第一气缸73固定于第二承载块23的上表面,第一气缸73的输出轴与第二夹紧块72固定连接,第一气缸73用于驱动第二夹紧块72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紧块71的方向滑移。第二承载块23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穿设cp线的第四导线孔231,第四导线孔231位于第三导线孔514的下方。
参照图1和图2,入料机构8包括振动盘81和第一导轨82,第一斜面111上固定设置有承载架12,整振动盘81固定于承载架12上,第一导轨82固定于振动盘81上。具体的,承载架12包括第三承载块122和第二固定块121,第三承载块122和第二固定块12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第三承载块12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块121的一端一体成型,第三承载块122和第二固定块121组合形成v形。第二固定块121的下表面抵接于第二斜面112,第二固定块121上穿设有两个螺栓,两个螺栓均与凸台11螺纹配合,从而将承载架12固定于凸台11上,且第三承载块122与水平面平行。
参照图2,振动盘81包括料斗811和三个支撑脚812,三个支撑脚812的顶端与料斗811的下表面一体成型,三个支撑脚812的底端均焊接于第三承载块122的上表面。料斗811的顶端开设有用于放置线圈的容置腔8111,容置腔811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螺旋导轨8112,螺栓导轨8112沿竖直方向呈螺旋式上升。
继续参照图2,第一导轨8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移槽821,第一滑移槽8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导轨8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滑移槽821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第一导轨82的一端与料斗811固定连接第一滑移槽821靠近料斗811的一端与螺旋导轨8112相连通。
继续参照图2,出料机构9包括第二导轨91和收料桶92,第二导轨91呈倾斜设置,第二导轨91顶端的下表面与第一斜面111固定连接,且第二导轨91的顶端位于第一导轨82远离振动盘81一端的下方;第二导轨91底端的下表面与工作台1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导轨91的底端伸出于工作台1。第二导轨9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移槽911,第二滑移槽9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导轨9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滑移槽911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
参照图1和图9,第二夹紧机构10包括第二支撑块101、第四驱动件和夹紧件。第二支撑块101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二支撑块10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固定部1011,两个固定部101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固定部1011的上表面均与第二支撑块101的上表面齐平。第二支撑块101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承载块23的下表面,两个固定部1011上均穿设有螺栓,两个螺栓均与第二承载块23螺纹配合,从而将两个固定部1011固定于第二承载块23的下表面,进而将第二支撑块101固定于第二承载块23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为第二气缸102,夹紧件为用于夹紧线圈的气动夹爪103。第二气缸102安装于第二支撑块101的侧壁,第二气缸102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连接块1021,气动夹爪103固定于连接块1021上。如此设置,第二气缸102可以驱动气动夹爪103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导轨82的方向滑移。
参照图1,剪线机构13包括两个第三支撑块131,两个第五驱动件和两个切刀133。两个第三支撑块131的形状均为长方体,两个第三支撑块131的底端均与第一斜面111的上表面焊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件为第三气缸132,两个第三气缸132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三支撑块131的顶端。两个第三气缸132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切刀133固定连接。两个切刀133的截面均为梯形。两个第三气缸132同时驱动两个切刀133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从而将cp线切断,从而形成引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引脚插入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放置于料斗811内的线圈在振动盘81的振动作用下经过螺旋导轨8112传送至第一导轨82上表面的第一滑移槽821内;第二气缸102驱动气动夹爪103朝向靠近第一导轨82的方向滑移,以使第一气动夹爪103夹紧线圈;
第一电机53驱动第三旋转轴521旋转,第三旋转轴521带动旋转块5221旋转,当凸块5222旋转至摇杆54的表面时,凸块5222带动摇杆54绕第二旋转轴2121旋转,摇杆54的底端带动受力块512向下滑移,受力块512带动受力杆511向下滑移,受力杆511带动升降块51向下滑移,升降块51带动两个第一支撑块61向下滑移,两个第一支撑块61带动主动辊62和从动辊63向下滑移,主动辊62和从动辊63带动cp线向下滑移,以使cp线的底端插设于线圈内;
第一气缸73驱动第二夹紧块72朝向靠近第一夹紧块71的方向滑移,以使第一夹紧块71和第二夹紧块72将cp线夹紧;两个第三气缸132驱动两个切刀133朝向靠近cp线的方向滑移,从而将cp线切断,从而将引线插入线圈上;
第二气缸102驱动气动夹爪103朝向远离第一导轨82的方向滑移,以使第一气动夹爪103将线圈传送至第二导轨91的表面,气动夹爪103解除对线圈的固定作用,线圈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移,从而进入第二滑移槽911内,线圈沿第二滑移槽911滑移至收料桶92内,完成对线圈的加工;
第一电机53驱动第三旋转轴521旋转,第三旋转轴521带动旋转块5221旋转,以使旋转块5221的下表面抵接于摇杆54的上表面,弹簧55的弹力带动升降块51向上滑移;第二电机66带动主动辊62旋转,主动辊62带动主动轴621旋转,主动轴621带动主动齿轮64旋转,主动齿轮64带动从动齿轮65旋转,从动齿轮65带动从动轴631旋转,从动轴631带动从动辊63旋转,主动辊62与从动辊63对cp线有夹持作用,主动辊62与cp线之间的摩擦力带动cp线向下运动,以使cp线的底端运动至线圈的上表面,重复上述步骤,从而将多个引线依次插入多个线圈上。
相比于背景技术,当剪线机构13在剪断cp线的过程中,cp线的底端插设于线圈内,第二夹紧机构10对线圈有固定作用,从而对线圈的底端有固定作用,第一夹紧机构7将cp线的中部夹紧,第一夹紧机构7和线圈将cp线拉直,一方面减小了cp线的形变量,另一方面便于剪断机构将cp线剪断。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