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端子、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2.目前,充电接口的充电功率越来越大,连接器与母座在插拔过程中,经常由于功率过大以及快速上断电产生电弧现象,电弧会造成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电磨损(例如镀层破坏、接触电阻变大而失效等),更有甚者会造成连接端子局部烧损,接触失效,使得连接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端子、连接器及电连接组件。
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沿插入母座方向设置的辅助部和功能部,其中,相对于所述功能部,所述辅助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靠近自由端的位置;
5.所述连接端子构造为,在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母座实现电连接的过程中,所述辅助部与所述母座电连接后,所述功能部再与所述母座电连接;在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母座分离的过程中,所述功能部与所述母座分离后,所述辅助部再与所述母座分离。
6.可选地,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辅助部通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功能部相连。
7.可选地,所述辅助部和所述功能部均凸出所述连接臂设置,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母座形成稳定电连接时,所述凸出方向朝向所述母座。
8.可选地,所述功能部的凸出尺寸等于所述辅助部的凸出尺寸,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母座形成稳定电连接时,所述辅助部和所述功能部均与所述母座接触。
9.可选地,所述功能部的凸出尺寸大于所述辅助部的凸出尺寸,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母座处于稳定电连接时,所述辅助部与所述母座分离,所述功能部与所述母座接触。
10.可选地,所述连接臂构造为弹性结构,在所述功能部与所述母座接触下,所述连接臂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连接臂向所述功能部施加朝向所述母座方向的力。
11.可选地,在所述功能部与所述母座接触下,所述功能部的自由端构造为朝向所述母座凸出的第一弧形结构。
12.可选地,在所述辅助部与所述母座处于接触下,所述辅助部的自由端构造为朝向所述母座凸出的第二弧形结构。
1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端子。
1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母座以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器。
1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连接端子中,设置有两个触点,分别为辅助部和功能部,在快速上电以及断电时,功能部并不与母座接触,均由
辅助部与母座接触,因此,电弧导致的电磨损一直发生在辅助部。如此,便可通过牺牲辅助部,来确保功能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连接端子的抗电磨损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8.图1a是根据一相关技术的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2.相关技术中,参考图1a所示,针对电磨损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镀层来解决,通过在基材表面镀上一些其他耐磨金属材料,提高连接端子11a的抗电磨损的能力,但是,作为镀层的金属材料价格一般很昂贵,而且,这种方式中,连接端子11a只设置有一个触点作为功能部11a与母座2a实现电连接,仅仅被动提高的功能部111a的耐磨性能,无法解决功率过大造成的电弧等对功能部111a的伤害,效果有限。
2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中,设置有两个触点,分别为辅助部和功能部,在快速上电以及断电时,功能部并不与母座接触,均由辅助部与母座接触,因此,电弧导致的电磨损一直发生在辅助部。如此,便可通过牺牲辅助部,来确保功能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连接端子的抗电磨损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2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参考图1和2所示,该连接端子11包括沿插入方向设置的辅助部112和功能部111,其中,相对于功能部111,辅助部112位于连接端子11的靠近自由端的位置。以此来通过辅助部112实现与母座2的上断电过程,避免功能部111电磨损,保护功能部111。
25.连接端子11构造为,在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实现电连接的过程中,辅助部112与母座2电连接后,功能部111再与母座2电连接;在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分离的过程中,功能部111与母座2分离后,辅助部112再与母座2分离。
26.该连接端子11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连接端子11插入母座2过程中的上电,还是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过程中的断电,均通过辅助部112来实现,也就是,上断电时产生的电弧均发生在辅助部112,电磨损自然也发生在辅助部112,而当连接端子11与母座2稳定电连接后,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连接,实现可靠地电连接。即,该连接端子11可通过牺牲辅助部112来保护功能部111,确保连接端子11的正常使用,延长使用寿命。
27.需要注意的是,功能部111与辅助部112的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只要当辅助
部112位置产生电弧时,上述间隔可避免该电弧不会影响功能部111即可。即,该间隔需要大于上述电弧能波及的最远距离。
28.其中,连接端子11还包括连接臂113,辅助部112通过连接臂113与功能部111相连,辅助部112、功能部111以及连接臂113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当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连接端子1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
29.另外,辅助部112和功能部111均凸出连接臂113设置,且,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形成稳定电连接时,凸出方向朝向母座2,实现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可靠地电连接。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臂113沿插入方向延伸,功能部111和辅助部112由连接臂113沿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凸出形成,且辅助部112更靠近连接臂113的自由端。当连接端子11与母座2稳定电连接时,功能部111和辅助部112的凸出方向均朝向母座2。
31.在连接端子11插入母座2的过程中,由于相对于功能部111,辅助部112更靠近连接臂113的自由端,因此,辅助部112先与母座2接触,即,连接端子11与母座2的上电通过辅助部112实现。随着插入的进行,功能部111便与母座2接触,此时,辅助部112与母座2仍然处于接触状态,从而避免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时产生电弧。随着插入的继续进行,最终实现功能部111与母座2的稳定连接,此处的连接指物理上的连接。当功能部111与母座2稳定连接后,连接端子11与母座2便处于了稳定电连接的状态。
32.在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的过程中,由于相对于辅助部112,功能部111更远离连接臂113的自由端,因此,功能部111先与母座2分离,且,当功能部111与母座2分离时,辅助部112仍然与母座2处于接触状态,以此避免功能部111与母座2分离时产生电弧。随着拔出的进行,最终实现辅助部112与母座2的分离,连接器1与母座2断开电连接。
33.由此可知,无论是连接端子11插入母座2过程中的上电,还是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过程中的断电,均通过辅助部112来实现,也就是,该连接端子11可通过牺牲辅助部112来保护功能部111,确保连接端子11的正常使用,延长使用寿命。
3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是对上述连接端子的改进。具体地,参考图1所示,该连接端子11中,功能部111的凸出尺寸等于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形成稳定电连接时,辅助部112和功能部111均与母座2接触。
35.该连接端子11中,由于功能部111的凸出尺寸等于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因此,在连接端子11插入母座2的过程中,一旦辅助部112与母座2接触,便不再分离,进而可以更好地确保,当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时,辅助部112与母座2已处于电连接状态,更好地避免在功能部111位置产生上电电弧,更好地实现对功能部111的保护。
36.由于功能部111的凸出尺寸等于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当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处于稳定电连接的状态时,功能部111和辅助部112均与母座2接触。
37.由于功能部111的凸出尺寸等于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在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的过程中,开始时,辅助部112和功能部111均与母座2接触,随着拔出的进行,功能部111先与母座2分离,且,此时辅助部112仍然与母座2处于接触状态,以避免在功能部111的位置产生断电电弧,更好地实现对功能部111的保护。
38.该方法中,由于功能部111和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相同,因此二者与母座2的距离相同。在功能部111与母座2开始接触或开始分离时,辅助部112与母座2均处于接触状态,因
此可以很好地避免功能部111位置出现电弧,提高了对功能部111的保护效果,延长连接端子11的使用寿命。
3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是对上述连接端子的改进。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该连接端子11中,功能部111的凸出尺寸大于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处于稳定电连接时,辅助部112与母座2分离,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
40.该连接端子11中,当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处于稳定电连接时,仅仅由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即,仅仅通过功能部111与母座2实现电连接,可以避免辅助部112和功能部111均与母座2接触,对电连接的影响。
41.其中,连接臂113可构造为弹性结构,例如连接臂113包括金属薄板。在功能部111与母座2处于连接状态下,连接臂113发生弹性形变(例如金属薄板出现弹性形变的弯曲),连接臂113向功能部111施加朝向母座2方向力。如此,即使功能部111的凸出尺寸大于辅助部112的凸出尺寸,当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时,仍可保证辅助部112先与母座2接触后,功能部111再与母座2分离。
42.该连接端子11中,既能保证插入和拔出过程中,辅助部112先于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以对功能部111起到保护作用,又能确保连接端子11与母座2处于稳定电连接时,只有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辅助部112与母座2分离,以更好地确保连接端子11与母座2电连接的性能。
4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是对上述连接端子的改进。具体地,参考图1和2所示,该连接端子11中,在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下,功能部111的自由端构造为朝向母座2凸出的第一弧形结构。
44.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端子11中,功能部111的自由端构造为第一弧形结构,其中,功能部111的自由端指需要与母座2接触的一端,与自由端相对,功能部111的另一端与连接臂113相连。在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下,即功能部111与母座2处于接触状态下,功能部111的自由端朝向母座2凸出。因此,在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下,功能部111的自由端构造为朝向母座2凸出的第一弧形结构。
45.在连接端子11插入母座2的过程中,辅助部112先与母座2接触,然后功能部111的第一弧形结构外侧(第一弧形结构的外侧指靠近辅助部112的一侧,即图1和2中的左侧)与母座2接触。随着插入的继续,功能部111的第一弧形结构的顶端(第一弧形结构的端部指靠近母座2的端部,即图1和2中的下部)与母座2接触,实现最终的稳定电连接。
46.另外,当连接臂113构造为弹性结构时,在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的过程中,当第一弧形结构的顶端与母座2分离后,由于受到朝向母座2方向的力,因此第一弧形结构会向母座2方向运动,导致第一弧形结构的外侧便与母座2接触,此时辅助部112也与母座2接触。随着继续拔出,第一弧形结构完全与母座2分离,此时辅助部112仍然与母座2接触。继续随着拔出的进行,最红辅助部112与母座2分离,实现连接端子11与母座2的彻底分离。
47.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功能部111的自由端设置为第一弧形结构,在插入过程,使得功能部111与母座2可实现平顺的接触;在拔出过程,使得功能部111与母座2实现平顺的分离,可进一步降低插拔过程中功能部111与母座2之间的磨损。
48.该连接端子11中,将功能部111的自由端设置为第一弧形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对功
能部111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
49.其中,在辅助部112与母座2处于接触下,辅助部112的自由端也构造为朝向母座2凸出的第二弧形结构。
50.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端子11中,辅助部112的自由端构造为第二弧形结构,其中,辅助部112的自由端指需要与母座2接触的一端,与自由端相对,辅助部112的另一端与连接臂113相连。在辅助部112与母座2接触下,即辅助部112与母座2处于接触状态下,辅助部112的自由端朝向母座2凸出。因此,在辅助部112与母座2接触下,辅助部112的自由端构造为朝向母座2凸出的第二弧形结构。
51.在连接端子11插入母座2的过程中,辅助部112先于功能部111与母座2接触。其中,第二弧形结构的外侧(第二弧形结构的外侧指远离功能部111的一侧,即图1和2中的左侧)先与母座2接触,随着插入的继续,最终第二弧形结构的顶端(第二弧形结构的顶端指靠近母座2的端部,即图1和2中的下部)与母座2接触。然后功能部111才开始与母座2接触。
52.在从母座2拔出连接端子11的过程中,功能部111先于辅助部112与母座2分离,即在功能部111与母座2分离后,辅助部112才会与母座2分离。另外,当连接臂113构造为弹性结构时,在辅助部112与母座2接触下(即辅助部112与母座2处于接触状态下),连接臂113发生弹性形变,连接臂113向辅助部112施加朝向母座2方向的力。因此,当功能部111与母座2分离后,由于辅助部112受到朝向母座2方向的力,因此第二弧形结构会向母座2方向运动,导致第二弧形结构与母座2压紧接触。随着拔出的继续,当第二弧形结构的顶端与母座2分离后,由于上述朝向母座2方向的力的原因,第二弧形结构会朝向母座2运动,使得第二弧形结构的外侧继续与母座2保持接触状态。然后继续拔出,直至辅助部112与母座2完全分离,实现连接端子11与母座2的彻底分离。
5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辅助部112的自由端设置为第二弧形结构,在插入过程,使得辅助部112与母座2可实现平顺的接触;在拔出过程,使得辅助部112与母座2实现平顺的分离,可降低插拔过程中辅助部112与母座2之间的磨损。
54.该连接端子11中,将辅助部112的自由端设置为第二弧形结构,可以对辅助部11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延长了连接端子11的使用寿命。
55.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例如为充电器。参考图1和2所示,该连接器包括上述的连接端子11,该连接器通过在连接端子11中设置有两个触点,分别为辅助部112和功能部111,在快速上电以及断电时,功能部111并不与母座2接触,均由辅助部112与母座2接触,因此,电弧导致的电磨损一直发生在辅助部112。如此,便可通过牺牲辅助部112,来确保功能部111的正常工作,提高了连接端子11的抗电磨损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56.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包括母座以及上述的连接器。母座与连接器配套使用,通过该电连接组件,可以实现母座侧的电气设备与连接器1侧的电气设备的电连接。该电连接组件例如为终端(例如手机)的充电组件,用于对终端充电。该电连接组件中的连接器的耐用性更好,连接器的寿命较长,因此可延长连接组件的使用寿命。
5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
权利要求指出。
58.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