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识别相关感光芯片制备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4257发布日期:2021-11-17 22: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识别相关感光芯片制备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感光芯片是数码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元件不同分为:ccd和cmos,cmos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但是噪音比较大,灵敏度低,对光源要求高,在相同像素下ccd的成像的通透性、明锐度很好,色彩还原、曝光准确,而cmos较差。
3.现有技术中,在制备感光芯片时,先取一片圆片,在圆片凸块面采用甩胶方式在感光区域涂覆一层透明保护胶,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或烘烤的方式使透明保护胶固化;由于圆片表面具有凸块,现有技术在对这种圆片进行自动上料时,容易出现难以控制凸块面朝上的情况,进而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改正,使得处理效率较低,采用甩胶方式涂覆透明保护胶容易出现涂覆不均与的情况,使得感光区域采光效果不佳,对产品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4.结合上述问题,急需一种摄像头识别相关感光芯片制备预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在制备感光芯片时,先取一片圆片,在圆片凸块面采用甩胶方式在感光区域涂覆一层透明保护胶,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或烘烤的方式使透明保护胶固化;由于圆片表面具有凸块,现有技术在对这种圆片进行自动上料时,容易出现难以控制凸块面朝上的情况,进而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改正,使得处理效率较低,采用甩胶方式涂覆透明保护胶容易出现涂覆不均与的情况,使得感光区域采光效果不佳,对产品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摄像头识别相关感光芯片制备预处理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摄像头识别相关感光芯片制备预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支撑柱、垫板、分离输送组件、翻转固定组件、喷涂组件、支撑台、控制器、第一承重台、第二承重台和工具箱;底架底面相连接有四组支撑柱;底架与分离输送组件相连接;底架与翻转固定组件相连接;底架与喷涂组件相连接;底架与支撑台相连接;底架与第一承重台相连接;底架与第二承重台相连接;四组支撑柱分别与四组垫板相连接;翻转固定组件与喷涂组件相连接;喷涂组件与第一承重台相连接;支撑台与控制器相连接;第二承重台与工具箱相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离输送组件包括有传送带、第一触碰感应器、第一电动推杆、第二触碰感应器、第二电动推杆、导流板、限位板、第一弹性件、第一楔形块、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一电动滑轨;传送带与底架进行固接;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第一触碰感应器和第二触碰感应器;第一触碰感应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触碰感应器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传送带侧面下方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底架进行固接;导流板上方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两组第一弹性件
进行固接;两组第一弹性件均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通过连接块与限位板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与底架进行固接;限位板、第一弹性件、第一楔形块、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一电动滑轨的组合以导流板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两组。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转固定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伸缩杆、第一固定架、第三电动推杆、第一平齿轮、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一传动杆、第二平齿轮、第二固定架、第四电动推杆、第三固定架、盖板、接料盆、载物台、第二楔形块、第一弧形板、第五电动推杆和第十电动推杆;第一传动轮与喷涂组件相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第一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与第一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与第一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轨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二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第三固定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通过轴套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盖板进行固接;接料盆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接料盆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一传动杆、第二固定架、第四电动推杆、第三固定架和盖板的组合;接料盆侧面下方设置有载物台;载物台两侧均固接有一组第二楔形块;载物台侧面下方设置有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弧形板和第五电动推杆的组合环形等距设置有四组;第十电动推杆与载物台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涂组件包括有电机、第二伸缩杆、第二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固定架、第六电动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丝杆、固定板、第七电动推杆、第二弧形板、滑杆、第五固定架、第八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二传动杆、锥形挡块、连接板、喷胶器、导管、第二弹性件、圆销、第三弹性件、第九电动推杆、喷胶头、距离传感器、限位滑轨和第三伸缩杆;电机与第一承重台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二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依次与第二传动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三锥齿轮;当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时,第三锥齿轮转动;当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不啮合时,第三锥齿轮不转动;第二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四锥齿轮;当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时,第四锥齿轮转动;当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不啮合时,第四锥齿轮不转动;第三锥齿轮与第三伸缩杆进行固接;第四固定架与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与第三伸缩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丝杆进行固接;丝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丝杆与固定板进行旋接;固定板与滑杆进行滑动连接;固定板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第二弧形板进行固接;固定板、第七电动推杆和第二弧形板的组合以滑杆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两组;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五固定架与第二伸缩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架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依次与连接板和锥形挡块进行固接;连接板与喷胶器进行固接;喷胶器与
导管进行固接;第二弹性件与连接板进行固接;第二弹性件与圆销进行固接;圆销与限位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进行固接;第三弹性件通过连接块与第九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弹性件与锥形挡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九电动推杆与喷胶头进行固接;喷胶头与导管进行固接;距离传感器与喷胶头进行固接;限位滑轨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三伸缩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组限位板侧面均设置有略厚于圆片厚度的滑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组第二电动滑轨侧面均设置有矩形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丝杆以中轴线为对称轴两端螺纹相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与锥形挡块的接触面,设置为与锥形挡块外环面相契合的斜面。
14.有益效果是: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制备感光芯片时,先取一片圆片,在圆片凸块面采用甩胶方式在感光区域涂覆一层透明保护胶,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或烘烤的方式使透明保护胶固化;由于圆片表面具有凸块,现有技术在对这种圆片进行自动上料时,容易出现难以控制凸块面朝上的情况,进而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改正,使得处理效率较低,采用甩胶方式涂覆透明保护胶容易出现涂覆不均与的情况,使得感光区域采光效果不佳,对产品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2、设计了分离输送组件、翻转固定组件和喷涂组件,准备工作时,将装置放置于水平面上,接通电源,通过现有技术将圆片间歇性输送至由第一支撑柱和垫板支撑的底架上的分离输送组件中,通过控制支撑台上的控制器,使分离输送组件将凸块面朝上和平面朝上的圆片区分进行输送,凸块面朝上的圆片直接输送至翻转固定组件进行固定由喷涂组件进行喷胶,平面朝上的圆片通过与第一承重台相连接的喷涂组件传动翻转固定组件将其进行翻转固定,然后由喷涂组件进行喷胶,喷胶完成后人工将圆片取出,第二承重台上的工具箱中放置常用工具,以便取用;3、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对圆片凸块面是否朝上进行区分,凸块面朝下则并对其进行翻转,使得凸块面朝上,采用旋转式喷涂方式进行涂胶,使得感光区域涂胶均匀,保证产品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分离输送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翻转固定组件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翻转固定组件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喷涂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喷涂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中:1

底架,2

支撑柱,3

垫板,4

分离输送组件,5

翻转固定组件,6

喷涂组件,7

支撑台,8

控制器,9

第一承重台,10

第二承重台,11

工具箱,401

传送带,402

第一触碰感应器,403

第一电动推杆,404

第二触碰感应器,405

第二电动推杆,406

导流板,407

限位板,408

第一弹性件,409

第一楔形块,410

第一电动滑块,411

第一电动滑
轨,501

第一传动轮,502

第一伸缩杆,503

第一固定架,504

第三电动推杆,505

第一平齿轮,506

第二电动滑轨,507

第二电动滑块,508

第一传动杆,509

第二平齿轮,510

第二固定架,511

第四电动推杆,512

第三固定架,513

盖板,514

接料盆,515

载物台,516

第二楔形块,517

第一弧形板,518

第五电动推杆,519

第十电动推杆,601

电机,602

第二伸缩杆,603

第二传动轮,604

第一锥齿轮,605

第二锥齿轮,606

第三锥齿轮,607

第四固定架,608

第六电动推杆,609

第三传动轮,610

第四传动轮,611

丝杆,612

固定板,613

第七电动推杆,614

第二弧形板,615

滑杆,616

第五固定架,617

第八电动推杆,618

第四锥齿轮,619

第二传动杆,620

锥形挡块,621

连接板,622

喷胶器,623

导管,624

第二弹性件,625

圆销,626

第三弹性件,627

第九电动推杆,628

喷胶头,629

距离传感器,630

限位滑轨,631

第三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18.实施例1一种摄像头识别相关感光芯片制备预处理装置,如图1

7所示,包括有底架1、支撑柱2、垫板3、分离输送组件4、翻转固定组件5、喷涂组件6、支撑台7、控制器8、第一承重台9、第二承重台10和工具箱11;底架1底面相连接有四组支撑柱2;底架1与分离输送组件4相连接;底架1与翻转固定组件5相连接;底架1与喷涂组件6相连接;底架1与支撑台7相连接;底架1与第一承重台9相连接;底架1与第二承重台10相连接;四组支撑柱2分别与四组垫板3相连接;翻转固定组件5与喷涂组件6相连接;喷涂组件6与第一承重台9相连接;支撑台7与控制器8相连接;第二承重台10与工具箱11相连接。
19.准备工作时,将装置放置于水平面上,接通电源,通过现有技术将圆片间歇性输送至由第一支撑柱2和垫板3支撑的底架1上的分离输送组件4中,通过控制支撑台7上的控制器8,使分离输送组件4将凸块面朝上和平面朝上的圆片区分进行输送,凸块面朝上的圆片直接输送至翻转固定组件5进行固定由喷涂组件6进行喷胶,平面朝上的圆片通过与第一承重台9相连接的喷涂组件6传动翻转固定组件5将其进行翻转固定,然后由喷涂组件6进行喷胶,喷胶完成后人工将圆片取出,第二承重台10上的工具箱11中放置常用工具,以便取用;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对圆片凸块面是否朝上进行区分,凸块面朝下则并对其进行翻转,使得凸块面朝上,采用旋转式喷涂方式进行涂胶,使得感光区域涂胶均匀,保证产品质量。
20.分离输送组件4包括有传送带401、第一触碰感应器402、第一电动推杆403、第二触碰感应器404、第二电动推杆405、导流板406、限位板407、第一弹性件408、第一楔形块409、第一电动滑块410和第一电动滑轨411;传送带401与底架1进行固接;传送带401上方设置有第一触碰感应器402和第二触碰感应器404;第一触碰感应器402与第一电动推杆403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403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触碰感应器404与第二电动推杆405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405与底架1进行固接;传送带401侧面下方设置有导流板406;导流板406与底架1进行固接;导流板406上方设置有限位板407;限位板407与两组第一弹性件408进行固接;两组第一弹性件408均与第一电动滑块410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409通过连接块与限位板407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块410与第一电动滑轨41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411与
底架1进行固接;限位板407、第一弹性件408、第一楔形块409、第一电动滑块410和第一电动滑轨411的组合以导流板406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两组。
21.圆片被间歇性输送至传送带401上,通过传送带401往第一触碰感应器402和第二触碰感应器404方向输送,圆片的凸块面有四个圆形凸起,当凸块面朝上时,圆片通过第一触碰感应器402和第二触碰感应器404时,最多只能触发其中一个感应器,然后被触发的传感器所对应的电动推杆收缩,即第一电动推杆403或者第二电动推杆405收缩,以便圆片顺利通过进入到两组限位板407的滑槽中,然后两组第一电动滑块410同时分别在两组第一电动滑轨411中滑动,使两组限位板407带动圆片移动至翻转固定组件5和喷涂组件6中对应位置,使两组限位板407与载物台515对齐,通过两组第二弧形板614使两组限位板407中的圆片与载物台515对齐,接着第十电动推杆519伸长推动载物台515上升,使两组第二楔形块516分别与两组第一楔形块409接触,进而挤压两组第一楔形块409,使四组第一弹性件408被压缩,进而使两组限位板407互相远离,使其中的圆盘落在载物台515上,以便翻转固定组件5进行处理;若第一触碰感应器402和第二触碰感应器404均被触发,说明圆片为平面朝上,那么两组第一电动滑块410滑动带动两组限位板407远离传送带401,然后第一电动推杆403和第二电动推杆405同时收缩使圆片通过,进而从导流板406滑入到翻转固定组件5中;本组件对被输送来的圆片进行区分,区分后将其输送至翻转固定组件5对应位置进行处理。
22.翻转固定组件5包括有第一传动轮501、第一伸缩杆502、第一固定架503、第三电动推杆504、第一平齿轮505、第二电动滑轨506、第二电动滑块507、第一传动杆508、第二平齿轮509、第二固定架510、第四电动推杆511、第三固定架512、盖板513、接料盆514、载物台515、第二楔形块516、第一弧形板517、第五电动推杆518和第十电动推杆519;第一传动轮501与喷涂组件6相连接;第一传动轮501与第一伸缩杆502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5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502与第一固定架5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503与第三电动推杆504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504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505与第一伸缩杆502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505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506;第二电动滑轨506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506与第二电动滑块50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507与第一传动杆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508与第二平齿轮509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508与第二固定架510进行固接;第二固定架510与第四电动推杆511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511与第三固定架512进行固接;第三固定架512通过轴套与第一传动杆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512与盖板513进行固接;接料盆514与第一传动杆508进行固接;接料盆514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电动滑轨506、第二电动滑块507、第一传动杆508、第二固定架510、第四电动推杆511、第三固定架512和盖板513的组合;接料盆514侧面下方设置有载物台515;载物台515两侧均固接有一组第二楔形块516;载物台515侧面下方设置有第一弧形板517;第一弧形板517与第五电动推杆518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518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弧形板517和第五电动推杆518的组合环形等距设置有四组;第十电动推杆519与载物台515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519与底架1进行固接。
23.平面朝上的圆片被滑入到接料盆514中,然后两组第二电动滑块507同时分别在第二电动滑轨506中滑动,带动两组第一传动杆508移动,进而带动接料盆514移动,同时使第二平齿轮509移动至第一平齿轮505下方,接着两组第二固定架510上的两组第四电动推杆511同时伸长,分别推动两组第三固定架512在两组第一传动杆508上滑动,使两组盖板513
合并成一个圆盘将接料盆514封住,接着喷涂组件6输送动力带动第一传动轮501传动第一伸缩杆502转动,接着第三电动推杆504伸长推动第一固定架503使第一伸缩杆502被拉伸,使第一平齿轮505与第二平齿轮509啮合,第二平齿轮509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508转动,第一传动杆508带动接料盆514翻转一百八十度,进而使其中的圆片为凸块面朝上,然后第三电动推杆504收缩使第二平齿轮509动力中断,接着两组第二电动滑块507滑动,使接料盆514带动圆片移动至载物台515上方,然后两组第四电动推杆511同时收缩使两组盖板513互相远离,使接料盆514中的圆片落在载物台515上;在圆片落在在载物台515上后,第十电动推杆519收缩,使载物台515带动圆片向下移动,使圆片与四组第一弧形板517对应,接着四组第五电动推杆518同时伸长推动四组第一弧形板517互相靠近进而推动圆片,使圆片圆心与载物台515圆心重合,使圆片位于载物台515的圆槽中,然后第十电动推杆519伸长推动载物台515上升,以便喷涂组件6进行处理;本组件对凸面朝上的圆片进行翻面,使其位于载物台515的圆槽中,使平面朝上的圆片从分离输送组件4落到载物台515上,以便喷涂组件6进行处理。
24.喷涂组件6包括有电机601、第二伸缩杆602、第二传动轮603、第一锥齿轮604、第二锥齿轮605、第三锥齿轮606、第四固定架607、第六电动推杆608、第三传动轮609、第四传动轮610、丝杆611、固定板612、第七电动推杆613、第二弧形板614、滑杆615、第五固定架616、第八电动推杆617、第四锥齿轮618、第二传动杆619、锥形挡块620、连接板621、喷胶器622、导管623、第二弹性件624、圆销625、第三弹性件626、第九电动推杆627、喷胶头628、距离传感器629、限位滑轨630和第三伸缩杆631;电机601与第一承重台9进行固接;电机601输出轴与第二伸缩杆602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6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602依次与第二传动轮603、第一锥齿轮604和第二锥齿轮6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603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50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604侧面设置有第三锥齿轮606;当第一锥齿轮604与第三锥齿轮606啮合时,第三锥齿轮606转动;当第一锥齿轮604与第三锥齿轮606不啮合时,第三锥齿轮606不转动;第二锥齿轮605侧面设置有第四锥齿轮618;当第二锥齿轮605与第四锥齿轮618啮合时,第四锥齿轮618转动;当第二锥齿轮605与第四锥齿轮618不啮合时,第四锥齿轮618不转动;第三锥齿轮606与第三伸缩杆631进行固接;第四固定架607与第三伸缩杆63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607与第六电动推杆608进行固接;第六电动推杆608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609与第三伸缩杆63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609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610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610与丝杆611进行固接;丝杆611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丝杆611与固定板612进行旋接;固定板612与滑杆615进行滑动连接;固定板612与第七电动推杆613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613与第二弧形板614进行固接;固定板612、第七电动推杆613和第二弧形板614的组合以滑杆615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两组;滑杆61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五固定架616与第二伸缩杆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架616与第八电动推杆617进行固接;第八电动推杆617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618与第二传动杆619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619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619依次与连接板621和锥形挡块620进行固接;连接板621与喷胶器622进行固接;喷胶器622与导管623进行固接;第二弹性件624与连接板621进行固接;第二弹性件624与圆销625进行固接;圆销625与限位滑轨630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弹性件626与第二弹性件624进行固接;第三弹性件626通过连接块与第九电动推杆627进行固接;第三弹性件626与锥形挡块620进行滑动连接;第九电动推
杆627与喷胶头628进行固接;喷胶头628与导管623进行固接;距离传感器629与喷胶头628进行固接;限位滑轨63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伸缩杆631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
25.两组限位板407带动凸块面朝上的圆片移动至载物台515正上方后,两组第七电动推杆613同时伸长推动两组第二弧形板614向下移动,使两组第二弧形板614与圆片侧面对应,接着电机601启动,电机601输出轴带动第二伸缩杆602转动,第二伸缩杆602同时带动第二传动轮603、第一锥齿轮604和第二锥齿轮605转动,第二传动轮603转动可以给翻转固定组件5运行输送动力;接着第六电动推杆608伸长推动第四固定架607使第三伸缩杆631被拉伸,使第三锥齿轮606与第一锥齿轮604啮合,第三锥齿轮606转动带动第三伸缩杆631传动第三传动轮609转动,第三传动轮609带动第四传动轮610传动丝杆611转动,丝杆611带动两组固定板612在滑杆615上滑动互相靠近,进而使两组第二弧形板614推动圆片使其圆心与载物台515圆心重合,然后第六电动推杆608收缩使第三锥齿轮606动力中断,接着两组第七电动推杆613收缩复位,接着由翻转固定组件5进行处理,使圆片位于载物台515的圆槽中;在第十电动推杆519伸长使载物台515带动圆片上升至靠近喷胶头628下方后,喷胶器622启动,同时第八电动推杆617伸长推动第五固定架616,使第二伸缩杆602被拉伸,使第二锥齿轮605与第四锥齿轮618啮合,第四锥齿轮618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619转动,第二传动杆619同时带动锥形挡块620和连接板621转动,连接板621带动第二弹性件624做圆周运动,第二弹性件624此时处于被压缩状态,同时第二弹性件624带动第三弹性件626做圆周运动,第二弹性件624做圆周运动时带动圆销625在限位滑轨630中滑动,进而使圆销625顺着限位滑轨630逐渐向下移动,使第二弹性件624逐渐伸长,带动第三弹性件626在锥形挡块620外环面向下滑动,进而使喷胶头628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在逐渐变小,同时通过距离传感器629感应到距离圆片的距离调整第九电动推杆627的收缩,使喷胶头628与圆片的距离保持不变,同时喷胶器622通过导管623使胶液从喷胶头628喷出,进而使其在圆片表面喷涂一层均匀的圆形胶层;本组件在圆片表面喷涂一层均匀的圆形胶层,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6.两组限位板407侧面均设置有略厚于圆片厚度的滑槽。
27.以便圆片被输送到两组限位板407之间被限位。
28.两组第二电动滑轨506侧面均设置有矩形槽。
29.以便第二电动滑块507滑动时带动第一传动杆508在第二电动滑轨506侧面移动。
30.丝杆611以中轴线为对称轴两端螺纹相反。
31.以便丝杆611转动时使两组固定板612同时互相靠近或者同时互相远离。
32.第三弹性件626与锥形挡块620的接触面,设置为与锥形挡块620外环面相契合的斜面。
33.以便第三弹性件626在锥形挡块620外环面平稳滑动。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