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的发展,客户对显示器件的各项性能要求逐渐提高,其中防静电聚集的能力是影响显示器件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显示器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产生静电,静电的积累以及静电放电过程都会对显示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显示器件的正常显示功能。显示器件中会设置一个对其显示面板起支撑作用的背板,显示器件中的静电积累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背板上的静电积累;背板上的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的静电场以及静电放电过程都会对显示面板产生不利影响。
3.所以,目前的显示器件存在静电在其背板上积累而影响显示功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缓解目前显示器件存在的静电在背板上积累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括:
6.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
7.背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相对侧,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
8.中间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设置有第一导电构件;以及
9.导体支撑件,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的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10.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体支撑件电性接触。
11.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层;
12.所述背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三导电层。
13.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孔中的导电胶。
14.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导电胶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撑件的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平齐,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接触;
15.所述导电胶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撑件的靠近所述导体支撑件的一侧表面平齐,且与所述导体支撑件电性接触。
16.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孔沿所述中间支撑件的边缘设置。
17.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的
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碳黑或银粒。
18.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亲水涂层。
19.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导体支撑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相对应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开孔中;
20.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中的指纹识别模组;
21.所述第一导电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之间、以及所述导体支撑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之间。
22.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中的导电银胶。
23.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24.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中间支撑件和所述导体支撑件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和所述导体支撑件;
25.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孔中的指纹识别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孔中且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中间支撑件和所述导体支撑件之间的第二导电构件;
26.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体支撑件电性接触。
27.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性端子的绑定连接区,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绑定连接区错开设置。
28.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中间支撑件包括:靠近所述背板设置的网格胶、以及设置于所述网格胶与所述导体支撑件之间的泡棉;
29.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偏光片上的光学胶、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学胶上的盖板。
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相对侧的背板、位于背板的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中间支撑件、以及位于中间支撑板的远离背板一侧的导体支撑件,背板上设置有导电层,中间支撑件上设置有开孔以及位于开孔中的导电构件,导电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导电层和导体支撑件电性接触。本技术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导电层,并将该导电层通过设置在中间支撑件的开孔中的导电构件连接至导体支撑件,从而将背板上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构件传导至导体支撑件,并被导电支撑件传导出该显示装置,进而缓解了静电在显示装置的背板上的积累,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和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层状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层状图。
3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4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层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相对侧的背板、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中间支撑件、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板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导体支撑件,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导电层,所述中间支撑件上设置有开孔以及位于所述开孔中的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导体支撑件电性接触。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导电层,并将该导电层通过设置在中间支撑件的开孔中的导电构件连接至导体支撑件,从而将背板上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构件传导至导体支撑件,并被导电支撑件传导出该显示装置,进而缓解了静电在显示装置的背板上的积累,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和显示质量。
4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进行阐述。
44.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层状图。
45.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出光面101;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的相对侧的背板20、设置于所述背板2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的中间支撑件30、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远离所述背板20一侧的导体支撑件40。其中,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由导体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其具有导电性;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是指该显示面板10的具有显示画面功能的表面;所述背板20、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共同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
46.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一侧的偏光片50、设置于所述偏光片5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胶60、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学胶60的远离所述偏光片50一侧的盖板70。其中,所述偏光片5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发出的光线以及外界射向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光线进行调整,以改善显示品质和视角;所述光学胶60具有透光性,用于将所述盖板70与所述偏光片50进行粘接固定;所述盖板7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器件进行密封和保护。
47.所述背板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挺性。所述背板20靠近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一导电层
201由导电材料制成而成,因此其具有导电性,所述背板20表面产生的静电会自然地传导至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上,以便于将该静电导出而消除所述背板20上的静电。
48.可选地,所述背板20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导电层202;所述背板2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201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02的第三导电层203。其中,所述背板20的侧面是指:所述背板20的除与所述显示面板10贴合的表面以及与所述中间支撑件30贴合的表面之外的表面,所述背板20的侧面所在的平面沿某种角度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中间支撑件30相交。
49.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导电层202设置在所述背板20与所述显示面板10对应的表面,并将所述第二导电层202通过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从而实现了将所述背板20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的表面上产生的静电传导至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传导出所述背板20表面,进一步提高对所述背板20上的静电的消除能力。
50.可选地,所述背板20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三导电层203,并使所有第三导电层203均与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对所述背板20的全包覆,进一步提升将所述背板20表面的静电的导出能力。
5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碳黑或银粒,其制作过程包括:制作包含碳黑或银粒的导电涂料,将该导电涂料涂布至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上,形成导电涂层。
5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亲水涂层,其制作过程包括:在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涂布一层包含亲水材料的涂层,或者在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进行亲水基团的嫁接处理,使其表面具有亲水性。其中,所述亲水涂层吸收一定的水分后可以表现出导电性。
53.所述中间支撑件30设置于所述背板2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件3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作,以达到对作用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背板20上的外力的缓冲作用;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中还可以设置为多孔结构,以达到排气的效果。
54.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撑件30包括:靠近所述背板20设置的网格胶301、以及设置于所述网格胶3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之间的泡棉302;其中,所述网格胶301具有粘接和排气的作用,所述泡棉302具有排气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55.所述导体支撑件40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远离所述背板20的一侧,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具有散热和传导静电的作用。可选地,为了实现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具有较好的散热和导电的性能,其可以采用铜箔制作。
56.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上设置有第一开孔k1,所述第一开孔k1沿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所述第一开孔k1内设置有第一导电构件d1,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将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将所述背板20上产生的静电传导至所述导体支撑件40,并通过将所述导体支撑件40接地设置而消除该静电。
57.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k1可以沿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边缘设置,且所述第一开孔
k1将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边缘切断,使所述中间支撑件30在对应所述第一开孔k1的位置形成内凹形结构,上述结构可以便于所述第一开孔k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
58.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k1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包含某些弧形或某些方形的形状。
5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由导电胶构成,所述导电胶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靠近所述背板20的一侧表面平齐,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电性接触;所述导电胶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靠近所述导体支撑件40的一侧表面平齐,且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接触。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胶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孔k1中,且使所述导电胶的厚度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厚度相等,在保证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通过所述导电胶电性连接的同时,防止所述第一开孔k1处出现高度差,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平整性。
61.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电性端子的绑定连接区,所述第一开孔k1与所述绑定连接区错开设置,以防止电性端子在绑定连接时使用的热压工艺作用于所述第一开孔k1处而导致第一开孔k1所在的区域凹陷。
6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孔k1沿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平坦区所对应的区域内,所述平坦区是指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中的上下表面平整而无高度差或弯曲的区域。
63.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上的第三开孔k3,所述第三开孔k3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孔k3中的指纹识别模组m,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用于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指纹识别功能。
64.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孔k4,所述第四开孔k4可以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所述第四开孔k4中设置有光学元件,比如摄像头等。
65.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其中,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层状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某些结构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阐述,其中未详述之处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记载。
66.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的相对侧的背板20、设置于所述背板2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的中间支撑件30、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远离所述背板20一侧的导体支撑件40。其中,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由导体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其具有导电性;所述背板20、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共同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
6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一侧的偏光片50、设置于所述偏光片5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胶60、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学胶60的远离所述偏光片50一侧的盖板70。
68.所述背板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挺性。所述背板20靠近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由导电材料制成而成,因此其具有导电性,所述背板20表面产生的静电会自然地传导至
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上,以便于将该静电导出而消除所述背板20上的静电。
69.可选地,所述背板20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导电层202;所述背板2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201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02的第三导电层203。
70.可选地,所述背板20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三导电层203,并使所有第三导电层203均与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对所述背板20的全包覆。
7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包括碳黑或银粒,其制作过程包括:制作包含碳黑或银粒的导电涂料,将该导电涂料涂布至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上,形成导电涂层。
7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的至少其中之一还可以包括亲水涂层,其制作过程包括:在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涂布一层包含亲水材料的涂层,或者在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进行亲水基团的嫁接处理,使其表面具有亲水性。其中,所述亲水涂层吸收一定的水分后可以表现出导电性。
73.所述中间支撑件30设置于所述背板2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件3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作,以达到对作用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背板20上的外力的缓冲作用;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中还可以设置为多孔结构,以达到排气的效果。
74.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撑件30包括:靠近所述背板20设置的网格胶301、以及设置于所述网格胶3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之间的泡棉302;其中,所述网格胶301具有粘接和排气的作用,所述泡棉302具有排气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75.所述导体支撑件40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远离所述背板20的一侧,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具有散热和传导静电的作用。可选地,为了实现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具有较好的散热和导电的性能,其可以采用铜箔制作。
76.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上设置有第一开孔k1,所述导体支撑件40上设置有第二开孔k2,所述第一开孔k1沿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所述第二开孔k2沿所述导体支撑件40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导体支撑件40,且所述第一开孔k1与所述第二开孔k2对应设置。
7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二开孔k2中的指纹识别模组m,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用于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指纹识别功能。
78.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二开孔k2内的第一导电构件d1,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位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之间、以及所述导体支撑件40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将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将所述背板20上产生的静电传导至所述导体支撑件40,并通过将所述导体支撑件40接地设置而消除该静电。
7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二开孔k2中的导电银胶。在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二开孔k2中制作所述导电银胶的方法包括:配置包含银粒导电胶,将该导电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二开孔k2的内壁上,且使所述
导电银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无重叠。
80.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二开孔k2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包含某些弧形或某些方形的形状。
81.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孔k4,所述第四开孔k4可以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所述第四开孔k4中设置有光学元件,比如摄像头等。
82.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其中,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层状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某些结构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阐述,其中未详述之处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记载。
83.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的相对侧的背板20、设置于所述背板2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的中间支撑件30、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远离所述背板20一侧的导体支撑件40。其中,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由导体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其具有导电性;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是指该显示面板10的具有显示画面功能的表面;所述背板20、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共同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
84.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01一侧的偏光片50、设置于所述偏光片5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胶60、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学胶60的远离所述偏光片50一侧的盖板70。
85.所述背板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进行支撑,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挺性。所述背板20靠近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由导电材料制成而成,因此其具有导电性,所述背板20表面产生的静电会自然地传导至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上,以便于将该静电导出而消除所述背板20上的静电。
86.可选地,所述背板20朝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导电层202;所述背板2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201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02的第三导电层203。
87.可选地,所述背板20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三导电层203,并使所有第三导电层203均与第一导电层201和第二导电层202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对所述背板20的全包覆。
8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包括碳黑或银粒,其制作过程包括:制作包含碳黑或银粒的导电涂料,将该导电涂料涂布至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上,形成导电涂层。
89.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201、所述第二导电层202和所述第三导电层203的至少其中之一还可以包括亲水涂层,其制作过程包括:在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涂布一层包含亲水材料的涂层,或者在所述背板20的相应表面进行亲水基团的嫁接处理,使其表面具有亲水性。其中,所述亲水涂层吸收一定的水分后可以表现出导电性。
90.所述中间支撑件30设置于所述背板20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所述中间支撑件30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作,以达到对作用于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背板20上的外力的缓冲作用;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中还可以设置为多孔结构,以达到排气的效果。
91.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撑件30包括:靠近所述背板20设置的网格胶301、以及设置于所述网格胶3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之间的泡棉302;其中,所述网格胶301具有粘接和排气的作用,所述泡棉302具有排气和缓冲外力的作用。
92.所述导体支撑件40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远离所述背板20的一侧,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具有散热和传导静电的作用。可选地,为了实现所述导体支撑件40具有较好的散热和导电的性能,其可以采用铜箔制作。
93.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上设置有第一开孔k1,所述第一开孔k1沿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所述第一开孔k1内设置有第一导电构件d1,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将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将所述背板20上产生的静电传导至所述导体支撑件40,并通过将所述导体支撑件40接地设置而消除该静电。
94.进一步第,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上的第三开孔k3,所述第三开孔k3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所述第三开孔k3内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m和第二导电构件d2。所述第二导电构件d2位于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之间、以及所述导体支撑件40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之间。所述第二导电构件d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201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构件d2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导电构件d2将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电性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对所述背板20上的静电的消除能力。
95.所述第一导电构件d1由导电胶构成,所述导电胶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靠近所述背板20的一侧表面平齐,所述导电胶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靠近所述导体支撑件40的一侧表面平齐。
96.所述第二导电构件d2由导电银胶构成,在所述第三开孔k3中制作所述导电银胶的方法包括:配置包含银粒导电胶,将该导电胶粘接于所述第三开孔k3的内壁上,且使所述导电银胶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m无重叠。所述导电胶的硬度大于所述导电银胶的硬度。
97.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k1沿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边缘设置,以便于所述第一开孔k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
98.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k1和所述第三开孔k3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包含某些弧形或某些方形的形状。
9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k1中填充导电胶,利用所述导电胶硬度大的特点,对所述背板20与所述导体支撑件40之间进行支撑,防止所述第一开孔k1处出现高度差,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平整性。
100.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电性端子的绑定连接区,所述第一开孔k1与所述绑定连接区错开设置,以防止电性端子在绑定连接时使用的热压工艺作用于所述第一开孔k1处而导致第一开孔k1所在的区域凹陷。
10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孔k1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撑件30的平坦区所对应的区域内,所述平坦区是指所述中间支撑件30中的上下表面平整而无高度差或弯曲的区域。
102.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孔k4,所述第四开孔k4可以贯穿所述中间支撑件30和所述导体支撑件40,所述第四开孔k4中设置有光学元件,比如摄像头等。
10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相对侧的背板、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中间支撑件、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支撑板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导体支撑件,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导电层,所述中间支撑件上设置有开孔以及位于所述开孔中的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层和所述导体支撑件电性接触。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导电层,并将该导电层通过设置在中间支撑件的开孔中的导电构件连接至导体支撑件,从而将背板上产生的静电通过导电构件传导至导体支撑件,并被导电支撑件传导出该显示装置,进而缓解了静电在显示装置的背板上的积累,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和显示质量。
104.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