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2125发布日期:2022-03-01 21:3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插头连接器一般连接于线缆,插座连接器一般焊接在电路板上。目前插头连接一般使用子卡,即一块电路板的不同边缘设置有金手指,金手指之间通过线路进行连接,一端的金手指插入插座连接器,另一端的金手指则用来跟线缆相连接。然而,使用子卡的插头连接器在尺寸上会比较大。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线缆替代电路板的系统进行高速系统内的信号传输,但是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高频性能的要求。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提高电气性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及线缆,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对子单元,每一所述子单元包括沿纵长方向排列的一排端子及固定所述端子的绝缘体,所述端子包括差分对端子及接地端子,每一端子包括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接地端子的尾部则一体连接于一横条,所述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差分对端子的尾部的导电芯,以及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横条的遮蔽层;所述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对接地件,每一接地件固定在对应的子单元,所述接地件包括若干前隔片及若干后隔片,所述后隔片连接对应线缆的遮蔽层,所述前隔片则连接对应接地端子的尾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之接地件具有多个接地点,能有效改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分离。
8.图2是沿图1两连接器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9.图3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0.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11.图5是图4中端子模组与接地件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12.图6是图5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13.图7是图5中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14.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15.图9是图5端子模组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16.图10是图9中端子与横条的立体图。
17.图11是图7的俯视图。
18.图12是图1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9.图13是图12中端子模组与接地片的立体分解图。
20.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1.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分离。
22.图16是图15两连接器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23.图17是图15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4.图18是图17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分解图。
25.图19是图18中端子模组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26.图20是图15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7.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8.图2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1.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0,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包括互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100及插头连接器200,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未显示)上,所以亦可称为板端连接器,插头连接器200的后端连接有线缆250,所以亦可称为线端连接器,其沿对接方向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完成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器沿竖直方向对接,即对接方向为竖直方向,同时插头连接器的线缆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器的对接方向。
32.参图3-11所示,插头连接器200包括端子模组210及一对外壳280、282,一对外壳形成收容空间283,端子模组20收容在收容空间283内,外壳280设有的一对扣持缝285收容另一外壳282设有的扣持块286。外壳280设有的开口281则允许线缆250延伸穿过。锁扣件290包括一对固定部292、自固定部292延伸的操作部294以及锁扣臂292,锁扣臂295位于一对固定部292之间。固定部292的内板2921固定在外壳282外侧设有的固定缝2821内。锁扣臂292为向外弹性变形结构,且末端设有一对锁扣凸296,锁扣凸296朝向端子模组210方向凸伸。端子模组210连接有一排线缆250,每一线缆包括导电芯252及遮蔽层254。端子模组210包括一对彼此堆叠的子单元220,两个子单元220之间夹持有一个遮蔽板230。
33.每一子单元220包括一组端子222及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固定在端子的绝缘体224。端子222排成一排,包括若干个接地端子227及差分对端子229,每相邻两个差分对端子构成一差分端子对,接地端子与差分端子对彼此交替排列设置。差分对端子229具有连接导电芯252的焊接尾部228,所有接地端子227则一体连接于一横条238,而成为一体结构,即接地端子的尾部228’一体连接于横条238。横条238则对准且抵接遮蔽层252,横条的后方设置有缺口226,用来收容或者放置线缆250。
34.所述端子222的接触部2221裸露在绝缘体224设有的狭缝237,使得其与插座连接器100的端子134能够对接,在需要避免引起混淆之处,则可将插头连接器的端子222命名为
插头端子222,插座连接器的端子134命名为插座端子134。绝缘体224的若干间隔肋239之间形成槽道(未标号),用来收容尾部228及线缆的导电芯252,在槽道内,尾部与导电芯彼此焊接在一起。一对锁扣指223位于对接舌板2241的两侧,且与对接舌板2241彼此间隔开,锁扣指自绝缘体向前延伸而形成,绝缘体的后端则形成为支撑部2242,用来放置横条、线缆前端等。绝缘体的后端设有缺口225,用来收容线缆230。绝缘体224设有柱体231及孔洞233,用来与另一绝缘体的孔洞233、柱体231互配固定。
35.一对接地件240则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绝缘体224,每一接地件240设有的孔洞244与绝缘体设有的柱体231相互配合固定。每一接地件240进一步形成有若干后隔片242,后隔片242可以通过冲压弯折而形成,而留有残留孔241,焊接时焊料可以通过残留孔241而将后隔片242、遮蔽层254及横条238彼此焊接在一起。从结构上讲,遮蔽层254被夹持在接地件240及横条238之间。
36.差分对端子229一开始一体连接在横条238,在注塑成型后,尾部228则自横条切断。接地件240进一步设有的前隔片247为机械及电性连接于接地端子的尾部228’,所述前、后隔片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齐。绝缘体中的位于差分对端子227与接地端子229之间的间隔肋239被移除,以充分裸露接地端子的尾部228’。本实施例中,位于接地端子的尾部228’上的间隔肋被移除,使得尾部238’裸露,接地件240增加设置的前隔片247则不仅将信号端子的尾部228分割开,同时也能机械及电性连接接地端子227的尾部228’,如此可提高电性接地性能。但无论如何,绝缘体224的间隔肋239将差分端子对间隔开,保证焊接。
37.参图12-13所示,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本体110、位于本体内的端子模组130、包覆本体的金属壳体120,端子模组130包括一对子单元131,两个子单元彼此横向堆叠。每一子单元131包括端子134及通过注塑成型的绝缘体132,绝缘体132设有的柱体136、孔洞138与另一子单元的绝缘体设有的孔洞、柱体互配固定。一对接地片140公共包覆两个子单元131。每一接地片140设有若干弹性指142,弹性指142穿过绝缘体设有的狭缝而抵接在端子134中的接地端子。绝缘本体110形成有对接腔114,其沿纵长方向延伸,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200的端子模组210的对接舌板2241。若干槽道115形成在本体110,用来一一分别收容端子134。
38.本体110的两个端壁112设有一对锁扣槽119,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子单元220的锁扣指223,配合肋118形成在端壁112,其与金属壳体120上设置配合口124相互配合而固定。金属壳体120形成有锁扣空间122,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锁扣件290,锁扣空间122在其一侧设有一对锁扣孔126,用来与锁扣件290的锁扣凸296相扣合。金属壳体120设有缺口127,用来供对应锁扣件的锁扣臂295穿过,锁扣孔126位于缺口127的下方。固定部292包括内板2921及外板2922,内板2921固定在固定缝2821内,外板2922则容纳在锁扣空间122内,锁扣臂295穿过缺口127,并到达金属壳体120的外侧,锁扣凸292进入锁扣孔126。
39.图14显示了第二实施例,其大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不再详细叙述。图14中,开口281上方连接有横肋2811,在图3中则无横条,开口281向上贯穿。
40.图15-20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20,其插座连接器300水平的安装在电路板上,插头400则沿水平方向对接至插座连接器400,其线缆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彼此平行,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基本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主要针对延伸
方向不同做了适应性的变化。
41.本体310设有向前贯穿的对接腔314,对接腔为纵长延伸结构,其两侧设有端子槽312。本体的两个端臂设有与插头连接器的锁扣指相扣合的锁扣槽319。
42.金属壳体320包覆本体310,金属外壳320包括锁扣空间322,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锁扣件420,锁扣件的锁扣凸422扣合在锁扣空间322一侧设置有的锁扣孔326。金属壳体设有的开口324则与本体端壁设有的凸块318相固定。
43.本体的后端设有收容腔316,收容腔连通对接腔314,本体后方设有两个槽道311、313及孔洞317,其与端子模组设有的凸块356、359、346互相固定。端子模组330包括两个子单元340、350及夹持在两个子单元之间的接地单元360,上子单元340包括若干端子344及一体成型在端子的绝缘体342,凸块346、349形成在绝缘体342上。下子单元350包括若干端子354及一体成型在端子上的绝缘体352,凸块356形成在绝缘体352上。绝缘体352的后端设有凹陷区358。接地单元360包括金属制成的遮蔽板366级注塑成型在接地板的绝缘体362。三个单元自上下组装,接地单元的后端容纳在凹陷区358内。
44.插头连接器400包括一对外壳410、412及位于外壳内的端子模组430。端子模组430包括一对子单元440及夹持在子单元之间的遮蔽板480,子单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再详细描述。接地件470固定在子单元,其包括隔片470,隔片将线缆间隔开,同时隔片与接地端子一体相连的横条相焊接。接地件借由其两端的开口474与子单元的绝缘体设有的柱体相固定。后端的线缆490包括位于中心的导电芯492及围设导电芯的遮蔽层494。
45.图21为第四实施例,其本司专利公开第cn112864713a号的一种改良方案,用来固定电子卡或者子板的固定装置包括本体41及锁扣结构42,本体安装在电路板或者主板上,锁扣结构42安装在本体,并沿线性方向在锁扣状态与非锁扣状态之间移动,本体包括支撑平台43,其向上支撑子板的下表面,限制部431则收容子板后边缘的缺口,支撑面411与塔部414配合,形成滑动槽415,锁扣结构的一对臂部422则沿着滑动槽415移动,在锁扣状态下,臂部前端的凸块423则收容在凹孔416内。基部41进一步设有接地片5,接地片电性连接电路板的接地垫片及子板的接地垫片,形成接地路径。一个附加的弹性件6位于基部41与锁扣结构42之间,弹性件6在一个平面内延伸,其坐落在抵接面411,其一边缘b1抵接在塔部414的一个面s1,另一边缘b2则抵顶在锁扣结构的一个面s2,如此能够一直促使锁扣结构42向子板移动,从而确定子板被稳定固定。同时,本体41同时由被促使向固定其结构的方向移动,有助于保证本体41固定在电路板。
46.图22给出了另一种固定装置,本体80借由鱼叉脚82固定在主板900的通孔内,本体不能在水平方向移动。锁扣结构90安装在本体80,其固定部92可移动的插入滑动槽84,从而在锁扣结构90与主板900之间形成一个收容子板950的空间,本体80设有收容弹簧99的空间86,弹簧99促使锁扣结构90向子板方向移动,从而固定子板。锁扣结构设有一倾斜导引面97,倾斜导引面面对子板,在对接过程中,方便子板向下顺利组装入固定装置。弹簧99可以被其他弹性元件所替换,固定部92最好具有与滑动槽相固定的钩子,避免固定部脱离滑动槽84。
4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