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开关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8605发布日期:2022-03-15 23:0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触发开关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触发开关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装置大多通过触发开关记录机壳松脱或移除情况,触发开关包括有拨杆、弹性件和多个引脚,机壳在正常状态下会有外力作用在拨杆上,多个引脚中的其中两个引脚导通,输出机壳正常使用信号,同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机壳松脱或移除时,作用在拨杆上的外力撤销,多个引脚中的其中另两个引脚导通,输出机壳异常信号,同时弹性件回复至自然状态。现有触发开关,拨杆不能满足多方向受力的需求,要么只能承受水平方向上的外力,在竖直方向受力时容易损坏;要么只能承受竖直方向上的外力,在水平方向受力时容易损坏;且,在机壳处于正常状态时,弹性件为压缩状态,高温环境中容易出现内应力加剧导致零件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首先提供一种触发开关,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触发开关,包括壳体、调节件、弹性件以及多个触发连接件;
5.所述调节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调节件转动时具有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趋势以提供回弹力使所述调节件复位;
6.多个所述触发连接件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7.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触杆部和拨杆部,所述拨杆部在受到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上作用力时带动所述触杆部,以使所述触杆部选择性地导通其中两个所述触发连接件。
8.可选地,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有主体,所述触杆部和所述拨杆部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周缘上。
9.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拨杆部包括第一拨杆部和第二拨杆部,所述第一拨杆部和所述第二拨杆部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周缘上,且所述第一拨杆部位于所述触杆部与所述第二拨杆部之间。
10.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拨杆部和所述第二拨杆部均具有伸出在所述容置腔外的用于与施力件相接触的接触段。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拨杆部和所述第二拨杆部均为三角形。
12.可选地,所述主体上具有容置孔,所述底壁上朝向所述容置腔内凸出有定位凸部,所述弹性件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凸部上。
13.可选地,多个所述触发连接件皆设置在所述底壁的朝向所述容置腔内的内表面上,且每个所述触发连接件皆具有穿过所述侧壁伸出在所述容置腔外的引脚部。
14.可选地,所述多个触发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触发件、第二弹性触发件和第三弹性
触发件;
15.所述第一弹性触发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触发件均位于所述第三弹性触发件旁侧,且所述第一弹性触发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触发件相对设置,所述触杆部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16.所述触杆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触发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触发件相接触;
17.所述触杆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触发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触发件相分离,且所述第一弹性触发件与所述第三弹性触发件相接触,或所述第二弹性触发件与所述第三弹性触发件相接触。
18.可选地,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所述第一弹性触发件靠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触发件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第三弹性触发件靠近第三侧壁设置,所述第四侧壁具有与所述开口平齐的顶端,且所述第四侧壁上具有开槽,所述开槽从所述顶端向所述底壁方向延伸。
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壳、主板和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机壳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主板上方,所述触发开关为上述的触发开关,所述机壳在拆卸或装配过程中能够向所述拨杆部施加所述作用力。
20.本公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拨杆部带动触杆部,使触杆部选择性地导通其中两个触发连接件,拨杆部不仅能满足第一方向(如水平方向)上的受力需求,而且能满足第二方向(如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需求,并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弹性件是自然状态,无任何方向受力,避免了在高温环境中内应力加剧导致零件变形问题。
2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2.本公开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公开。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23.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触发开关去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26.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27.图5为图1中的调节件从一个方向上看的结构图;
28.图6为图1中的调节件从另一个方向上看的结构图;
29.图7为图1所示的触发开关去掉盖体、调节件和弹性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触杆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图;
31.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触杆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图;
32.图10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应用至电子装置上的结构图;
33.图1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装配机壳时的状态图一;
34.图1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装配机壳时的状态图二;
35.图1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装配机壳时的状态图三;
36.图1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拆卸机壳时的状态图一;
37.图15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拆卸机壳时的状态图二;
38.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在拆卸机壳时的状态图三。
39.图中标号说明:100、触发开关;110、壳体;111、底壁;1111、定位凸部;1121、第一侧壁;1122、第二侧壁;1123、第三侧壁;1124、第四侧壁;11241、顶端;11242、开槽;1125、承载部;113、容置腔;120、调节件;121、触杆部;122、拨杆部;1221、第一拨杆部;1222、第二拨杆部;123、主体;1231、容置孔;12311、定位柱;12301、轴部;130、弹性件;140、触发连接件;141、第一弹性触发件;14101、第一引脚;142、第二弹性触发件;14201、第二引脚;143、第三弹性触发件;14301、第三引脚;1431、第一连接部;1432、第二连接部;150、盖体;151、避让槽;200、主板;30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40.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公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本公开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公开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41.如图1至图7所示,触发开关100包括壳体110、调节件120、弹性件130以及多个触发连接件140。
42.壳体110包括底壁111和侧壁,底壁111与侧壁围合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113,壳体110整体为方形结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121、第二侧壁1122、第三侧壁1123和第四侧壁1124,第一侧壁1121与第二侧壁1122相对,第三侧壁1123与第四侧壁1124相对。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110整体不局限于方形结构,也可以是桶形结构,只要是能形成一端开口的容置腔113即可,容置腔113主要用于设置调节件120、弹性件130以及触发连接件140。
43.调节件120转动设置在壳体110上,对于包括底壁111和侧壁的壳体110来说,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承载部1125,调节件120通过轴部12301支撑在承载部1125上,从而调节件120能以轴部12301的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调节件120包括有触杆部121和拨杆部122,拨杆部122在受到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上作用力时能带动触杆部121,以使触杆部121选择性地导通其中两个触发连接件。调节件120还包括有主体123,主体123设置在容置腔113内,轴部12301从主体123的两侧延伸出,触杆部121和拨杆部122间隔地设置在主体123的外周缘上,这样,在拨杆部122受力时,主体123能够转动以便带动触杆部121。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如图4所示,第一方向对应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对应竖直方向,拨杆部122包括第一拨杆部1221和第二拨杆部1222,第一拨杆部1221和第二拨杆部1222间隔地设置在主体123的外周缘上,且第一拨杆部1221位于触杆部121与第二拨杆部1222之间,第一拨杆部1221和第二拨杆部1222均具有伸出在容置腔113外的用于与施力件(施力件可以是后叙的机壳300)相接触的接触段,如此,在第一拨杆部1221的接触段与施力件相接触并受到施力件的作用力时,调节件120能转动;在第二拨杆部1222的接触段与施力件相接触并受到施力件的作用力时,调节件120同样能转动,从而满足了第一方向(如水平方向)上的受
力需求,而且满足了第二方向(如竖直方向)上的受力需求,第一方向上的受力可以是如图4中箭头a所指的水平向右方向,也可以是如图4中箭头b所指的水平向左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受力可以是如图4中箭头c所指的竖直向下方向。为了方便与施力件接触,第一拨杆部1221和第二拨杆部1222可以均为三角形。
44.弹性件130可以是常见的弹簧,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弹性的结构件,弹性件130在调节件120转动时具有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趋势以提供回弹力使调节件120复位,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弹性件130处于自然状态,在第一拨杆部1221或第二拨杆部1222受力导致调节件120转动时,弹性件130被压缩,从而具有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趋势。为了方便设置弹性件130,主体123上具有容置孔1231,底壁111上朝向容置腔113内凸出有定位凸部1111,弹性件130一端设置在容置孔1231内、另一端设置在定位凸部1111上。为了很好地设置弹性件130,容置孔1231内还可以设置定位柱12311,定位柱12311与定位凸部1111相对时,弹性件130处于自然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弹性件130处于自然状态。
45.多个所述触发连接件140均固定设置在壳体110上,具体地,多个触发连接件140皆设置在底壁111的朝向容置腔113内的内表面上,且每个触发连接件140皆具有穿过侧壁伸出在容置腔113外的引脚部。如图2所示,多个触发连接件140包括第一弹性触发件141、第二弹性触发件142和第三弹性触发件143,第一弹性触发件141和第二弹性触发件142均位于第三弹性触发件143旁侧,且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二弹性触发件142相对设置,触杆部121能够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触杆部12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二弹性触发件142相接触,如图8所示,此时触杆部121处于第一位置;触杆部12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二弹性触发件142相分离,且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三弹性触发件143相接触,或第二弹性触发件142与第三弹性触发件143相接触,如图9所示,此时触杆部121处于第二位置,第三弹性触发件14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431和第二连接部1432,触杆部121处于第二位置时,将本来接触的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二弹性触发件142挤开,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二弹性触发件142之间形成断路,同时,第一弹性触发件141与第一连接部1431接触形成通路,或者第二弹性触发件142与第二连接部1432接触形成通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不是特指一个具体位置,而是指位置范围。
46.对于包括底壁111和侧壁的壳体110来说,第一弹性触发件141靠近第一侧壁1121设置,第二弹性触发件142靠近第二侧壁1122设置,第三弹性触发件143靠近第三侧壁1123设置,第四侧壁1124具有与开口平齐的顶端11241,且第四侧壁1124上具有开槽11242,开槽11242从顶端11241向底壁111方向延伸,基于开槽11242的设置,能便于第一拨杆部1221和第二拨杆部1222转动。
47.再一次参阅图1,为了避免误触碰触发连接件140,触发开关100还可以包括盖体150,盖体150盖设在容置腔113的开口处,盖体150上还可以设置避让槽151,以便第一拨杆部1221和第二拨杆部1222具有可转动空间。
48.如图10,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机壳300(如图11)、主板200和触发开关100,触发开关100设置在主板200上,机壳300可拆卸地盖设在主板200上方,机壳300在拆卸或装配过程中能够向拨杆部122施加作用力。触发开关100可通过第一弹性触发件141的第一引脚14101、第二弹性触发件142的第二引脚14201和第三弹性触发件143的第三引脚
14301焊接在主板200上,且有两种信号状态可选择,当需要常开状态时,可选第一引脚14101-第三引脚143013或第二引脚14201-第三引脚14301作为信号引脚,当需要常闭状态时,可选第一引脚14101-第二引脚14201作为信号引脚,机壳300在拆卸或装配过程中能够通过拨杆部122带动触杆部121,从而改变第一引脚14101、第二引脚14201和第三引脚14301相互间的导通状态以输出不同信号,进而达到记录机壳300移除或松脱的效果。本公开的电子装置可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电子装置。
49.如图11至图13所示,装配机壳300时,机壳300在水平方向上向右运动,第一拨杆部1221受到机壳300向右作用力,整个调节件120顺时针转动,弹性件130被压缩从而具有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趋势,当机壳300向右运动装配到位时,调节件120在弹性件130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
50.如图14至图16所示,拆卸机壳300时,机壳300在水平方向上向左运动,第一拨杆部1221受到机壳300向左作用力,整个调节件120逆时针转动,弹性件130被压缩从而具有回复至正常状态的趋势,当机壳300向左运动脱离第一拨杆部1221时,调节件120在弹性件130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
51.结合图4、图11至16可以看出,本公开的触发开关100可支持机壳300三个运动方向的装配,即左右平移和竖直下压。并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弹性件130是自然状态,无任何方向受力,避免了在高温环境中内应力加剧导致零件变形问题。
52.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左”、“右”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5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5.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6.本公开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公开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