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7948发布日期:2022-02-07 20:4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电力轨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轨道。


背景技术:

2.电力轨道又称轨道插座,是一种现代楼宇使用的全新型电源插座产品,利用电力轨道的插座产品进行充电可以实现随着电力导轨的轨道任意移动,也可以在电力导轨的任意位置连接充电器进行充电,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3.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轨道的使用方便性,在一些设计中,会在电力轨道中安装例如可控制的光源等电子元件,使得电力轨道的功能更为丰富,然而现有技术中,电力轨道增加了以上电子元件后,其内部接线复杂,不利于电力轨道的施工布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轨道,旨在优化电力轨道内的接线结构,提升电力轨道的安装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力轨道,该电力轨道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段,所述轨道段包括壳体、灯光组件和连接器;所述灯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灯光组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控制板和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灯光件,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电力轨道还包括两端盖,两所述端盖分别盖设在位于所述电力轨道两端的轨道段的端部,所述端盖内设有感应器以及与所述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轨道段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两两插接配合,所述控制板用于接收所述感应器的触发信号以控制所述灯光件的灯光变换。
6.可选地,所述电力轨道由至少两个轨道段首尾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实现信号连接。
7.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灯光件滑动插接于所述容置槽内并显露于所述壳体。
8.可选地,两所述端盖分别为首端盖和尾端盖,所述感应器安装于所述首端盖朝向外部的一侧。
9.可选地,所述首端盖背离所述感应器的壁面和/或所述首端盖的侧壁设有出线孔,外部电源线穿过所述出线孔与所述灯光组件电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电力轨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各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穿插孔,所述穿插孔供所述连接器穿过与相邻的轨道段对应的所述连接器对插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端盖上设有卡勾,所述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卡勾卡入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轨道段。
14.可选地,所述端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轨道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通过螺丝的配合使得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轨道段。
15.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端盖上同时设置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从而使得端盖可以与轨道段两端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任意一连接器进行配合插接,从而使端盖可以与轨道段的任意一端进行信号连接,进而使感应器的感应信号可以通过连接器顺利的传递到轨道段的控制板中,也使得感应器在与轨道段的两端的任意一端进行线路连接时更加方便,有利于电力轨道的安装布设,进而控制灯光件进行灯光变换,如人员靠近时则开启灯光件,人员离开时则关闭灯光件,当有电子设备正在进行充电或脱离充电状态时则灯光件发声颜色变换。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电力轨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电力轨道一实施例中轨道段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电力轨道一实施例中轨道段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电力轨道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21.图5为本发明电力轨道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7挂架100第二定位部21火线导轨101第二定位孔22零线导轨11限位槽23地线导轨121首端盖31第一连接器1210出线孔32第二连接器122尾端盖33第三连接器1211卡勾34第四连接器1222第一定位孔41感应器1223安装槽42驱动电源131平直连接件43控制板1310第一定位部44灯光件1316螺丝51火线连接器132转角连接件52零线连接器
1326穿插孔53地线连接器15防尘条6插座16容置槽
ꢀꢀ
2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力轨道。
29.参照图1和图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力轨道,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段,所述轨道段包括壳体10、灯光组件和连接器;所述灯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灯光组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控制板43和与所述控制板43电连接灯光件44,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所述第一连接器3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2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控制板43信号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3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2实现信号连接;所述电力轨道还包括两端盖,两所述端盖分别盖设在位于所述电力轨道两端的轨道段的端部,所述端盖内设有感应器41以及与所述感应器41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33和第四连接器34,所述轨道段中的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与所述第三连接器33和第四连接器34两两插接配合,所述控制板43用于接收所述感应器的触发信号以控制所述灯光件44的灯光变换。
30.本发明提出的电力轨道既可以铺设于家庭的墙体中,也可以运用于工业运用场景中可同时供多个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也可以运用于一些插座6需要跟随电子设备一起移动的应用场景中;感应器41可以是ir型感应器41,即能实时进行检测;还可以是pir型感应器41,pir型感应器41属于被动接收红外线类型感应器41,具有较低的功耗;还可以是触控类或声控类的感应器41,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制定预定的程序,多次触摸感应器41或发出不同的语音指令来控制灯光件44的灯光变换。
3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端盖上同时设置第三连接器33和第四连接器34,从而使得端盖可以与轨道段两端的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的任意一连接器进行配合插接,从
而使端盖可以与轨道段的任意一端进行信号连接,进而使感应器41的感应信号可以通过连接器顺利的传递到轨道段的控制板中,也使得感应器在与轨道段的两端的任意一端进行线路连接时更加方便,有利于电力轨道的安装布设,进而控制灯光件44进行灯光变换,如人员靠近时则开启灯光件44,人员离开时则关闭灯光件44,当有电子设备正在进行充电或脱离充电状态时则灯光件44发声颜色变换。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力轨道由至少两个轨道段首尾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3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2实现信号连接;当只设有一个轨道段时,轨道段的两端和端盖上均设置两个连接器使得在不增加线路的情况下,使得轨道段与端盖上感应器41之间的信号连接更加方便;当设有至少两个轨道段时,可以通过相邻轨道段两端的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连接从而实现感应信号在相邻轨道段之间的传递。
33.所述壳体10内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开口朝向所述壳体10的外部,所述限位槽11的两侧壁及底壁上分别设有火线导轨限位槽、零线导轨限位槽及地线导轨限位槽;所述轨道段还包括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所述火线导轨21、所述零线导轨22和所述地线导轨23分别插入并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火线导轨限位槽、所述零线导轨限位槽和所述地线导轨限位槽;所述轨道段还包括火线连接器51、零线连接器52和地线连接器53,所述火线连接器51、零线连接器52和地线连接器53上还各设有多个接线端口;当电源线穿过端盖进入到第一个轨道段的一端时,电源线的火线、零线及地线分别与对应的火线连接器51、零线连接器52和地线连接器53进行电线连接,然后再由火线连接器51、零线连接器52和地线连接器53的其它接线端口用电线分别与对应的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进行供电。
34.进一步地,当再继续进行轨道段的拼接时,第一个轨道段背离端盖的一端的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分别用火线、零线及地线电线连接,然后火线、零线及地线分别与对应第二段导轨的火线连接器51、零线连接器52和地线连接器53电线连接,然后火线连接器51、零线连接器52和地线连接器53再与第二轨道段的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分别进行电线连接,如此往复,则使得整个电力轨道的所有轨道段的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均实现电路连接。
35.进一步地,用户将插座6插入到壳体10的限位槽11时,插座6上的火线触片,零线触片及地线触片则分别与轨道段的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进行抵接接触,从而实现电路导通进而为用户的电子设备进行供电。
36.优选地,限位槽11内还设有防尘条15,防尘条15固定于限位槽11的两侧壁并靠近限位槽11的开口处设置,防尘条15是软性材料制作,如橡胶、硅胶等;当插座6的触片插入限位槽11时,防尘条15则产生形变使触片顺利通过,而距离触片较远的地方则保持原状,这样可以减少限位槽11内灰尘及杂物的堆积,从而减少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处灰尘的堆积,降低灰尘过多而使插座6接触不良或电路不通情况的发生;且限位槽11内的灰尘不易清理,若清理为了安全也需要断开电源才能操作,安装防尘条15则使得灰尘都集聚在防尘条15上,只需要使用胶带或微湿的抹布进行擦拭即可,便于用户的清理;防尘条15还是火线导轨21、零线导轨22以及地线导轨23外的一个安全门,当人不小心触摸到限位槽11附近时触摸到防尘条15可以给人一种提示作用,使得人及时收回手,降低触电的可能性。
37.参照图1至图3,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容置槽16,所述灯光件44滑动插接于所述容置槽16内并显露于所述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灯光件44是灯光条,壳体10内设有沿所述轨道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槽16,所述灯光条插入容置槽16中并沿所述容置槽16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整个灯光条插入到容置槽16中,当使用者靠近轨道段时灯光件44可以起到照明作用,使得用户更加清楚的知道插座6需要插接的位置,当使用者插上充电器充电后,可以使灯光件44的发出不同的光或者发出不断闪烁的光来提示正在充电的状态,当使用者远离电力轨道后,感应器41可以感应到人体的远离从而向控制板43发出灯光关闭信号,使得灯光件44关闭灯光,从而既可以节约电源又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38.在其它实施例中,灯光件44还可以是一块连接板上镶嵌多个灯珠;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容置槽16或灯光件44上设置卡接结构,使得灯光件44插接到容置槽16的预定位置时,卡接结构可以自动卡紧灯光件44;还可以是直接在壳体10内设置多个卡接部,然后在灯光件44上对应设置多个配合部,卡接部与配合部相配合从而固定灯光件44。
39.参照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端盖分别为首端盖121和尾端盖122,所述感应器41安装于所述首端盖121朝向外部的一侧;首端盖121离电源更近,感应器41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线路更加小,从而降低感应器41的线路故障率,使得感应器41得以稳定的运行。
40.可选地,所述首端盖121背离所述感应器41的壁面和/或所述首端盖121的侧壁设有出线孔1210,外部电源线穿过所述出线孔1210与所述灯光组件电连接;出线孔1210即可以只开设一个设置在所述首端盖121背离所述感应器41的壁面或所述首端盖121的侧壁;也可以在所述首端盖121背离所述感应器41的壁面和所述首端盖121的侧壁上同时开设出线孔1210;通过设置出线孔1210可以使外部电源线穿过出线孔1210对电力轨道进行供电;将出现孔设置在首端盖121背离所述感应器41的壁面或首端盖121的侧壁的壁面上可以使得电源线不会直接暴露于人的视野中,使得整体更加美观,增加人的舒适感。
41.所述端盖上设有一安装槽1223,所述感应器41镶嵌于所述安装槽1223内,将感应器41设置于安装槽1223以免感应器41受到刮损,减少感应器41受到的破坏。
4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电源线穿过所述出线孔1210与火线连接器51和零线连接器52进行电线连接,灯光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源42,驱动电源42与火线连接器51和零线连接器52进行电线连接,驱动电源42与控制板43进行电线连接,控制板43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口,控制板43与灯光件44进行电线连接,从而使灯光件44实现通电过程。
43.进一步地,感应器41安装于端盖上,感应器41上同时连接有第三连接器33和第四连接器34,控制板43上用导线同时连接有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且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分别位于壳体10的两端,第三连接器33和第四连接分别只能与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才能配合进行对插连接,感应器41上同时设置第三连接器33和第四连接器34使得感应器41与壳体10的两端均可以实现对插连接,当第三连接器33或第四连接器34与第一连接器31或第二连接器32配合连接时,使得感应器41内的感应信号顺利的传递到控制板43中,进而控制灯光件44的灯光变换,第三连接器33或第四连接器34与第一连接器31或第二连接器32配合连接时既可以实现感应信号的传递,也可以将控制板43中的电传递到感应器41内供感应器41的正常运行,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之间的信号传递通过相邻轨道段不同端的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进行对插连接,从而实现整个电力轨道的信号连接。
44.参照图4,优选地,所述电力轨道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
1310,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各设有第二定位部100,所述第一定位部131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00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段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当相邻的两个轨道段在同一平面上时,连接件为平直连接件131,此时平直连接件131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1310,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部100,平直连接件131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轨道段内并通过第一定位部1310与第二定位部100相互配合使相邻的两个轨道段进行固定连接;当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时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连接件为转角连接件132,转角连接件132的朝向相邻两轨道段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部1310,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部100,第一定位部1310与第二定位部100相互配合使相邻的两个轨道段进行固定连接;转角连接件132可以根据两个相邻的轨道之间的夹角进行定制,转角连接件132可以填补具有一定夹角的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以免灰尘或其它杂质进入轨道段中,减少轨道段内的零部件不受损坏及增加轨道段内的清洁度。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10和第二定位部100都设置为定位孔,两个定位孔通过螺丝1316进行固定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定位部1310和第二定位部100设置为卡勾及与卡勾对应的卡槽进行卡扣连接,当然还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定位部1310和第二定位部100焊接在一起来实现固定连接。
46.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相邻的两个轨道段之间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需要进行连接时,在轨道段的两端设置第一定位部1310和第二定位部100直接进行配合固定连接,此时不需要借助平直连接件131进行固定连接;当需要进行转角连接时,可以将相邻的两个轨道段的连接端定制设置为相对应的斜角,此时不需要借助转角连接件132,然后再通过第一定位部1310和第二定位部100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定位部1310和第二定位部100可以是定位孔,也可以是卡扣结构。
47.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穿插孔1326,所述穿插孔1326供所述连接器穿过与相邻的轨道段对应的所述连接器对插连接;当连接件为平直连接件131,两相邻的轨道段在同一平面时,平直连接件131可以连接板,直接将两平直连接件131的两端插入到两相邻的轨道段中进行固定连接,此时可以不设置穿插孔1326;当连接件为转交连接件时,两相邻的轨道段之间需要通过转角连接件132进行连接,两相邻的轨道段之间的连接线,如电源线、第一连接器31和第二连接器32等都需要穿过转角连接件132,设置穿插孔1326可便于连接线从一个轨道段牵入相邻的一个轨道段中去。
48.参照图5,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10可拆卸连接;通过盖体与壳体10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可以便于线路的维修及排查,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感应器41的安装及维护。
49.所述端盖上设有卡勾1211,所述壳体10上设有卡槽,所述卡勾1211卡入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轨道段;卡勾1211与卡槽的配合既能使端盖牢牢固定于壳体10,也便于端盖的安装及拆卸。
50.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222,所述轨道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101,所述第一定位孔1222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01通过螺丝1316的配合使得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轨道段;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孔1222和第二定位孔101的配合可以使得端盖与壳体10的连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防止端盖的脱落,也使得安装于端盖的感应器41得以稳定的运行。
51.可选地,所述轨道段上还包括挂架17,所述挂架1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底壁用于方便用户放取物品,所述壳体10的底壁还增设有灯光件44;当对挂架17与壳体10的底壁进行可拆卸连接时,挂架17可沿电力轨道的轨道延伸方向进行移动,增设的灯光件44可以提供照明的作用,便于用户的挂取,挂架17上既可以设置挂钩方便用户挂取物品,也可以设置容纳槽或容纳平台以供用户的物品放取;在本实施例中挂架17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上下两部分具有一定容纳空间的;另一个是设有一个连接杆,方便用户搁置或挂取物品。
52.参照图3和图4,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挂架17上设置夹紧装置,即当挂架17滑动至适当位置时,开启夹紧装置使得夹紧装置夹紧壳体10从而使挂架17牢牢固定于壳体10,当需要进行移动时松开夹紧装置使得挂架17可沿导轨移动,夹紧装置既可以使电子夹紧装置,也可以是利用压簧和多块夹紧板制成的夹紧装置;当然还可以在挂架17上设置按压按钮,当挂架17滑动至适当位置时,按压按钮使得按钮抵接壳体10从而使得挂架17固定于壳体10上。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