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2460发布日期:2022-02-07 22:3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主要来源,安全可靠、能量密度高的电池模组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在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因过充、针刺、加热滥用等原因造成的电池热失控,时刻危害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相关国标的出台,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发生后如何延缓热扩散时间成为了厂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3.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在电池包内部模组之间以及模组与箱体上盖之间加装云母片或者喷涂防火涂层,以延缓电池包箱体上盖被火烧穿的时间。这种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在电池模组上所做的防护措施有效性不够,无法有效的延缓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热扩散的时间;2、在电池包的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由于软包电池封边每个位置的密封强度都是一致的,电芯的极耳封边的任意位置都可能成为喷发口,软包电池热失控时不具有确定的喷发方向,无法有效的阻止扩散到周边的电芯,从而无法有效的延缓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热扩散时间,通常无法达到国标要求的5min无明火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包括多组层叠布置的电芯、模组上盖以及防火隔热垫,多组电芯的顶部封边与所述模组上盖之间设有防火隔热垫,所述防火隔热垫上开设有多个热扩散开口,所述热扩散开口处连接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热扩散开口的门型结构;所述模组上盖上开设有多个热扩散孔,多个热扩散孔与多个热扩散开口一一对应布置;每组电芯通过密封结构与防火隔热垫之间形成封闭的热扩散通道,所述热扩散通道至少与一个热扩散开口相对应。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通过在不希望发生热失控喷发的封边位置用防火隔热垫压住,阻止该非目标喷发位置破开喷发,高温气体或火焰会冲开该电芯所在热扩散通道最近的一个门型结构,即到目标喷发位置进行喷发,使得高温气体或火焰能够顺利从模组上盖的热扩散孔喷出,不会憋在电池堆内部,可以降低对其他组电芯的影响,延缓其他组电芯热失控的发生。2、由于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距离电池包箱体内表面非常近,高温气体或火焰会被反射回来向四周扩散,由于电池模组上盖下方的防火隔热垫其他位置的门型结构为关闭状态,可以隔绝反射回来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对其他电芯组的加热等触发影响。3、由于密封结构与防火隔热垫形成了封闭的热扩散通道,可以防止电池模组内部高温气体对横向相邻电芯的加热等触发影响,延缓甚至不扩散到相邻电芯,
大大降低了热失控的猛烈程度,从而实现延缓电池包外部出现明火的时间,甚至能够达到24小时无明火的效果。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进一步,沿电池模组的纵向,所述热扩散开口设有多列,所述热扩散孔设有多列,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间隔排布,相邻两列热扩散孔间隔排布。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热扩散开口设置多列,并将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间隔排布,避免防火隔热垫局部强度过低,也避免模组上盖局部强度过低。
10.进一步,每列热扩散开口中,相邻两个热扩散开口之间预留有至少一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每列热扩散孔中,相邻两个热扩散孔之间预留有至少一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每列热扩散开口所在防火隔热垫位置强度过低,也避免每列热扩散孔所在模组上盖位置强度过低。
12.进一步,至少有一列热扩散开口与其他列热扩散开口交错布置;至少有一列热扩散孔与其他列热扩散孔交错布置。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防火隔热垫上的热扩散开口分布相对均匀,避免应力过于集中;使模组上盖的热扩散孔分布相对均匀,避免应力过于集中。
14.进一步,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交错布置;相邻两列热扩散孔交错布置。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防火隔热垫上的热扩散开口分布均匀,避免应力过于集中;使模组上盖的热扩散孔分布均匀,避免应力过于集中。
16.进一步,多个所述热扩散开口以及多个热扩散孔均设置在电池模组纵向的中间位置。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高温气体或火焰尽量集中从电池模组纵向的中间位置喷出,避免从靠近极耳的位置喷出而对极耳造成影响,避免对电池包内其他高压结构等造成影响,延缓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的失效时间。
18.进一步,所述门型结构包括单开门结构或多开门结构,所述热扩散开口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所述热扩散孔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门型结构可以采用单开门结构或双开门结构或在热扩散开口内设置三片及以上片状结构。门型结构与热扩散开口内侧面可以采用竖直面接触,也可以采用斜面接触,竖直面接触方便成型,斜面接触可以避免门型结构从热扩散开口内掉落并搭接在电芯封边处。
20.进一步,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胶条,每组电芯的顶部封边所在肩部通过密封胶条与所述防火隔热垫密封连接;相邻两组电芯之间设有防火隔热材料,所述防火隔热材料靠近每组电芯的顶部封边的一端端面也通过密封胶条与所述防火隔热垫连接。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密封胶条在电芯肩部与防火隔热垫进行密封,通过一根密封胶条就能将相邻两组电芯隔离开,而且设置在电芯肩部与防火隔热垫之间,结构稳定,不容易开裂。关于密封胶条,可通过打胶机挤出的双组份胶固化得到。
22.进一步,所述电芯的底部设有第一导热胶,所述第一导热胶通过灌封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芯的底部。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芯可以采用三封边结构或四封边结构,不
论电芯底部是否有封边结构,可利用在电芯底部设置导热胶,进一步增强电芯底部结构,避免高温气体或火焰从电芯底部喷出,可实现热失控从目标喷发位置的定向喷发。关于导热胶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灌封的形式,也可以在底部封边涂覆胶层。
24.进一步,所述电芯的极耳封边处设有第二导热胶,所述第二导热胶通过灌封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芯的极耳封边处。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芯极耳封边处设导热胶,气袋位置避开设置导热胶,对封边处结构进行加强,避免高温气体或火焰从极耳处喷出,可实现热失控从目标喷发位置的定向喷发。同时气袋位置避开设置导热胶,实施方式可以是贴泡棉防止导热胶堵住气袋,保留电芯气袋位置的产气空间。关于导热胶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灌封的形式,也可以在极耳封边处涂覆胶层。
26.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上述的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包箱体,所述电池包箱体上设有防爆阀,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包箱体内,所述电池模组上盖与所述电池包箱体之间预留有导流间隙。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热失控的高温气体或火焰从电池模组的模组上盖喷出后,可进入到导热间隙中,再通过导热间隙从防爆阀喷出。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的轴侧图;
30.图3是本发明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热扩散开口排布方式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热扩散开口排布方式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电池模组热扩散开口排布方式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35.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4中的b-b剖视后与电池包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图9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试验例中1#、2#、3#电池模组的电压掉落曲线图;
3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0.100、模组上盖;110、热扩散孔;
41.200、防火隔热垫;210、门型结构;
42.300、电池堆;310、电芯极耳端封边;320、顶部封边;320a、非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b、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30、底部封边;340、电芯;340a、肩部;350、电芯气袋;
43.400、端板;410、灌胶孔;500、下壳体;600、第一导热胶;700、密封胶条;800、电池包壳体;900、热失控时高温气体流向;1000、防火隔热材料;1100、第二导热胶;
44.ab方向为横向;cd方向为纵向。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46.实施例1
47.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电池模组,包括多组层叠布置的电芯340、模组上盖100以及防火隔热垫200,多组电芯340的顶部封边320与所述模组上盖100之间设有防火隔热垫200,所述防火隔热垫200上开设有多个热扩散开口,所述热扩散开口处连接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热扩散开口的门型结构210;所述模组上盖100上开设有多个热扩散孔110,多个热扩散孔110与多个热扩散开口一一对应布置;每组电芯340通过密封结构与防火隔热垫200之间形成封闭的热扩散通道,所述热扩散通道至少与一个热扩散开口相对应。本实施例的模组上盖100下方的防火隔热垫200上的门型结构210、电池模组内部电芯与电芯之间的防火隔热材料1000以及电池的密封结构形成完整的阻止热扩散到其他电芯的防护墙,一方面可以在某个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时候,让高温气体或火焰顺利喷出,不会憋到电池堆300内部,扩散到其他电芯引发连锁热失控反应,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电池包内反射回来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对其他电芯或其他电池模组加热等负面影响,延缓甚至不扩散到相邻电芯或相邻电池模组,大大降低了热失控的猛烈程度,从而实现了延缓电池包外部出现明火的时间,甚至达到长时间无明火的效果。其中,每组电芯可以有一个电芯,也可以有两个电芯,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电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电芯的数量,附图9中是以两个电芯为一组作为示意。
48.如图2、图4~图6所示,沿电池模组的纵向,即图1中的cd箭头指示方向,所述热扩散开口设有多列,所述热扩散孔110设有多列,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间隔排布,相邻两列热扩散孔110间隔排布。将热扩散开口设置多列,并将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间隔排布,避免防火隔热垫局部强度过低,也避免模组上盖局部强度过低。
49.为了使防火隔热垫上的热扩散开口分布相对均匀,避免每列热扩散开口所在防火隔热垫200位置强度过低,也避免每列热扩散孔110所在模组上盖100位置强度过低;使模组上盖100的热扩散孔110分布相对均匀,避免应力过于集中,本实施例的热扩散开口以及热扩散孔110的排布可以有多种方式,本实施例给出了以下三种排布方式:
50.具体排布方式一,如图5所示,每列热扩散开口中,每两个热扩散开口之间预留有两个热扩散通道宽度(该热扩散通道的宽度是沿图1中ab箭头指示方向的宽度)的间隔,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交错排布,即一列热扩散开口与另一列热扩散开口的间隔对应布置。同样的,每列热扩散孔110中,每两个热扩散孔110之间预留有两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相邻两列热扩散孔110交错排布,即一列热扩散孔110与另一列热扩散孔110的间隔对应布置。
51.具体排布方式二,如图6所示,每列热扩散开口中,相邻两个热扩散开口之间预留有至少一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每列热扩散孔110中,相邻两个热扩散孔110之间预留有至少一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并排布置,另两列热扩散开口与这两列热扩散开口交错布置,位于图6最右侧的一列热扩散开口与最左侧的两列热扩散开口并排布置。即本具体排布方式存在两列热扩散开口与其他三列热扩散开口错位布置。同样的,相邻两列热扩散孔110并排布置,另两列热扩散孔110与这两列热扩散孔110交错布置,位于图6最右侧的一列热扩散孔110与最左侧的两列热扩散孔110并排布置。即本具体排布方式存在两列热扩散孔110与其他三列热扩散孔110错位布置。
52.具体排布方式三,如图4所示,每列热扩散开口中,相邻两个热扩散开口之间预留
有至少一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每列热扩散孔110中,相邻两个热扩散孔110之间预留有至少一个热扩散通道宽度的间隔。至少有一列热扩散开口与其他列热扩散开口交错布置;至少有一列热扩散孔110与其他列热扩散孔110交错布置。相邻两列热扩散开口交错布置;相邻两列热扩散孔110交错布置。该具体排布方式的热扩散开口和热扩散孔排布均匀,开孔率最大化,可以保证开孔面积较大以增大排气量的前提下,使模组上盖的强度得到最大的保留,保证了电池模组的机械强度。
53.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如图1~图6所示,多个所述热扩散开口以及多个热扩散孔110均设置在电池模组纵向的中间位置。使高温气体或火焰尽量集中从电池模组纵向的中间位置喷出,避免从靠近极耳的位置喷出而对极耳造成影响,避免对电池包内其他高压结构等造成影响,延缓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的失效时间。
54.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门型结构210包括单开门结构或多开门结构,所述热扩散开口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所述热扩散孔110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门型结构可以采用单开门结构或双开门结构或在热扩散开口内设置三片及以上片状结构。门型结构与热扩散开口内侧面可以采用竖直面接触,也可以采用斜面接触,竖直面接触方便成型,斜面接触可以避免门型结构从热扩散开口内掉落并搭接在电芯封边处。
55.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门型结构210可以采用任意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等。本实施例门型结构210的一个优选方案为,可以采用六边形结构,并利用两条相对的边与热扩散开口连接,其他边与热扩散开口搭接。
56.本实施例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胶条700,相邻两组电芯340的顶部封边320所在肩部340a通过密封胶条700与所述防火隔热垫200密封连接。利用密封胶条700在电芯的肩部340a与防火隔热垫200进行密封,通过一根密封胶条就能将相邻两组电芯隔离开,而且设置在电芯肩部,结构稳定,不容易开裂。此外,防火隔热材料1000靠近电芯顶部封边的端面也可以与所述防火隔热垫200通过所述密封胶条700连接,此处的密封胶条700实际上就是相邻两组电芯340的顶部封边320所在肩部340a的密封胶条700,这样所述防火隔热垫200、所述防火隔热材料1000、所述密封胶条700以及每组电芯的顶部封边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将相邻组电芯隔离开。其中,所述密封胶条700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直接使用条状胶,也可以采用打胶机挤出的膏状胶固化后形成。本实施例所述的肩部340a为电芯靠近顶部封边320的电芯棱边,具体可参见图9和图10所示。
57.根据每组电芯340所包含的电芯个数,可以采用不同的密封胶条设置方式,分别如下:
58.实施方式一,每组电芯只有一个电芯,可在每个电芯340的顶部封边320所在肩部340a都通过密封胶条700与所述防火隔热垫200密封连接,使每个电芯340都对应有一个热扩散通道,有利于延缓单个电芯的热扩散时间,最终延缓整个电池模组的热失控的时间。
59.实施方式二,如图9和图10所示,每组电芯包含两个电芯,可在每组电芯的顶部封边的左右两侧肩部设置密封胶条700,即相邻两组电芯的顶部封边之间设有一个密封胶条700,每两个电芯设一个密封胶条700,延缓热失控时间的前提下,方便制作。
60.实施方式三,参考图9和图10,每组电芯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电芯,可在每组电芯的顶部封边的左右两侧肩部设置密封胶条700,即相邻两组电芯的顶部封边之间设有一个
密封胶条700,每三个或三个以上电芯设一个密封胶条700。
61.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在使用时,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通过在不希望发生热失控喷发的非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a位置用防火隔热垫200压住,阻止该非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a破开喷发,高温气体或火焰会冲开该电芯340所在热扩散通道最近的一个门型结构210,即到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b进行喷发,使得高温气体或火焰能够顺利从模组上盖100的热扩散孔110喷出,不会憋在电池堆300内部,可以降低对其他组电芯340的影响,延缓其他组电芯340热失控的发生。由于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距离电池包壳体内表面非常近,高温气体或火焰会被反射回来向四周扩散,由于模组上盖100下方的防火隔热垫200其他位置的门型结构210为关闭状态,可以隔绝反射回来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对其他电芯组的加热等触发影响。由于密封结构与防火隔热垫200形成了封闭的热扩散通道,可以防止电池模组内部高温气体对横向(即图1中的ab箭头指示方向)相邻电芯的加热等触发影响,延缓甚至不扩散到相邻电芯,大大降低了热失控的猛烈程度,从而实现延缓电池包外部出现明火的时间,甚至能够达到长时间无明火的效果。
62.实施例2
63.如图1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所述电芯340的底部设有第一导热胶600,所述第一导热胶600通过灌封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芯340的底部;所述电芯340的极耳处设有第二导热胶1100,所述第二导热胶1100通过灌封或涂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芯340的极耳处;相邻两组电芯之间设有防火隔热材料1000。
64.本实施例在不希望喷发的非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a通过封胶粘接等方式给该封边施加压紧力,而在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b(本实施例以在顶部封边320喷发为例进行说明)的封边不做任何压住,从而实现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压力增大后从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b破开喷发,实现定向喷发。
6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为,在电池模组两端的端板400上开设有灌胶孔410,通过灌胶孔410将灌封胶1100灌入电芯极耳端封边310位置,将电芯极耳端封边310压住,但是要避开电芯极耳端封边310处的电芯气袋350,即不在电芯气袋350所在位置灌入灌封胶1100,避开电芯气袋350灌入灌封胶的方式可以在电芯气袋350所在位置填充泡棉;在电池模组的底部封边330通过导热胶600将底部封边330压住;如图7所示,在电池模组的顶部封边320的非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a,有模组上盖100和防火隔热层200压住非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a,阻止其破开喷发;而在电池模组的顶部封边320的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b,对应的模组上盖100有热扩散孔110,模组上盖100与电池堆300之间的防火隔热层200具有门型结构210,不会对目标喷发位置封边320b的破开喷发有任何阻碍。从而实现从电池模组上盖100的热扩散孔位置定向喷发。
66.如图8~图10所示,在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由于具有上述封堵结构,高温气体或火焰从模组上盖100热扩散孔110位置定向喷发后,将冲开防火隔热层200的门型结构210(所述门型开口结构210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状态),使得高温气体或火焰能顺利喷出(如图9和图10中的箭头方向即为热失控时高温气体流向900),不会憋在电池堆300内部,可以降低对其他电芯的影响,延缓其他电芯热失控的发生;同时,由于电池包内电池模组离电池包壳体800内表面(此处以电池包上盖为例,实际根据电池包内模组的排布,也可能是相邻模组等其他结构)非常近,高温气体或火焰会被反射回来向四周扩散,如图9和图10中的箭头方
向即为热失控时高温气体流向900,由于模组上盖100下方的防火隔热垫200其他位置的门型结构210此时是关闭状态,可以阻挡隔绝反射回来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对其他电池的加热等触发影响;同时,在模组内部电池与电池之间有防火隔热材料1000以及电池肩部设有密封胶条700,可以防止模组内部横向高温气体对相邻电池的加热等触发影响,延缓甚至不扩散到相邻电池,大大降低热失控的猛烈程度,从而实现延缓电池包外部出现明火的时间甚至达到24小时无明火的效果。
67.电芯可以采用三封边结构或四封边结构,不论电芯底部是否有封边结构,可利用在电芯底部设置导热胶,进一步增强电芯底部结构,避免高温气体或火焰从电芯底部喷出,可实现热失控从目标喷发位置的定向喷发;通过在电芯极耳处设置灌封胶,对极耳处结构进行加强,避免高温气体或火焰从极耳处喷出,可实现热失控从目标喷发位置的定向喷发。关于导热胶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灌封胶的形式,也可以在极耳处封边或底部封边涂覆胶涂层。
68.实施例3
69.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包壳体800,所述电池包壳体800上设有防爆阀,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包壳体800内,所述模组上盖100与所述电池包壳体800之间预留有导流间隙。
70.本实施例的电池包在使用时,热失控的高温气体或火焰从电池模组的模组上盖喷出后,可进入到导热间隙中,再通过导热间隙从防爆阀喷出。
71.试验例
72.采用gb 38031-2020中加热触发的方式,引发电池模组边上单个电芯失控,采集电池模组的总压,通过电压压降判断其他电芯的失控时间,从而比较不同方案的热扩散时间。
73.如图11所示,1#是电池模组上盖未开热扩散孔,电池模组两端未灌胶封堵,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池模组电压掉落曲线;2#是实施例1电池模组上盖开设热扩散孔,电池模组两端未灌胶封堵的方案电压掉落曲线;3#是实施例2中的模组上盖开设热扩散孔,电池模组两端的极耳处封边通过灌封胶封堵方案的电压掉落曲线。
74.如图11所示,1#电池模组在热扩散过程中有多串电压同时掉落的情况出现,说明发生了多串电池同时失控的情况,热失控程度比较猛烈,从第1串电池触发失控扩散到最后1串失控的总时间是220s;2#电池模组在热扩散过程中也有多串电压同时掉落的情况出现,但从第1串电池触发失控扩散到最后1串失控的总时间是370s,相对1#电池模组,整个电池模组的热失控时间延长了150s,延缓了电池的热扩散时间;3#模组采用实施例2中的方案,可以看到没有发生多串电压同时掉落的情况发生,热失控猛烈程度大大降低了,从第1串电池触发失控扩散到最后1串失控都是间隔触发的,总时间是720s,大大延缓了电池的热扩散时间。
7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宽度”、“上”、“下”、“左”、“右”、“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方案”、“具体排布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