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5766发布日期:2022-04-09 02:2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而在电子显示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3.然而,当前的电子显示产品中的发光器件因其自身材料或结构等的限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色偏现象,这导致显示图像失真,对比度降低,使得用户体验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在显示基板的一些发光器件的显示侧设置色偏调整层,通过色偏调整层中的色偏调整单元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以解决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色偏现象的问题。
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色偏调整层。显示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色偏调整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显示侧,且包括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与多个发光器件中至少一个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色偏调整单元配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色偏调整单元在显示基板所在面平面上的第一正投影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在显示基板所在面平面上的第二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在上述方案中,既可以不改变发光器件中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载流子平衡情况,又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减少或消除色度的偏移,以改善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的色偏现象,进而使得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稳定,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7.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正投影位于第一正投影之内。
8.在上述方案中,色偏调整单元可以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任意方向出射光的色度,有利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任意方向出射光的色度被均匀地调节,以使得对应的发光器件能够维持出光均匀。
9.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色偏调整单元设置为: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呈无色且透明;以及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与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和/或透光率降低。
10.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包括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与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由无色变化为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
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光色;或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包括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或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包括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
1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在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1%~20%。
12.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光取出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显示侧,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设置在光取出层中。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是在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或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形成的。
13.在上述方案中,可以在不增加光取出层的厚度,且保留光取出层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情况下,实现改善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有利于显示基板的薄型化。
14.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封装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显示侧,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设置在封装层中。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是在封装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形成的。
15.在上述方案中,可以在不增加封装层的厚度,且保留封装层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情况下,实现改善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有利于显示基板的薄型化。
16.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器件分为第一类发光器件和第二类发光器件,第一类发光器件的出射光波长小于第二类出射光波长,以及第一类发光器件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第一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或第二类发光器件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或第一类发光器件和第二类发光器件均设置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分为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和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与第一类发光器件对应设置,且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与第二类发光器件对应设置,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
17.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发光器件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第二类发光器件为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18.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19.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1.图3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2.图4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3.图5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再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4.图6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再又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5.图7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另又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6.图8所示为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前后,不同显示基板的色度变化图。
27.图9所示为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前后,不同显示基板的色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目前,显示基板在发光过程中,自身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在温度升高至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整个显示基板显示的图像和预设图像相比会出现色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显示基板中发光器件对应的色度会发生偏移,会导致显示基板的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所显示的颜色与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之间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不稳定,也即显示图像出现色偏现象。需要说明的是,该偏色的主要颜色可以为蓝色、红色、绿色或黄色等。以下将未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改进之前的显示基板统称为原显示基板。
30.在目前的一种方法中,通过在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掺杂具有荧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材料如温致相变材料等来改善色偏现象。但这种方法改变了发光层的原有材料组成,因而极易改变发光器件的电学平衡。
31.有鉴于此,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至少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在原显示基板的一些发光器件的显示侧设置色偏调整层,色偏调整层的设置不会改变发光器件中诸如发光层等任意膜层的原有材料组成及结构,即,原有发光器件中膜层的类型和叠置关系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发光器件的电学平衡,避免了发光器件结构改变而导致出现诸如驱动电压改变、发光效率不稳定等问题的风险,也有利于节省设计成本。另外,通过利用色偏调整层中的色偏调整单元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从而减少或消除色度的偏移,因而可以改善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现的色偏现象,进而使得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稳定,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进行说明。此外,在该些附图中,以显示基板的衬底为参照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对显示基板中的各个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辅助说明,在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与显示基板所在平面平行,z轴与显示基板所在平面垂直。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以沿x轴平行的方向定义“长度”,例如,该对象的沿x轴平行的方向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端点的直线距离之差为该对象的长度;以沿y轴平行的方向定义“宽度”,例如,该对象的沿y轴平行的方向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端点的直线距离之差为该对象的宽度;并以衬底为基准定义“厚度”,例如,对于位于衬底一侧的对象,该对象的距离衬底最远的一端至衬底的垂直距离与距离衬底最近的一端
至衬底的垂直距离之差为该对象的厚度。
33.如图1至图7所示,该显示基板100具有显示区域10和布线区域20。显示区域10用于显示图像。布线区域20用于向显示区域10施加信号的信号线。该显示基板100除具有显示区域10和布线区域20外,还可以具有绑定区域或弯折区域等。
34.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显示基板100包括显示功能层110和色偏调整层120。显示功能层110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11。色偏调整层120位于显示功能层110的显示侧,且包括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121,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121与多个发光器件111中至少一个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色偏调整单元121配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色偏调整单元121在显示基板所在面平面上的第一正投影与色偏调整单元121对应的发光器件在显示基板所在面平面上的第二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既可以不改变发光器件中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载流子平衡情况,即,不影响发光器件的诸如载流子传输性等电学性能,又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减少或消除色度的偏移,以改善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的色偏现象,进而使得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稳定,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发光器件111中每个发光器件可以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从阳极至阴极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位于阳极和发光层之间的电子阻挡层和位于阴极和发光层之间的空穴阻挡层。
36.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衬底130。衬底130用于支撑多个发光器件111,例如,衬底130可以为阵列基板。显示功能层110还可以包括像素限定层112,像素限定层112可以设置在多个发光器件111中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之间。多个发光器件111可以共用同一层阴极,也可以是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阴极被像素限定层间隔开来。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以任意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阴极被像素限定层间隔开来为例进行说明。
37.显示基板100的发光方式可以为底发射,也可以为顶发射。例如,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具体如图2所示,显示基板100的发光方式为底发射,即,显示基板的发光方向沿z轴的负方向,衬底130可以采用诸如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等形成的透明衬底,色偏调整层120可以位于显示功能层110与衬底130之间。又例如,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具体如图3至图7所示,显示基板100的发光方式为顶发射,衬底130可以采用透明衬底或诸如金属等形成的不透明衬底,色偏调整层120可以位于显示功能层110远离衬底130的一侧。
38.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根据至少一个发光器件产生偏色时的温度确定。例如,可以采用诸如光谱仪等色度测量仪对至少一个发光器件进行色度测量,从而得到色度的变化图,进一步根据色度的变化图确定预设温度范围。预设温度范围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个人观察情况或显示基板的型号等确定,例如,可以设置预设温度范围为10℃~20℃或15℃~25℃等。
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只要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就可以起到改善色偏现象,在此基础上,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工艺的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下面,在几个实施例中,对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的关系进行说明。
40.例如,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具体如图2所示,第一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二正投影之内。以长度为例,色偏调整单元121的长度可以小于色偏调整单元121对应的发光器件的长度。色偏调整单元121的宽度与色偏调整单元121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宽度之间的关系与长度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41.又例如,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具体如图3至图7所示,第二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正投影之内。以长度为例,色偏调整单元121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色偏调整单元121对应的发光器件的长度。如此,可以确保第二正投影被第一正投影完全覆盖,因而,色偏调整单元121可以调节色偏调整单元121对应的发光器件任意方向出射光的色度,有利于色偏调整单元121对应的发光器件任意方向出射光的色度被均匀地调节,以使得对应的发光器件仍能够维持出光均匀,以保证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42.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色偏调整单元121设置为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呈无色且透明,且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与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和/或透光率降低。如此,可以保证不影响预设温度范围内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色度,也即,不影响预设温度范围内显示基板的色彩表现。另外,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出射与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调节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和/或,通过降低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调节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从而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色度,以避免显示基板出现色偏现象。
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多个发光器件111可以均为出射同一颜色光的发光器件,也可以为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工艺的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下面,在几个实施例中,对多个发光器件的种类及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的设计方式进行说明。
44.例如,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若多个发光器件111为出射同一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偏色的主要颜色与发光器件可出射光的颜色相同或大致相同。多个发光器件111可以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黄色光的发光器件中的任何一种。示例性的,具体如图2所示,可以在每个发光器件111的显示侧均设置色偏调整单元121。如此,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调节每个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以改善每个发光器件出现的色偏现象。
45.例如,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多个发光器件111可以为不同类别的发光器件(如,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偏色的主要颜色与不同类别发光器件的占比以及排布方式相关。多个发光器件111可以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黄色光的发光器件中的任何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性地在单一类别的发光器件(如,出射同一颜色光的发光器件)的显示侧对应设置色偏调整单元,也可以在不同类别的发光器件的显示侧对应设置不同类别的色偏调整单元。多个发光器件111的类别可以根据出射光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根据出射光波长的大小分类,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分类。示例性的,具体如图3至图6所示,多个发光器件111可以分为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和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的出射光波长小于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的出射光波长。
46.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别的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温度的升
高色度的偏移程度不同,因而会使得原显示基板出现色偏现象。以第一类发光器件和第二类发光器件为例,出射光波长越小,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色度的偏移程度越大。
47.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可以仅针对第一类发光器件的显示侧设置色偏调整单元。示例性的,具体如图3所示,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121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色偏调整单元具有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如此,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在第一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的基础上叠加了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所具有的出射光的颜色,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第一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的偏移程度,改善了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且在不会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的透光率的同时,提高了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48.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可以仅针对第二类发光器件的显示侧设置色偏调整单元。示例性的,具体如图4所示,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121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如此,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降低第二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从而增加了第二类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也即减少或消除第二类发光器件与第一类发光器件之间色度的偏移程度的差异,进而改善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
49.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可以在第一类发光器件的显示侧和第二类发光器件的显示侧均设置色偏调整单元。示例性的,具体如图5所示,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和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均设置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121分为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1211和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1212,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1211与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对应设置,且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1211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1212与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对应设置,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1212设置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如此,通过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在第一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的基础上叠加第一类色偏调整单元所具有的出射光的颜色,以降低第一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的偏移程度,同时通过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降低第二类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以增加第二类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从而在对第一类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和第二类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改善较少的情况下,减少或消除第二类发光器件与第一类发光器件之间色度的偏移程度的差异,以改善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同时避免了第一类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或第二类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所需改善过多时对应的色偏调整层所需厚度过厚而造成的诸如显示基板过厚等不良影响。
50.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为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51.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类发光器件1112为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11121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122时,若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之间的偏色差异不大,则可以在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设置相同的色偏调整单元1212,示例性的,具体如图6所示。若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11121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122之间的偏色差异较大,则可以在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
件11121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122对应设置不同的色偏调整单元。示例性的,具体如图7所示,第二类色偏调整单元1212可以分为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12121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12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或诸如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等材料的质量占比等方式实现不同的色偏调整单元,有利于针对性地调节出射红色光的色度和出射绿色光的色度,以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5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色偏调整单元只要能够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就可以起到改善色偏现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工艺的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下面,在几个实施例中,对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进行说明。
53.例如,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包括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具有与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由无色变化为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光色。如此,既可以保证不影响预设温度范围内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色度,也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光色,减少或消除对应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以改善显示基板出现的色偏现象,还可以在不会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的透光率的同时,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54.需要说明的是,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变化是可逆的,具体地,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由无色变化为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光色,若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则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由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恢复为无色。
55.还需要说明的是,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的色偏调整单元中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会有所不同,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以为任何满足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由无色变化为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颜色,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光色的条件对应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对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具体组成不做限定。例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以为诸如双水杨醛缩对苯二胺合锌等双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schiff)碱的锌配合物,也可以为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衍生物上引入用于实现红绿蓝的可逆热致变色调节的红绿蓝发光基团形成的材料。例如,红色的发光基团可以为4-(二氰基甲烯基)-2-甲基-6-(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4-(dicyanomethylene)-2-methyl-6-(4-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绿色的发光基团可以为香豆素衍生物,蓝色的发光基团可以为芘类衍生物。
56.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在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1%~20%,例如可以进一步为0.5%、0.8%、2%、9%或15%等。如此,通过调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在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中的质量占比来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光色的增加幅度,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质量占比过小时,因色偏调整单元中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含量过低时光色的增加幅度太小而使得原显示
基板的色偏现象改善不明显。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质量占比过大时,因色偏调整单元中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含量过高时光色的增加幅度太大而使原显示基板的偏色的主要颜色变更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所具有的光色的颜色。
57.例如,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包括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如此,既可以保证不影响预设温度范围内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透光率,也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以增加对应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程度,从而减少或消除不同种类发光器件之间色度的偏移程度的差异,进而改善显示基板出现的色偏现象。
58.需要说明的是,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变化是可逆的,具体地,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若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范围内,则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透光率恢复至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数值。例如,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可以为包括明胶和氯化钠的材料,也可以为包括明胶和二氯化钙的材料,还可以为包括明胶和二氯化镁的材料。进一步地,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还可以包括溶剂和凝结剂等。又例如,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可以为将聚苯乙烯、氧化聚丙烯、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按适当比例与无机盐配合形成的材料。
59.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在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1%~20%,例如可以进一步为0.5%、0.8%、2%、9%或15%等。如此,通过调节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在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中的质量占比来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透光率的降低程度,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质量占比过小时,因色偏调整单元中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的含量过低时透光率的降低程度太小而使得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改善不明显。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质量占比过大时,因色偏调整单元中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的含量过高时透光率的降低程度太大而降低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60.例如,在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色偏调整单元的材料包括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降低,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如此,既可以保证不影响预设温度范围内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透光率以及显示基板的整体厚度,也可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出射光的透光率,以减少或消除对应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从而改善显示基板出现的色偏现象。
61.需要说明的是,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以为平均线膨胀系数为正值或负值的材料。若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平均线膨胀系数为正值的材料,则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例如,可以为聚三氟氯乙烯的树脂、聚酰亚胺、有机硅或二氧化硅材料等材料。若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平均线膨胀系数为负值的材料,则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钨锆zrw2o8或氧化钨铪hfw2o8等)、石墨烯材料、反钙钛矿材料或钙钛矿材料等材料。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色偏调整单元可以是采用诸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或受热厚度变化材料等上述实施例中的材料形成的单一膜层,该单一膜层可以是在原显示基板中的功能膜层的基础上新增的膜层,例如,可以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形成,如此,可以不改变原显示基板中的功能膜层的材料,有利于节省设计成本。举例来说,该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100nm,进一步例如10nm、20nm、35nm、55nm或80nm等,该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可以根据发光器件色偏的程度进行调整。
6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色偏调整单元也可以是以掺杂的方式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材料掺杂于显示功能层的显示侧的诸如光取出层和封装层等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功能膜层中的膜层。如此,可以在不增加原有功能膜层厚度,且保留原有功能膜层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情况下,实现改善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有利于显示基板的薄型化。掺杂的方式可以是共蒸镀功能膜层的材料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材料,也可以是先将功能膜层的材料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材料进行混合,再进行蒸镀。举例来说,该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50nm,进一步例如10nm、15nm、35nm或48nm等,该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可以根据发光器件色偏的程度进行调整。
64.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采用掺杂的方式形成的色偏调整层进行说明。
65.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光取出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显示侧,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设置在光取出层中。示例性的,具体如图2至图7所示,色偏调整层120可以为设置有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的光取出层。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沿z轴的方向上,距离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越近,因高折射率膜层或衬底等被封闭的光越少,那么设置有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的功能膜层距离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越近,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越有利于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
6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原显示基板的其他功能膜层而言,光取出层较为接近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将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设置在光取出层中,有利于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
68.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是在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或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形成的。
69.需要说明的是,功能膜层距离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对应发光器件越近,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为实现调节相同的色度的变化程度,功能膜层中所需掺杂的材料越少。
7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或受热厚度变化材料等掺杂材料,从而有利于在掺杂较少掺杂材料的情况下,使得保留光取出层诸如增大透光率等大部分甚至全部性能的同时,实现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
7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技术领域中,为了使光取出层充分发挥诸如发光器件的出射光导出或取直等作用,通常会将光取出层的厚度设置为光取出效率最高时对应的厚度。若光取出层的厚度发生变化,则透光率会降低,从而会减少或消除对应发光器件的色度的偏移。
72.例如,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光取出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
范围为1/99~1/9,例如可以进一步为1/79、1/59、1/39、1/19等。如此,通过调节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光取出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来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的厚度变化程度,进而调整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透光率的降低程度,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比值过小时,因色偏调整单元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的含量过低时透光率的降低程度太小而使得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改善不明显,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质量占比过大时,因色偏调整单元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的含量过高时透光的降低程度太大而降低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73.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原显示基板与显示基板的色度对比的效果进行说明。以下色度的测量采用光谱仪cs2000测量,驱动电压设置为4v。色度坐标中的横坐标为ciex,表示红色分量,纵坐标为ciey,表示绿色分量。原显示基板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质量占比为0%,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为0nm,在预设温度范围如10℃~25℃内,原显示基板的色度坐标为(0.300,0.310),即标记为1的色度坐标,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如50℃,原显示基板的色度坐标为(0.332,0.342),即标记为2的色度坐标。原显示基板不同的情况下,不同温度下的色度坐标也会有所不同,本技术对原显示基板的在25℃和50℃时的色度坐标不做具体限定。
74.例如,示例性的,具体如下表1所示。显示基板的结构以图3所示实施例为例。进一步地,图3所示实施例的色偏调整单元121为在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形成的,第一类发光器件1111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以将7-(二乙基氨基)-2-氧代-2氢-色烯-3-羧酸乙酯以2%的质量占比掺杂于十二烷酸的材料为例。
75.表1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前后,不同显示基板的色度变化表
[0076][0077]
结合图8,通过将标记为3和4的色度坐标均与原显示基板的色度坐标对比可知,在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至少在质量占比不大于2%的范围内,掺杂质量占比越高,显示基板的色度在50℃时的色度坐标越接近于原显示基板在25℃时的色度坐标(也即标记为1的色度坐标),也即,相对于原显示基板在50℃时的色度坐标(也即标记为2的色度坐标)的色度的偏移程度越小,因而越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另外,通过将标记为4和5的色度坐标均与原显示基板的色度坐标对比可知,在质量占比均为2%的情况下,至少在厚度不大于10nm的范围内,厚度越高,显示基板在50℃时的色度坐标越接近于原显示基板在25℃时的色度坐标,也即,相对于原显示基板在50℃时的色度坐标的色度的偏移程度越小,因而越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由此可以证明,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
掺杂可以起到改善显示基板出现色偏的现象,且通过调节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或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质量占比可以调节色度的偏移程度。
[0078]
例如,示例性的,具体如下表2所示,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以包括明胶5%和二氯化镁5%的材料为例。
[0079]
表2光取出层中掺杂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前后,不同显示基板的色度变化表
[0080][0081]
结合图9可知,通过将标记为6、7和8的色度坐标均与原显示基板的色度坐标对比可知,在质量占比均为9%的情况下,至少在厚度不大于20nm的范围内,厚度越高,显示基板在50℃时的色度坐标越接近于原显示基板在25℃时的色度坐标,也即,相对于原显示基板在50℃时的色度坐标的色度的偏移程度越小,因而越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的色偏现象。由此可以证明,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的掺杂可以起到改善显示基板出现色偏的现象,且通过调节色偏调整单元的厚度可以调节色度的偏移程度。
[0082]
在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该显示基板还包括:封装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显示侧,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121设置在封装层中,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121是在封装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或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材料形成的。具体如图2至图7所示,色偏调整层120可以为设置有至少一个色偏调整单元的封装层。封装层为用于封装发光器件的膜层。如此,通过在封装层中掺杂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或可逆热致透过率变化等掺杂材料,从而有利于保留封装层诸如隔水氧等大部分甚至全部性能的同时,实现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调节色偏调整单元对应的发光器件出射光的色度。
[0083]
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诸如基于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
[0084]
应当理解,该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基板也可以是基于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显示基板等同替换或明显变型后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显示产品上,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0085]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诸如偏光片等其它结构。
[0086]
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了上述图1至图7所示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87]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
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0088]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