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头及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5120发布日期:2022-04-06 14:5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头及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头及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片式电感小型化、大电流化,要求在较小尺寸的磁芯上绕制更大导电截面 积的漆包线,从而需要更大的绕线张力才能确保绕制的线圈紧密并规则地排 列。
3.现有夹取料方式是通过夹头直接在出料机构上夹取电感,由于电感较小并 且较脆弱,当电感歪斜时,夹头夹取电感可能会导致电感破碎,并且电感处于 歪斜状态时,夹持不稳定,而绕线张力较大,因此会造成后工序绕线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头及绕线装置,可以对产品的夹持角度进行自动 校正。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头,包括:
6.吸附组件,包括吸附端,用于从待取产品的顶面将待取产品吸附在所述吸 附端;
7.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端,所述夹持组件套设在所述吸附组件外侧,所述夹 持端与所述吸附端位于同一端,并且在夹持状态下,所述夹持端超出所述吸附 端,所述夹持组件用于从待取产品的侧面夹持吸附在所述吸附端的待取产品, 所述夹持端与所述待取产品的侧面相贴合。
8.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圆柱形夹头和开合调节套筒;
9.所述圆柱形夹头套设在所述吸附组件的外侧,所述圆柱形夹头位于所述夹 持端的一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撕裂部,所述圆柱形夹头相邻两个撕裂 部之间的部分构成一个夹爪,所述夹爪在不受力时处于张开状态;
10.所述开合调节套筒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圆柱形夹头的外侧,所述开合调节 套筒在所述圆柱形夹头上的套设位置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 第一极限位置远离所述夹持端,当所述开合调节套筒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时,所述夹爪处于张开状态,当所述开合调节套筒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 所述开合调节套筒挤压所述夹爪,使所述夹爪合拢。
11.可选的,所述夹爪的外壁设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靠近所述夹持端的 一端为锥底;
12.所述开合调节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靠近所述夹持端的 一端为锥底;
13.当所述开合调节套筒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一 锥面配合,以使所述开合调节套筒挤压所述夹爪,并使所述夹爪合拢。
14.可选的,所述第二锥面的锥度小于所述第一锥面的锥度。
15.可选的,所述圆柱形夹头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撕裂部 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所述撕裂部延伸至与所述通孔相通。
16.可选的,所述夹头还包括连接套筒;
17.所述连接套筒位于所述开合调节套筒的上方,所述连接套筒固定套设在所 述圆柱形夹头的外侧,并且套设在所述开合调节套筒内侧,所述开合调节套筒 相对所述连接套筒可滑动;
18.所述开合调节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正对所述连接套筒 的底端面;
19.所述圆柱形夹头的外侧还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底端 面,所述压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
20.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二台阶,所述开合调节套筒的顶端面 正对所述第二台阶,并且所述开合调节套筒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设有第一 间隙。
21.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圆柱形夹头之间设有第一平键,用于限制所 述连接套筒与所述圆柱形夹头之间相对转动。
22.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圆柱形夹头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 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平键的上方。
23.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朝向底端的一侧设有第三台阶,所述圆柱形 夹头的顶端抵接在所述第三台阶上;
24.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朝向顶端的一侧设有第四台阶;
25.所述夹头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从所述连接套筒贯穿至所述圆柱形夹头 中,将所述连接套筒和所述圆柱形夹头锁紧,所述螺栓的螺帽抵接在所述第四 台阶上,所述螺栓具有第一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将所述连接套筒和所述圆 柱形夹头连通。
26.可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27.顶芯,套接于所述圆柱形夹头的内侧,所述顶芯包括第二中空部,所述第 二中空部与所述第一中空部连通,所述顶芯的底端为所述吸附端,所述顶芯的 顶端与所述螺栓的底端设有第二间隙;
28.旋转轴,具有第三中空部,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连接套筒的上方,并且固 定套设在所述连接套筒的内侧,所述第三中空部与所述第一中空部连通,所述 旋转轴的顶端用于连接外部气压控制装置。
29.可选的,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设有第二平键,用于限制所述旋 转轴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相对转动。
30.可选的,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 圈位于所述第二平键的下方。
31.可选的,所述撕裂部设置有四个,并且沿所述圆柱形夹头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所述夹持端形成四个夹爪,所述四个夹爪合拢时,任意相邻的两个夹爪的夹 持面相互垂直。
3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绕线装置,包括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夹头。
33.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头包括吸附组件和夹持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吸附端,用 于从待取产品的顶面将待取产品吸附在吸附端;夹持组件,包括夹持端,夹持 组件套设在吸附组件外侧,夹持端与吸附端位于同一端,并且在夹持状态下, 夹持端超出吸附端,夹持组件用于从待取产品的侧面夹持吸附在吸附端的待取 产品,夹持端与待取产品的侧面相贴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吸附组件从顶面吸 附待取产品,可以使待取产品在竖直方向上得到校正,
不会发生竖直方向的歪 斜;夹持组件可以从待取产品的侧面将待取产品夹紧。并且夹持端与待取产品 的侧面相贴合,可以对待取产品在水平面进行旋转角度的校正。并且通过夹持 组件从侧面夹紧待取产品,可以使待取产品能够承受后续绕线工序中更大的绕 线张力,克服了直接夹取待取产品时会发生歪斜从而导致待取产品破碎或者夹 持不稳定造成后工序绕线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 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7.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38.图4是图1的爆炸图;
3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合调节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4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形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沿图7的d向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沿图9中e-e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请参照图示,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技术的原理是以实 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技术具体 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4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头的结构示 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夹 头100可以用于夹取的待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感产品,并且可以用于电感产 品的后续绕线工序。以夹取电感产品101为例,夹头100包括吸附组件10和 夹持组件20,吸附组件10包括吸附端11,吸附端11位于吸附组件10的底端, 吸附组件10可以从电感产品101的顶面将电感产品101吸附在吸附端11;夹 持组件20,包括夹持端21,夹持组件20套设在吸附组件10外侧,夹持端21 与吸附端11位于同一端,并且在夹持状态下,夹持端21超出吸附端11,夹 持组件20可以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夹持吸附在吸附端11的电感产品101, 夹持组件20夹持电感产品101以后,夹持端21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相贴合。
47.比如,吸附组件10可以是具有中空部的吸附管,其顶端连接外部气压控 制装置,底端即吸附端11吸附电感产品101,当吸附组件10的吸附端11接 触电感产品101的顶面时,外部气压控制装置吸气,使吸附组件10的中空部 内为负压,从而吸住电感产品101。通过吸附组件10吸附电感产品101,可以 使电感产品101在z轴(竖直方向)上得到校正,不会发生歪斜。夹持组件 20套设在吸附组件10的外侧,夹持组件20的底端为夹持端21。夹持端21 可以是常用的夹紧机构,例如弹簧夹结构,也可以是可以张开或合拢的夹爪结 构,本技术不
做特别的限定。夹持端21超出吸附端11,这样在吸附组件10 将电感产品101吸附在吸附端11后,夹持组件20可以直接从电感产品101 的侧面将电感产品101夹紧。并且,当电感产品101在xoy面上偏转了一定的 角度,由于夹持端21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相贴合,夹持时,可以使电感产 品101在xoy面旋转相应的角度,进行xoy面内的校正,不会出现角度偏差。 可以理解的是,夹持组件20将电感产品101夹紧后,吸附组件10的吸附力可 以解除。相比吸附组件10的吸附力施加在电感产品101的顶面,夹持组件20 的夹紧力施加在电感产品101的侧面,使电感产品101可以承受后续绕线工序 中更大的绕线张力。
48.需要说明的是夹持端21超出吸附端11是指夹取时的状态,当处于未夹取 状态时,夹持端21并不必然超出吸附端11,即当处于未夹取状态时,夹持端 21也可以与吸附端11平齐,或者吸附端11超出夹持端21,夹持时,夹持端 21可以先运动至超出吸附端11,再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夹持电感产品101。
49.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头100通过吸附组件10从顶面吸附电感产品101,可 以使电感产品101在竖直方向(z轴)上得到校正,不会发生竖直方向的歪斜; 夹持组件20可以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将电感产品101夹紧。并且夹持端21 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相贴合,可以对电感产品101在水平面进行旋转角度的 校正(xoy面)。并且通过夹持组件20从侧面夹紧电感产品101可以使电感 产品101能够承受后续绕线工序中更大的绕线张力,克服了直接夹取电感产品 101时会发生歪斜从而导致电感产品101破碎或者夹持不稳定造成后工序绕线 不良的问题。
5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8,图4是图1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合调节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c-c线的剖 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圆柱形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沿图 7的d向的结构示意图。夹持组件20可以包括圆柱形夹头22和开合调节套筒 23;圆柱形夹头22套设在吸附组件10的外侧,圆柱形夹头22位于夹持端21 的一端沿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撕裂部221,圆柱形夹头22相邻两个撕裂 部221之间的部分构成一个夹爪222,夹爪222在不受力时处于张开状态。开 合调节套筒23可滑动地套设在圆柱形夹头22的外侧,开合调节套筒23在圆 柱形夹头22上的套设位置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第一极限位置 远离夹持端21,当开合调节套筒23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夹爪222处于张开 状态,当开合调节套筒23滑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开合调节套筒23挤压夹爪 222,使夹爪222合拢。
51.为了更好地控制夹爪222合拢并增加加持力,可以设置夹持控制结构。比 如,请参阅图3-图7,在夹爪222的外壁设置第一锥面223,第一锥面223靠 近夹持端21的一端为锥底,即第一锥面223靠近夹持端21的一端直径更大。 在开合调节套筒23的内壁设置第二锥面231,第二锥面231靠近夹持端21的 一端为锥底。当开合调节套筒23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锥面231与第一 锥面223配合,以使开合调节套筒23挤压夹爪222,并使夹爪222合拢。优 选的,第二锥面231的锥度小于第一锥面223的锥度(锥度=锥底的直径/锥体 的高度),即第二锥面231更陡峭,可以使第二锥面231给第一锥面223提供 更大的夹紧力。
52.可以理解的是,圆柱形夹头22位于夹持端21一端的具体结构是根据电感 产品101的形状进行具体设计的,以使夹持端21与电感产品101的侧面相贴 合。比如,当电感产品101的形状如图2所示,四个侧面(夹持面)围成正方 形,则圆柱形夹头22位于夹持端21的一端沿轴线方向可以设置四个撕裂部 221,参阅图8,从而形成四个夹爪222,每个夹爪222与
电感产品101的一个 侧面贴合,对电感产品101进行夹持,当电感产品101的角度不正时,四个夹 爪在合拢夹持的过程中,电感产品101可以在xoy平面内自适应转动,转动至 电感产品101的侧面与各夹爪222相互贴合,从而在夹持过程中实现了电感产 品101在xoy面内的自动校正。
53.比如,当电感产品101只包括三个侧面,三个侧面围成三角形,则圆柱形 夹头22位于夹持端21的一端沿轴线方向可以设置三个撕裂部221,从而形成 三个夹爪222,每个夹爪222与电感产品101的一个侧面贴合,对电感产品101 进行夹持,三个夹爪在合拢夹持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电感产品101在xoy 面内的自动校正。原理同上,不再赘述。
54.可以理解的是,圆柱形夹头22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并且在成型时, 使夹爪222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为了进一步增加夹爪222的柔性,请 参阅图7,可以在圆柱形夹头22的侧壁上设置通孔224,通孔224与撕裂部 221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撕裂部221延伸至与通孔224相通。通孔224 可以进一步提高夹爪222在自然状态下恢复张开的性能。
5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一种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夹头100还包括连接套筒30,连接套筒30位于 开合调节套筒23的上方,连接套筒30固定套设在圆柱形夹头22的外侧,并 且套设在开合调节套筒23内侧,开合调节套筒23相对连接套筒30可滑动。 请参阅图3-图6,开合调节套筒23的内壁设有第一台阶232,第一台阶232 正对连接套筒30的底端面31;圆柱形夹头22的外侧还套设有压簧40,压簧 40的顶端41抵接于底端面31,压簧40的底端42抵接于第一台阶232。
56.本实施例的夹头100工作原理为,连接套筒30的底端面31作为压簧40 的支撑端,压簧40的底端42作用在开合调节套筒23内壁的第一台阶232上, 推动开合调节套筒23由第一极限位置向下运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在开合调节 套筒23底端的挤压下,夹爪222由张开状态逐渐合拢,完成夹持动作。优选 的,连接套筒30的外壁设有第二台阶32,请参阅图3和图9,开合调节套筒 23的顶端面233正对第二台阶32,并且开合调节套筒23的顶端面233与第二 台阶32之间设有第一间隙51。可以理解的是,开合调节套筒23可以向上运 动至顶端面233与第二台阶32抵接,即第一间隙51为开合调节套筒23的运 动行程。
5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10,图10是沿图9的e向的剖视图, 连接套筒30的内壁朝向底端的一侧设有第三台阶33,圆柱形夹头22的顶端 抵接在第三台阶33上;连接套筒30的内壁朝向顶端的一侧设有第四台阶34; 夹头还包括螺栓80,螺栓80从连接套筒30贯穿至圆柱形夹头22中,将连接 套筒30和圆柱形夹头22锁紧,螺栓80的螺帽81抵接在第四台阶34上,螺 栓80具有第一中空部82,第一中空部82将连接套筒30和圆柱形夹头22连 通。需要说明的是,螺栓80可以是内六角螺栓。
58.对于连接套筒30与圆柱形夹头22的连接,请参阅图3、图9,可以在连 接套筒30与圆柱形夹头22之间设置第一平键61,用于限制连接套筒30与圆 柱形夹头22之间相对转动,例如,请参阅图10,第一平键61对应的第一键 槽302设置在连接套筒30内壁靠近底端面31的一侧。此外,还可以在连接套 筒30与圆柱形夹头2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1,第一密封圈71位于第一平键 61的上方。第一密封圈71可以提高连接套筒30与圆柱形夹头22之间的密封 性,保证吸附组件20的吸附功能。
59.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附组件10包括顶芯12和旋转轴13,顶芯12,套接 于圆柱形夹头22的内侧,请参阅图3和图7,可以在圆柱形夹头22第一平键 61的下方设置通孔304,圆柱
形夹头22套设在顶芯12的外侧后,通过顶丝将 圆柱形夹头22与顶芯12锁紧固定。顶芯12包括第二中空部121,第二中空 部121与第一中空部82连通,顶芯12的底端为吸附端11,顶芯12的顶端122 与螺栓80的底端83设有第二间隙52,以预留顶芯12的高度调节余量,当多 个夹头同时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顶芯12的高度来确保产品吸附在同一高度; 旋转轴13,具有第三中空部131,旋转轴13位于连接套筒30的上方,并且固 定套设在连接套筒30的内侧,第三中空部131与第一中空部82连通,旋转轴 13的顶端132用于连接外部气压控制装置。从上至下,旋转轴13的第三中空 部131依次与螺栓80的第一中空部82、顶芯12的第二中空部121连通,通 过外部气压控制装置可以将电感产品101吸附在顶芯12的吸附端11。此外, 通过外部驱动,旋转轴13可以带动整个夹头100旋转,进行后工序绕线。
60.对于旋转轴13与连接套筒30的固定,请参阅图3、图9、图10,可以在 连接套筒30的侧壁上设置通孔301,连接套筒30套设在旋转轴13的外侧后, 通过顶丝将连接套筒30与旋转轴13锁紧固定。还可以在旋转轴13与连接套 筒30之间设置第二平键62,参考图4,用于限制旋转轴13与连接套筒30之 间相对转动。例如,连接套筒30上第二平键64对应的第二键槽303可以设置 在连接套筒30的内壁靠近顶端的一侧。此外,旋转轴13与连接套筒30之间 还可以设置第二密封圈72,第二密封圈72位于第二平键的下方。
6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包括如上各实施例的夹 头。可以理解的是,该绕线装置可以包括气压控制部,以使吸附组件执行吸附 动作,该绕线装置还可以包括往复运动控制部,提供开合调节套筒向下运动的 力,使夹持组件执行夹持动作。该绕线装置还可以包括旋转控制器,以通过旋 转轴带动整个夹头转动,以执行绕线动作。
6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夹头及绕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3.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端”、“底端”、“顶面”、
ꢀ“
侧面”、“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另外,对于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本技术可采用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标 号进行标识。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 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