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排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9756发布日期:2021-07-27 13:4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排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排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线一般由多股线缆及插头连接器组装而成,其中多股线缆平行排列,将多股线缆与插头连接器组装时需要将每根线缆分别与插头连接器上相应的金手指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线缆的密集排布难以将每根线缆分别与相应的金手指对齐,线缆容易相互缠绕打结造成焊接时错位或焊接不良,如果先将多股线缆排列整齐并将多股线缆连成一体后再进行焊接,则需要事先计算所需的线缆的数量,且不同规格的插头连接器所需的线缆数量并不相同,每种插头连接器均需预先准备相应的线缆组,增加了不必要的工序,影响排线的生产效率,因此需要一种便于焊接的同轴排线,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品的概率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焊接的同轴排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同轴排线,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线缆单元,所述线缆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内导体层、绝缘层、外导体层和保护套,所述内导体层、所述绝缘层、所述外导体层和所述保护套同轴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连成一体,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的连接处设有内凹的易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易断结构包括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相连,所述平板部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平板部的一字孔,多个所述一字孔沿所述线缆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之间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部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之间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分别呈v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层的规格为36awg、38awg、40awg、42awg、44awg或46awg。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层的材质为铜合金,所述内导体层的外表面上镀有银。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体的材质为铜合金,所述外导体的外表面上镀有银或锡。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合成橡胶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排线包括多个线缆单元,各个线缆单元通过相连的保护套排成一列,防止同轴排线与插头连接器焊接时线缆单元相互缠绕或打结,方便依次将各个同轴排线组装到插头连接器上,避免焊接时出现错位或不良,减少不良品,同时各个线缆单元之间设置易断结构方便将多余的线缆单元分离,利于提高排线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同轴排线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同轴排线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同轴排线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内导体层;2、绝缘层;3、外导体层;4、保护套;41、过渡结构;5、易断结构;51、平板部;52、一字孔;53、第一凹槽;54、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同轴排线,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线缆单元,所述线缆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内导体层1、绝缘层2、外导体层3和保护套4,所述内导体层1、所述绝缘层2、所述外导体层3和所述保护套4同轴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4连成一体,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4的连接处设有内凹的易断结构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同轴排线包括多个线缆单元,线缆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内导体层1、绝缘层2、外导体层3和保护套4,且相邻的两个线缆单元的保护套4相连,各个线缆单元通过相连的保护套4排成一列,方便依次将各个同轴排线组装到插头连接器上,同时各个线缆单元之间的保护套4上设置易断结构5方便将多余的线缆单元分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排线可避免焊接时出现错位或不良,减少不良品,同时各个线缆单元之间设置易断结构5方便将多余的线缆单元分离,利于提高排线产品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易断结构5包括平板部51,所述平板部5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4相连,所述平板部51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平板部51的一字孔52,多个所述一字孔52沿所述线缆单元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易断结构5包括多个一字孔52,将平板部51沿一字孔52折断即可将相邻的两个线缆单元分离,操作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部51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53,所述第一凹槽5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之间且所述第一凹槽5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部51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3对应的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之间且所述第二凹槽5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53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凹槽54的截面分别呈v字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平板部51的上下两面上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凹槽53和第二凹槽54,沿第一凹槽53和第二凹槽54弯折平板部51即可将平板部51折断,使相邻两个线缆单元的分离操作更加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层1的规格为36awg、38awg、40awg、42awg、44awg或46awg。

由上述描述可知,线缆单元的内导体层1的外径较小,利于减少线缆单元的整体尺寸,实现同轴排线的小型化。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层1的材质为铜合金,所述内导体层1的外表面上镀有银。

由上述描述可知,内导体层1选用铜合金制成,并在内导体层1的外表面上镀一层银,以提高内导体层1的导电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2的材质为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聚乙烯。

由上述描述可知,绝缘层2选用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体的材质为铜合金,所述外导体的外表面上镀有银或锡。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导体选用铜合金制成以使外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4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合成橡胶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由上述描述可知,保护套4选用具有一定韧性的材质以保护线缆单元的内部组件。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同轴排线,包括多个线缆单元,多个所述线缆单元平行排成一列并连成一体,有效避免焊接到插头连接器上时所述线缆单元相互缠绕、打结产生的不便,防止焊接时出现错位或不良,提高产品质量。

如图1所示,所述线缆单元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的内导体层1、绝缘层2、外导体层3和保护套4,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4连成一体以将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位置相对固定,使所述线缆单元依次焊接至插头连接器上时不会出现非预期的相对移动,将所述线缆单元按其排列顺序依次焊接至插头连接器上即可,提高生产效率,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所述保护套4的连接处设有内凹的易断结构5,可根据插头连接器的型号保留相应数量的所述线缆单元并将多余的所述线缆单元通过所述易断结构5分离,使所述同轴排线能够与多种型号的插头连接器适配,使所述线缆单元更加通用。

详细的,所述内导体层1包括多根芯线,多根所述芯线拧成一股且所述内导体层1的外径为36awg、38awg、40awg、42awg、44awg或46awg,所内导体层1的材质选用导电性好的铜合金且所述内导体层1的外表面上镀银,使所述内导体层1具有良好导电性的同时具有较小的外径,利于缩小所述线缆单元的整体直径,进而实现所述同轴线缆的小型化。所述绝缘层2采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或聚乙烯的薄膜包裹所述内导体层1。所述外导体层3包括多根铜合金制的金属丝,多根金属丝编织成网状覆盖在所述绝缘层2上且所述外导体层3的外表面上镀有银或铜,以确保所述外导体层3的导电性能。所述保护套4选用聚氯乙烯、合成橡胶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所述保护套的外径为0.8mm,使所述保护套4具有一定的韧性以保护所述保护套4内部的其它组件。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易断结构5的构造提出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易断结构5的构造不同。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易断结构5包括平板部51,所述平板部51与所述保护套4通过弧形的过渡结构41平滑连接,所述平板部51上表面的相对两侧及下表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过渡结构41,所述平板部51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平板部51的一字孔52,多个所述一字孔52沿所述线缆单元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通过所述一字孔52使所述平板部51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的同时降低所述平板部51的结构强度,使所述平板部51易于折断。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平板部5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第一凹槽53,所述第一凹槽5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缆单元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凹槽53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之间且所述第一凹槽5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连通,所述平板部51的下表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3对应的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缆单元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凹槽54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之间且所述第二凹槽5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一字孔52连通,将所述平板部51沿所述第一凹槽53及所述第二凹槽54折叠即可将方便的将所述平板部51折断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线缆单元分离,操作简单。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53的截面和所述第二凹槽54的截面均呈v字型且所述第一凹槽53与所述第二凹槽54对齐,将所述第一凹槽53和所述第二凹槽54设计为v字型使所述平板部51可更加方便的折断,且无需使用工具,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排线可避免焊接时出现错位或不良,减少不良品,同时各个线缆单元之间可方便的分离以将多余的线缆单元除去,使同轴排线能够与多种型号的插头连接器适配,利于提高同轴排线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