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接头、回转机构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6034发布日期:2021-09-22 22:1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回转接头、回转机构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回转接头、回转机构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连续墙抓斗的工作装置在施工时,回转接头只提供液压管路的回转,而线缆并不通过接头,是额外的搭接在工作装置上。施工过程中线缆由于搭接在工作装置上,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这部分余量容易发生与钢丝绳的缠绕和摩擦,产生磨损。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环境恶劣,经常会深入泥浆中,线缆部分容易受到浸泡,发生腐蚀,影响线缆的传输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接头、回转机构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转接头的线缆暴露在外,容易与钢丝绳发生摩擦,产生磨损,以及受到浸泡,发生腐蚀的缺陷,实现接头本体360
°
旋转,线缆有了回转功能,减小了线缆、液压管路和钢丝绳缠绕的可能性,不存在线缆和钢丝绳或者液压管路相互摩擦的问题,密封减小摩擦磨损。且线缆通过通孔设置在接头本体内部,能够避免被浸泡和腐蚀,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况,结构更加简单有效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导电件,所述接头本体与所述导电件同轴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接头本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所述导电件连接的线缆通过,所述通孔在远离所述导电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线缆的第一固定部。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接头,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回转轴和壳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回转轴上,所述回转轴上设有出油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出油通道连通的进油通道,所述回转轴与所述导电件同轴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通孔沿所述回转轴的轴向设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接头,所述壳体的两端与所述回转轴之间设有轴承。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接头,所述壳体的端面与所述导电件之间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为环状,所述回转轴穿过所述端盖的中间孔与所述导电件转动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接头,所述回转轴对应所述壳体套设部分的外表面设有周向环绕的密封环。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接头,所述导电件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第二固定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接头,所述导电件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导电环和电刷,所述导电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的线缆连接,所述电刷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的线缆连接,所述导电环环绕电刷设置并与所述电刷接触。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油缸和如上所述的回转接头,所述回
转油缸与所述回转接头的回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回转轴转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机构,还包括回转座、架体和回转总成,所述回转总成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回转油缸设置于所述回转座上,所述架体与所述回转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回转机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接头,接头本体在其轴向上的一端连接导电件,接头本体可相对导电件绕其轴向进行自转,且接头本体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孔,即通孔的一端与导电件的内部连通,另一端设置第一固定部,线缆可通过通孔穿过接头本体进入导电件与导电件连接,也可由导电件内部引出通过通孔穿出接头本体,并通过第一固定部将线缆收拢夹紧固定,由此将线缆装入回转接头使其固定。
15.接头本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导电件外部保持不动,液压油路在接头本体转动过程中保持回转畅通,同时实现线缆在接头本体与导电件的连接配合下既能够保证电路连通,又能够实现回转。设置导电件可以实现接头本体进行360
°
旋转,线缆有了回转功能,减小了线缆、液压管路和钢丝绳缠绕的可能性,不存在线缆和钢丝绳或者液压管路相互摩擦的问题,密封减小摩擦磨损。且线缆通过通孔设置在接头本体内部,能够避免被浸泡和腐蚀,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况,结构更加简单有效。通过回转接头的设置工作装置可360
°
旋转,提高了施工效率。
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机构的爆炸图;
20.附图标记:
21.100:接头本体;110:通孔;120:回转轴;130:壳体;140:轴承;150:端盖;121:出油通道;122:密封环;131:进油通道;
22.200:导电件;210:外壳;220:电刷;
23.300:第一固定部;400:第二固定部;
24.500:回转接头;600:回转油缸;700:回转座;800:回转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00和导电件200,接头本体100与导电件200同轴设置且转动连接,接头本体100设有通孔110,通孔110用于与导电件200连接的线缆通过,通孔110在远离导电件200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第一固定部300。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转接头,接头本体100在其轴向上的一端连接导电件200,接头本体100可相对导电件200绕其轴向进行自转,且接头本体100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孔110,即通孔110的一端与导电件200的内部连通,另一端设置第一固定部300,线缆可通过通孔110穿过接头本体100进入导电件200与导电件200连接,也可由导电件200内部引出通过通孔110穿出接头本体100,并通过第一固定部300将线缆收拢夹紧固定,由此将线缆装入回转接头使其固定。
32.接头本体100在转动的过程中,导电件200外部保持不动,液压油路在接头本体100转动过程中保持回转畅通,同时实现线缆在接头本体100与导电件200的连接配合下既能够保证电路连通,又能够实现回转。设置导电件200可以实现接头本体100进行360
°
旋转,线缆有了回转功能,减小了线缆、液压管路和钢丝绳缠绕的可能性,不存在线缆和钢丝绳或者液压管路相互摩擦的问题,密封减小摩擦磨损。且线缆通过通孔110设置在接头本体100内部,能够避免被浸泡和腐蚀,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况,结构更加简单有效。通过回转接头的设置工作装置可360
°
旋转,提高了施工效率。
3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接头本体100包括回转轴120和壳体130,壳体130套设于回转轴120上,回转轴120上设有出油通道121,壳体130上设有与出油通道121连通的进油通道131,回转轴120与导电件200同轴设置且转动连接,通孔110沿回转轴120的轴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壳体130套设在回转轴120的外侧,回转轴120转动时,壳体130可保持固定不动。壳体130的长度小于回转轴120的长度,即壳体130仅能够套设部分回转轴120,壳体130的进油通道131与回转轴120的出油通道121共同构成回转接头的液压通路,回转轴120转动时,壳体130的进油通道131能够始终保持与回转轴120的出油通道121的连通。通孔110设置在回转轴120的内部,线缆由外部工作装置进入回转轴120的通孔110,而后通过导电件200实现与外部电连,回转轴120转动时工作装置随之转动,线缆可同步转动。
34.本实施例中,通孔110为l形,竖直孔段沿回转轴120的轴向设置,水平孔段沿回转轴120的径向延伸与外部连通,水平孔段的孔口处设置第一固定部300。第一固定部300位于壳体130的下方。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30的两端与回转轴120之间设有轴承140。本实施例中,回转轴120相对壳体130转动,在壳体130的两端内侧与回转轴12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轴承140,保证壳体130在回转轴120外侧套设部分连接的紧密性和密封性,以及回转轴120转动不受限制。
3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30的端面与导电件200之间设有端盖150,端盖150为环状,回转轴120穿过端盖150的中间孔与导电件200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端盖150中部设置中间孔,回转轴120穿过中间孔与导电件200连接,即回转轴120的外表面与端盖150的内侧面接触,端盖150的顶面与导电件200外部的底面连接,端盖150的底面与壳体130的顶面连接,以此实现导电件200、壳体130和转轴组合成整体结构,回转接头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端盖150还对壳体130与回转轴120之间的液压油路部分,以及液压油路与导电件200之间起到密封隔绝的效果。
3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回转轴120对应壳体130套设部分的外表面设有周向环绕的密封环122。本实施例中,回转轴120的外表面在壳体130套设的部分设有凹槽,凹槽周向环绕设置,密封环122嵌入凹槽内,密封环122的外圈与壳体13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密封环122的位置布置在出油通道121在回转轴120上的入口周围,保证液压油路的密封性。
3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导电件200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第二固定部400。本实施例中,导电件200在与通过通孔110进入的线缆连接后,还与通过第二固定部400的线缆连接,实现线缆的电路连通,通过第二固定部400的线缆可为外部线缆进入导电件200,也可为导电件200内部的线缆通过第二固定部400向外界引出,实现与外部电源或装置的连接。第二固定部400集中收束线缆线,实现夹紧固定线缆。回转轴12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固定部400固定的线缆可保持固定不动。
3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导电件200包括外壳210和位于外壳210内的导电环和电刷220,导电环与第二固定部400固定的线缆连接,电刷220与第一固定部300固定的线缆连接,导电环环绕电刷220设置并与电刷220接触。本实施例中,外壳210作为导电件200的外部结构,罩设于作为导电件200内部结构的电刷220和导电环外,外壳210的底面设有供回转轴120穿过的孔,且外壳210的底面还与端盖150连接。电刷220与经过通孔110的
线缆连接,且电刷220可自转,电导环环绕设置在电刷220周围,因此电刷220在自转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电环接触,导电环与第二固定部400固定的线缆连接,以此实现第一固定部300固定的线缆与第二固定部400固定的线缆的电连接,从而保证工作装置一侧的线缆与外部的通电并跟随回转轴120转动。
4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油缸600和如上述实施例的回转接头500,回转油缸600与回转接头500的回转轴120连接,以驱动回转轴120转动。本实施例中,回转接头500的回转轴120一端与导电件200连接,另一端的与回转油缸600通过槽和键卡合连接,以此回转油缸600驱动回转接头500的回转轴120转动,为回转接头500的转动提供驱动力,回转油缸600与回转接头500组合形成一种结构简单,并可保证线缆回转和油路回转的同步回转机构。
4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转机构还包括回转座700、架体和回转总成800,回转总成800与导电件200连接,回转油缸600设置于回转座700上,架体与回转座700连接。本实施例中,回转油缸600固定在回转座700的内部,回转座700的下部连接架体,回转接头500的回转轴120下端插入回转油缸600的上端,回转总成800与回转接头500上端的导电件200连接固定。回转总成800中设置一定的电路和机械元件,与外部的装置结构和导电件200连接。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回转机构。本实施例中,作业机械可为应用在连续墙抓斗的工作装置,或者液压挖掘机、起重机等地盘与上部进行相对旋转的大型机械。回转机构作为电液回转接头500应用在连续墙抓斗的工作装置上,工作装置能够适应更加恶劣的工况,结构更加简单有效。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