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自面世以来,以其相对于其他二次电池所具有的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及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化学电源领域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电池,并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以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甚至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组内部的电路板和电芯组设计不合理,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体积较大,而且散热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组。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包括外壳、锂离子电芯组以及两个电源电路板;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底部开口设置,底座可拆的固定在上盖底部开口且上盖和底座之间形成安装腔,上盖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侧散热孔;所述锂离子电芯组和两个电源电路板安装于安装腔中,两个电源电路板分别处于锂离子电芯组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电源电路板与锂离子电芯组电连接。
6.所述锂离子电芯组包括若干个并联设置的片状电芯,各片状电芯上下堆叠设置且相互粘接。
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还包括容置于安装腔中的电芯电路板,锂离子电芯组的各片状电芯的正、负极耳与电芯电路板焊接相连,电芯电路板与两个电源电路板电连接。
8.处于锂离子电芯组左侧的电源电路板和处于锂离子电芯组右侧的电源电路板分别记为第一电源电路板和第二电源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源电路板的左侧配合有与该第一电源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一外散热片;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板的左侧配合有与该第二电源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二外散热片。
9.所述上盖的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固定组件,每组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相对的固定柱,且每组固定组件的两个固定柱沿上下方向设有相对的插槽;所述上盖的内壁的左右两侧的固定组件分别记为左固定组件和右固定组件,第一外散热片的两端分别插置在左固定组件的两个固定柱插槽中,第二外散热片的两端分别插置在右固定组件的两个固定柱插槽中。
10.所述底座通过与固定柱螺接的螺钉与固定柱锁固。
11.所述固定柱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底座对应于固定柱的通孔设有穿孔。
12.所述第一电源电路板的右侧配合有与该第一电源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一内散热片;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板的左侧配合有与该第二电源电路板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二内散热片。
13.所述外壳的上盖顶壁设有若干个上散热孔。
1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夹置在所述锂离子电芯组与上盖侧壁之间。
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6.1、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板有两个且两个电源电路板分别处于锂离子电芯组的左右两侧,这样能便于设置电源电路板的元器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
17.2、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上盖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侧散热孔,通过侧散热孔能将锂离子电芯组和电源电路板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壳外,使得本实用型的散热性能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仰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1;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2;
25.标号说明:
26.外壳1,安装腔10,上盖11,侧散热孔111,上散热孔112,底座12,穿孔121,固定组件13,左固定组件1301,右固定组件1302,固定柱131,插槽1311,通孔1312,螺钉14,
27.锂离子电芯组2,
28.电源电路板3,第一电源电路板301,第二电源电路板302,第一外散热片31,第一内散热片32,第二外散热片33,第二内散热片34,
29.电芯电路板4,
30.缓冲垫5。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于外壳1中的锂离子电芯组2和两个电源电路板3。
33.配合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外壳1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上盖11底部开口设置,底座12可拆的固定在上盖11底部开口且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形成安装腔10;所述锂离子电芯组2和两个电源电路板3安装于安装腔10中,两个电源电路板3分别处于锂离子电芯组2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电源电路板3与锂离子电芯组2电连接;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板3有两个且两个电源电路板3分别处于锂离子电芯组2的左右两侧,这样能便于设置电源电路板3的元器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紧凑。
34.配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壳1的上盖11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侧散热孔111,通过侧散热孔111能将锂离子电芯组2和电源电路板3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壳1外,使得本实用型的
散热性能好;所述上盖11的顶壁可设有若干个上散热孔112,上散热孔112也能将锂离子电芯组2和电源电路板3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壳1外,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能更好。
35.为便于区分,处于锂离子电芯组2左侧的电源电路板3和处于锂离子电芯组2右侧的电源电路板3分别记为第一电源电路板301和第二电源电路板302。配合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源电路板301的左侧配合有与该第一电源电路板3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一外散热片31,第一外散热片31能提高第一电源电路板301的散热能力而避免第一电源电路板301过热,第一电源电路板301的右侧可配合有与该第一电源电路板301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一内散热片32,第一内散热片32也能提高第一电源电路板301的散热能力而避免第一电源电路板301过热;第一外散热片31和第一内散热片32分别处于第一电源电路板301的左右两侧而使得第一电源电路板301左侧两侧均能设置发热元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更加紧凑,第一外散热片31和第一内散热片32可通过铜螺栓锁固在第一电源电路板301上。配合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电源电路板302的右侧配合有与该第二电源电路板302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二外散热片33,第二外散热片33能提高第二电源电路板302的散热能力而避免第二电源电路板302过热,第二电源电路板302的左侧可配合有与该第二电源电路板302上的发热元件贴附的第二内散热片34,第二内散热片34也能提高第二电源电路板302的散热能力而避免第二电源电路板302过热;第二内散热片34和第二外散热片33分别处于第二电源电路板302的左右两侧而使得第二电源电路板302左侧两侧均能设置发热元件,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更加紧凑,第二外散热片33和第二内散热片34可通过铜螺栓锁固在第二电源电路板302上。
36.配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外壳1的上盖11的内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固定组件13,每组固定组件13包括两个相对的固定柱131,且每组固定组件13的两个固定柱131沿上下方向设有相对的插槽1311;为便于区分,上盖11内壁的左右两侧的固定组件113分别记为左固定组件1301和右固定组件1302,第一外散热片31的两端分别插置在左固定组件1301的两个固定柱插槽1311中而将第一电源电路板301安装在安装腔10中,第二外散热片33的两端分别插置在右固定组件1302的两个固定柱插槽1311中而将第二电源电路板302安装在安装腔10中。而所述外壳1的底座12可通过与固定柱131螺接的螺钉14与固定柱131锁固,从而将底座12可拆的配合于上盖11的底部开口。配合图1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柱131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312,底座12对应于固定柱131的通孔1312设有穿孔121,这样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穿过通孔1312和穿孔121的固定件来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其他器件上。
37.配合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锂离子电芯组2包括若干个并联设置的片状电芯21,各片状电芯21上下堆叠设置且相互粘接,各片状电芯21并联而使得锂离子电芯组2具有更大的容量。配合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容置于安装腔10中的电芯电路板4,锂离子电芯组2的各片状电芯21的正、负极耳与电芯电路板4焊接相连而使得各片状电芯21并联设置,电芯电路板4与两个电源电路板3电连接。
38.配合图1、图3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缓冲垫5,所述缓冲垫5夹置在所述锂离子电芯组2与上盖11侧壁之间,缓冲垫5能起到减震作用而避免锂离子电芯组2因碰撞而损坏;缓冲垫5和电芯电路板4可分别处于锂离子电芯组2的前后两侧,缓冲垫5可与锂离子电芯组2与上盖11侧壁粘接而将锂离子电芯组2固定在外壳安装腔10中。
39.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