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动力电池上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0785发布日期:2021-08-10 14:3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动力电池上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箱上盖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动力电池上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动力电池上箱体多采用pcm工艺,pcm工艺是将基材进行表面处理后涂敷或粘结有机薄膜并烘烤而成的产品,可深加工成终究制品,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模量、比强度等特性,同时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可以实现一体化,鉴于诸多优势,复合材料成为电池上箱体的轻量化首选材料。

现有的pcm工艺的复合原材料大多采用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通过裁切设备将原材料裁切成事先预设好的料片,将料片准确无误的铺放在模具或预成型模具上,以此类推,连续铺贴数层后将产品送入成型设备加热加压成型,以此得到制件。

由于模具型腔尺寸精度要求高,极易出现模具尺寸轻微超差而导致产品出现针孔,缺料等不良情况发生,因此在铺设料片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无误的铺设多个料片,由于料片在铺设过程中一般为对接铺设,因此多个料片之间极易产生过压不良,从而可能会导致料片的位置发生偏差,进而造成整体强度下降,且容错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动力电池上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动力电池上箱体结构,包括箱体成型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成型结构外周的法兰安装结构,所述箱体成型结构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表面的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在所述箱体成型结构的边角处设置有形成于所述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表层的第一补强结构,在所述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的外表面局部设置有第二补强结构,在所述法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第三补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箱体成型结构与所述法兰安装结构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补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箱体成型结构上垂直于所述法兰安装结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边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补强结构包括垂直交叉设置的补强条a和补强条b,且所述补强条a和所述补强条b均沿所述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与所述法兰安装结构的一侧连接处至另一侧连接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补强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表面的圆角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补强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的边角处的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补强结构为形成于所述法兰安装结构上并处于所述箱体成型结构外周的多层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使用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和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叠合成型,利用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的高压缩量,使得所需预制品壁厚时将铺贴层数减少至一半以内;

并且,通过分别在上箱体预制品的边角、对角和法兰边设置三重的补强结构,能有效增强箱体预制品的强度,使得箱体预制品的抗拉强度和极限耐压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箱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00-箱体成型结构;200-法兰安装结构;

101-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3-第一补强结构;104-第二补强结构;105-第三补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动力电池上箱体结构,包括箱体成型结构100,以及设置在箱体成型结构100外周的法兰安装结构200,箱体成型结构100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以及设置在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表面的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在箱体成型结构100的边角处设置有形成于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表层的第一补强结构103,在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的外表面局部设置有第二补强结构104,在法兰安装结构200上设置有第三补强结构105。

其中,箱体成型结构100与法兰安装结构200一体成型,使得各料片铺贴在成型装置后,通过与成型装置的外形吻合成型后自动形成复合成型装置的上箱体预制品。

第一补强结构103设置在箱体成型结构100上垂直于法兰安装结构2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边角上。

第一补强结构103为形成于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表面的圆角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

第二补强结构104包括垂直交叉设置的补强条a和补强条b,且补强条a和补强条b均沿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与法兰安装结构200的一侧连接处至另一侧连接处设置。

第二补强结构104为形成于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的边角处的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

第三补强结构105为形成于法兰安装结构200上并处于箱体成型结构100外周的多层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

使用时,需先根据所需上箱体制备出大致重量、数量和形状的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片和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片,通过先将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片沿成型装置的边缘处对齐并向内铺贴,此时多个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片的内侧边缘部位会在成型装置的中心位置上下搭接并覆盖成型装置,从而形成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

之后将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片沿成型装置的中心部位向四周延伸铺贴,在铺贴的过程中会覆盖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的中心部位,直至铺满成型装置的上表面后将多余部位进行弯曲后铺贴在成型装置的凸起结构四周侧面,从而形成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使得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和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形成上箱体预制品的框架。

因此,采用多个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搭配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叠合组成预制品的方式,相对传统使用多层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1成型的方式而言,能有效提升料片铺贴的容错率、提升预制品整体强度以及减少铺贴层数,更适用于较复杂制件的批量化生产。

之后取用多层圆角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对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上贴合成型装置边角处的弯曲圆倒角部位进行铺贴,直至首尾相连后形成第一补强结构103。

在第一补强结构103形成后取用两个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为补强条a和补强条b,通过将补强条a和补强条b垂直交错铺贴在环氧smc短切玻璃纤维预浸料层102上,并且将补强条a和补强条b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成型装置的法兰安装结构200处,从而形成第二补强结构104。

最后,取用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沿法兰安装结构200铺贴,并在环氧树脂基连续玻璃纤维预浸料增厚层绕箱体成型结构100外周首尾相连后形成第三补强结构105。

通过分别在上箱体预制品的边角、对角和法兰边设置三重的补强结构,能有效增强箱体预制品的强度,使得箱体预制品的抗拉强度和极限耐压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