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0353发布日期:2022-01-07 22:5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极耳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


背景技术:

2.叠片锂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致,内部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构成,利用锂离子的移动产生电,叠片锂电池分正负极,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
3.目前,现有极耳为方型极耳,由于叠片锂电池的电极焊接点是固定的,导致方型极耳只能在固定的电极焊接点进行焊接连接,从而在需要使用不同位置的极耳连接片作电极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用时,需要更改叠片锂电池与极耳的焊接点位置,来更改方型极耳连接位置,进而难以满足各种客户需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叠片锂电池极耳存在有连接使用位置难以便捷调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让叠片锂电池极耳的连接使用位置,便捷进行调整,本技术提供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包括连接极耳主体,所述连接极耳主体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极耳片,且所述固定极耳片和连接极耳主体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极耳主体的侧表面,位于所述固定极耳片的连接位置处,粘合有白胶部件,所述固定极耳片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极耳片。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的在连接极耳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方型片状结构的固定极耳片,使得固定极耳片和连接极耳主体之间组合成l型片状结构,从而使得在连接极耳主体和固定极耳片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进行连接使用时,便于将连接极耳主体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处,将固定极耳片留置于叠片锂电池外作为电极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用,从而使得,在需要使用不同位置的固定极耳片作电极连接件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连接极耳主体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进行调整焊接,来调整固定极耳片的使用位置,进而使得固定极耳片的连接位置能够便于调整使用。
9.优选的,所述固定极耳片的内部开设有滑动连接腔,所述固定极耳片通过所述滑动连接腔与所述调节极耳片进行滑动连接,且所述调节极耳片的外表面与所述滑动连接腔的内壁进行紧密贴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极耳片的上表面通过方形槽状的滑动连接腔滑动连接有方形块状的调节极耳片,使得调节极耳片便于增加固定极耳片作为电极连接件的使用长度,从而便于固定极耳片进行连接使用,同时调节极耳片能够在固定极耳片的内部进行滑动调节,便于对固定极耳片的使用长度进行调节使用,在调节后,可以对调节极耳片进
行焊接固定使用,其次调节极耳片和滑动连接腔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调节极耳片使用时更加的安全稳定。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极耳片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调节槽,所述滑动连接腔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调节块,且若干个所述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相互卡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极耳片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方形槽状的限位调节槽,并在滑动连接腔的内壁中设置有多个方形块状的限位调节块,使得调节极耳片通过滑动连接腔滑动连接于固定极耳片的内部时,可以通过若干个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相互卡合限定,从而使得调节极耳片在固定极耳片的内部滑动调节整体极耳的中心距时,不会出现偏斜的情况。
13.优选的,所述限位调节槽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摩擦横纹槽,所述限位调节块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摩擦横纹块,且所述摩擦横纹槽和摩擦横纹块相互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调节槽的内部设置有摩擦横纹槽,并在限位调节块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横纹块,使得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相互卡合进行限位时,便于通过摩擦横纹槽和摩擦横纹块相互贴合,从而增加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之间的阻尼感,进而使得在调节极耳片从固定极耳片的内部拉出进行调节整体极耳的中心距时,便于通过摩擦横纹槽和摩擦横纹块之间的摩擦,辅助调节极耳片和固定极耳片进行缓慢调节使用距离。
15.优选的,所述调节极耳片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限位阻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极耳片的内部设置有方形板状的限位阻块,使得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相互卡合滑动时,限位阻块可以对限位调节槽内部卡合滑动的限位调节块进行位置限定,从而使得调节极耳片不会从固定极耳片的内部滑动脱落。
17.优选的,所述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均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分别以所述调节极耳片和滑动连接腔进行对称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使得调节极耳片在固定极耳片的内部进行滑动时,便于通过两侧的限位调节槽和限位调节块进行稳定的辅助滑动。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有益技术效果:
20.通过设置固定极耳片和连接极耳主体之间组合成l型片状结构,从而使得在连接极耳主体和固定极耳片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进行连接使用时,便于将连接极耳主体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处,将固定极耳片留置于叠片锂电池外作为电极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用,可以通过连接极耳主体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进行调整焊接,来调整固定极耳片的使用位置,进而使得固定极耳片的连接位置能够便于调整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极耳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极耳片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申请实施例的调节极耳片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申请实施例的限位调节块和限位调节槽的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调节极耳片;2、限位调节槽;3、固定极耳片;4、白胶部件;5、滑动
连接腔;6、限位调节块;7、摩擦横纹槽;8、限位阻块;9、摩擦横纹块;10、连接极耳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参照图1,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包括连接极耳主体10,连接极耳主体10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极耳片3,且固定极耳片3和连接极耳主体10为l型结构,连接极耳主体10的侧表面,位于固定极耳片3的连接位置处,粘合有白胶部件4,固定极耳片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极耳片1。
28.具体的在连接极耳主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方型片状结构的固定极耳片3,使得固定极耳片3和连接极耳主体10之间组合成l型片状结构,从而使得在连接极耳主体10和固定极耳片3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进行连接使用时,便于将连接极耳主体10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处,将固定极耳片3留置于叠片锂电池外作为电极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用,从而使得,在需要使用不同位置的固定极耳片3作电极连接件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连接极耳主体10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进行调整焊接,来调整固定极耳片3的使用位置,进而使得固定极耳片3的连接位置能够便于调整使用;
29.同时,在固定极耳片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极耳片1,使得调节极耳片1便于增加固定极耳片3的连接长度,并粘合有白胶部件4,使得pp材质的白胶部件4,能够在软包电池顶部热封时,与铝塑膜热熔结合,所以从电池整体外观来看,极耳是规则的方型,不影响外观美观。
30.参照图1、图2和图3,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开设有滑动连接腔5,固定极耳片3通过滑动连接腔5与调节极耳片1进行滑动连接,且调节极耳片1的外表面与滑动连接腔5的内壁进行紧密贴合。
31.具体的在固定极耳片3的上表面通过方形槽状的滑动连接腔5滑动连接有方形块状的调节极耳片1,使得调节极耳片1便于增加固定极耳片3作为电极连接件的使用长度,从而便于固定极耳片3进行连接使用,同时调节极耳片1能够在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进行滑动调节,便于对固定极耳片3的使用长度进行调节使用,在调节后,可以对调节极耳片1进行焊接固定使用,其次调节极耳片1和滑动连接腔5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调节极耳片1使用时更加的安全稳定。
32.参照图2和图3,调节极耳片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调节槽2,滑动连接腔5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限位调节块6,且若干个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相互卡合。
33.具体的在调节极耳片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方形槽状的限位调节槽2,并在滑动连接腔5的内壁中设置有多个方形块状的限位调节块6,使得调节极耳片1通过滑动连接腔5滑动连接于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时,可以通过若干个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相互卡合限定,从而使得调节极耳片1在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滑动调节整体极耳的中心距时,不会出现偏斜的情况。
34.参照图2、图3和图4,限位调节槽2的内壁中一体成型有摩擦横纹槽7,限位调节块6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摩擦横纹块9,且摩擦横纹槽7和摩擦横纹块9相互贴合。
35.具体的在限位调节槽2的内部设置有摩擦横纹槽7,并在限位调节块6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横纹块9,使得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相互卡合进行限位时,便于通过摩擦横
纹槽7和摩擦横纹块9相互贴合,从而增加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之间的阻尼感,进而使得在调节极耳片1从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拉出进行调节整体极耳的中心距时,便于通过摩擦横纹槽7和摩擦横纹块9之间的摩擦,辅助调节极耳片1和固定极耳片3进行缓慢调节使用距离。
36.参照图3和图4,调节极耳片1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限位阻块8。
37.具体的在调节极耳片1的内部设置有方形板状的限位阻块8,使得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相互卡合滑动时,限位阻块8可以对限位调节槽2内部卡合滑动的限位调节块6进行位置限定,从而使得调节极耳片1不会从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滑动脱落。
38.参照图1和图2,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均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分别以调节极耳片1和滑动连接腔5进行对称分布。
39.具体的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使得调节极耳片1在固定极耳片3的内部进行滑动时,便于通过两侧的限位调节槽2和限位调节块6进行稳定的辅助滑动。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l形叠片锂电池极耳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连接极耳主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方型片状结构的固定极耳片3,使得固定极耳片3和连接极耳主体10之间组合成l型片状结构,从而使得在连接极耳主体10和固定极耳片3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进行连接使用时,便于将连接极耳主体10焊接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处,将固定极耳片3留置于叠片锂电池外作为电极连接件进行连接使用,从而使得,在需要使用不同位置的固定极耳片3作电极连接件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连接极耳主体10与叠片锂电池内的焊接点进行调整焊接,来调整固定极耳片3的使用位置,进而使得固定极耳片3的连接位置能够便于调整使用,从而满足多种客户需求;同时,在固定极耳片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极耳片1,使得调节极耳片1便于增加固定极耳片3的连接长度,并粘合有白胶部件4,使得pp材质的白胶部件4,能够在软包电池顶部热封时,与铝塑膜热熔结合,所以从电池整体外观来看,极耳是规则的方型,不影响外观美观。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