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8999发布日期:2021-09-25 10:1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外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2.随着世界能源告急,动力电池以其能量密度大,循环使用寿命时间长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域所关,特别是现如今被电动汽车行业所广泛应用。
3.在生产动力电池过程中,通常采用将电芯装入表面光滑壳体的方式生产。然而,表面光滑的壳体表面积小且动力电池工作时无法充分及时散热,并且加工时,壳体也会因为强度不够造成破裂,导致动力电池的工作效率下降和安全性不高。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壳体表面光滑导致的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和强度不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壳体表面光滑导致的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和强度不好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放置电芯,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加强部,所述至少一个加强部包括加强部本体以及向沿所述底板延伸方向凸起的多个凸起部,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所述加强部本体在所述底板本体上正投影的宽度与所述多个凸起部在所述底板本体上正投影的宽度相同。
7.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多个加强部,所述多个加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加强部的延长线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0
°‑
90
°

8.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本体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多个加强部包括至少一个内加强部,和/或,至少一个外加强部,所述至少一个内加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内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外加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外表面。
9.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加强部呈螺旋状布置。
10.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加强部包括多个第一加强部和多个第二加强部,所述多个第一加强部中的各第一加强部的长度相同,所述多个第二加强部中的各第二加强部的长度相同。
11.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加强部的高度为0.3mm

1.5mm。
12.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部本体在所述底板本体上正投影的宽度为0.5mm

50mm。
13.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由铝制成
14.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两侧分别
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电芯贴合。
1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壳体。
16.本技术通过在底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部,增加了底板的表面积,即:提高了壳体的散热面积,进而实现提高电芯散热效果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加强部可以增强壳体抗形变能力,增强了壳体的强度;并且,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强部包括加强部本体以及向沿垂直于所述侧板方向凸起的多个凸起部,进一步提高壳体的散热面积,增加电芯散热效果,且设置加强部本体在底板本体上正投影的宽度与多个凸起部在底板本体上正投影的宽度相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一种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二种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三种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四种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部第三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32.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壳体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形或其他多边体形,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以长方体形的壳体为例进行描述。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的长度为200mm

1200mm,宽度为20mm

300mm,高度为20mm

300mm。
33.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10,壳体10包括底板100以及固定连接于底板100的侧板200,底板100和侧板200围合形成一腔体11,腔体11用于放置电芯,其中,侧板200固定连接于底板100,底板100用于支撑电芯。底板100包括底板本体110以及设置于底板本体110上的至少一个加强部120,如图1和7所示,加强部120包括加强部本体121以及向沿垂直于侧板200方向凸起的多个凸起部122。沿垂直于侧板200的方向,加强部本体121在底板本体110上正投影的宽度与多个凸起部122在底板本体110上正投影的宽度相同。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底板100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部120,增加了底板100的表面积,即:提高了壳体10的散热面积,进而实现提高电芯散热效果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加强部120可以增强壳体10抗形变能力,增强了壳体10的强度;并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部120包括加强部本体121以及向沿垂直于侧板200方向凸起的多个凸起部122,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散热面积,增加电芯散热效果,且设置加强部本体121在底板本体110上正投影的宽度与多个凸起部122在底板本体110上正投影的宽度相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10的强度和稳定性。
35.应当理解的是:凸起部122在底板本体110上的投影可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或梯形的任意一种。
3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本体121在底板本体110上正投影的宽度为0.5mm

50mm。
37.作为优选地,加强部本体121在底板本体110上正投影的宽度为2mm。
3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板100包括多个加强部120,多个加强部1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部1201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至少一个第一加强部1201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之间的夹角为0
°‑
90
°

3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加强部120包括至少第一加强部1201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且至少第一加强部1201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之间的夹角为0
°‑
90
°
,提高壳体10沿多个方向的抗形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壳体10的强度和稳定性。
40.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20包括一个第一加强部1201和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且第一加强部1201的延长线与第二加强部1202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0
°
,即:第一加强部1201与第二加强部1202平行。
4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加强部120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加强部1201和多个相
互平行的第二加强部1202,且第一加强部1201平行于第二加强部1201。
42.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加强部1201和第二加强部1202可依次间隔设置。
4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板本体110包括第一区域1101和与第一区域1101邻接的第二区域1102,第一加强部1201设置于第一区域1101内,第二加强部1202设置于第二区域1102内。
44.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20包括一个第一加强部1201和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且第一加强部1201与壳体10中相平行的两侧边200平行,第二加强部1202垂直于第一加强部1201,即:第一加强部1201与第二加强部1202之间的夹角为90
°

45.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201和第二加强部120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
°
、45
°
、60
°
、80
°
等,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46.进一步地,当底板100包括多个加强部120时,相邻两个加强部120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1mm。
47.通过设置相邻两个加强部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可避免相邻两个加强部120距离过近时,造成底板100的表面积下降,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散热效果。
48.且应当理解的是:相邻两个加强部120之间的距离应当根据设置的加强部120的个数进行调整,具体地:当设置的加强部120的个数较多时,相邻两个加强部120之间的距离较小,当设置的加强部120的个数较少时,相邻两个加强部120之间的距离较大。
49.还应当理解的是:多个加强部120等距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提高底板100质量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可靠性。
50.进一步地,如图3

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底板本体110的延伸方向,各第一加强部1201的长度相同,各第二加强部1202的长度也相同,通过上述设置,可简化制程,提高制作效率。
51.为了进一步提高底板100的强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加强部120呈螺旋状布置,具体地,底板100包括多个第一加强部1201和与第一加强部1201垂直的多个第二加强部1202,从底板本体110的边缘至底板本体110的中心线的方向,第一加强部1201和第二加强部1202的长度均逐渐减小。通过上述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底板100的表面积,提高壳体10的散热能力。
5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底板100的方向,加强部120的高度为0.3mm

1.5mm。
53.作为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20的高度为0.7mm。
54.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加强部120在底板本体110上的正投影为矩形,制作方式简单。
55.还应当理解的是:加强部120沿侧板200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积形状可以是弧形、矩形、三角形或者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56.进一步地,如图8

图10所示,底板本体110包括内表面111和外表面112,其中,内表面111指的是底板本体110靠近腔体11一侧的表面,外表面112指的是底板本体110远离腔体11一侧的表面;
57.当底板100设置多个加强部120时,加强部120包括至少一个内加强部1203,和/或,
至少一个外加强部1204,至少一个内加强部1203固定连接于内表面111,至少一个外加强部1204固定连接于外表面112。
58.具体地,如图8所示,加强部120包括多个内加强部1203,多个内加强部1203固定连接于内表面111,且多个内加强部1203等距间隔设置。
59.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底板100的外表面102平滑,便于壳体10放置,提高壳体10放置时的可靠性。
60.如图9所示,加强部120包括多个外加强部1204,多个外加强部1204固定连接于外表面112,且多个外加强部1204等距间隔设置。
61.通过上述设置,可避免加强部1204占用空腔11空间,实现在空腔11内装入更多的电芯,提高壳体10的容纳空间。
62.如图10所示,加强部120包括多个内加强部1203和多个外加强部1204,多个内加强部1203固定连接于内表面111,多个外加强部1204固定连接于外表面112。且内加强部1203和外加强部1204交替间隔设置。
6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由铝制成。铝的导热系数为237w/(m
·
k),其是热的良导体,可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散热效率。同时,壳体10采用铝制成,更耐腐蚀,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且铝具有合适的坚固度,使得壳体10不易气鼓、变形;进一步地,铝的质量较轻,可提高电芯的质量能量密度。
64.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散热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导热胶,导热胶两侧分别与底板100和电芯贴合。
65.通过设置导热胶,当电芯与导热胶接触时,导热胶能够快速的吸收电芯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底板100,最终通过底板100将热量散热到壳体10外,提高了壳体10的散热效率,改善了壳体10的散热效果。
66.同时,通过设置导热胶,还可提高电芯在壳体10内的稳定性,当壳体10收到外力冲击或撞击时,导热胶可为电芯提供缓冲,避免电芯损坏,实现提高壳体10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6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壳体10,壳体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10。
6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底板100上设置多个加强部120,增加了底板100的表面积,即:提高了壳体10的散热面积,进而实现提高电芯散热效果的目的;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加强部120可以将强壳体10抗形变能力,增强了壳体10的强度;并且,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加强部120包括至少第一加强部1201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且至少第一加强部1201与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1202之间的夹角为0
°‑
90
°
,提高壳体10沿多个方向的抗形变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壳体10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强部120包括至少一个内加强部1203和/或至少一个外加强部1204,提高壳体10的适用性;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电芯和底板100之间设置导热胶,可进一步提高壳体10的散热效率。
69.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7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壳体及动力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