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3880发布日期:2021-09-08 02:3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体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2.腔体滤波器作为一种频率选择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尤其是射频通信领域。在基站中,滤波器用于选择通信信号,滤除通信信号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
3.腔体滤波器一般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同轴腔体滤波器,第二类是介质滤波器,第三类是波导滤波器。
4.现有中的腔体滤波器中的谐振杆之间经常用到飞杆进行耦合连接,而飞杆两端的谐振杆一般设计为圆柱体,两个谐振杆之间耦合带宽如果要求比较宽的情况下,飞杆长度需要加到足够长才能满足要求,有时很难保证与谐振杆之间的安全距离1.0mm,如果不能保证1.0mm距离,产品在常温与高低温情况下,由于产品的材质的膨胀系数发生变化后,两谐振杆之间的耦合带宽会发生变化,产品的rf指标将会变差。
5.另外就同轴腔体滤波器(下简称腔体滤波器)而言,请参见图1,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中腔体滤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6.如图1所示,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1、盖板6、调谐杆2和调谐螺杆3。腔体1内形成谐振腔,调谐杆2固定设于腔体1的底部,调谐杆2设有凹孔,调谐螺杆3通过螺母4和垫圈5安装在盖板6上,并穿过盖板的插设于谐振腔内,或者插设在调谐杆2内,通过设置调谐螺杆3伸入调谐杆2内的相对位置变化来调节该腔体滤波器的射频参数。
7.上述中的传统腔体滤波器,一般内部装配的谐振杆2使用铁、不锈钢、殷钢或铜等材质,由于腔体1使用的是铝材质,所以这些谐振杆需要单独的加工与电镀,增加了产品物料成本,而在谐振杆2装配与调试时,又增加了工时,导致产品总体成本投入比较大;另外谐振杆内孔底面是平面,与侧面形成的倒角在产品进行电镀时,电镀溶液对此倒角缝隙电镀不到,会使产品的插入损耗变大,影响电气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将飞杆两端的谐振杆设计为平面,从而可保证飞杆与谐振杆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产品rf指标的稳定性。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基体和盖板,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所述基体的一端设有分别与所述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耦合连接的带阻输入接头和带通输入接头,所述基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共同耦合连接的公共输出接头;
10.所述带阻滤波器包括开设在所述基体上的带阻谐振腔以及设于所述带阻谐振腔内的带阻传输片,所述带阻传输片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调谐孔,所述带阻传输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带阻输入接头和公共输出接头耦合连接;
11.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开设在所述基体上的带通谐振腔以及至少两个一体成型设于所述带通谐振腔内的谐振杆,所述谐振杆的顶端设有下凹的调谐腔,其中两个所述谐振杆通过飞杆耦合连接,且所述谐振杆中与所述飞杆相向的面为平面。
12.进一步的,所述带阻传输片通过多个固定组件悬空安装于所述带阻谐振腔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合设于所述带阻谐振腔内的支撑柱以及与所述支撑柱插合的插销,所述带阻传输片位于所述支撑柱和插销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带阻谐振腔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数量与所述固定组件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卡合于所述容纳槽内。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轴向中间设有通孔,所述插销的下端设有向下穿过所述带阻传输片并插入所述通孔内的固定杆。
15.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的底部中间设有下凹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向下穿过所述支撑柱并与所述固定槽紧配卡合。
16.进一步的,所述带阻传输片包括主传输片以及多个设于主传输片上的连接片,所述固定组件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片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片上贯穿设有供所述固定杆穿过的过孔,每一个所述连接片上均设有一个所述调谐孔。
17.进一步的,所述调谐腔的底部为下凹的球面。
18.进一步的,所述谐振杆有六个,六个所述谐振杆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并前后交错分布的第一谐振杆、第二谐振杆、第三谐振杆、第四谐振杆、第五谐振杆和第六谐振杆,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三谐振杆之间通过耦合筋耦合连接,所述第二谐振杆与第三谐振杆和第四谐振杆之间均通过耦合窗口耦合连接,所述第三谐振杆和第四谐振杆之间通过所述飞杆耦合连接,第三谐振杆和第四谐振杆之间相向的面为平面,所述第四谐振杆和第五谐振杆之间通过耦合筋耦合连接,所述第五谐振杆与第三谐振杆和第六谐振杆之间均通过耦合窗口耦合连接。
19.进一步的,第三谐振杆和第四谐振杆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飞杆的固定部,且所述固定部上设有供所述飞杆穿过的凹槽;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六谐振杆的一端分别延伸设有第一耦合部和第二耦合部,所述第一耦合部和第二耦合部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带通输入接头和公共输出接头耦合连接的插入孔。
2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穿设有若干个分别与所述调谐腔、调谐孔、耦合筋和耦合窗口配合的调谐螺杆。
2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飞杆两端的谐振杆设计为平面,增大了这两个谐振杆与飞杆之间的正对面积,耦合量随着正对面积的增大而变大,这样飞杆可以变短些,从而可保证飞杆与谐振杆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产品rf指标的稳定性;另外将基体和谐振杆一体成型制成,将产生频率的谐振杆压铸在基体上,不仅可以提高互调性能和压缩了整个腔体的空间,还能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并减少了谐振杆的安装工序,缩减了物料成本与人工投入成本;且将调谐腔的底部设计为球面,使调谐腔底部与侧面之间不存在倒角,从而方便对其电镀,这样在腔体进行电镀时可将调谐腔的表面电镀完整,避免因倒角而出现电镀不良的问题,插入损耗变大,确保其电气指标符合要求;且在带阻谐振腔的底部设置有由容纳槽和固定槽组成的阶梯槽,并将支撑柱设计成杆状,使插销上的固定杆向下插入至固定槽内实现紧配,即支撑柱和插销均与基体紧配卡合固定在一起,另外插销与支撑柱之
间也存在卡合连接,从而进一步的有效提高了结构组装后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避免带阻传输片出现移位和脱落的问题。
22.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现有技术中腔体滤波器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25.图2为实施例中腔体滤波器的分解示意图;
26.图3为实施例中腔体滤波器去除盖板后的示意图;
27.图4为实施例中腔体滤波器去除盖板和调谐螺杆后的俯视图;
28.图5为图4中位于谐振杆处的剖视图;
29.图6为图4中位于固定组件处的剖视图;
30.图7为图6中b的放大示意图;
31.图8为实施例中基体的示意图;
32.图9为图8中a的放大示意图;
33.图10为实施例中基体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34.图11为实施例中带阻传输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正文中如有“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
38.如图2

1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通过螺钉上下固定连接的基体10和盖板20,基体10上设置有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基体10的一端设有分别与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耦合连接的带阻输入接头30和带通输入接头40,基体10的另一端设有与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共同耦合连接的公共输出接头50。
39.带阻滤波器包括开设在基体10上的带阻谐振腔11以及设于带阻谐振腔 11内的带阻传输片12,带阻传输片12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调谐孔120,带阻传输片12的两端分别与带阻输入接头30和公共输出接头50耦合连接;利用带阻传输片实现带阻滤波器的作用,用于实现抑制特定频段的信号,而其它频率的信号则可以通过。
40.带通滤波器包括开设在基体10上的带通谐振腔13以及至少两个一体成型凸起设于带通谐振腔13内并耦合连接在一起的谐振杆14,谐振杆14的顶端设有下凹的调谐腔141,
其中两个谐振杆14通过飞杆15耦合连接,且该两个谐振杆14与飞杆15相向的面为平面142,通过将飞杆两端的谐振杆设计为平面,增大了这两个谐振杆与飞杆之间的正对面积,耦合量随着正对面积的增大而变大,这样飞杆可以变短些,从而可保证飞杆与谐振杆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产品rf指标的稳定性。
41.带阻传输片12通过多个固定组件悬空安装于带阻谐振腔11内,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数量为9个,固定组件包括卡合设于带阻谐振腔11内的支撑柱111以及设于支撑柱111上端并与其插合的插销112,带阻传输片12位于支撑柱111和插销112之间,通过支撑柱111和插销112将带阻传输片12 夹持固定住,且利用支撑柱对带阻传输片进行支撑,使带阻传输片悬空设置在带阻谐振腔11内;上述结构中,带阻传输片通过上下两个相互卡合的支撑柱和插销进行固定,方便组装和拆卸,且可避免带阻传输片出现移位和脱落的问题。
42.具体的,带阻谐振腔11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多个呈排列设置的容纳槽 113,容纳槽113的数量与固定组件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支撑柱111的下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紧配卡合于容纳槽113内,利用卡合的方式方便固定组件的组装和拆卸。
43.具体的,支撑柱111的轴向中间设有通孔110,即将支撑柱设计为杆状,插销112的下端设有向下穿过带阻传输片12并插入通孔110内的固定杆114,利用通孔110和固定杆114实现支撑柱与插销之间的卡合,进而将带阻传输片固定住。
44.具体的,容纳槽113的底部中间设有下凹的固定槽115,固定杆114的下端向下穿过支撑柱111并与固定槽115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紧配卡合,从而在带阻谐振腔的底部设置有由容纳槽和固定槽组成的阶梯槽,并将支撑柱设计成杆状,使插销上的固定杆向下插入至固定槽内实现紧配,即支撑柱和插销均与基体紧配卡合固定在一起,另外插销与支撑柱之间也存在卡合连接,从而进一步的有效提高了结构组装后的牢固性和可靠性,避免带阻传输片出现移位和脱落的问题。
45.如图7所示,通孔110上端的孔口处以及固定杆114的下端端部外周均设有倒角116,通过通孔和固定杆上的倒角相互配合可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两者间的插合。
46.如图7所示,固定杆114的上端外周径向凸起设有止挡部117,止挡部 117的外径大于通孔110的孔径,利用固定杆上的止挡部与支撑柱配合实现对插销向下行程的限位,避免带阻传输片和基体受其向下的挤压力过大导致出现变形的问题,且止挡部的下端外周设有倒角,利用倒角使止挡部与通孔上端的孔口紧贴。
47.如图11所示,带阻传输片12包括主传输片121以及多个间隔排列设于主传输片121一侧或两侧的连接片122,固定组件的数量与连接片12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连接片122的一端贯穿设有供固定杆114穿过的过孔 123,过孔123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止挡部117的外径,以使止挡部可向下穿过连接片,在每个连接片122的另一端上均贯穿设有一个调谐孔120。
48.如图11所示,主传输片121的一端设有u形槽口124,带阻输入接头 30上设有一端插入u形槽口124内的主杆301,主传输片121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片125,定位片125与公共输出接头50上的主杆301的上表面和侧面抵接,从而利用u形槽口124和定位片124与两个接头上的主杆301配合实现带阻传输片在前后位移方向的限位,利用支撑柱111和定位片125与公共输出接头上的主杆配合实现带阻传输片在上下位移方向的限位,这样可避免带阻传输片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移位而不便于组装的问题,另外也可方便支撑柱上的通孔与连接片上
的过孔上下对位,便于组装。
49.如图5所示,调谐腔141的底部为下凹的球面143;上述中,通过将基体和谐振杆一体成型制成,将产生频率的谐振杆压铸在基体上,不仅可以提高互调性能和压缩了整个腔体的空间,还能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并减少了谐振杆的安装工序,缩减了物料成本与人工投入成本;且将调谐腔的底部设计为球面,使调谐腔底部与侧面之间不存在倒角,从而方便对其电镀,这样在腔体进行电镀时可将调谐腔的表面电镀完整,避免因倒角而出现电镀不良的问题,降低损耗,确保其电气指标符合要求。
50.如图2和图8所示,谐振杆14有六个,在带通谐振腔13内呈前后两排设置,每排有三个,具体包括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并前后交错分布的第一谐振杆144、第二谐振杆145、第三谐振杆146、第四谐振杆147、第五谐振杆148 和第六谐振杆148,第一谐振杆144和第三谐振杆146之间通过耦合筋60耦合连接,第二谐振杆145与第三谐振杆146和第四谐振杆147之间均通过耦合窗口70耦合连接,第三谐振杆146和第四谐振杆147之间通过飞杆15耦合连接,第三谐振杆146和第四谐振杆147之间相向的面为平面142,第四谐振杆147和第五谐振杆148之间通过耦合筋60耦合连接,第五谐振杆148 与第三谐振杆146和第六谐振杆148之间均通过耦合窗口70耦合连接。
51.具体的,第三谐振杆123和第四谐振杆124之间还设有用于固定飞杆15 的固定部80,且固定部80上设有供飞杆15穿过的凹槽801,从而可利用外部固定件90与凹槽801配合卡接将飞杆15固定在固定部80上,装配简单快捷。
52.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一谐振杆144和第六谐振杆149的一端分别延伸设有第一耦合部901和第二耦合部902,第一耦合部901和第二耦合部902 上分别设有与带通输入接头40和公共输出接头50上主杆301耦合连接的插入孔903,从而在接头与谐振杆间实现电容耦合,相对于现有中两者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利用通孔实现容性耦合方式将信号输入,可以减少焊点,避免因为焊点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53.如图2和图3所示,盖板20上穿设有若干个分别与调谐腔、调谐孔、飞杆、耦合筋和耦合窗口配合的调谐螺杆201,调谐螺杆201与盖板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使其可上下移动,从而可通过调谐螺杆201来调节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射频参数。
54.于其它实施例中,基体采用铝材制成。
55.于其它实施例中,基体通过整体压铸而成。
56.于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传输通过的频率相同,从而使该腔体滤波器形成同频带通带阻合路器。
5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