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2372发布日期:2021-11-29 18:0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电池模组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与其他零件利用扎线或是捆绳等连接在一起。在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中的一些扎线桥需用于捆绑较粗的扎线或捆绳等,导致这些扎线桥相对于其所固定的侧面向外凸出较多,进而影响了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有效改善装配情况。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
5.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容置腔;
6.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置腔;
7.上盖,所述上盖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上盖用于将所述电池组件封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条形槽;
8.第一扎线桥,所述第一扎线桥固定于所述上盖,且设置在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一扎线桥用于捆绑第一绳。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设置在上盖上的条形槽,第一扎线桥在满足能够用于捆扎具有较大尺寸的第一绳的同时,不会相较于上盖的上表面凸出,或凸出的部分较少,有效改善了第一扎线桥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扎线桥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一扎线桥沿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扎线桥的穿线方向均相同,所述第一扎线桥的穿线方向与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扎线桥,所述第二扎线桥设置有偶数个,呈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一扎线桥的两侧,所述第二扎线桥用于捆绑第二绳,所述第二绳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绳的横截面面积。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和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交错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二电池电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贴合于所述第一电池的侧面和所述第二电池的侧面,且容纳于所述容置腔。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延长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延长段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延长段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或所
述第一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所述第二连接段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线组,所述导线组包括多根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或所述第二电池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用于与检测设备电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束线件,所述束线件容纳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束线件上设置有束线槽和卡接孔,所述第一电池的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极卡接于所述卡接孔,所述导线分布于所述束线槽。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底面上对称地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用于散热。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箱体,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将所述箱体安装于预设位置。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不包括上盖、第一扎线桥与第二扎线桥)的俯视图;
26.图5为图4中沿a

a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束线件的立体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仰视图。
29.附图标记:箱体100、加热板110、条形孔120、安装支架130、电池组件200、第一电池210、第二电池220、连接件230、第一连接段231、第二连接段232、延长段233、定位槽234、上盖300、条形槽301、第一扎线桥310、第二扎线桥320、束线件400、底板410、隔板420、定位块421、束线槽430、卡接孔440、导线组500。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
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下面参考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3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箱体100、电池组件200、上盖300和第一扎线桥310。
37.其中,箱体100内设置有容置腔,电池组件200容纳于容置腔。上盖300连接于箱体100,上盖300用于将电池组件200封装于容置腔,上盖300上设置有条形槽301。第一扎线桥310固定于上盖300,且设置在条形槽301内,第一扎线桥310用于捆绑第一绳。
38.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包括有箱体100、电池组件200、上盖300和第一扎线桥310。箱体100呈长方体状,其内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同样呈长方体状。同时,在箱体10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容置腔的底面大小相等的开口,使得容置腔能够与外部环境连通。电池组件200即蓄电池组,用于提供电能,其整体的形状与容置腔的形状相似,且尺寸等于或者略小于容置腔的尺寸,从而使得电池组件200能够放置在容置腔内,不会发生晃动。
39.上盖300则通过紧固件连接或是卡槽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在箱体100的上表面上,其边沿贴合于箱体100的上表面,从而将电池组件200封装在容置腔内。在上盖300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条形槽301,第一扎线桥310便设置在条形槽301内。
40.第一扎线桥310呈拱桥状,通过一体成型或是卡槽卡扣等连接方式固定于条形槽301的底面。第一扎线桥310与条形槽301的底面相连接处的中部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使第一绳穿过,便于使第一绳捆绑在第一扎线桥310上。第一绳可以为塑料制成的扎线或是普通的麻绳等,具体种类不作限定。此时,第一扎线桥310的最上端可以从条形槽301中伸出,也可以完全被条形槽301所包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扎线桥310的最上端到上盖30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装配时的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41.不难理解,这样的设计使得电池模组能够更好与其它装置进行装配连接的同时,不会因为第一扎线桥310相对于上盖300的上表面凸出太多而影响到电池模组的装配。
4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为了方便制作和安装,当箱体100的长度较长时,可以将上盖300拆分成多块,然后依次设置在箱体100上,通过卡扣卡槽拼接的方式结合为一体。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扎线桥310设置有多个,各第一扎线桥310沿条形槽30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扎线桥310的穿线方向均相同,第一扎线桥310的穿线方向与条形槽30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44.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扎线桥3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排成一列设置在
条形槽301内。不难理解,在第一扎线桥310上设置的通孔的孔轴线即第一扎线桥310的穿线方向,此时各第一扎线桥310上的通孔的孔轴线均相互平行,且与条形槽301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即各第一扎线桥310上的通孔的孔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条形槽301的延伸方向相交或垂直。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多根第一绳分别捆绑于不同的第一扎线桥310时,彼此之间不会发生干扰。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扎线桥320,第二扎线桥320设置有偶数个,呈对称地分布于第一扎线桥310的两侧,第二扎线桥320用于捆绑第二绳,第二绳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一绳的横截面面积。
46.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扎线桥320同样呈拱桥状,通过一体成型或是卡槽卡扣等连接方式固定于上盖300的上表面,且呈对称地分布在上盖300的边缘处。在第二扎线桥320与上盖300相连接处的中部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使第二绳穿过,便于使第二绳捆绑在第二扎线桥320上。
47.第二绳可以为塑料制成的扎线或普通的麻绳等,其与第一绳在尺寸上存在差别,即第二绳相较于第一绳更细,可以理解的是,因设置在上盖300的两边,其主要目的并非承载较大的力,而是用于同其它零件进行绑缚连接,故对第二绳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而这样的设计也有效缩减了第二扎线桥320的尺寸,使得电池模组的装配更加方便。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包括第一电池210、第二电池220和连接件230,第一电池210与第二电池220交错设置于容置腔,连接件230分别与第一电池210、第二电池220电连接,连接件230用于串联相邻的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
49.具体地,如图3所示,电池组件200包括有第一电池210、第二电池220和连接件230。第一电池210与第二电池220交替安装在容置腔内,即第一电池210不会与第一电池210相贴合,第二电池220不会与第二电池220相贴合。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本质上为同一种电池,但二者的安装方向不同,即安装在容置腔内时,第一电池210的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与第二电池220的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恰好相反。为使得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在容置腔内不会发生晃动,故将容置腔底面的一边的长度设置为恰好或略大于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的长度,将容置腔底面的另一边的长度设置为恰好或略大于第一电池210与第二电池220的宽度之和。
50.而连接件230则是用于将相邻的第一电池210与第二电池220两两串联在一起。连接件230中包括有第一连接段231和第二连接段232,当第一连接段231与第一电池210的正极电连接时,第二连接段232则与第二电池220的负极电连接;当第一连接段231与第一电池210的负极电连接时,第二连接段232则与第二电池220的正极电连接。
51.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电池组件200内部的电路连接规律且简便,有效降低了串接电路过程中的失误率。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板110,加热板110贴合于第一电池210的侧面和第二电池220的侧面,且容纳于容置腔,加热板110用于为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加热。
53.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加热板110设置在容置腔内,并位于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的面积较小的侧面所在的一侧,其作用是通过内部的电阻丝或是导热液体等导热
介质,实现对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的加热,故加热板110的长度能够确保每一个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的侧面均能贴合到加热板110。可以理解的是,加热板110的设计有效改善了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230包括第一连接段231、延长段233和第二连接段232,延长段23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段231,延长段233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段232,延长段233用于延长爬电距离。
55.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件230包括有第一连接段231、第二连接段232和延长段233,其中第一连接段231与第二连接段232在形状和尺寸上完全相似,只是分布于延长段233的不同位置。延长段233呈“n”字状,即其中间部位呈折叠状,分别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第一连接段231、第二连接段232连接。
56.在实际使用时,当第一连接段231与第一电池210的正极电连接时,第二连接段232则与第二电池220的负极电连接;当第一连接段231与第一电池210的负极电连接时,第二连接段232则与第二电池220的正极电连接。在此过程中,延长段233的设计有效延长了爬电距离,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线组500,导线组500包括多根导线,导线的一端与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电连接,导线的另一端用于与检测设备电连接,导线用于使检测设备能够对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进行检测。
58.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线组500是由多根导线共同组成的,其作用是使得检测设备能够为电池模组中的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进行实时监测。其中,各导线的一端会通过统一的插头或是汇流排等与检测设备电连接,而另一端则会分别电连接于同一或不同的第一电池210的电极或第二电池220的电极。可以理解的是,导线组500的设计实现了对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性能的实时监测,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束线件400,束线件400容纳于容置腔,束线件400上设置有束线槽430和卡接孔440,第一电池210的电极或第二电池220的电极卡接于卡接孔440,导线分布于束线槽430,束线槽430用于引导导线的延伸方向。
60.具体地,因导线组500中导线众多,故在装配过程中会存在导线纠缠、杂乱的问题。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设置有束线件400。
61.如图4和图6所示,束线件400放置在容置腔中,并由底板410和隔板420拼接而成,束线槽430便是由底板410和隔板420相互配合所限定出的,而卡接孔440则设置在底板410上,卡接孔440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一电池210的电极或第二电池220的电极的尺寸和形状相似,从而使得第一电池210的电极或第二电池220的电极能够嵌入到卡接孔440当中,使得束线件400无法相对于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发生移动。
62.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于第一电池210的电极或第二电池220的电极的导线,在束线槽430的约束下更加整齐,且束线槽430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引导各导线排线,有效避免了不同导线之间发生纠缠的情况发生。
6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第一连接段231和第二连接段232靠近容置腔内壁的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槽234,定位槽234呈缺口状,同时在束线件400中,靠近容置腔内壁的隔板420朝向连接件230的侧面上设置有与定位槽234相适配的定位块421,即定位块421的形状与定位槽234的形状相同,而定位块421的尺寸则大于或等于定位槽234的尺寸,从而使得定位块
421能够过盈地,或恰好地卡入到定位槽234中。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连接件230在串联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时不会相对于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发生移动,从而有效避免了断路的情况发生。
6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第一连接段231和第二连接段232远离容置腔内壁的侧面上同样设置有定位槽234,此时定位槽234呈对称分布。这样的设计使得连接件230在使用时无需调整安装方向,使得安装更加便捷。同时,在第一连接段231或第二连接段232远离容置腔内壁上的定位槽234,还可以用于卡接导线,使得与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电连接的导线的一端能够更好地得到约束。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00的底面上对称地设置有条形孔120,条形孔120用于散热。
66.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箱体100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条状通孔,这些条状通孔即条形孔120,条形孔120的设置使得第一电池210或第二电池220的工作热量能够散发到外部环境中。同时,为了使得第一电池210和第二电池220两侧散热均匀,故使得条形孔120两两对称地分布。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130,安装支架130固定于箱体100,安装支架130用于将箱体100安装于预设位置。
68.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箱体100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支架130,安装支架130呈“l”形,其一个侧面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卡槽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箱体100的侧面上,其另一个侧面则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卡槽卡扣连接等方式将箱体100固定在其它元件上。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支架130的设计使得电池模块能够被固定在期望设置的预设位置处。
6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